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

大宋的軍隊一旦運轉起來,速度驚人,這已經完全不同於歷朝歷代的軍隊了,改變之巨大,制度之優良,速度之驚人,氣勢之強烈讓人驚歎不已。

大宋有着自己獨特的一套運兵體系,最簡單的方式便是以指揮爲單位,化整爲零的前往前線,每個指揮五百五十人,五個指揮便是一營,而士兵前往前線最有效的方式便是乘坐馬車。

大宋早已不再缺馬,但大宋的馬匹也分三六九等,最上等的自然供作軍馬或是皇家的御馬使用,而稍次一些的或是充作預備戰馬,或是充作軍中運輸的馬匹,最次的駑馬纔會給百姓或是箱車拉車之用。

別小看這些馬匹,即便是最次的駑馬也遠比牛車和驢車來的快得多。

但即便是大宋的馬匹多得很,尋常人也捨不得使用,原因很簡單,朝堂之中的士大夫們都“屈尊”使用牛車代步,別人還敢高過他們?

商賈一項是小心謹慎的,也是最會觀望風向的,自然也使用牛車或是驢車,這下好了,連商賈都使用牛車,尋常百姓自然捨不得用上馬車,除非是哪家有了大喜的事情,否則誰會用馬?

至於耕地,拉車之類的更不會用馬來做農事,誰家這麼敗家啊!

既然馬都被民間給省了下來,那便用到需要的地方去,這是很自然的選擇,於是長途運輸便有了它們的身影,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駑馬自然用來拉車了。

箱車便是負責運輸的車馬,在大宋的土地上,到處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大宋有水泥路,也有鐵路,這極大的促進了公共運輸的發展。

即便是有火車的出現,可馬拉車依舊是運輸的主力,大宋全國的火車不過才數十臺,而北京城每日所需便有十臺車左右,剩下的幾乎都分給四京之地了。

如何填補剩下的運輸空白?馬車無疑是不二之選。

馬拉車不單單能在水泥路上跑,在鐵路上依舊能正常運輸,只需把車輪撤去,換上特製的輪子,嚴絲合縫的卡在鐵軌上便能運行。

因爲人數的關係,馬車不得不以四匹馬爲駕,而原本屬於禮法制度的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現如今已然是出現了問題。

爲此御史臺曾經彈劾過這種事情,但趙禎卻駁回他們的奏疏,或是直接留中不發,漸漸的朝堂上也就沒人再說,畢竟四駕的馬車之中坐着的可不是一個人,而是數十甚至幾十人,這麼多人加起來難道比不上一個士大夫?!

這次調兵是調遣的北京城和北平府的禁軍,大宋這麼多年來已久改不了在京畿附近大量屯兵的習慣,加上背嵬軍,踏白軍,以及禁軍上四軍和一部分十六衛,大宋此次出兵的數量大約在四十萬人左右。

這是一項極爲龐大而冗長的過程,須有朝廷一半以上的衙門配合,文臣自然得到了消息,原本“病入膏肓”的龐籍幾乎是以最快的速度衝入宮門,而剩下的一幫文臣則是緊隨其後。

朝中的官員幾乎都到了,他們心中甚至有些懷疑,爲何突然就用兵了?爲何之前沒有一點前兆官家就用兵了?

相公們已經進入勤政殿多時,但城中的兵馬已久在向宋遼邊境集結,大宋的馬車經過改造之後,早已變成適合運輸的最佳車輛,車廂下面有減震的鐵條,又有彈性極好的橡膠輪胎,這兩者的結合使得馬車在水泥路上可謂是健步如飛。

這樣的馬車大約有數千,他們在公路上,鐵路上飛快的前進,除了路上吃草料的休息時間外,幾乎毫無停頓,即便是連夜間都在前進。

不出三日便能盡數抵達宋遼邊境上!

要想以假亂真,那就必須要騙過所有人,即便是大宋的臣子也要以爲這是一場真的滅遼之戰才能達到趙禎的戰略目的,當人若是文臣之中沒有幾個真正的明白人指揮全局,這事情也難行得通。

於是趙禎只接見了龐籍這位相公,以及夏竦這位參知政事,當然還包括了三司使包拯,若是沒有他包拯這位大宋“錢袋子”這事還真的搞不了。

勤政殿屬於宮中的內殿,已經到了禁中的範圍,趙禎早已是洗去了身上的煙味,神清氣爽的在這裡接見三位朝中重臣。

“龐相公的病可是好些了?”趙禎略帶揶揄的望着龐籍,他總是以腿疾難愈爲由請假,逼急了就要請辭,趙禎知曉,他這是想急流勇退了,在大宋已經坐上相公這般位極人臣的位置,並且在他的任期內大宋收復了西夏,又有什麼不知足的?

即便是辭相,也能得到開府儀同三司的待遇,已經算是在大宋的國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了。

龐籍老臉一紅:“陛下,臣腿疾難愈,實在不堪……可陛下突然揮兵北伐,一夜之間調動禁軍不下四十萬,老臣覺得頗爲不妥!”

夏竦跟着點頭道:“陛下,時機尚未成熟,此前陛下也下過口諭,伐遼大計,徐徐圖之,先壞其財,再奪遼東,三路齊發,雷霆萬鈞!可現在…………”

趙禎知道自己是瞞不過這兩人的,望着出奇安靜的包拯道:“包相公就沒有什麼想說的?”

包拯微微搖頭:“臣只負國帑管儲之責,爲大宋財計之人,只需陛下下旨,擬出章程,所用多少,用於何處,臣便記錄在冊,發撥款項……”

這還叫沒有什麼想說的?他幾乎把所有該問的不該問的都問了個遍!龐籍和夏竦兩人對視一眼,沒想到包拯平時都是在藏拙啊!

趙禎點了點頭道:“此次宣召你們三人覲見,其目的便是讓你們三人知曉其中的深意,此次乃是圍魏救趙之計,看似攻伐遼朝,實則爲石元孫的大軍解圍,遼人已經從遼陽府出兵,兵至黃龍府,頗有觀望之態。”

三人大驚,趙禎的話讓他們感覺到了事情的棘手,否則官家也不會付出如此大的代價用上這圍魏救趙之計。

眼下的局勢已經到了如此地步?看來陛下奪取遼東之心堅如磐石,即便是遼人也無法動搖,可若是用了陛下的計策,這次的動靜和耗費可就太大了…………

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十章我是賭神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
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十章我是賭神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