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

趙禎明白這段文字一旦通過太常禮院發出之後,便是正式的常例,因爲是自己定下的,也將成爲大宋的祖宗之法,世世代代都要遵循。

原先的大宋控制爵位往往都是由皇帝決定的,雖然大趨勢上和這種“推恩令”的形勢差不多,但卻沒有成文的規定,現在趙禎酸水開了本朝的先例,若是在以前定然會受到極大的阻力,不過現在…………

這份大宋的“推恩令”被一種特殊的方法摺好並加趙禎的神寶,殿外的內侍在接過封蠟的木匣後便一路前往太常禮院,雖然年節的時候大宋的公衙不開門,但東西是照收的,只不過在年節之後纔會運行罷了。

這份趙禎的中旨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太常禮院的庫房之中,而趙禎卻望着喜慶的皇宮微微一嘆,又是一年匆匆流逝,時間這東西就彷彿是手中的細沙,越是用力的去握緊,流失的速度便越快。

趙禎漫步在皇宮之中,天上是點點繁星,星光如水一般灑落在他的身上,顯得靜謐安詳,他不願乘坐步攆,總覺得被人擡着還不如自己走路來的舒服。

因爲他的原因,宮中的任何人都不會乘坐步攆,有一年靈兒累的眼淚在眼眶中打轉也沒有人把步攆擡出來。

趙禎的腳步非常慢,在宮中這樣速度行走的人也只有官家和宮中的貴人,內侍若是這麼走,早已被內侍省的都知把屁股都抽爛了。

之所以這樣是因爲他在回憶,回憶在這樣一年之中大宋和自己的所得,他常常把大宋看作一個人,一個正在不斷變得強壯的人,這個人一年之中的變化,幹了什麼事情,是好是壞,這些都要總結一下吧?

這份總結不是爲了別人,也不是爲了這證明什麼,只是單單給趙禎自己看,因爲他是大宋的皇帝,天下之主,所以他自己要明白。

在這一年中大宋做了許多的事情,去年便開始動手的對倭政策出現了效果,倭國歸附了大宋,這段時間大宋的傀儡政府已經在倭國完美的運行起來,說來也是讓人啼笑皆非。

大宋的朝臣充當了倭國朝廷的朝臣之後,這辦事效率真的是高到令人髮指,在大宋並不是很積極的官員到了倭國之後就個個變成了能臣幹吏,處理起倭國的朝政來,那叫一個得心應手。

有了劉德召的都護府保護,他們往前不用擔心自身的安危,至於良子開始的時候還在抗拒,可逐漸的她這個倭國女天皇也習慣了大宋朝臣的“幫助”然後沉淪了,無他,辦事效率那叫一個高啊!

誰不喜歡這樣的臣子?當然喜歡!而且良子還向他們提供了雙倍的俸祿,要知道這些官員前往倭國可是從大宋拿了不少俸祿的!否則那個文臣願意遠渡重洋去倭國出仕?!

現在在倭國反倒是比在大宋還好,權利可以肆意使用,拿着朝廷高額的憤怒不說,倭人還給出了雙倍的俸祿,但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把事情辦好,還要辦的漂亮!

良子器重這些大宋朝臣的同時,也在漸漸的融入大宋,要知道官員總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執政者,無論他是皇帝還是女皇都一樣,趙禎這麼多年來都受到了朝臣的影響而漸漸改變,更別提良子這樣的女皇了。

而且大宋還派遣儒家的大儒前往倭國,這可是“好東西”!不單單教倭人禮法,還要教他們什麼是忠君愛國,當然,也要讓他們知道什麼叫老實本分。

儒家的思想可怕之處就在與它的包容性和侵略性,可以說在受到中原文化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儒家思想的侵略速度驚人,它所提倡的仁愛,克己,復禮等等都會極其附和周邊國國情的東西。

在倭國這個文化,技術落後的國家,一旦突然接觸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聆聽過大儒的講道之後,仿若洪鐘大呂在耳邊敲響,一時間振聾發聵。

只有大宋的朝臣知道,這東西其實在大宋並不受官家待見,到了倭國卻成爲了珍寶,所以愈發的賣力的宣傳儒家學說,在百姓之間宣揚教化。

得益於他們的努力,倭國對這種上下尊卑,禮法之重的思想大爲贊同,本來倭國就是一個等級制度森嚴的國家,這也習慣的很快。

而儒家思想中的忠君思想讓良子非常的滿意,因爲她便是倭國的君王。

不過她不知道的是,儒家思想在趙禎的眼中就不是個什麼好東西,用來麻痹百姓可以,若是大宋的上層真的相信這東西,那基本上就完了。

不是說它不好,而是它的侷限性太大,趙禎發現,凡是儒家思想抵達頂峰的時候,它所在的王朝也即將衰落下去,什麼治世,什麼太平,都是糊弄鬼的東西!

當一個思想以祈求明君的出現作爲國家昌盛的標緻,這個思想到底能有多少的先進性?先進性這東西可不是微不足道的,他是左右一個國家命運最重要的所在,而恰巧儒家思想不具備這東西。

趙禎不是徹底否定儒家思想,而是適當的運用,在百姓當中運用,用以“團結”百姓這是很好的,還沒有哪種思想比儒家思想更適合用在對內的統治上。

所以漢王朝纔會打着外儒內法的旗號…………

而對外輸出的儒家思想可就不能說的這麼透徹了,比如在倭國所推行的便是完整版的儒家思想,對倭人,對君王,對倭臣統統都一樣。

這些大儒可算是找到了傾訴的對象,滔滔不絕的講道,讓他們的每天都過的很充實,甚至可以對倭國的女皇進行經筵日講,這可是他們在大宋享受不到的待遇。

大宋的文臣從倭國發來的奏疏讓趙禎很滿意,倭國已經逐漸變成大宋的傀儡政權,試想一下連朝臣都是大宋的派遣的臣子,連最強大的軍事力量都屬於大宋,那倭國還有多少的獨立性?

現如今倭國正在潛移默化的改變,這是大宋文化侵略的成功標緻,也是趙禎進一步掌控倭國的手段。他要保證倭國對大宋的忠誠,讓日本海成爲大宋的內海。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十章我是賭神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現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十章我是賭神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現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