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

巨母城中並沒有契丹的皇宮,但這裡卻有着極大的建築,軍堡!

一座高高豎起還在不斷建設的城堡就在巨母城的最中央,四周的房舍,帳篷在它的面前顯得那麼的矮小,完全由石頭建成的軍堡氣勢宏偉,壯觀驚人。

蔡伯俙站在軍堡面前有些說不出話來,這樣的城堡即便是大宋都沒有一座,他是懂得兵事的,眼前這座城堡更加註重防禦,巨大而堅硬的石塊一看就是山石,這纔是最讓蔡伯俙驚歎的地方。

因爲巨母城附近並沒有高山,這些山石就必須要從遙遠的地方運過來,顯然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直到現在契丹人還沒有把這座軍堡建設完成。

站在巨石堆砌成的軍堡面前,是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渺小,風格與大宋或是契丹的完全不同。

高大的軍堡不是它的全部,這是一座建築羣,四周的石頭圍牆把大半個巨母城環繞其中,甚至還引來了海樂水環繞在軍堡之外成爲護城河一樣的存在。

可見契丹人是在這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過這依舊是草原上的一座孤城,最大的缺陷也暴露出來,四周無可援助之地,依無可退之處。

蔡伯俙在畢世傑的引領下,帶着使團隊伍緩緩向軍堡前進,市井之中到處是契丹百姓,他們恢復了草原上的裝束,厚厚的皮毛再次成爲他們的“鎧甲”。

在上京城中蔡伯俙見過契丹百姓的“漢化”,穿着的衣物也大多與漢家無異,髮型和佩飾也是相同,但現在完全恢復了胡服騎射的模樣。

契丹人獨有的發行顯露出來,只不過他們在頭頂並沒有再留下一片禿頂,而是以高高的束髮顯現出來。

這是一種全新的髮型,不同於原本的契丹,也不同於漢家的束髮,顯得更加的威武,給人的感覺彷彿是整個人的精氣神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最讓蔡伯俙驚訝的市井之中並不缺乏交易,商賈依舊有不少,這些商賈不再是契丹的貴族,而是一些平民百姓,他們帶着貨物在集市之中交易,或是乾脆開設了店鋪。

完全沒有從上京城中撤走的驚恐,過着依舊按部就班的生活,只不過戰馬充斥其中,所有人都是披堅執銳,即便是婦人和老人也不例外。

全民皆兵,這纔是全民皆兵,蔡伯俙甚至看到了一些剛剛十歲的孩子騎着戰馬,佩戴長刀和彎弓穿行於街市之上。

在心中蔡伯俙已經被契丹人的這種執着所震顫,他們享受過富足的生活,但現在卻能完全的拋棄,重新回到了草原民族特有的那份對武力的崇尚,這實在是太少見了。

在安定富足的狀態下生活那麼久,契丹人並沒有失去本心,反而是在爲難來臨的時候以最快的速度找回了,這對蔡伯俙來說纔是最震撼的地方。

從這些人的眼神中蔡伯俙就能感受到強大的戰意,每個人的眼睛中所流露出的感情不是平和,安逸,而是充滿了戰意和堅強。

而相比之下,自己帶着一車車的禮物前來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彷彿是能讀懂蔡伯俙的心聲,畢世傑帶着和煦的笑容開口道:“蔡正使莫要驚訝,我大契丹遭遇劫難,自然不會再度消沉下去,此番大徹大悟,胡服騎射豈不快哉?”

蔡伯俙望着畢世傑,忽然笑了笑道:“說的是!我大宋官家曾有一語,蔡某本不理解,如今見了你契丹人算是明白了。”

這話讓畢世傑忽然感興趣了:“哦?不知大宋皇帝是如何說的?”

“陛下有云:“歷史不斷進步,人已經告別了茹毛飲血之時,只會越來越文明,越來越收斂,殺氣不在顯露於體,內斂而華,敵犯,怒而遙遙一指,灰飛煙滅,”畢相公覺得呢?”

這話看似隨便一說,但畢世傑心中卻聽出了狂霸之意,心中寒氣頓生。

蔡伯俙想要表達的東西很清楚,真正的大國當是內斂的,含蓄的,可一旦動怒,便是雷霆萬鈞之勢,強大到無可匹敵,靜如謙謙君子,動如無雙猛士。

一路上蔡伯俙在觀察契丹的同時,畢世傑也在觀察着蔡伯俙,從衣着到舉止,從神態到目光,雙方之間都希望做到知己知彼。

畢世傑看到的蔡伯俙就如同大宋一樣,雖然內斂,卻有着不一樣的“囂張”大國風度展露無疑。

果然如同張儉所說,這蔡伯俙就是大宋一等一的聰明人,並且膽魄驚人,能在眼下這種情況出使上京城,可見他的成竹在胸。

趙禎和蕭撻裡的事情他是知道的,張儉在留守上京城之前曾經把該說的話都說了,該交代的也都交代給了他,契丹朝堂上的規則和交易,皇宮中的秘聞和是是非非,他都瞭若指掌。

只有這樣他才能更好的輔助蕭撻裡,成爲契丹的輔政之臣。

他知道蔡伯俙爲何而來,也知道大宋皇帝爲何在年關之前送來如此多的禮物,不光是按“老規矩”的朝賀,更是對契丹天家母子的關心。

最少能看出,他大宋皇帝對女皇陛下還是心中有情,對太子也是關心思念,如此便夠了。

在畢世傑看來,契丹能夠延續到現在,不光是蕭撻裡和張儉的高瞻遠矚,還有一部分的原因便是大宋皇帝心中的那份感情在作祟。

但畢世傑並不知道,趙禎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把草原納入大宋的統治之下,順便把自己的妻兒接回大宋,從始至終第一目標都不會有所改變。

在趙禎看來,契丹不是必須毀滅不可,但草原必須納入囊中,蕭撻裡和蕭仁也必須接回大宋。

蔡伯俙這次前來看似是給蕭撻裡和蕭仁送東西,但實際上也帶來了趙禎的最後通牒,事情遠沒有契丹人想象的那麼簡單。

大國之間的戰爭怎麼可能說結束就結束,一個年節算得了什麼?

趙禎爲了北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不惜調動國內的四百萬退役老兵參與到對臨橫府的圍剿之中,雖然蕭撻裡成功北撤,但卻並不影響大宋前進的腳步。

在沒有達成目標之前,趙禎絕不回朝,草原之患是籠罩在漢家頭頂的陰雲,若是不能徹底統治草原,後世還會有更多的,源源不斷的麻煩。

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
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