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

契丹人的煩惱和趙禎無關,甚至是他一手操辦的,他自然不會同情契丹人,也不會給他們提供幫助,反而是加緊了對阻卜部盟的攻伐。

在趙禎看來,契丹就如同一道“宴席”,想要把這頓宴席吃好了,就必須要分清主次,上來跳過小菜,涼菜,直接懟硬菜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也是在揮霍錢財。

只有慢條斯理,按部就班的慢慢享用這道宴席,才能滿足自己的胃口和享受。

契丹的羽翼已經被大宋減除,原本看似龐然大物的契丹已經支離破碎,甚至是奄奄一息,這也只是契丹一個以草原爲本的王朝,若是換做別的漢家王朝,單單是嚴防死守也沒有這麼快崩潰的道理。

歷史上的大宋王朝奄奄一息之餘也拖延了百年的時間,其間甚至有收回失地的可能,更有無限美好的未來,只不過再次被葬送在了自己的手中。

都說以史爲鏡,以史爲鑑,趙禎卻是以未來爲鑑,歷史上的那個王朝什麼都不錯,唯獨太過重文輕武,太過重視文官,提防武將了。

當然這樣有利又有弊,太祖定下這一國策爲的是國內穩定,另一方面自然是爲了穩固發展。

在華夏的官員眼中,文治乃是內固之本,文治越發達越完善王朝的內裡越堅固,外族也無法輕易入侵。

這一點是沒錯的,趙禎登基這麼多年來推行城市化一直沒有停歇的最主要原因便是得到了文臣的大力支持。

對於城市化他們是極其讚賞的,這意味着地方文官所管轄的人口,事務變多,滿足了他們施展胸中抱負的機會,又有了增加政績向上升遷的籌碼。

於是乎現在的大宋幾乎州州有大城,府府有赤縣。

並且城池規模和人口都遠超歷史上的其他王朝。

趙禎幾乎可以囂張的放任契丹或是草原名族南下,朝廷幾乎不用出兵攔截,他們的騎兵也打不到神都城,更別說打到舊都汴梁城了。

大宋有這樣的資本但契丹沒有,草原名族的缺點暴露出來,在處於劣勢的時候,佔據了中京道和東京道的大宋幾乎是毫無顧忌的吊打契丹。

上京道的土地面積是很大,但這裡是大片大片的草原,想要防守幾乎沒有可能,等於是中門大開的等待宋軍長驅直入。

現在的大契丹國早已是名存實亡,草原各部也乘此機會紛紛脫離,這也是文治不行的又一個弊端。

當然這不是蕭撻裡的錯,本來在草原上修建城池就不太現實,一來資源有限耗費巨大,二來遊牧民族的特徵就是逐水草而居,修建城池他們吃什麼?

除非有人解決他們糧食供應以及交易買賣的問題,而恰巧大宋有這個能力,所以大宋佔據的土地可以進行城市化而而契丹人永遠做不到。

十萬背嵬軍已經約過烏孤山,而此時的契丹卻在爲吃到發愁,蕭撻裡想盡辦法也沒辦法餵飽這近百萬的人口。

無奈之下,唯有向大宋劫掠才能滿足他們的消耗……或是被動的減少人口。

只不過大宋佔據的呼倫貝爾有那麼容易劫掠嗎?

別忘了趙禎這位天子的聖駕就在呼倫貝爾,這裡是大宋邊防線上的重中之重,上四軍有半數駐紮於此,爲的就是防備契丹人的奇襲。

當初劉永爲何要把城池建設放在首位?還不是因爲皇帝在這裡,否則他完全可以先安撫當地百姓修建公路和工廠,最後修築城池。

一切的城防建設幾乎是圍繞着防禦而建的,城池寬闊高大,以夯土爲主,在草原上想要尋找石料可不是一件容易是,不過在夯土的城牆外面是一層水泥牆面,這已經成爲大宋城池的標緻之一。

有上四軍的禁軍老兵在此駐守,趙禎的安危自然不用擔心,但來自朝堂的壓力卻非常大。

契丹人打算繞過呼倫貝爾城,這裡的城防之嚴密他們也是早已探查到,傻子纔會來攻城,他們要做的是掠奪糧食和一切能吃的東西,而不是徒然無意義的消耗士兵的生命。

趙禎在黃昏的時候登上城牆,禁軍們見到自家皇帝之後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

這些禁軍可都是上四軍的老兵,有些還追隨趙禎參加過當初的北伐燕雲,現在已經是軍中數一數二的教頭了,大宋實行役兵和募兵相結合的制度,優秀的人才自然要被保留在軍中。

和趙禎一起的還有王韻,他有些擔心,這是貝爾軍第一次和契丹人作戰,也是訓練完畢之後的首戰。

與北戍司軍不同,他們首戰就要面對草原上的最高戰力契丹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契丹人剩下的幾乎都是精銳,身上的武器裝備也是草原諸部所不敵的。

不過貝爾軍的裝備也不差,而且他們經過宋軍的長時間訓練,王鶴這個行軍司馬幾乎是軍中的“活閻王”,趙禎覺得貝爾騎軍的戰力應該能抵得上大宋的普通騎兵了。上四軍駐守呼倫貝爾城不能出擊,這是一開始便定下的事情,只能由貝爾軍出擊攔截前來劫掠的契丹人。

當然雙方之間的差距也體現了出來,契丹人是來劫掠的,機動性和戰力必有所下降,而之前已經知會附近的牧民,一旦遇到劫掠,細軟都在身上揣着第一件事便是跑路,牛羊,糧食都不要全部留給契丹人。

這麼做自然是爲了增加契丹人的負擔,牛羊的速度不可能與戰馬一樣快,而糧食的重量可不輕,否則帶回去還不夠一家人吃的,出來幹嘛?

“該做的都做了,你有何擔心?”

趙禎瞧了一眼王韻又道:“莫不是不放心?”

王韻搖了搖頭:“臣心中自然是放心的,王鶴在軍中的名號可便是白來,只不過擔心貝爾軍貪功冒進,反倒是遭了契丹人的埋伏,官家有所不知,之前北戍司軍的消息傳來,這貝爾軍的人可是眼紅的緊!”

趙禎笑了笑:“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對於大宋來說,貝爾軍可有可無,反正損失的又不是大宋的將士,彼弱我強啊!”

王韻慎重的點了點頭,他知道官家說的沒錯,這話也是自己和大宋朝臣心中的想法,但王韻還是希望自己的計劃成功,以夷制夷減少大宋的消耗。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兩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