第八百五十六章

對於遼軍突襲金肅的挑釁舉動,大宋朝廷決定淡化處理。授意主政川陝的宣撫判官劉光世與契丹人‘交’涉,敦促其撤出駐軍‘交’還城池。因西軍多年以來由徐衛統率,有“便宜行事”大權在握的前提下,西軍時常主動出擊,而朝廷都是事後知情。秦檜爲免西軍有過‘激’行動,嚴令劉光世約束諸路大帥,但有過‘激’行爲者,軍法從事,嚴懲不怠!

命令一傳到陝西,諸路譁然!西軍這些年來征戰四方,無堅不摧,無固不破,只佔便宜不吃虧。這回遼軍打上‘門’來,還將部隊繳械放還,此種行動早已‘激’起了西軍的憤慨。現在朝廷居然命令西軍不得有過‘激’行動,只是讓宣撫司與遼人‘交’涉!這是什麼道理?

鄜延帥徐洪在接到命令之後,立即向劉光世抗爭,指出遼人的舉動形同宣戰。今若不還以顏‘色’,則外夷非但輕視西軍,更會蔑視朝廷。這回一姑息,將來後患無窮!至少應當命鄜延軍進攻金肅,奪回城池,報這一箭之仇,好叫契丹人曉得,大宋眼睛裡不‘揉’沙子,睚眥必報!

劉光世身負朝廷嚴令,哪敢同意?他同時也知道,徐洪是徐衛的堂兄,軍中綽號“赤髯虎”,資歷老、戰功大、地位高。所以也不敢太託大,再三向鄜延帥司解釋這是朝廷的良苦用心,爲了避免干戈,不使事態惡化,所以要‘交’涉。

徐洪哪裡肯聽?反覆請戰!劉光世見狀,也有些火光。如今我是川陝長官西軍統帥,你就算是徐衛的堂兄,怎麼着也得給我幾分面子吧?軍令怎麼着也還是要聽吧?你這再三頂撞,不是讓我下不來臺麼?一怒之下,下嚴令給鄜延經略安撫司,有敢再言請戰,擅自行動者,以違背節制論處!

命令到了延安,鄜延將士羣情‘激’憤。但你憤歸憤,劉太尉眼下是西軍最高長官,倘若動起真格來,那可不是鬧着玩的。徐洪無奈之下,不再進言。但仍令鄜延軍提高警惕,密切關注遼軍動向。

爲了儘快平息事態,將這件麻煩了結了。劉光世委託宣撫司參謀軍事馬擴“重‘操’舊業”,再次作爲川陝方面的使者前往興慶府面見蕭朵魯不,就遼軍進攻金肅一事‘交’涉,要求蕭朵魯不‘交’還土地城池,以及所繳武器裝備。

馬擴雖然是專業搞“外‘交’”的,但是朝廷的行爲已經這件事情定下了調。沒有武力威脅在後頭,怎麼搞外‘交’?我就算去了興慶府,蕭朵魯不也不會把我當瓣蒜!於是,以身體原因爲藉口,婉拒差遣。

劉光世一見,也不敢用強。馬擴是徐衛的舊班底,無論在軍中還是在宣撫司都有相當聲望。他既不去,那就罷了,劉子羽去總行吧?哪知,劉彥修同樣一堆藉口,也拒絕出使興慶。這兩個不去,那張慶和吳拱就更消說了。

劉光世此時才發現,宣撫司一攤子人,他根本指揮不動!平日裡無事時倒是一團和氣,真事到臨頭了,誰也不買他的賬!但朝廷派下來的任務,不完成不行,拖延不辦也不行。實在沒辦法,他只能找不屬於徐衛系統的官員。

找來找去,還真沒有!宣撫司上上下下,哪個不是徐衛栽培提拔起來的?徐衛不在,這些人都唯張、馬、劉、吳馬首是瞻,你叫誰都不好使。無奈,劉光世盯止了興元知府。這興元知府,原來是成都知府,因他在成都時常與徐衛唱反調,紫金虎一怒之下,將興元知府與成都知府對調,將他‘弄’到自己身邊來,我叫你不老實!

