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

對於烏骨託託的歸降包拯和蘇洵是相當歡迎的,他不僅帶來了重要的情報,就連羊苴咩城的情況都說的清清楚楚,最重要的還有南蠻軍撤退的路線!

狄青預估的不錯,南蠻軍果然要從華陽古道撤退,並且明日就走。

蘇洵與包拯對視一眼後轉頭望向姚光,他是這裡最高的武將,也是最知兵事的人,陛下一定有密旨交給他。

果然姚光面色嚴肅的從懷中掏出一塊金牌道:“御前金牌在此,本將有便宜行事之權,官家口諭,如若南蠻軍潰逃,則尾銜追擊,不可過速亦不可緩,務必圍殲之!”

包拯恍然,難怪狄青要率領七千人先行抵達華陽道,如此一來便相當於切斷了南蠻軍的退路,一邊斷頭一邊尾銜追擊,如此方可殲滅之!

整個大理國犯邊事件被理得清清楚楚,先是陛下派遣黑手的宋平挑撥大理段素興進攻成都府,雖然不知他是如何挑撥,但至少他做到了。

接着便是大宋軍隊的圍殲計劃,不遠處的康定軍怕是也早就得到官家的密旨了,否則不會眼睜睜的看着成都府被圍。

這麼說陛下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吞併大理國並且還要剿滅這次出征的南蠻軍!

回頭望了一眼蘇洵,這傢伙一定是早就知道的,否則哪會如此淡然,微微不滿的開口道:“此計明允怕是早就知曉了吧?”

蘇洵點了點頭:“的確,陛下早已將滅國之策示下,允明知曉。”

“堂堂之軍,正義之戰,方可戰無不勝,陛下如此下策難道你就沒有上疏勸誡?”

蘇洵微微一笑:“爲何勸誡?他段素興坐擁大理卻倒行逆施,昏庸無道,致使大理境內百姓叫苦不迭,往往逃竄到我大宋境內,或是成爲流民,或是落草爲寇,對我大宋百姓之害尤重,如今陛下去國奪爵收歸王化,使雲南之地重回故國有何不妥?!”

包拯微微皺眉道:“再怎麼說大理都是太祖定下的不伐之國,我大宋出如此齷齪之計……”

“包希仁你放肆!”

姚光出聲喝止包拯的話,這不就是在說陛下齷齪嗎?

包希仁這個監軍難道是昏了頭不成?

姚光擔心的望向蘇洵卻見他毫無怒色,反而嚴肅的說道:“包學士,你久居集賢殿,應該知道陛下是什麼樣的君主,仁德無雙的陛下是爲的是雲南之地的百姓和華夏故土的完整,陛下在密旨中專門提到了你,之所以讓你作爲監軍便是讓你看清這個世道的正義。”

“這個世道的正義?難道就是以無名之師伐無道之國?何爲正義!”

蘇洵微微搖頭道:“錯,大錯特錯,陛下讓我在成都府任職如此之久,最爲重要的便是讓我瞭解大理國的情況,如今的大理早已非段氏建國之大理,而大理皇帝段素興也不似先祖段思平。

段思平在巡視農桑的時候死在路上,這段素興怕是會死在相國高智升的手中。如此大理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他的存在只會禍害我大宋邊境,使得我大宋百姓和大理百姓遭受荼毒!

陛下有云所謂的正義便是保護大宋的百姓,保全華夏故地!這世間哪來的絕對正義?偷竊的賊人也許是在爲自家面黃肌瘦的孩子買吃食,殺了他到底是正義還是無道?党項也不過是爲了立國而圍攻延州城,那我大宋是不是該拱手送人?在賊人和李元昊看來他們纔是正義!如今大宋也是如此,煌煌史書皆是如此!”

蘇洵一連串的反問把包拯給問住了,想了又想之後道:“這麼說來這次征伐大理和當初奪取党項兩州之地是一個道理?我明白了!”

包拯說的輕鬆可內心十分的沉重,蘇洵的話和官家的想法讓他覺得離經叛道,徹底的擊碎了他心中的是非觀。

什麼是正義,何爲正義?

來自靈魂深處的拷問讓他措手不及,按照官家的說法,即便是煌煌史書中的正義之戰也是如此,只不過隱去了陰暗的拐角,只把光明的一面展現給世人。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儒家經典還有必要嗎?人人都如夏竦一般不擇手段便是,只要達成的結果對大宋有利的就行,還需遵守什麼法禮?

蘇洵見包拯失魂落魄的模樣微微苦笑,自己當初聽了官家的言論也是如此,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見識越來越廣,他愈發的覺得官家的所說的正確無比。

這世間就沒有所謂的絕對正義,同樣的也沒有絕對邪惡,就如陰陽雙魚一般互相轉換,重要的是看你在哪一邊,用官家的話來說只要保持住本心就不會被所謂的正義與邪惡所迷惑,做到真我纔是最好的。

沒工夫理會發呆的包拯,轉身前往衙門的簽押房,大戰在即誰用工夫給包拯做疏導。

而立之年的包拯相比年輕的蘇洵更難改變,一直存在他心中的儒家經典根深蒂固難以撼動……

只有狄青這樣的大將軍纔有權利設白虎節堂,蘇洵和姚光只能在簽押房中籌備計劃,南蠻軍明日便會撤走,大軍也要連夜的做整頓,但首先要委屈一下烏骨託託……

人被吊起來的感覺不是很好,但最少沒有性命之憂,烏骨託託很是淡然,只要能保住族人毀滅大理國,這些都算不得什麼,烏骨部是最傾向於大宋的,因爲烏骨部落正好在大宋和大理的交界處烏蒙山。

對於大宋的繁榮有序和大理的民不聊生烏骨託託深有感觸,與其在大理活的不像人,不如在大宋體面的活着,宋平這小子便在關鍵時刻送來了機會,更爲重要的是宋平並不在意族長之位……

大理境內的所有烏骨部族人都會聽從宋平的差遣,這一戰將會成爲烏骨部崛起的契機。

宋朝天子還特意賜名靠近烏蒙山的烏骨部爲烏蒙部,甚至答應給予王的爵位,但是烏蒙王一定要定居東京城,這雖然是人質的待遇,可烏骨託託求之不得!

居住在繁榮的東京城,有世襲罔替的烏蒙王爵位,什麼都不用做便能得到大宋朝廷的俸祿,還有什麼比這個更美好的事情?

當宋平提出條件的時候,烏骨託託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下來,不光是爲了烏骨部的未來,也爲了自己家的未來,在烏骨託託眼中,這便是正義。

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
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