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

即便是兩人早有準備,可當那耶波羅和仁欽桑波離開車站之後便看到了一副“天國王朝”的畫面,這裡是神都,也這確實是天國。

世上還沒有哪個都城能與大宋的國都相提並論,這個城池的佈局從一開始就是方方正正的,天安門前的御道延伸至皇宮的宣德門,然後一直貫穿整個神都的中軸線。

都說大宋注重的是精巧收斂之美,但事實證明大宋不是不能大氣,一個失去燕雲十六州,以及隴西之地的王朝被壓縮在東南一隅怎麼可能有氣吞山河的大魄力?

現在不同了,趙禎完成了宋家王朝的大蛻變,這使得大宋王朝擁有了強大的國力,也使得華夏漢室的搖桿再次挺得筆直。

一旦腰桿挺直了,那所有的東西也都跟着大氣磅礴起來,氣吞山河?小意思,山河都是大宋的不需要氣吞,現在的大宋是氣吞蒼宇。

恨不得把整個世界都吞進肚子裡!

這樣的氣勢當然需要財富的支撐,大宋的國帑已經開始超出三司以及朝堂上袞袞諸公的認知範圍。

因爲天下的財富彷彿被吸引了一般涌進大宋的國庫之中,這是爲什麼?許多人鬧不清楚其中的原因。

但事實上很簡單,大宋的商人雖然把精美的貨物販賣給了天下,卻同樣把商路鋪滿了天下,只要有商路就永遠會有交易,人們對財富的追求可謂是一種本能。

在這種本能的驅使之下,大宋的商賈開始做起了高賣低買的暴利獲取方式,這種方式很簡單,大宋的商品已經在世界上成爲壟斷商品。

唯有從大宋的商賈手中才能獲得商品,而接下來源源不斷的商品會從大宋的工廠中運出去,或是賣給大宋的百姓,或是賣給外族,但根本目的是不變的,就是把這些貨物變成無數的錢財。

朝廷不光從工廠收稅,還要從工人的頭上收稅,這是毫無疑問的,原本大宋的工人數量不是很多,收不到多少的稅收,可現在不同了…………

大宋的商賈要交稅,無論是大商人還是小商販都無法避稅,趙禎對這項國策要求的很是嚴格,即便是那些盯着勳貴爵位的將門之後,或是宗族之後也沒有辦法避免。

而朝臣們更是知曉商稅的重要性,官家免了農稅,拉攏了所有農人的心,提高了商人的地位,同時也降低了一定比例的商稅,這樣下來若是商稅再有動搖,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大宋的稅收制度就被定了下來,成爲誰也不能更改的鐵律,而就是這樣的鐵律使得大宋的財富得到了保障。

大宋不光有商稅,所得稅,還有增值稅,只要是買賣便是一定要交稅的,爲了避免私下交易這種事,大宋的律法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若有交易都必須要經過州府以及縣衙。

若是被人舉報,一旦查出便是抄家,但不會死人和判刑,只是單純的抄家,這可比上刑法還要讓人難受。

財富越來越多之後,朝臣們發現冗官的問題被解決了,大宋的土地已經十分廣闊,所需要的官員也是越來越多。

錢財從地方上便能解決,朝廷不需要額外支付俸祿給地方,只需要逢年過節的時候發放朝廷的賞賜就行,當然這些賞賜是打着官家的名義發放的,就是爲了讓天下官員知曉,官家心中掛記着他們。

這樣一來剩下的錢就更多了,冗官,冗兵,冗費盡數消失的無影無蹤,這幾乎是每個朝代都會遇到的問題,但在大宋卻被解決了。

不光如此,國庫中的錢財不斷的增加,多進少出之下經過這麼多年的積攢已經到了駭人的數字。

這麼多錢怎麼辦?趙禎從來都不是一個只會賺錢不會花的人,他把大量的錢財用在了基建上,並且還有無數的民用設施,比如常平倉和福田院之類的。

大宋的集權已經到了變態的程度,這種集權不是皇帝一人,而是中央對地方的集權,相當的強大,地方的財政支出需要報批朝廷才能進行,這是爲了防止地方上形成一種自治的必要手段。

但即便如此,國庫中依舊有大量的結餘,這些錢還能用來幹嘛?

自然是修建都城!朝臣們想了好久之後發現修建都城是一個花錢的好辦法,於是大宋的城池就開始向大漢和盛唐靠攏。

不是說都城的規模,而是裝修風格,大宋的華麗和內斂是出了名的,而大漢王朝的巍峨大氣,而盛唐卻是渾厚雄壯。

再加上大宋的內裡華美,於是大宋的都城便開始了“可怕”的翻新,這個歷時五年的翻新加固工程,精細到了每一個排水的獸口。

對於趙禎來說,都城有沒有防禦都是差不多的,即便是沒有城牆也無所謂!

強大的帝國若是被敵人攻入心臟,那基本上就算是完蛋了,所謂的強大也不過是鏡花水月而已。

足夠的強大甚至連威名也可以作爲強大的屏障,只要天下人提起大宋的名字,便瑟瑟發抖不敢挑釁,這纔是大宋的力量。

但在朝臣尤其是文臣的眼中,高築牆纔是王道,即便是兵鋒再利,也不能阻擋未來的威脅,誰也不知道這盛世還能持續多久,便是最權貴的家庭也會家道中落,何況是一個國家?

只不過週期更長而已,於是神都城經過無數次的擴建和修繕變成了這個世界上近乎變態的“第一城”。

摒棄了坊市制度,神都城只能不斷的加固外圍城牆,於是整個神都便愈發的高大威嚴,城牆已經遠遠超過城中皇宮後苑的那座石景山。

石景山是趙禎取得名字,誰也不知道爲何要叫石景山,但趙禎依舊固執的給這個山起了一個俗氣卻很貼切的名字。

由於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軸線上,又是皇宮北邊的一道屏障,所以百姓們遠遠的看着也稱它爲“鎮山“。

相比西山簡直就是不能相比,但對於神都城來說卻是一座小山,當年遼太宗耶律德光在位,他想在北海建瑤嶼行宮島,將北海的土都堆在了這裡,於是便有了一座小山,而之後大宋的皇宮建設更是不斷的爲這座小山添磚加瓦,於是便有了如今五六十米高的小山。

但如今,這座數十米高的小山已經無法從城牆上冒出尖尖的山頂,距離稍稍近一點便看不見了,只有遠眺的時候才能發現。

這意味着城牆的高度已經和石景山相當,站在這樣高的城牆下,幾乎每個人都會被他的高大和陰影所籠罩,心中的無力就如同面對巨獸的幼蟲。

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
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