此人不屬於徐衛一黨,劉光世跟他一接洽,他立馬同意。‘交’待了一下知府衙‘門’的公務,立即就北上夏境,前去與蕭朵魯不‘交’涉。你道這興元知府爲什麼如此積極?首先,就如前面所說,他不是徐衛系統的人,本身就對徐衛不滿,現在劉光世來了,他自然是持支持態度的;其次,他任興元知府,與徐衛在一城設衙理事。時常看到遼人的使者到興元府來,對川陝方面是十分客氣的。便以爲自己去,遼人也會以禮相待,不敢造次。

於是出了邊境,向駐紮在邊界上的遼軍通報了相關情況,一路向興慶府行進。路上,只見夏境之民,不論種族,到處都在開荒生產。他也不以爲意,真想着使命。到了興慶府,昔日夏國的都城,便越發有輕慢之意。爲何?他原在成都任職,天府之國的繁榮富庶提高了他的眼界,哪怕後來到了興元,那也是大城市。現在一看興慶府,還是原來夏國的都城,居然就這副模樣?城不大,房不高,街市又窄又髒又‘亂’,百姓個個蓬頭垢面,人不人,鬼不鬼,實在不堪。

蕭朵魯不聞聽有川陝使者來到,也不敢大意,畢竟徐衛雖然去職了,但他的餘威仍在。遂下令以禮相待,請進館驛先住下,言明次日就相見。

第二天,雙方在蕭朵魯不的總管司衙‘門’見了面。蕭總管到過興元幾次,對徐衛那套宣持司的人馬非常熟悉。不管是張浚、馬擴、張慶,早已認得熟了。現在看到這位官員卻眼生,請教之下,原來是興元知府。

得知身份之後,蕭總管以爲,既是興元知府,那肯定是徐衛的心腹。不然,何以留在身邊任職?於是便禮敬於他。

那興元知府見狀,便抖出威風來。先是嚴厲指責遼軍進攻金肅的無禮舉動,聲明現在宋遼雖然不是同盟關係,但雙方井水不犯河水,一直相安無事,何故挑起事端?後來,便提出大宋朝廷的要求,敦促契丹人‘交’還土城城池和武器裝備。

蕭朵魯不因敬他,說以話說得比較軟。指出,宋遼原是兄弟之國,金賊作‘亂’,兩國之間有些齷齪。但是,時過境遷,誰也不想提了。及至後來你們徐宣撫力主倡導,又結成同盟,一致對金。成果也很豐碩,滅亡了党項,平分其土地。只等着積蓄力量,擊敗‘女’真。哪知此時,你方擅自背棄盟約,與‘女’真人單方面議和。這已是非常無禮的舉動!可你們仍嫌不足,與‘女’真人卿卿我我,明面上,暗地裡,都動作不斷。

我要取東勝、河清、金肅等地,你們徐宣撫說要。我敬重他抗金名帥,禮讓三分,便叫你們取去。可你們取來,卻是爲了還給‘女’真人,這不是把我們契丹人當猴兒耍麼?沒有這麼幹的!

近來更了不得了!邊境榷場,那是西夏還在時就開放的。我們契丹人入主夏境,一直與川陝保持密切的貿易往來,各取所需,互利互惠。徐宣撫曾經跟我當面說過,哪怕宋遼不再是同盟關係了,大家還是朋友,這買賣歸買賣。

但現在怎麼回事?你們一夜之間,關閉所有榷場,禁絕邊境貿易。這是怎麼個情況?莫非是真要跟‘女’真人搞在一起,一致來對付我大遼麼?

蕭朵魯不一通說辭,興元知府壓根沒聽進去。他原是四川的官員,哪知道這裡頭的道道?於是迴應蕭總管說,這些舉動,都是朝廷的命令,是大宋的內政,外人不必過問。你說你當初跟徐宣撫有約,那對不住,現在他已經不是宣撫使了。如今主政川陝的是劉宣判,徐子昂原來那些,都作不得數。還是不把把話題扯遠了,金肅軍,你就說還,還是不還?

一聽這話,蕭總管才知道會錯了意。合着,你不是徐衛的人吶?那我這跟你客氣半天個什麼勁?

搞清楚了這一點,蕭朵魯不就沒那麼客氣了。問興元知府道,你說現在主政的是什麼劉宣判對吧?就是原來那環慶經略安撫使麼?興元知府說是。

蕭朵魯不又問,就是當日將我使者‘亂’‘棒’打出衙‘門’,驅逐出境那位麼?興元知府也知道這事,當下並不迴應,只說那使出言無狀,有辱大宋天子和朝廷,因此怎樣。

蕭朵魯不大怒!拍案怒斥道,宋遼本爲兄弟,我家賊作‘亂’,你們不幫忙就罷了,還趁火打劫!跟‘女’真人結盟!發十萬大軍來攻我燕雲!被我德宗皇帝一陣戰敗,攆到雄州乃止!這種背信棄義的小人行動,實爲君子所不齒!

