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

西夏使者哪能是大宋文臣的對手,所有前來參與朝會的朝臣也不傻,現在明顯是一致對外的時候,既然相公們都不反對,他們自然達成一種空前的團結,。

當然其中有許多人還是突然知官家要納西夏太后爲妃的事,但很快他們便覺得理所因當,官家自親政以來,打破了許多陳規舊俗,所以在朝臣們眼中納妃之事也算不得什麼,最主要的一點是,沒藏黑雲帶來大宋的嫁妝實在太豐厚了。

能和談的事情自然要和談,若是能兵不血刃的拿下整個西夏,這件事史無前例的事情,也將是本朝所有朝臣的功勞。

上首官家平淡的眼神和態度擺在那裡,若是官家真的希望通過武力奪取西夏早早便會開口反對,此時的沉默便說明了一切。

大朝會散去後,作爲西夏使者的周常有些呆滯的走出乾宇殿,今天朝見大宋天子實在太過“刺激”得到的結果也讓人意想不到,無數的信息向他撲來,西夏歸宋,党項百姓必須內附內遷!大宋將會派遣官員在西夏開府建衙,而西夏太后要入大宋天家以保證党項以及大宋的利益!

最讓周常震驚的是,剛剛在朝堂上所有的朝臣沒有一位站出來說此事於禮不合的,這還是最重禮法的漢家王朝嗎?

當然是,大宋的朝臣只不過把關於禮法的討論放在後面進行,以奏疏的方式向趙禎上奏,或是行文兩府相公,千年以來漢家王朝的政治智慧造就了今日的局面,朝臣們即便是有所疑議也會放在朝內討論而不會在外臣面前大加反對。

事實上在散朝之後,兩府相公的案頭便堆滿了朝臣的文書,趙禎的案頭也好不到哪去,凡是有權上奏的朝臣都上了奏疏,不過還好,沒權上奏的都把文書發到了兩府的案頭,這些奏疏都是詢問趙禎迎娶西夏太后於禮不合該怎麼辦的,趙禎一概留中不發。

讓這些朝臣去問兩府的相公去吧!他們一定會比自己解釋的還好好到位,一國之君怎麼能回答這種問題呢?!

很快朝堂之中的消息就傳到了民間,從古至今天子腳下的百姓就比任何地方都八卦,朝臣們散去或是去衙門公辦,或是去酒樓茶肆用餐,大宋的朝臣就是這樣輕鬆,趙禎也不打算去管,畢竟是一個時代的習慣,只要能把差遣該辦辦完就行,反正有勘磨等着他們……

於是這些在酒樓茶肆中的朝臣們便開始談論今日在朝堂中的奇事,文人最是喜歡高談闊論,一時間整個酒樓便知曉,茶肆中也流傳着這段神奇的“佳話”。

就連說書的先生都在打聽完整的內容,以便可以繪聲繪色的講出來,這一天的茶水錢就能頂得上這個月賺得多嘞!

郝一口是甜水巷有名的說書人,這全賴他打聽消息及時,總能在同行剛剛收到消息的時候便已經準備好說辭,這一次又是他最快。

“諸位看官稍待,我朝天子欲收復河西故地,命狄帥率軍西征,這事諸位都知曉,也沒什麼好說的,我大宋兵甲所致,什麼天險關隘不開?”

說書先生稍稍緩了口氣買了個關子,立刻就有人打趣道:“那你今日說什麼?”

啪!一拍手中的醒木,說書人笑道:“今日咱們所以說那西夏太后與我大宋皇帝的一段情愫糾葛……”這樣的言論一出,整個酒館都沸騰了!

這是皇帝的八卦啊!還有什麼比這個還刺激的?大宋朝不以言獲罪,但凡是有什麼就說什麼,即便是官家有時也會成爲百姓茶餘飯後的消遣,不過趙禎的消息比較少,現在好不容易有一個,還是和女人有關的,百姓能不激動?

郝一口不是傻子,這未來的妃子是他能隨意編排的?即便是大宋不因言獲罪,到時間他的日子也不好過,皇家的體面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西夏太后雖說是一介女流,但仁心愛民,與咱們官家一般,仁愛西夏百姓,你我都知曉,升斗小民還不是要聽朝廷的,朝廷若是要你去邊疆你還能不去?”

見衆人搖頭郝一口拍下醒木,雙手抱拳向着皇宮拱手道:“可咱大宋官家打破亙古之未有,以役募之法結合,但西夏卻沒有,只能讓百姓中的壯丁充任士卒,西夏百姓幾何,哪夠抵擋我大宋兵鋒的?太后娘娘看的清楚,又體恤百姓,於是派遣使者前來和談!這正是真龍天子宅心仁,鳳翔九天慈愛心厚!”

“好!”叫好聲連綿不絕,因爲沒藏黑雲是西夏的太后也就沒人計較鳳翔九天這句話了。

但有人不買賬的說道:“那官家和這西夏太后哪來的情愫?”

對啊,衆人反應過來大聲對郝一口問到,早有準備的郝一口神秘一笑道:“這便要說到那數年前的一段姻緣……”

蔡伯希坐在人羣中張口結舌,自己讓他把大宋的要求顛倒過來,把官家迎娶西夏太后,說成是西夏太后非官家不嫁,但沒想到這貨一張嘴便把當年碧雅軒的事情說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端是稱得上一場曠世奇戀。

事情沒人比蔡伯俙還清楚,對於這位妹夫趙禎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他知曉其實是西夏太后自己要求嫁入天家的,而爲了維護她在西夏的名聲,保持她的掌權,只能由大宋提出這一要求。

但在大宋卻不能說是大宋提出的要求,這看似很矛盾,但都是爲了安撫百姓,大宋如此強大,若是讓百姓知曉官家提出迎娶西夏太后的要求,那難免讓百姓覺得大宋因爲國力強盛,強娶西夏太后……這還是有損官家顏面的事情。

“…………如此,西夏太后心中便只有官家一人,但誰讓她的兄長利慾薰心,矇騙她如了西夏皇宮,還好這李元昊自作孽不可活,搶了自己的親兒媳被自己兒子送到了閻羅殿!這正是擡頭三尺有神靈,今世姻緣今世果!”

蔡伯俙起身對郝一口笑了笑便轉身離開,果然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今天他算是見識到了。

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
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