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

破碎的瓦罐說明了一切,宋軍的火器威力驚人,但這依舊不是全部,掰開槍柄,填充紙殼彈藥,再次閉合,擊發,瓦罐再次碎裂,一氣呵成速度只有短短的兩三個呼吸。

趙禎再次做好一切,只不過這一次卻是把手中的火槍扔給了仁青東:“你也試一試?”

這樣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比弩箭射的都要快,甚至可以與康巴人手中的短弓相媲美,最要命的是,這東西幾乎不需要訓練多少準頭!

仁青東學着趙禎的樣子舉起手中的火槍,在邊上帶御器械的教導下知道了什麼叫“三點一線”,目力極好的仁青東第一次脫靶,但不是很遠,第二次便打中了瓦罐。

這樣的準頭便是趙禎都爲之驚訝的,恭敬的把手中的火槍還給邊上虎視眈眈的帶御器械,仁青東向趙禎施禮道:“官家,不知這火器可射多遠的距離?”

趙禎笑道:“最遠可達五百步,準頭極佳,只要稍加練習,可全軍具備,近亦可接敵!”

仁青東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五百步,這是一個驚人的距離,即便是宋軍最強大的棘輪弩也不過三百多步的距離,即便如此也是依靠拋射殺傷敵人。

但趙禎並沒有打算讓仁青東輕鬆些,指了指火槍開口道:“這東西簡單的很,即便是少年也能輕易屠戮勇士,無雙的勇士捱上一槍非死即傷。”

對的,這是纔是最讓仁青東恐懼的地方,一個少年人就能舉起這火器來,甚至都不需要多少練習就能夠在敵人衝殺而至的時候輕易殺掉迎面而來的敵人。

五百步的距離實在太遠了,不光如此,這東西的射速還很快,經驗豐富的少年人不需要多,只需百十人就能擊潰數百人,甚至是千人的敵軍。

若是戰場上的宋軍老兵…………仁青東不敢想象這個結果,一個百人隊的宋軍精銳豈不是能輕易的屠戮千人的高原勇士?

直到這個時候仁青東終於明白,原來大宋皇帝的話是這個意思,之前一直聽大宋皇帝說他改變了戰爭的模樣,改變了戰爭的規則,大宋從此開始不懼怕戰爭,也會戰無不勝。

果然是如此,在火槍之下,人命將會變得更加不值錢,誰掌握了火槍的技術,誰擁有龐大的國力製造出足夠的火槍,誰就是最終的勝利者。

這是一個簡單粗暴的解決辦法,也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鴻溝,吐蕃人以爲自己在高原這道“天塹”之後,可事實上宋人才是躲在了天塹之後的人。

吐蕃人的火器在宋軍面前怕是不值一提的,那些全新的火炮,火槍,火藥彈,投彈弩箭,這些東西的出現從一開始便意味着角廝羅的失敗。

匍匐在地上,仁青東終於把所有的尊嚴全部拋棄:“官家之大宋從此無敵與世!吐蕃人完全不是大宋的對手,還請官家赦免我康巴人之罪!”

趙禎伸手把仁青東攙扶起來:“朕早早的就已經赦免了你們,你們的貢品朕瞧見了,已經表達了你們的誠意。”

“多謝官家,從此之後康巴人爲大宋鞍前馬後!”

“如此甚好!三才,派人設宴招待康巴人。”

“奴婢遵旨!”

三才輕盈的離開,走的時候順便讓埋伏好的“刀斧手”離開,這些人已經沒有必要登場了,仁青東果然如官家所說,在看到大宋的火器後便會徹底投降。

這不是一件小事情,官家雖料事如神但在之前也是做了萬全準備的,火器的威力在大宋已經習以爲常,但對於不通王化的康巴人來說卻是震撼的存在。

甚至是已經超越了他們的認知,趙禎輕巧的擺弄着手中的火槍,這已經是大宋較爲先進的火槍了,但最爲先進的火槍卻永遠是隻裝備大宋禁中的存在。

現在永安軍使用的還是紙殼定裝子彈,這是最大程度上提高火槍裝填速度的辦法,同時爲了解決火槍的氣密性問題,大宋的這種後裝填步槍的槍柄處裝有厚厚的橡膠墊片,爲的就是保證氣密性。

當槍柄掰開之後,裝填彈藥,合上時會有內置鉤鎖把槍牢牢的合起,同時橡膠墊片就起到了極大的密封作用。

這時候的撞針擊打內置火石引燃火棉,鉛彈就會被迅速的推出,火槍氣密性的問題在宋人的智慧下完美解決。

但大宋皇宮中的火槍且不是如此的,趙禎提議格物院研製的全金屬定裝彈已經能夠投入實戰,而且效果驚人。

金屬定裝彈最大的好處便是可以忽略氣密性的問題,因爲裝藥是在金屬蛋殼中爆炸燃燒的,於是便不用擔心槍管中的氣密性。

大宋的禁中已經開始裝備栓動步槍,這樣一來大宋的火槍技術將會領先這個時代數百年之多!

數百年,這是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這纔是大宋的正真“天塹”,即便是把火槍的原理和技術告訴吐蕃,吐蕃也製造不出大宋的火槍。

原因很簡單,槍管,槍栓,彈倉,這些東西鑄造起來就是一件極爲麻煩的事情,再加上火棉的配方,金屬定裝彈,等等這些幾乎是無數條“鴻溝”橫在吐蕃人的面前。

何況趙禎把火器看的很重,不光是趙禎,大宋的任何一位朝臣都把火器看的很重,天下間最難以進入的地方,第一個便是格物院的火器司,第二個是大宋的兵工廠,第三個纔是大宋的皇宮!

即便如此,大宋的栓動步槍依舊沒有普及,甚至還達不到量產,唯一能夠量產的也只有鐵殼定裝彈。

並且還是在各地兵工廠接到來自中樞以及兵部和參謀兵事院的聯合發文後才能大量生產。

其實在宋軍之中就已經有人開始自己琢磨鐵殼定裝彈了,大宋真的不缺乏聰明人,有些人按照槍管的尺寸自己打造了鐵殼,並且把紙殼定裝彈塞到了鐵殼之中,如此一來效果也是不錯的,當然這卻是沒有整體的鐵殼定裝彈要來的好。

只不過比純紙殼定裝彈要好得多,再加上槍管中的四條膛線,使得射程能夠達到近六百步的距離,堪比一里地,這樣的距離對於大宋的火槍來說已經相當嚇人了。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