‘女’真人佔了遼境之後,如約跟你分燕雲了麼?沒有吧?人家轉眼就變臉,大軍南下,踏得你南朝山河,支離破碎!這叫什麼知道嗎?這便叫自作自受!後頭你們撐不住了,又來求我們要結盟。我契丹人顧全大局,再度和你們聯手,哪知,小人就是小人,你們又一次背盟!生出孔孟這等聖賢的國度,竟然如此下作!你們還配稱什麼禮儀仁義之邦?

如今,你居然還有臉來問我討要金肅!告訴你!我奪了金肅還是輕的!回去告訴劉光世,如果再有任何挑釁和敵意的舉動,我決不善罷甘休!

當日,你們‘亂’‘棒’打出我的使者,無禮至極!但我們大遼,是尊崇孔孟,最講仁義禮儀的,我今天不爲難你,你走吧!

那興元知府,興沖沖而來,滿以爲自己佔領着道德至高點,定要說得契丹人臉紅心慚,還回金肅。哪知,讓蕭朵魯不一頓話,訓得無地自容,啞口無言。慌‘亂’之下,以袖遮面,狼狽而出。

一路緊趕慢趕,跑回陝西,見了劉光世,只說遼人甚是無禮,拒絕歸還,並且還語出威脅,十分可惡!劉光世雖然震怒,卻也無可奈何,只能如實向朝廷上報。契丹人的態度如此強硬,我方必須得小心防備。有鑑於此,他下令鄜延、涇原、熙河三路帥司嚴加戒備,同時,封閉邊境,禁絕往來!

在這種當口,劉光世都還沒有忘記他的嫡系部隊。事態稍一緩和,他就將裁撤環慶經略安撫提上議事日程,八月,他正式下令,撤銷環慶經略安撫司建制。其舊有防區,保安軍和慶陽府,歸劃鄜延經略安撫司負責,定邊軍和環慶,劃歸涇原經略安撫司負責。其原有駐軍,並不打散,整軍併入由宣持司直轄的兩興安撫司。

王彥統率的兩興安撫司原有多少人馬?三萬人。環慶軍有多少兵力?將近四萬。如今一合併,七萬人馬全部歸宣撫司直接節制,也就是說,歸劉光世親自統率,佔西軍總兵力的四分之一。要知道,西軍正規軍,也不過就二十七萬步騎。

而且,兩興安撫司,就設在興元府,歸宣撫司直接管轄。王彥,又是徐衛的老部下,所以他的部隊不管兵員素質還是武器裝備上來講,都跟其他經略安撫司的‘精’銳部隊一般無二,比環慶軍只好不差。

劉光世這一手,就想掌控七萬‘精’兵,徐衛的算盤都不一定打得有這麼‘精’。

此事一出,又惹惱了鄜延和涇原兩位大帥。鄜延經略安撫司和涇原經略安撫司,在宋代陝西曆史上來說,一直都是較大的兩個帥司。其防區面積和防守範圍本來就寬,你現在把環慶軍‘抽’走,把防區劃給他們,而他們的兵力並沒有增長,所以就必然增加鄜延和涇原兩司的壓力,必然就要迫使他們分散兵力,承擔更大的責任。

鄜延帥徐洪,此前已經因爲對遼戰和的問題跟劉光世鬧得不愉快,這回只憋着氣,一聲不言語。涇原帥徐成,按說是個小字輩的,可徐家大房在涇原已經三代人了,說句不好聽的,就跟土皇帝一般。徐衛在,徐成這個作侄兒沒話說,讓幹啥就幹啥。現在徐衛去職,在徐成眼裡,你劉光世是算哪根屌‘毛’?你把防區往我一扔,讓我派兵駐守?對不住,我沒那麼兵!你說我涇原路在陝西諸路中兵力最強?還有統計?那你怎麼不說我還正面對着遼軍呢?

