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

面對大宋將士的收割,倭人在倉促之間根本來不及抵抗,這種情況下要麼豁出命去穩住陣腳,要麼想活命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四散而逃,倭人知道宋軍需要的不是殺敵,而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撕開防線,殺出平安京……

於是出於本能和對袍澤的不信任,倭人的防線開始潰散了……

這種大規模的潰散的直接結果便是會引起更多的恐慌,宋軍並沒有費多大的勁便打通了撤退的道路,在倭人的防線上撕開了一條大口子,猙獰且可怕。

蔡伯俙的目標很明確,他要帶領這四千五百餘人向左京土御門進發,並與石元孫合兵一處撤退。

而眼前最大的困難已經被消除,倭人的防線不堪一擊的被撕碎,當然這還要感謝石元孫製造的那場小小的地震,當蔡伯俙趕到左京土御門的時候,這裡的厚重的城門早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

石元孫的一千人正在與防守的倭人拼殺,而兩邊的倭人卻如潮水般不斷的衝殺過來。

就在剛剛,城門在爆炸聲中灰飛煙滅的一瞬間,藤原道長慌了。

他沒想到堅固的平安京城門居然如此的不堪一擊,更沒想到宋人有如此犀利的手段。

於是他便命人全力增援左京土御門,本來他以爲石元孫會率領所部撤走,畢竟這是最好的時機,當爆炸發生,大多數的倭人都以爲這是地震的前兆,根本就沒來得及對宋軍發起攻擊。

但誰知石元孫率領所部非但沒有離開,還在城門的位置死守,顯然他這是在爲蔡伯茨的大軍守住這條生命通道。

終究蔡伯俙終於和石元孫合兵一處,兩人沒有多餘的廢話,大軍便穿過城門向石見方向而去,只要他們抵達石見,便算是在倭國的土地上安全了,倭國的石見早已被劉德召改造成了與大宋相同的州府,完全看不出兩者的區別。

在石見每日都有義勇負責巡邏,或是保衛石見周邊的安全,或是抵擋山匪流寇,或是注意附近州府的動向,而石見的官員都是來自於德高望重的人家,這些人家當有的是出自貧家門楣,有的是則是世家望族。

雙方代表了倆個利益羣體,互相之間也不敢下死手,而在石見使用的律法則是大宋的《宋憲》因爲它足夠仔細,也足夠清楚,讓人心服口服。

蔡伯俙和石元孫都知道,現在最要緊的便是甩掉背後的追兵,倭人瘋了似得緊緊咬在他們的身後,若是被咬住,整個大軍都會被拖垮。

宋軍之中並沒有多少軍糧,爲了輕裝簡行,蔡伯俙命人燒掉了所有的負重,只留下常規甲冑和軍械,而口糧也只夠他們三日行軍所用。

身後的倭人不知是不是發現了這一點,正死死的要在宋軍身後,只要停下便會被糾纏,然後是更多的倭人,倭人充分的發揮了人海戰術,以人數的優勢壓得宋軍喘不過去來,他們甚至沒有時間做出應對,連安營紮寨的時間都沒有!

原本的宋軍是風光的,最少他們能殺得倭人丟盔卸甲,鬼哭狼嚎,但現在的宋軍猶如喪家之犬,倉皇的逃命,而倭人卻不願放他們而去。

藤原道長已經代替了天皇下了死命令,務必追殺宋軍,使之全軍覆沒,這是一種執着的瘋狂,他的眼神令敦良這位天皇都有些心驚膽顫,他從沒見過關白如此可怕的眼神。

同樣的敦良也知道一旦宋人離開了平安京,那消息就瞞不住了,宋軍肯定會派出飛騎向時間守軍求援,三萬大軍,整整三萬如眼前精銳一模一樣的大軍。

敦良甚至認爲他們會把自己連同平安京都消滅掉,消滅的一乾二淨,若是把他們惹急了,死去的將不再是自己,而很有可能是整個皇室!

可藤原道長卻不擔心,他認爲倭國有着數十萬大軍,對付區區三萬人的宋軍還能成問題嗎?只要保護了倭國政權的獨立和延續,保護萬世一系的榮耀,什麼樣的犧牲都不算什麼。

只不過他們需要調兵,從倭國各處,各大家族調遣精銳的士兵前來勤王,一旦組建起一隻勤王大軍,即便是人想要找麻煩也需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實力夠不夠。

藤原道長已經準備好了一系列的計劃,一旦宋人向平安京發出進攻,在勤王大軍與其作戰的時候,藤原氏將會派出家中精銳偷襲石見銀礦,把石見的一切重新收回倭國。

雖然石元孫和蔡伯俙不能讓大軍停下與倭人作戰,但他們早已派出軍中的精銳騎兵前往時間報信,只能期望劉德召早一些帶兵前來,這樣他們就有返身一擊的機會,徹底讓倭人絕望。

據斥候來報,身後的追兵少說也有三五萬人,大宋將士們的腦袋已經開始明碼標價,沿途的村莊城鎮但凡能捉住或是能殺掉宋人的,一個十貫錢。

這個數字對於宋人來說算不得什麼,但對倭國般貧困的百姓來說卻是一大筆橫財。

無奈之下宋軍只能避開城鎮和有人的村落,他們實在無法對倭國的窮苦百姓動手,但這些窮苦百姓可是會對他們下手的!

人心的惡在金錢面前往往不堪一擊……

這是宋軍和倭人相比的天然劣勢,他們對地形不熟,並且倭人能夠得到地方上的援助,而宋軍想都不用想,在不知不覺之中這場戰爭已經演變成了消耗戰。

宋軍的糧食越來越匱乏,而倭人越來越近,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石元孫再次決定以自己率領精銳留下斷後,讓蔡伯俙逃出生天,並率王師前來複仇,但蔡伯俙想都不想的便拒絕了。

“若是不這麼做,你我二人都走不了!你以爲我下決心就是這麼容易的,你要是死了我即便是苟活下來也沒有好日子過!”

蔡伯俙無視了石元孫的話,在一塊木樁上坐下,眼下營地已經算是勉強紮下,而倭人的叫喊已經出現,蔡伯俙笑了笑:“之前你帶隊攻城們我沒有二話,因爲你有活下的可能,有很大的勝算,而眼前若是我看着你帶領我大宋男兒去送死,對不起,我做不到!”

石元孫還要說什麼,蔡伯俙揮了揮手打斷了他的話:“別說讓我走脫再爲你復仇之類的話,你以爲你能擋住倭人多久?實話告訴你,倭人這次是瘋了,除非我們能擊潰整個倭國,否則他們一定會將我們啃光,這是一出毒計。

倭國有人很瞭解咱們大宋的文臣是什麼樣的腦子,想想看,若是我等死在了倭國,劉德召也戰死了,你說朝中的文臣會支持派兵過來爲怎麼報仇嗎?不用這樣看我!我來告訴你,他們只會擔心得不償失,再犧牲掉更多的人在這塊化外之地上!現在,呼……咱們只能自救了……”

第二百章真相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
第二百章真相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