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

大宋的軍隊就是一隻沒有翅膀的鷹,十萬大軍是一個相當冗長的隊伍,在跨過宋遼邊界的浣水之後,整個軍隊的速度沒有因爲公路的消失而減慢,反而加快了些許。

蔡伯俙的馬車有着相當好的減震效果,這是中華文明歷史上的第一種減震馬車,也是第一種自帶懸掛的減震馬車。

自古以來馬車的速度都是相當快的,而車輛的減震措施卻很小很小,好一點的用輕木製作車廂,並用較大的車輪減震,在車輪上包裹麻繩或皮革,但這些簡陋的措施卻是收效甚微。

爲什麼古代戰車會被淘汰?要知道這些戰車從商朝就已經出現,中國是使用戰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秦軍的重駟馬戰車更是有名的戰場利器,在那轟隆隆的車流碾壓戰場的時候,戰車的強大被髮揮的淋漓盡致,但就在戰車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卻又如流星劃過般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原因很簡單,步兵騎兵的發展和強大,使得戰車這種顛簸卻沒有什麼太大變化與創新的猛獸沉睡了下去。

爲什麼士大夫喜歡乘坐牛車,而不是駿馬拉扯的馬車?

因爲牛車的速度很慢,車輛速度慢的時候震動自然減小,也更加舒服和愜意。

趙禎之所以選用蔡伯俙的戰車原因很簡單,他的戰車減震非常的好,趙禎只不過和他隨口說了一下減震的原理和使用新型材料而已,他就能製作出減震效果如此之好的馬車。

蔡伯俙的戰車車廂採用了懸掛的設計,車廂並不是直接與車軸相連,而是懸掛在車架上的,並且採用了彈簧鋼作爲減震的材料,傳導減震的效果非常好。

趙禎的馬車和禁軍們乘坐的基本上沒有區別,尤其是在減震原理上更是如出一轍,如果非要說區別的話,怕是也只有彈簧鋼的數量不同罷了。

馬車飛馳並不那麼顛簸,有的禁軍甚至能在兩輛馬車之間傳遞打開了的水壺,這體現了大宋戰車的穩定。

相對於整個遼朝來說,燕雲十六州的道路相對要發達的多,這裡主要是漢人的聚居地,也是遼朝農耕經濟的中心,現在也逐漸成爲遼朝的商業中心,因此燕雲的道路相當好。

戰車決定了大宋軍隊的速度,十萬人的隊伍除去六萬人的騎兵之外,剩下的四萬人左右都是步兵,而且是重裝步兵,在趙禎看來騎兵是迂迴機動的最佳兵種,靈活機動,迅捷如飛纔是他的真諦。

有如此靈活的騎兵,那如何讓重裝步兵跟上騎兵的腳步?那只有運用戰車運輸了。

戰車運輸的成本底,效率高,速度快,機動靈活也不輸與騎兵,唯一的缺點只有部署和收斂的速度要比騎兵慢一些罷了,但大宋的步兵最重要的一項訓練便是如何快速的上下戰車收拾裝備。

就像後世的裝甲步兵一樣,上下車的時間都規定在了十個呼吸左右,這樣能最快的讓戰車中的士兵投入戰鬥。

不遠處就是飛狐嶺,說是飛狐嶺其實就是利用地勢建設的城寨而已,遼人自信有飛狐嶺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要飛狐嶺不失,遼朝的援軍就能源源不斷的從蔚州向燕雲增援。

趙禎決定大軍務必要拿下飛狐嶺之後,再兵分三路向析津府進軍並且最後在那裡匯合。

在距離飛狐嶺五里地左右大宋的軍隊停了下來,此時是進攻前夕,自然可以安營扎帳,生火早飯,此時趙禎並不擔心所謂的暴露問題,大軍已經跨過了那條大宋從來就沒有承認的邊界,遼人絕不可能沒有準備。

趙禎從容淡定,他有這份自信,十萬大軍圍着飛狐嶺,飛狐嶺上的城寨基本上沒有逃脫的可能。

這是一場殲滅戰,趙禎要讓收復燕雲的大宋第一戰成爲最爲響亮的一戰!

此時飛狐嶺的守軍將領耶律英驚駭的說不出話來,前日探馬來報大宋的兵甲還在五回嶺,怎麼會這麼快的出現在飛狐嶺的城下?!

在接到守城傳令兵來報的時候,他憤然站起喝道:“不可能,難道他大宋的兵甲能長出翅膀不成?還是你在戲弄本將軍!”

傳令兵早已被大宋的突然而至個嚇蒙了,面對耶律英的質問悽惶的說道:“小的看的真切,連大宋皇帝的龍旗都在豈能有假?”

“大宋皇帝的龍旗?!不可能……不可能……”

耶律英頹然做到在虎皮座椅之中,身體不自覺的開始打顫,在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大宋皇帝御駕親征了!

之前探馬來報只有大宋數萬車駕向飛狐嶺而來,具體的人數和有誰指揮都不清楚,開始的時候耶律英還覺得不過是宋人的一次偷襲而已,現在看來絕非如此。

宋人不是因爲大遼和西夏作戰撿漏來的,而是一次有預謀有計劃的大舉進攻!

耶律英瞬間就聯想到大宋的前兩次軍演,以及這一次打着軍演旗號進攻燕雲的行爲,轉頭對傳令兵道:“快去請副將耶律宗信前來!”

耶律宗信乃是遼朝名將韓德讓之子,因父親被賜姓耶律隆運,皇帝特賜他與自己同輩的宗信爲名,並且讓他成爲契丹貴族,駐守在飛狐嶺以多加歷練。

身爲名將之子,耶律宗信自小熟讀兵書,文武全才,在飛狐嶺守軍中歷練不過是爲了增加他的資歷罷了。

當他得知大宋皇帝御駕親征,而宋軍遠不止萬餘人之後也是大驚失色,但畢竟是出生將門又是契丹的貴族,多少讓他有處變不驚的沉穩,轉頭對耶律英道:“將軍此時應當固守飛狐嶺,派出快馬向上京城求援!”

這話和廢話有區別嗎?

耶律英苦笑道:“求援的快馬早已派出,在大宋禁軍越過浣水之後本將便已經報與朝廷,但誰知這次是大宋皇帝御駕親征!咱們飛狐嶺不過三萬餘人,而大宋足有十萬雄兵啊!此次北伐定然是宋人皇帝謀劃已久的,不知宗信可有良策?”

耶律宗信苦笑道:“末將也無克敵良策,現在你我能做的只有把大宋這次進攻的詳細寫下,飛報朝廷了,堅守飛狐嶺是現在唯一能做的事情。”

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女真人的完顏部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
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女真人的完顏部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