劉光世可不管你兩位徐家大帥有怨言,他只管‘抽’走了部隊,扔下空空的環慶路。反正防區空着,我命令也下了,不信你們敢不管。

結果,被他算中了。不管是鄜延徐洪,還是涇原徐成,都不敢讓環慶空着。防務問題沒有小事,情緒歸情緒,萬一敵人來個趁虛而入,到時候哭都來不及。於是,徐洪派部將領軍進駐保安軍,徐成見五叔動了,隨後也派軍進駐環州和定邊軍。叔侄兩個雖然迫於無奈,只能如此,但心裡,早把劉光世祖宗八輩都掏出來罵了個乾淨。

劉光世聞訊後頗爲得意,你兩個不是徐衛一家人麼?如今我作主,我叫你牛!

環慶軍南下以後,一部紮在興元府北面的鳳州,一部紮在興元府西面的興州。這兩個地方,本來都已經駐紮着王彥兩興安撫司的部隊。劉光世讓王彥的部隊幹什麼?修營房,建軍寨,給新來的部隊搭窩。

王彥是個爆脾氣,一聽這命令就罵娘!就要衝到宣撫司去跟劉光世理論!去你媽地!我原是徐宣撫親掌的部隊,打仗都極少動用,你讓我去給你蓋房子?搞工程?你他孃的怎麼不讓環慶軍自己幹?怎麼着?杮子撿軟的捏?陝西諸路其他大帥你不敢惹,你專來欺負我是吧?直娘賊!我跟你沒完!

可好歹想着徐衛臨去時對他囑咐,說再難,你都要把部隊盯住,不要出差子。於是乎,王彥忍住這口鳥氣,執行命令。

部隊安頓下來,緊接着就是改組兩興安撫司。兩興安撫司的全稱是“興(元府)、興(州)、鳳(州)、洋(州)安撫司”,是當年出於戰爭需要,設立在“蜀口”的“預備役”部隊。爲的是防止戰局崩壞,金軍沿嘉陵江進入四川。是當年西軍的最後一道防線。

後來,戰局逆轉,徐衛率領西軍趕走了‘女’真人。王彥的部隊也沒地方可去,其他地盤兄弟部隊都佔滿了。於是徐衛將其改組爲現狀,定爲宣撫司直屬部隊。聽着,好像是徐衛的嫡系親軍,其實西軍都知道,紫金虎的親軍,是張憲節制的秦鳳軍和楊彥節制的永興軍。前者,是徐衛一手創建,根子就是當年大名府帶出來的鄉勇營。後者,完全是從虎兒軍分出來的,其實是一脈。

劉光世想改組有兩興安撫司,就必然要涉及到利益的衝突和考量。部隊的最高長官是他,這不用說。但他畢竟是川陝長官,不可能天天跟軍營裡打轉。得要有一個人,一個信得過的人,代替他掌握這七萬部隊。

可環顧左右,竟找不出這樣的人來。環慶軍,最開始的大帥是王似,後來王似給革了職,改成了曲端。後來曲端又被端,才換成了劉光世。所以,環慶軍的成分非常複雜,有王似的老底班,有曲端一手打造的舊部,劉光世這麼些年在環慶,就愣沒‘弄’出自己的人馬來。起先,爲了對抗曲端舊部,他不得不借重徐衛安排到環慶來的劉錡李彥仙等人。

可現在,這兩人是不敢用了。其他敢用的,又難以擔當此大任。思前想後,他又向朝廷提出了一個建議。

這一日,宣撫司諸官到達衙‘門’時,劉光世早早打了招呼,上午大家聚一聚,議一件要緊的事情。具體是什麼事,他沒有說。但張慶等人猜測,可能與兩興安撫司有關。等到王彥出現在宣撫司時,他們知道猜中了。

爲彰顯正式,劉宣判特意選在宣撫司正堂上會聚諸官。自他宣判以下,參謀、參議、總領、主管機宜,乃至幹辦公事、準備差使、準備差遣,齊聚一堂。自然,還有兩興安撫使王彥王子才。

因川陝宣撫司主官同時也是本地的最高軍事長官,因此這升堂很有架勢。文武兩班分列進入,牙兵們全副武裝‘侍’立在側。劉光世紫袍金帶,大馬金刀坐于帥案之後,諸官向他行禮之後,方纔落座。

這場面其實很尷尬,因爲除劉光世一人外,其他人跟他都不是一路。下面的人都等着看,看他有什麼把戲要耍。近來,因爲涉遼事件,他與宣撫司諸幕僚表面上的那一團和氣,也受到了影響。大家漸漸開始手底下見真招了。

劉光世明白這一點,所以也不會曲意奉承,坐定之後,以他幾十年軍旅生涯鍛鍊了同來的洪亮聲音道:“今日召集你等赴節堂,是有一件緊要的事相商。值事官,唱名!”

