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

有大片的草場,山脈,森林,物產豐富,環境優美,簡直是得天獨厚的人間仙境,並且阿爾泰山出產金礦,從漢代開始開採金礦,至清朝都開採結束,在山中淘金的人最多時曾達五萬,由此可見這山中的金礦有多麼豐富,趙禎怎麼會放棄如此重要的資源?

大宋現在需要的就是金銀,只有金銀充足的保障,才能穩定大宋官鈔的價格,畢竟這些官鈔是可以直接兌換金銀的,別說是大宋,即便是海外商賈的手中也持有大宋的官鈔。

而海外的百姓手中同樣也持有,大宋的官鈔極有信用,甚至到了令趙禎髮指的程度,大宋的商賈可以直接用官鈔購買國外的金銀,而國外的百姓也可利用手中的官鈔向大宋商賈兌換金銀!

雖然極少有人這麼做,但這樣並不影響大宋官鈔的信用,反而使得它的信用越來越好,越來越受人們的喜愛,紙張可比金銀要方便攜帶和運輸。

但趙禎或者說是大宋對金銀的熱愛已經癲狂,只要那裡有金銀礦藏,立刻就會派人勘探然後挖掘,只要大宋國庫中的金銀儲備足夠,便能發行更多的官鈔,而官鈔越多,所需要的金銀儲備便越多,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形成了一種供需循環。

所以趙禎對資源很看重,越多的土地便意味着越多的資源,當然,有利有弊,太大的疆土面積不容易控制,這意味着要派遣更多的官員才行,而大宋的冗官早已被趙禎解決。

大宋的疆土已經很大,派遣的官員也很多,於是原本冗官的大宋出現了尷尬的一幕,沒有官員可以派遣。

官員都是參加科舉後篩選出的人才,而人才的數量取決於人口的基數,人口基數越大,出現精英的人數越多,這是一種必然。

而大宋的人口雖然爆炸式增長,但卻沒有突破三億,當然人口數量還在不斷的增長剩下的便是時間問題,所以趙禎有信心管理現在的疆土面積,但條件是不能再擴大了。

背井離鄉的遷徙雖然是一種辦法,不過漢家百姓終究是在心中有着自己的“根”,即便是遷徙之後的生活會更好,但眼下的生活也不錯。

最少是大宋境內的州府已經發展建設的相當不錯了,百姓已經沒有到非遷徙不可的程度,如此一來在朝廷沒有明確指派遷徙的時候,無論百姓還是地方州府都不會輕易遷徙。

契丹的上京道是大宋最後一塊要收復的疆土,再往外便沒有了,在趙禎眼中這些土地都應該屬於華夏,但在朝臣們眼中,上京道已經算是外國的土地。

狄青率領大軍拿下上京道西北之地後便開始穩定和維護這裡的治安和土地,牧民也被安置下來,並且從新疆抽調官員對這裡進行管理,當然上疏必須要通過三省相公們的合議。

治所之地朝臣們特意向趙禎請旨,這是皇帝的權利,對開闢的疆土進行命名,而趙禎理所當然的把治所所在地命名爲“阿勒泰”,並且劃歸新疆而非上京道。

狄青的任務是截斷契丹向西北遷徙的道路,而楊懷玉則是在釜底抽薪,截斷契丹最後的資本,所有人都沒想到,趙禎命楊懷玉出兵阻卜部盟不是爲了震懾草原,亦不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而是爲了掩蓋攻伐可敦城。

誰讓他也屬於草原四州之一,大宋可不管你有沒有參與對北戍司的屠戮,這時候用兵已經不需要藉口。

楊懷玉的十萬背嵬軍如同一場颶風,看似堅固並有數萬精銳把守的可敦城在地動山搖之中灰飛煙滅,城牆倒塌,成爲瓦礫,兩萬契丹精銳在草原上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再加上那些城中的百姓,更是草原部族不敢擅自挑釁的存在。

但就是這樣一股強大的力量,在宋軍鐵騎面前卻不堪一擊,城破的那一刻彷彿整個草原都聽見了地動山搖的聲音,巨大的轟鳴聲伴隨着強烈的火光照亮了夜空。

燃燒的烈焰以及契丹人的哀嚎在草原不斷的迴盪,一切彷彿實在向世人宣佈,大宋的王師來了,即將開始席捲草原,這裡的主權由他們宣誓,也有他們負責。

消息終於在草原上傳開,大宋攻陷可敦城付出了一些代價,背嵬軍的將士接管城防後開始整頓,攻城戰雖不是騎兵所擅長的,但卻是宋軍最拿手的“手藝”。

即便是騎兵也能做的極好,雖少是契丹人或是草原人所做不到的,而背嵬軍完美的演繹了什麼叫侵略如火,短短三天時間,防州的烏蘭·巴勒嘎斯城,已經鎮州的可敦城雙雙陷落。

三天時間兩座城池,這是多麼強大的戰力,大宋背嵬軍的名號在草原上已經到了小兒止啼的程度。

隨着背嵬軍的征伐,草原上也出現了動盪,或者說是早早就已經安排好的動盪,北戍司對耶覩刮部發動了襲擊,圍困了窩魯垛城,領兵的王圭直接派人站在窩魯垛城門口大吼:“扎爾拓,我大宋天軍以至,還不速速履約?!”

這一嗓子直接讓城中的扎爾拓亡魂大冒,城中不光有他還有阻卜部盟的各部使者,以及剛剛帶着士兵退守窩魯垛城的族長們。

扎爾拓瞬間便知道這是大宋皇帝的一出毒計,逼着自己和各部決裂,同時也把自己的後路給堵死了。

阻卜部只能依附大宋,否則便是大宋的人被清剿,他趙禎已經斷掉了自己所有盤桓的餘地,無論這些部族的族長相不相信北戍司軍的話,他都要表態。

否則便會被宋軍一塊收拾掉,但若是表態,城中的各部族軍就會把阻卜部變成死地,以阻卜部的力量即便是勝了也是慘勝,這是一出借刀殺人的好手段!

直到此時扎爾拓才明白,大宋皇帝一直就把自己的出使當作是試探,只不過試探阻卜部的忠心與否不是在呼倫貝爾城的宮帳之中,而是在窩魯垛城!

橫豎都是一死,不如拼盡全力向大宋靠攏,不就是表忠心嗎?這一次賭上全族的命運便是!

殺,還有一線生機,怯便什麼都沒有,相對與宋軍的恐怖和強大,還是昔日的盟友好對付一點,作爲梟雄的扎爾拓很快便“兩害相權取其輕”,當即率領族人殺了出了阻卜部所在的駐地…………

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請假!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十章我是賭神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
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請假!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十章我是賭神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