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

趙禎一開始也不理解爲何皇后是執掌五枚的存在,畢竟封建時代的男尊女卑是不可改變的禮法,可隨着史書的熟讀以及這個時代方便收集更爲遠古的資料後,趙禎發現自己根本就不瞭解華夏的歷史以及演變的過程。

大量的史料改變了趙禎的想法,在他看來司馬遷的那本《史記》不過是把某些東西隱藏起來,美化掉的通行讀物而已,其中的“春秋筆法”太多,同時也是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後人的“特殊讀物”。

若是以史記爲尊,那便是在看一本完美的華夏王朝“演變史”,可事實上,王朝的交替,皇權的變化,各種各樣古老勢力的傾軋根本就是《史記》中看不見的存在。

誰能想到漢朝的宗族勢力強大到可以和皇權競爭?可以攻打國都?誰能想到皇后手中的權利即便是皇帝也不能肆無忌憚?

誰能想到皇后並非是皇帝的配偶而是一個強大的政治夥伴?

不光是漢朝如此,先秦包括秦朝以及漢之後的王朝也是如此!直道五代十國之後,漢家文明在大分裂之後才發生改變。

爲何外戚在歷朝歷代都極爲強大?因爲外戚集團在某種程度上便是皇后領導下的強大帝國力量,和皇權處於一種分庭抗禮之中。

五權,五枚,根本就不是王朝帝后之間的相輔相成,而是互相制衡,權利劃分的所在!

趙禎從那本神奇的《竹書紀年》中瞭解了大量的隱秘,五權五枚的本質便是皇權與後權之間的劃分…………

後並非是屬於王的女人,而是“君王”的另一個表達方法而已!這是最爲讓趙禎毛骨悚然的事情,也知道爲何這些記載詳情的書籍消失在了歷史之中。

因爲這些書籍從本質上來說是“說真話”可事實上卻是在顛覆皇權的所在,也是顛覆華夏百姓的認知。

後字,是合併字,合併“後”與“後”。“後”,從人從口,司之鏡像也,君後也,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從一,口。發號者,君後也。

這意味着後,“後”的本義是發號施令者,即君主!

都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可爲何後和王一樣能夠發號施令?女人的地位在歷史上真的是卑微不堪的?還是說我們見到的“正統史料”上是這麼說的?

趙禎在看過《竹書紀年》之後便把這本書給燒掉了,因爲看過全書之後,並且讓資善堂的老儒幫着解讀之後,老儒發了狂,以頭搶地嚎啕大哭三天,之後便撒手人寰,爲此趙旭還傷心了好久…………

皇帝掌握了世間最爲重要的無權,而皇后掌握了財政上的五枚其本質是爲了監督皇帝的五權而存在的。

五枚,像梅花,分五瓣,是華夏王朝中王權內部的財權分管類似於後世的財權監督體系,五枚分了五個瓣來監督五權的運行,和五權之間相互制衡、監督。

一些史書中記載,在某一事情上,須由五個瓣同時落款,該指令才能得以執行,即便是聖旨也需如此。

在以前王朝運作中,外事五權,內事五枚。五枚均爲”後“所執掌,而後便是皇后的所在。

其實枚之一字,意爲“拔宮中樹”,乃監督、執杖王權的尺子,五枚取梅花標識,均由王族中母系執掌,取其“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的意思,協助以父系爲主的王族、進行對五權的管理、平衡。

這也是爲何傳統的華夏王朝,帝王之家不會娶平民女子爲皇后的道理,因爲皇后的權利太大!

在趙禎看來,權是王朝堅固的所在,是國器,是衡器!枚是戒尺,是“宮中之樹”是監督、執杖王權的器具。

但在這個時代,皇權已經凌駕於一切之上,從漢代開始皇帝就開始逐漸的和皇后作鬥爭,之後的歷朝歷代都在對五枚之權進行限制,皇后的權利也主將減小。

爲何漢代的皇后擁有極大的權利,唐代亦是如此?呂武之事從何而來?還不就是因爲後手中的權利到達了限制皇權的功效!

皇后能幫助皇帝處理朝政,處理日常事務,皇后在皇帝病危之計有着無可替代的作用,皇后在主少臣疑的時候有着極爲強大的權利以幫助皇權的過度……不能小看後的存在。

即便是到了大宋,皇后手中的權利也不少,尤其是在趙禎給了皇后五枚之權後,只不過眼下皇后手中的五枚之權和之前不大一樣。

王語嫣手中的五枚之權乃是宮中的財計之權,也是隻限於皇宮範圍內的五枚之權,屬於天家的產業在她手中掌握,官營產業同樣在她的手中。

當然,她只有管理,統計監督這些產業的權利,但實際擁有者還是皇帝。

趙禎重啓五枚之權不是爲了給自己使絆子,也不是爲了給後世帝王加以約束,相反,五枚之權不光是屬於皇后的,也是屬於皇帝的,在這個時代夫妻一體已經是衆所皆知的事情。

外戚在大宋早已沒落,後權幾乎消失的一乾二淨成爲皇權的依附,在這個時候把五枚之權拿出來交給皇后打理,在某種程度上是爲了分擔皇帝的責任。

皇后是女人,女人總是細心的,而且皇后一個人根本大理不了如此龐大的產業,還是需要皇帝的幫助。

也就是說趙禎把五枚之權變成了大宋皇宮中的天家權利,是整個天家包括皇帝在內,包括嬪妃在內都要參與的權利。

皇后手中有一支強大的“財計”宮人,這些宮女不是一般的宮女,而是類似於女官的存在,她們不需要做侍奉人的工作,只需負責財計之事,大宋的官印買賣,蔡記和碧雅軒的買賣都要經過她們的手算的清清楚楚,一旦有錯,後果自然是嚴重的。

可以說大宋最爲嚴謹的“賬房先生”便是在皇宮中這羣女官之中。

無論是皇宮還是三司已經完全拋棄了“四柱清冊”的記賬方式,“舊管”、“新收”,“開除”、“實在”被簡單的“借貸”所取代,趙禎的“複式記賬法”要比“四柱清冊”更爲簡潔方便清晰。

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
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