下面諸官面面相覷,唱名?如此這般鄭重其事,是作給誰看呢?值事的幹辦公事拿了名冊一一唱過,所有宣撫司幕僚都在,獨缺一位幹辦公事。便是那從徐家莊開始,便追隨徐衛的曹幹事。

“曹幹事何在?”劉光世在堂上冷聲問道。

下面一片安靜,沒誰搭理他。劉光世見狀,也不惱,自顧言道:“本司點卯,無故遲到缺席者,按軍法從事。”

下面仍沒有任何反應,因爲沒有誰把他的話當回事。按軍法,主帥點卯,無故遲至缺席者,杖二十。曹幹事雖然官職卑微,可他是徐宣撫當年從大名府帶出來的舊人。論資歷,本司裡也不見得有幾個比他高的,你倒是打給我們看看?

劉光世說完話後,乾咳兩聲,道出了正題:“裁撤環慶經略安撫司,是經過朝廷批覆,聖上御準的。今諸事已畢,環慶帥司所轄部隊也到達鳳州和興州駐紮。自今往後,便沒有環慶軍之謂,皆屬宣撫司直轄。此前,有兩興安撫司作爲宣撫司直屬軍司存在。爲避免機構重疊,兩軍當合作一處。”

“但是,兩興安撫司原有步騎三萬人。倘若再加入原環慶軍,將近七萬兵力,已經超過陝西諸路的經略安撫司,與安撫司建制不相稱。我意,撤銷兩興安撫司建制,別置一司以節制統率這七萬軍隊。爲此,我已向朝廷提出建議,你等有何看法?”

這話一出來,王彥頓時就一股怒火往腦袋上衝!先前,你讓老子的兩興軍去給你環慶部隊修營房,建軍寨,老子認了。現在是怎樣?你還想撤銷兩興安撫司建制,另置一司?你是沒把我王某人當回事啊?你是沒把徐宣撫當回事啊?

想到這裡,就要起來狂噴,張慶早盯着他。一見他想起身,便拿眼‘色’制止。徐衛的老部隊裡,上上下下都知道,張慶就是他的大管家。因此,張三在軍上頗有聲望,便是王彥這種脾氣,也不得不讓他三分。見張慶急使眼‘色’,他壓了滿腔怒火,只把牙關緊咬。

馬子充也是個直來直去的人,當即道:“太尉要另置一司,節制這七萬馬步軍。不知,這一司駐防何地?”

劉光世看着他回答道:“自然是駐紮在宣撫司駐地周邊,這又何必問?否則,如何叫宣撫司直轄?”

馬擴又道:“陝西諸路帥司,分駐各地,是爲戰事需要,所以如此。其轄下部隊,莫不是駐於道路要衝,山林險要之處。這宣撫司周邊,已是強軍林立,宣判置七萬兵力於此,這是何必?”

劉光世當然不會說,我是想把這七萬‘精’兵控制在自己手裡。他冠冕堂皇地回答道:“置司在興元,是將這七萬步騎,作爲後備力量。倘若戰事起,哪一路需要,便投往該處,以備不時之需。”

“這又怪了。”馬擴很像一個“打假鬥士”,跟劉光世較起真來。“若說後備兵力,關中的永興經略安撫司,隴右的秦鳳經略安撫司,都是作爲諸路策應存在的。太尉集七萬兵力於興元周邊,除非是敵人已克關中,直‘逼’四川,否則……”

劉光世面不改‘色’,問道:“否則怎樣?”

“否則,便有多此一舉之嫌。”馬擴並未退讓。

劉光世聽了,並沒有表態,又問其他人:“你們還有何看法?”

張慶一張黑臉上,也看不出來任何表情,問道:“太尉,倘若另置一司,卑職倒很想知道這一司的建制。是增設一個經略安撫司麼?”

