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

bookmark

原本信仰問題在神都城乃至整個大宋都一直存在,沒有人會去質疑別人的信仰,這畢竟是個人的自身問題,便是最爲嚴苛的律法中都沒有關於宗教信仰的內容規定。

但現在,回回教在大宋已經成爲一個嚴重的問題,刺殺趙禎這個大宋皇帝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翻舊賬。

回回教在大宋不是沒有,甚至更多,這主要是大宋這麼多年通商所造成的,無論唐宋都在和西方的阿拉伯世界通商,朝代更替,國家衰亡,但利益不止。

正是由於唐、宋政府鼓勵商業貿易的針刺,因此有不少***在中國久居不歸,這被稱之爲“住唐”。唐時,僑居或在中國安家落戶的阿拉伯、波斯人爲數不少,到了現在的大宋就更多了。

他們在中國長住的同時,也把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帶來了,只不過在大宋事情,神都城中的***並不敢明目張膽的傳教,畢竟佛道二教都不可在人前公然傳教。

但***的禮拜堂卻是對所有人開放,只不過大宋百姓敬而遠之,冗長的禮拜以及空無一座神像的禮拜堂讓大宋百姓覺得不靠譜。

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在這些***的信仰中,他們的神是沒有模樣的,連神的模樣都不知道的宗教定然是不靠譜的!

於是大宋的百姓就對回回教完全沒有興趣了,看看人家佛門之中不光有佛祖菩薩之類還有十八羅漢等等,至於道教之中的神仙那便更多了。

人多勢衆這句話可不是白說的,宗教中的神佛自然是越多越好,回回教中的神只是什麼至高無上的神,而且就只有一個,這不是扯嘛!

連大宋百姓都不相信的東西,自然不會得到朝廷的信任,於是乎這個回回教在大宋連個駐朝廷的衙門都沒有一個,至於度牒更是不存在的。

即便是人數衆多,大宋的朝廷也不過是給他們劃定了專門的區域來做禮拜而已,每每當太陽初升的時候,這些回回教的信衆們便會在專門的區域進行禮拜。

開始的時候大宋百姓還稍稍好奇,但後來便習以爲常了,現在這些回回教的信衆們被大宋的禁軍圍困在一起,如同罪犯一樣拉扯着向北平府府衙而去的時候,四周的百姓長舒了一口氣。

他們擔心自己被牽連其中,僥倖的人指責那些回回教的信衆們臭罵:“我早就知道這些回回教的人不對勁,眼下看來真的是如同彌勒教那般的邪教!”

“說的就是嘞!這些回鶻人原本是來自西域的,現在的新疆路便是西域,他們和塞爾柱人一樣都是信奉回回教的,說明什麼?”

四周人都是聰明人,很快就會聯想到其中的聯繫:“這麼說來這些回回教的人和塞爾柱人之間有聯繫,而這次…………嚇!塞爾柱人當真是無恥之尤!居然敢對官家下毒手!還好官家吉人自有天相。”

“官爺!這邊!這邊還有一家信回回教的,這還打算是要跑路,被我王三給攔下了!”

巡城的虞侯帶隊趕了過去了,看了看王三便知道他是什麼人,經常混跡於市井中的閒漢花胳膊是不會認錯人的,而且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謊報軍情打擊仇家。

一羣人上前迅速把老老小小一家五口人給圍了起來,帶上鐵鏈一般的枷鎖般串成串的帶向衙門中去。

這一幕在神都城中不斷的增加,無論是宋人,回鶻人,還是大食人,塞爾柱人,花刺子模人等等,只要是信回回教的都被押送至衙門。

雖然皇帝不再這裡,但神都城開始了一場規模好大甚至是全民參加的大清洗,一次對外族人的清洗。

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外族人的定義很簡單,就是沒有被大宋征服和統治的種族或是國家,於是倭國人,党項人,契丹人爲了成爲大宋的一部分積極的參加到了其中。

他們比誰都希望得到大宋的任何,無論是大宋百姓還是朝堂,只要能對他們的認可都是好事,曾經的種族消失了,眼下只有融入大宋纔是他們最理想的事情。

爲此他們不惜和大宋人一起針對回鶻人,塞爾柱人,甚至是已經在大宋定居的天竺人,這些種族幾乎都被一網打盡。

整個神都城約有近十五萬人的外族人,不統計不知道,統計出結果的北平府嚇了一跳,這比府衙中的戶籍記錄整整多了近五萬人!

這五萬人是從何處來的,爲何沒有記錄在北平府的戶籍檔案中?身爲北平府知府事的韓琦比誰都憤怒,他早已知曉城中的外族人口和戶籍中登記的有所差錯,但沒想到會有這麼大的出入。

一時間北平府戶籍房的官吏每人被杖責五十,同時命令他們在兩日之類把所有資料補齊,否則又是五十大板!

事實上這不怪戶籍房的官吏,實在是神都城的人口流動性太大,而城池的規模也太大,再加上神都城沒有限制商賈往來的數量。

於是乎這麼多年積攢下來的外族人就不計其數了,當北平府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這些人或多或所因爲某些原因隱匿起來,最主要的目的便是爲了躲避稅收。

十五萬外族人主要包括除了大宋疆土意外的民族,以及回鶻人,雖然他們的土地已經被大宋征服國家已經被大宋滅亡,但因爲他們信仰的問題和刺客的身份,這些人被列入了和外族一樣的名單之中。

在國家機器和全民參與的搜查之中,任何人幾乎都無法遁形,這是一次地毯式的搜查,聖駕秋獮的地點在京畿路靠北的地點,這裡曾經是遼帝避暑狩獵之所,有“千里松林”之稱,現在是大宋皇帝秋獮的最佳場所。

趙禎每年都要在木蘭圍場進行秋獮,時間最少也要進行近一個月,通過這次秋獮對朝中的勢力重新進行分配與整合,這是皇帝的手段,亦是朝臣們更進一步的契機。

所以在這次秋獮的時候,文武官員幾乎都會隨行,而百姓們的相伴更是重中之重,這是平民百姓在公開場合第一次走上人前,與皇帝互相之間對話的一次場合。

而這一個月的時間裡,神都城要進入了一個月的恐怖時期,韓琦下令整個神都城都要重新篩查覈對戶籍。

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
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