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

章臺殿中安靜異常,趙禎坐在高高的御座上,那柄天子劍就橫在他的腿上,三才手握拂塵站在邊上如同一個木人。

殿中有兩人,一人席地盤腿而坐,一人跪坐,而殿中迴盪着趙禎的煌煌之聲。

“人要知進退,這是最起碼的智慧,當你發現不可能奪取乞藍部利國監的時候就應該稱臣納貢,就應該及時的不要臉的向朕來請罪,並且送上大量的財富,如此朕絕不會擅起刀兵,可你卻一錯再錯。要知道在我大宋一個小民挑釁權貴之後,只要真心道歉,讓世人都瞧見,即便是權貴都會忍讓,原因很簡單,因爲身份的差別使得權貴報復小民便會成爲一個笑話。”

那耶波羅沒有說話,而是微微點頭,這是一次精彩的說教,當然趙禎的話還沒有結束。

“審時度勢乃是一個帝王最需要掌握的東西,你是波羅王朝的皇帝應該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機會不是沒有,而且很多。”

趙禎繼續着他的話,邊上的三才已經眼睛瞪圓,這些都是帝王之道,在他看來是不該說給那耶波羅和後面的仁欽桑波聽的。

那耶波羅也笑了,他很奇怪爲何大宋皇帝要和他說這些,也許是爲了滿足他的驕傲,這樣也好,只要讓他滿足,自己就沒有憂慮。

“還請陛下賜教!”

“雲南路安撫使蘇軾給過你一個機會,當我大軍佔據鵬珈羅的時候,你就應該停下腳步,但你卻沒有,反而出兵圍攻那些被我大宋佔據的城池,此一錯;在我宋軍抵擋住你們的進攻後不撤軍,反而繼續施壓派出更多軍隊前來,此二錯。”

“事不過三,在我大宋北擊塞爾柱的時候,你還不撤軍,這便是三錯,也是在自尋死路!”

“陛下之言,句句要害,那耶波羅受教了!”

趙禎和那耶波羅之間的對話內容毫無意義,勝利者自然永遠是對的,那耶波羅無論怎麼辯解都改變不了戰敗的事實。

此時的那耶波羅也不願得罪趙禎,他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是一副什麼模樣,在大宋當一個侯爵,富貴平安的過往這一生,至於子嗣,大宋皇帝不可能會給自己留下子嗣的機會。

自己沒有兒子,只有女兒,這是最大的敗筆,還好他趙禎並沒有趕盡殺絕的打算,讓自己把女兒安頓了,否則…………

跪坐在不遠處的仁欽桑波沒有說話,此時的他知道趙禎說的是實話,中原和天竺之間並沒有世仇,那耶波羅爲自己的愚蠢付出了代價。

這話也是在說給自己聽,讓自己明白什麼叫審時度勢。

“陛下仁慈之心如同恆河之水,那耶波羅願歸降大宋,永爲宋臣!”

趙禎知道自己的話那耶波羅並不在意,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固執的人,換做是自己也不會願意在勝利者面前虛心受教,但趙禎說的是事實,大宋並不會佔據天竺的土地。

笑了笑對那耶波羅道:“你猜錯了,朕說的是實話,從一開始朕就沒打算佔據天竺的土地,現在同樣如此,我宋軍在你天竺已經獲得了足夠的好處,不日將會撤軍歸朝,除鵬珈羅的土地外,其他的土地都會留給你天竺的百姓,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章臺殿中再次陷入死寂,不光那耶波羅驚訝,仁欽桑波和木雕似得的三才同樣驚訝。

大宋佔據天竺的土地並不是沒有付出代價,即便是財富掠奪了很多,和土地怎麼能放棄?有什麼能比得上土地重要?!

但這種沒道理的事情就發生在他們面前,實在是讓人不得不相信。

“陛下爲何要撤軍?”

那耶波羅爲了確定趙禎剛剛的話提出自己的疑問,在他看來天竺的土地富饒,可以爲大宋提供勞力和大量的糧食。

他作爲天竺曾經的皇帝實在太瞭解天竺了,那裡的百姓最是好統治,只要你擁有強大的力量,那裡的人機會心甘情願,甚至是享受你的統治。

趙禎笑了笑:“朕不希望天竺的惰性把大宋帶壞了,除非朕殺光所有的天竺人,然後把大宋的百姓遷徙過去!但此舉有違天和,朕不願爲之……”

這話讓殿中的所有人齊齊的打了一個冷戰,不願爲之不是不想爲之,也就是說趙禎沉浸考慮過這個問題。

數百萬人的大屠殺在這位君王的口中好似並不是不可以的事情………………

而趙禎那句“不希望天竺的惰性把大宋帶壞了”更是讓那也波羅無言以對,他的子民他了解,天竺人的惰性幾乎是與生俱來的,甚至有連高種姓也不能例外。

“不知陛下可知癥結所在?”

趙禎看到的是一雙死不瞑目的眼睛,那耶波羅渴求得到答案,這是他尋找多年而未曾找到的,不知爲何天竺人就是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惰性。

趙禎笑了笑,指着那耶波羅的胳膊道:“看看你自己的皮膚,在天竺皮膚越白的人種姓越高,可你知道數千年前的先祖是誰嗎?”

那耶波羅輕輕的搖了搖頭,讓他說出有記載的先祖他可以說出來,可讓他說出數百年,乃至數千年前的先祖根本不可能,天竺和大宋不同,這片土地幾乎滅有史書記載王朝的傳承。

“是來自西方的雅利安人!”

趙禎在不斷作戰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收集書籍史實記錄,大宋的智慧宮中不光有宋人,還有世界上各個國家的學者,這些人享受朝廷俸祿,爲大宋翻譯書籍,同時也把世界各地先進的技術帶來。

而從這些海量的書籍中,一些歷史的謎團開始逐漸浮出水面,許多傳承,因果,和延續被趙禎發掘出來,這是讓他覺得最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智慧宮成爲趙禎最重要的娛樂場所,他也在那裡發現了天竺被征服的起源。

“波斯古經《阿維斯陀》中記載,國王費裡頓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圖爾,二兒子薩勒姆和小兒子雅利安,國王在年邁之際三分帝國,大兒子圖爾統轄東部,演化成了圖爾人,是突厥人的祖先;二兒子薩勒姆統轄西部,是羅馬人的祖先;小兒子雅利安執掌中南部,演化成了伊蘭人是雅利安人的祖先。”

趙禎的話讓那耶波羅大吃一驚,他從來都不知自己的祖先居然是西方人。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六百章對策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六百章對策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