劉光世不多說,只兩個字:“不是。”

“如果不是增設一個經略安撫司,那恕卑職孤陋寡聞,還有什麼機構能夠統轄下七萬‘精’銳步騎?”張慶道。

劉子羽此時也道:“如今金人勢力,已經完全撤過黃河。河東亦在我掌控之中。跟我們接壤的,唯契丹而已。若說要防邊,已有沿邊三帥司。置司興元?下官委實不解。”

劉光世看來是被這些人‘逼’得下不來臺,好一陣沒有言語,臉上的神情越發地難看。良久,他悶聲道:“我意,撤銷兩興安撫司建制,所部與原環慶軍並作一處。改編整頓,直隸宣撫司。”

“這麼說?不是另置一司?而是直接由宣撫司節制指揮?既如此,那還要鄜延、永興、涇原、秦鳳、熙河諸路作甚?一併撤銷,所部統一歸宣撫司直轄節制,豈不甚便?”馬擴擡起了槓子。

劉光世聽出來了,直視着馬子充道:“馬參謀不必玩笑,我將這七萬步騎由宣撫司直轄,是作爲一種威懾。以求,緊要關頭,宣撫司不受任何力量左右掣肘。”他這話含沙‘射’影,頗有些要挑事的味道在。

昔年,徐衛還沒有統率西軍時,這支大宋最‘精’銳的軍隊在非常之多的陋習。比如徐紹王庶兩位主政陝西時,經常有大帥不遵從節制,讓調兵不調兵,讓出戰不出戰,而宣撫司本身作爲一個非常設‘性’機構,又沒有自己直轄的軍隊,只能乾瞪眼睛。

後來,徐紹便想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從諸司‘抽’兵組成宣撫司直轄部隊。爲的,就是要命的時刻,不受諸路大帥的鳥氣。

可那不知是哪一年的黃曆了,劉光世舊話重提,其意,便是影‘射’,陝西諸路是徐衛經營多年的,他不一定指揮得動。手裡控制着七萬‘精’兵,緊要關頭,可以不受諸帥掣肘,不讓他們扯後‘腿’。

這裡頭的淵源,張慶最是清楚,因此道:“昔年,如曲端等輩,擁兵自重,畏禍避戰,讓宣撫司十分被動。可如今,哪還有這等狗屁的事情?卑職只看到,前線將士紛紛請纓,而本司以顧全大局爲由,嚴令按兵不動。也沒見有誰,敢違背劉宣判的鈞旨。”

“今日不會,不代表明日不會。我以帥臣身份,受朝廷任命,主管川陝軍政,以前的同袍們難免有些不服的。倘若宣撫司不直轄相當兵力,萬一事起,有大帥挾‘私’怨而廢公義,如之奈何?”劉光世問道。

下面張慶馬擴等都不言語,王彥聽到這裡,實在是按捺不住。抗聲道:“宣判集七萬‘精’兵,超過陝西任何一路!卻置於興元周圍,不戍邊,不作戰,難道只爲護着宣判麼?”

劉光世臉‘色’一變,眼中一閃,拍案怒道:“王安撫!節堂之上,你要注意言辭!我若不看你是軍中宿將,定當懲辦!”

王彥那股怒火直‘欲’衝破天靈蓋,將牙一咬,撐着椅子扶手竄起來,大聲道:“我兩興安撫司鎮守漢中,拱衛宣撫已久,從無差池!宣判將環慶軍撤來,便是多此一舉!你如今主管川陝軍政,西軍盡歸你節制,還怕兵權旁落不成!”

這官場上的人,無論文武,臉皮一定要厚。哪怕昨晚一起嫖宿,今天見了面,仍舊要憂國憂民,互唱高調,斷不能把那層窗戶紙捅破。王彥就犯了這個錯誤,在場的人,哪一個不知道劉光世的心思?人家都不說,你非要來道破,不是自找沒趣麼?不是劉光世下不了臺麼?

果然!劉太尉惱羞成怒,一張老臉漲得通紅!氣得鬍鬚都顫抖起來,似乎連呼吸也停止了!好大一陣,一口氣嗆出來,厲聲喝道:“王彥!休要倚仗你是徐太尉舊部!便把誰都不放在眼裡!如今我權代川陝長官,你便是我部下!膽敢咆哮節堂!左右!”

