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

bookmark

捕魚兒海邊的草原上,一輛巨大的帳篷出現在,這帳篷是那麼的巨大,彷彿一座宮殿,但讓人更加驚奇的是這座巨闕一般的帳篷卻在移動!

待其靠近了,塔塔爾部的人才發現,原來這巨大的帳篷居然是安置在車駕之上,由二十頭公牛所拉動的,怕是也只有公牛這般如此強大的力量才能拉動如此巨大的帳篷和馬車吧!

趙禎的聖駕在出現在大草原上的一刻開始,所有的塔塔爾部百姓彎腰施禮,這個帳篷中的男人給了他們原先可望而不可得的生活,也得到了塔塔爾部所有人的尊重。

哲爾克與捺哲爾父子帶着塔塔爾部的騎士趕來,他們只覺得背對牛車帳篷而立,手中的兵刃垂下,這是護衛聖駕的意思,也是對大宋皇帝的尊敬。

牛車的四周是來自大宋的鐵騎,他們個個威猛高大,身上的鎧甲閃耀奪目,如同長生天的使者,眼前的宮帳便是長生天的宮殿。

趙禎身穿五色華服走下馬車,長髮束起以金冠而結,肩上是白熊皮的披風,腰間是一柄樸素卻充滿力量的長劍。

趙禎一露面四周的宋軍鐵騎便以手擊胸,鎧甲的碰撞之間發出金鐵之聲,聲勢浩大,令人汗毛倒豎,也讓許多塔塔爾部衆驚歎。

眼前的這個男人果然有着帝王的氣勢與威儀。

當這樣一個男人露出和煦的微笑,並抱起一個扎着羊角辮的塔塔爾部小女孩會給人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在這樣一瞬間,塔塔爾部的部衆自發的覺得趙禎是天神也是親鄰,彷彿有霞光從他的身上飄灑出來,不自覺的開口:“長生天與您同在!”

這是草原民族對上位者的最高讚揚,也是對尊敬之人最美好的期盼,但這一切都不算什麼,大宋皇帝親自給塔塔爾部中的老者帶上潔白的綢緞同時開口道:“老人家長壽。”

最誠摯地笑容,最真誠的問候,趙禎把禮儀做的淋漓盡致,雖然塔塔爾部的部衆不知道白色的綢緞代表什麼意思,但卻並不妨礙他們理解趙禎的表情和用意。

綢緞這東西當然是華美的,在草原上也是珍貴的禮物,趙禎不會解釋,但跟來的文臣卻會說明,此次跟隨趙禎前來的自然是王韻。

他已經在邊上小聲的對哲爾克解釋。

“相傳,大禹治水成功,大會天下諸侯,執玉帛與會者萬國。中原的玉帛,“玉”字從王,指雕刻有王室標記圖案饕餮紋的玉器,如琮、璜之類;“帛”字從白從巾,意爲“白巾”,也意爲“頂級絲巾”。

“玉帛”一詞的本義便是“在共尊帝王爲父的華夏生活,以玉爲表,天下諸侯相互禮敬對方爲兄長,以帛爲示,引申義便是“兄弟部族爲親近之家”。”

這樣的解釋並沒有錯,也讓哲爾克父子驚歎原來還有這上古的出處!

白色的錦帛便是一種祝福,獻給別人的最好禮物,如今大宋皇帝給塔塔爾部的老者帶上白色的絲綢錦帛,也是送來了大宋的祝福。

看着王韻,哲爾克稍稍尷尬的問到:“不知我等該向陛下獻上如何的絲綢?”

王韻自然是早早準備好的,拿出一方明黃色的絲綢道:“當然是這個,韃靼語,哈達者,帛也!明黃色的哈達自然要獻給身份最尊貴者,陛下因有之!白色哈達自然送給年長之人,陛下施以之!藍色哈達自然送給親友,待會你也有之!”

王韻說完便離開,果然趙禎走向哲爾克,給他帶上了藍色的綢緞,這是表示親近象徵,也是朋友的意思,哲爾克父子兩人趕緊雙手捧着明黃色的綢緞奉上。

三才接過,小心的給趙禎帶上。

趙禎笑着對地上拜下的哲爾克父子道:“如何?朕未曾誆騙與你吧?!”

“陛下乃聖人,天子之言九鼎之重!哲爾克拜服!誓死效忠陛下!”

趙禎親切的把他們父子兩拉起來:“今日朕抵達塔塔爾部,爲的是一觀你塔塔爾部的草原和捕魚兒海的美景,也順便看看你們歸宋之後過的好不好,習慣否!這草原不比中原,艱苦了一些,但只要塔塔爾部有所需,朕定然會放在心上!”

四周的塔塔爾部衆是真的歸順了,彎腰俯身道:“陛下仁德,體恤塔塔爾,我等誓死相隨!以刀和血,維護陛下,維護大宋!”

趙禎笑了笑:“你們既是我大宋的百姓,便是朕的子民,你們維護大宋的尊嚴與榮耀,土地與百姓,朕一樣會維護你們的榮耀和尊嚴,維護你們的土地和族人!朕要在這貝爾湖畔立下銅柱,這呼倫貝爾草原便是朕的誓言之地!”

“呼倫貝爾?”

這個全新的辭彙讓塔塔爾部衆不明所以,王韻自然再次向他們解釋:“韃靼語中,呼倫便是海一樣湖,貝爾爲姊妹之意,官家賜下名字,便以此爲栲栳爍和捕魚兒海之名,其間之草原,便爲呼倫貝爾草原。”

“呼倫貝爾……呼倫貝爾…………”

這朗朗上口的辭彙再次出現,聲音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整個塔塔爾部都在重複着同樣的辭彙,美麗的名稱在草原上回蕩,隨風飄向遠方。

趙禎滿意的點了點頭,捕魚兒海是塔塔爾部的故地,栲栳爍是契丹人的舊湖,現在這倆個地方有了新的名字,呼倫貝爾,呼倫湖,貝爾湖,這是趙禎留存在記憶中的地方。

但在塔塔爾部,在大宋卻煥發出新的生機,至於爲何要換名字,一來是宣誓大宋的主權,二來便是給塔塔爾部新的希望,讓他們開始全新的生活。

這個以部落帳篷組建的羣居之地第一次出現了土石建築,兩座由石頭和木頭搭建起來的建築:呼倫貝爾都護府,呼倫貝爾官衙,一個是自治部族可汗的衙門,一個是大宋直派官員駐紮的地方。

當然還有一個大宋官衙也在建設之中,這裡便是呼倫貝爾駐軍司,是大宋第一個土司駐軍衙門,這裡的土司與以往華夏曆史上出現的土司完全不同。

往日裡的土司是中央封授給西北、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部族頭目的稱爲,而這裡是大宋中央在疆土之內自治區域駐軍的地方。

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
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