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

原本充滿期待的官員看着手中的粥碗目瞪口呆,僵直的坐在座位上不懂筷子,趙禎穿行在他們其中道:“諸位臣公怎麼不吃?涼了可就不好吃了!”

呼嚕嚕的喝粥聲響起,寇準微微皺眉可還是仰頭喝了下去,而丁謂卻吃的香甜,趙禎穿行在羣臣之間用餘光掃視着衆人的表情,大多數人是仰着頭喝下去的,只有極少數人是神色淡然,可見他們是吃慣了這種糙米粥。

趙禎這麼做不光是讓羣臣體會災民的感覺,更多的是用一碗小小的糙米粥來辨別朝中官員,有些寒門出身的年輕官員居然連糙米粥這樣的食物都吃不下去,可見他是得到世家大族資助已經在錦衣玉食的生活中淪陷了。

趙禎看向衆人道:“知道朕爲什麼要讓你們吃這些米粥嗎?”

面對官家的發問,自然有聰明人回答。

戶部侍郎劉宇起身道:“陛下是讓我等體會災民之苦不忘……”

“錯!大錯特錯!”劉宇的話還沒說完就被趙禎粗暴的打斷。

“災民的苦你們會不知道?還用朕去提醒?朕是不知道的,所以纔去龍門鎮親眼見識一番!你們都算是兩朝老臣了吧?先帝朝時你們就應該見識過災民的模樣!”

寇準摸了摸鬍鬚上的水漬躬身道:“陛下聖明!其中寓意我等確實不知。”

見寇準說話,趙禎微微點頭道:“寇相坐下吧,既然不知那朕就爲爾等解惑!說實話你們都是京朝官,知道國庫充盈,山珍海味什麼的朕可以大把的賞賜,但你們不配!”

趙禎當着百姓的面怒斥官員,這讓許多人坐不住,俗話說得好打人不打臉,今日官家當着這麼多百姓的面打臉,讓平日裡清高的士大夫如何能受得了?

一時間羣臣交頭接耳,圍觀的百姓更是炸開了鍋。

趙禎笑道:“你們肯定要問爲什麼不配,原因很簡單,食君之祿分君之憂,此次旱災如此兇猛,但你們爲朕分憂了嗎?中書省發往西京的奏報是什麼?是天下太平!”

趙禎越說也憤怒:“朕現在還記得奏報上的內容,鄧州汝州兩地年遇旱災,兩地知州援請朝廷撥款發糧以賑饑荒,就這麼短短几句話,甚至還有些相公上疏僅僅兩州之地受災,鄉鄰州府便可救濟,無需東京城千里馳援。”

“可實情呢?卻是鄧州,汝州,均州,光化軍,唐州等四州一軍之地受災,饑民遍野!朕就想知道你們平日裡都在幹些什麼?爲何五州受災到了你們這裡卻變區區兩州!?”

一時間羣臣寂靜,沒人回答敢回答官家這個問題,其中牽扯的範圍太廣,尤其是世家大族利用這次旱災導致的饑荒大肆囤糧擡價,多少人和世家大族有利益糾葛誰也說不清。

消息傳播的越慢,朝廷的賑災就越慢,對世家大族的糧食生意就越有利,靠旱災發國難財已經是世家大族的習慣。

這是土地兼併導致的惡劣後果。

趙禎恨這些官員和世家大族攪在一起壓榨災民,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光靠一碗稀粥顯然是不行的,趙禎讓三才取出蔡伯俙所畫的饑民圖送給官員們傳閱,另外所有和救災相關的部門罰俸一年。

他也只能做到這種程度了,如果全數撤職查辦,大宋的行政機構便會癱瘓。

由此可見多少人牽扯其中,政治上的博弈永遠都是連鎖反應!

雖說是如此,可對官員們來說卻比罷官貶職還丟人,官家在百姓面前怒斥他們的素食餐位,這讓許多官員掩面而走,相比起官位來所名聲更重要。

百姓自然會指指點點,彷彿無數的小道戳在他們的身上,這讓愛惜羽毛的士大夫如何能受得了。

寇準臉色漲紅的望着趙禎離去的身影道:“官家這是要幹什麼?”

一旁的丁謂則是滿不在乎,反正他在百姓中的名聲本就不好,此時看着同僚被人指指點點他反倒舒坦了許多。

輕巧的轉頭笑眯眯的對寇準道:“寇相公難道看不出來嗎?官家這是在警告你們別做的太過分,他報復起人來可是不擇手段的!”

“丁相公到是看了一場好戲!”寇準一甩長袖便離開,他豈能看不出丁謂眼中的嘲笑之意。

“世家豪族也該壽終正寢了,什麼千年不墜的門閥世家,只不過是些目光短淺之輩!”丁謂看着寇準的背影小聲嘀咕道,在他眼中世家豪族就是個笑話,他沒有接受朝廷中任何一個利益集團的拉攏,無論是將門還是世家豪族。

丁謂聰明的看出,官家明顯是要把這些抱團的人全部從朝堂中剔除出去,現在離他們越近就越危險。

趙禎登上車駕把一幫朝臣甩在門外,這些人已經嚐到了被圍觀的滋味,身上的遮羞布被無情的扯掉,下面就該黑手造勢了,自己已經敲響了世家大族的喪鐘。

寬闊的御街上滿是迎接趙禎回宮的百姓,人們對這位愛民如子的官家充滿了敬意,從古至今有多少皇帝能向官家這般愛護子民的?

唐有太宗吞蝗自責,今有官家與災民同食罰己!這市井流傳的言語一時間不脛而走飛快的在東京城中傳播開向着大宋各地開始蔓延,同時和趙禎一起喝過粥的災民不在回去的路上不斷的加以宣傳,產生了空前絕後的影響。

一時間百姓紛紛給趙禎立下長生牌位祈求他益壽年年,而這樣一位仁德無雙的官家所斥責的人當然是有罪的!

趙禎把自己提升到道德的制高點的同時,也把所有反對他的人壓制在深淵。

這一切都是在爲大宋即將迎來的改革做鋪墊!

凡是文官出醜,武將必然慶賀,曹瑋看着四周的武將端起稀粥一飲而盡道:“痛快,寇老西這回是自找難看了,諸位今日也要收斂一點,平日裡和世家走的比較近的人現在給我躲遠些!”

折惟正知道這時候應該團結一致槍口對外,跟着冷聲說道:“誰要是害了別人休怪將門不念及舊情!”一羣將門子弟連連點頭,彷彿是黑社會的堂口在開大會,個個表態絕不和世家有所往來。

誰都知道官家把矛頭指向了世家大族……

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負擔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
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負擔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