那堂前牙兵一聽召喚,都往裡來,卻不約而同地停在‘門’檻外。

張慶見事情鬧得有些不可收拾,遂道:“子才兄,在這節堂重地,長官爲尊。你豈可肆意?咱們知道你只是‘性’情暴躁,但長官不知道。還以爲你是有意蔑視。快坐下,稍安勿躁。”

王彥恨得牙根直咬得生疼,但聽張慶這麼說,硬生生把火壓下去,瞪大着雙眼,一屁股坐到椅子上。

張慶又回頭對劉光世笑道:“太尉,就事論事而已,又何必牽扯到徐太尉?如今,他已經辭去一切實職,歸隱山林,又關他什麼事?”言之下意,徐衛最冤,躺着也中槍。

劉光世聽了他這話,又見王彥坐回去了,倘若真要較起勁來,局面未免難以收拾,只能不言不語,怒哼一聲。張慶見了,朝外揮揮手,牙兵們自然退去。

經此一鬧,堂上氣氛更加尷尬。許久,衆官都默不作聲。劉光世見再說下去,也說不出什麼來。左右,今日商議不過是個幌子,只是將事情告知這班人而已。遂道:“罷了,今日暫且如此,都各司其職吧。”語畢,憤然起身,拂袖而去。衆官起身相送畢,張慶看着王彥搖了搖頭,又手指外面,示意他去吧,於是,不歡而散。

張慶等人回到各自房中辦公,本也無事。到了臨近中午時,他忽聽外頭喧鬧,正巧一名準備差使從他‘門’前匆匆經過,他遂喚住問道:“外頭何事喧譁?”

“參議,曹幹事公辦回來,劉宣判讓軍士拿了,正要打軍棍呢!”那人回答道。

張慶聽了眉頭一挑!當即起身出去,只見中庭裡,曹幹事長身而立,將臉撇向一旁。四名軍士,兩人擡了條凳,兩人各執軍棍,正僵持着。馬擴已經到了,劉子羽和吳拱也隨後出來。

“怎麼回事?”馬擴問道。

一名軍漢苦着臉回答道:“參謀官人,劉太尉鈞旨,節堂議事,曹幹事無故缺席,要打二十軍棍。”

馬擴一雙濃眉擰作一團,心說這是借題發揮呢。在節堂上受了王彥的氣沒處撒,正好,曹幹事撞到了刀口上。側身看向張慶,也是一般的形容。

“諸位官人,這……如何……”那軍士作難道。

正在此時,劉光世從裡頭出來,見現場這情況,朗聲道:“怎麼?軍法是兒戲麼?從前也是這樣?”

張慶聽他有所指,狠了心,將頭一揚:“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那軍士聽了張參議發話,小聲對曹幹事道:“幹辦,得罪了。”

曹幹事到底是徐衛的老兵了,雖然還沒‘弄’清楚是怎麼回事,但想着也絕不給徐宣撫丟人,當即自己把襆頭一摘,腰帶一扯,脫了官袍,全扔到軍漢手裡。然後,往那登上一趴,昂然道:“只管打來,少一棍,我不與你甘休!我若叫一聲,不算好漢!”

張慶嘴裡“嘖”一聲,將頭側身一邊,今天是怎麼了?碰到的都他媽驢脾氣!

兩名軍士抱着曹幹事衣冠退到旁邊,兩名執棍軍士又說一聲“得罪了”,便一左一右,掄起軍棍打下來。這高高舉起,輕輕落下,不是衙‘門’裡衙役的專長,軍士們也會。看起來,那軍棍掄得跟農夫用連枷打場一般,其實落下去中途便已泄了七分力,打在‘腿’股之間,聽得啪啪作響,其實沒有照實打。

但是,人畢竟是血‘肉’之軀。那軍棍的分量又不輕,軍士們再留情,也還是痛的。好在,曹幹事年未弱冠便追隨紫金虎起義,幾十年下來,戰場上血海里滾了幾滾都活下來了,這二十軍棍算條俅。愣是一聲不吭,眉頭不皺。

旁邊張慶等人,都不去看,只聽得“啪啪”二十棍打完。再去看劉光世時,已經沒影了。

打完,兩軍士趕緊送了衣冠上來,替曹幹事穿戴好。那執軍棍的站在旁邊,也惶恐得退。曹幹事愛戴完畢,上前兩步,一腳踹在一名軍士的側‘腿’上,罵道:“驢日的!第十棍怎沒收住繮?硬是實打實打在老子腚上!”

那軍士賠笑道:“官人饒恕則個,一時慌了,沒收住。”

“滾滾滾!”曹幹事揮手道。軍士們自帶了傢伙,一鬨而散。

曹幹事上得前來,對張慶等人作揖道:“長官們現在可以跟小人說說,今天究竟是冒犯了哪路神仙?府城西北角城牆年久失修,地基陷了,興元府請本司派員同往視察。小人出‘門’公幹,回來就挨軍棍?”

張慶嘆了口氣,拍着他肩膀道:“你休委屈,你這二十棍,是替王子才挨的。有事,找他去,讓他賠你。”

當日下午散值,王彥老早就派人到宣撫司守着,一見人出來,便請了張慶馬擴兩個到府上吃酒。張馬二人都知道,吃酒是假,商議對策是真。倒也不推託,讓來人回去傳話,他們回府換了衣裳便來。

兩興安撫司因爲置司在興元,作爲主官,王彥的家也安在興元城裡。跟馬擴府上離得不遠。因此,張慶去的時候,正好瞧見王彥在廳上上竄下跳地跟馬擴訴苦。

見張參議到,王彥好似一個苦主,連虛禮客套也免了,上來就道:“兄弟你來得正好!你且說說,今日在堂上,劉光世那個驢日的是不是扯虎皮作大旗,當‘雞’‘毛’當令箭?西軍中,早沒他劉傢什麼事了,陝西諸路里,他劉光世算根‘雞’‘毛’啊?從前誰拿正眼瞧他?我去他孃的!欺到老子頭上來了?還口口聲聲牽扯相公進來!什麼東西?”

張慶見他實在憤慨,笑道:“你是請我們吃酒來了,還是聽你訴苦?要不然我們擺一公堂,讓你府上僕人充了三班衙役,請子充兄升了堂,我作個筆吏,讓你說個盡興?”

王彥“嗨”一聲:“這什麼時候了,你還有心開玩笑?”

馬擴也在後頭道:“子才兄,這酒到底還吃不吃了?不吃,我回家吃飯去!”

王彥無奈,扯了張慶道:“好好好!早備下酒席了!旁邊請,旁邊請!我知道,不讓你倆喝盡興,就說不到正題上!”

張慶看着馬擴笑道:“這人,他自己說請咱們來吃酒,倒怪在我們身上了。算了算了,子充兄,我們還是走罷!”

……

第568章 要戰便戰第3章 千王之王第274章 知軍夫人第277章 紫金虎來了第464章 突火槍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八百七十章第八百三十二章第78章 進軍第103章 無拘無束第四百一十二章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178章 德高望重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222章 捅月亮第237章 一招臭棋第231章 中秋故人來第147章 暴亂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八百三十三章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550章 竟收奇效第五百一十一章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339章 左右爲難第八百六十一章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84章 橋不能燒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八百五十四章第56章 論邊事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八百三十八章第78章 進軍第四百一十五章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59章 裝備第652章 折家折了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四百零八章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七百五十一章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277章 紫金虎來了第八百五十三章第45章 遇襲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第225章 下馬威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35章 瓦罐裡捉王八第七百八十八章第631章 扼西夏之喉第545章 虎牢關第451章 小徐的鬱悶第3章 千王之王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四百一十八章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七百八十六章第438章 吃酒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八百五十四章第19章 一門三將第438章 吃酒第242章 整軍備戰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八百四十六章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489章 驚變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八百三十六章第623章 擅自調兵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558章 金國求和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68章 美女第321章 便宜行事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507章 曙光初現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第428章 矢志復仇
第568章 要戰便戰第3章 千王之王第274章 知軍夫人第277章 紫金虎來了第464章 突火槍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八百七十章第八百三十二章第78章 進軍第103章 無拘無束第四百一十二章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178章 德高望重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222章 捅月亮第237章 一招臭棋第231章 中秋故人來第147章 暴亂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八百三十三章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550章 竟收奇效第五百一十一章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339章 左右爲難第八百六十一章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84章 橋不能燒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八百五十四章第56章 論邊事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八百三十八章第78章 進軍第四百一十五章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59章 裝備第652章 折家折了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四百零八章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七百五十一章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277章 紫金虎來了第八百五十三章第45章 遇襲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第225章 下馬威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35章 瓦罐裡捉王八第七百八十八章第631章 扼西夏之喉第545章 虎牢關第451章 小徐的鬱悶第3章 千王之王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四百一十八章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七百八十六章第438章 吃酒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八百五十四章第19章 一門三將第438章 吃酒第242章 整軍備戰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八百四十六章第360章 勸說徐原第489章 驚變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八百三十六章第623章 擅自調兵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558章 金國求和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68章 美女第321章 便宜行事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507章 曙光初現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第428章 矢志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