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

趙禎站在文官的最前列,身後的人不斷的竊竊私語着,無他,這些都是低等級的文官,兩府的大臣都去各自的有司休息了,只有低等級的官吏在文德殿上常朝。

他們奇怪的是趙禎身爲太子爲什麼來上常朝,即使觀政也只需要去垂拱殿參加視朝就好了,畢竟常朝連官家都不來,只是偶爾心血來潮會來看看便算了,殿中御史見人差不多到齊了,便開始大聲的點名。

但趙禎覺得人數好像有些不對,御史扯着脖子喊了三百人的名字,可只有一百來個人應聲,而且都是各部門的長官,這就有些過分了。

看着太子皺着眉頭的樣子,站在旁邊的御史趕緊解釋道:“太子殿下有所不知,各部上官都有要事在身,現在應該向兩府宰執彙報,待會皇后視朝還要用,所以就……”

趙禎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看來這樣的考勤與後世一樣有名無實,中層管理都開始缺席了。難道是太祖當年過於勤勉?

唯一讓趙禎覺得安慰的是還有一個熟人陪着自己,趙允初曹國公趙元儼的小兒子。

但是在念到他的名字後,不少小官開始發笑,趙禎敏銳的察覺到笑聲中帶有嘲笑的意爲,甚至有人低聲笑話道:“堂堂太宗之孫居然風雨無阻的參加常朝真是個癡漢!”

有的時候堅持正確的事情反而被人嘲笑,小官的嘲笑讓趙禎瞬間想起後世的老人跌倒扶不扶。

難道國人的思想在大宋朝就已經開始畸形起來?!

趙禎門的轉頭怒視着嘲笑趙允初的小官道:“朝堂之上豈能嬉笑?!”

殿中御史趕緊責罵道:“太子殿下觀政,你們就是這樣給殿下看的?”這話看似責罵但提醒的意爲較重。

長蛇陣立刻掩去笑聲,所有官員肅穆的站好,他們忘了太子觀政來了。

待點名完畢,趙禎看向身後的趙允初道:“堂兄什麼職銜?”

趙允初趕緊施禮:“回殿下,我是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步軍司副都指揮使!”

一長串的名字說的趙禎頭暈目眩,大宋的官職就是名字長的下人,而且錯綜複雜,爲的就是用疊牀架屋的形勢削弱官員的權利。

看着趙允初一本正經的說完繞口令一般的名字,趙禎急急的揮手道:“只需說出簡稱即可,太長了我也記不住!”

“侍衛親軍司副都指揮使!”趙允初害羞的笑了笑用一句話概括完。

趙禎驚奇的看着這位堂兄,一臉剛毅的樣子居然能露出害羞的神情來正是不知道該怎麼形容。

“哦,堂兄爲何要每日參加常朝?”

“大人說做人要持之以恆,做武官要遵守官家定下的規矩,我就從每天上朝開始。”

趙禎感嘆道:“你做的對,以後我每天陪你如何?”

“那感情好!這樣就沒人笑話咱們倆嘞!下朝去我家做客如何?”

“好一言爲定,我剛剛答應八叔去國公府玩的!”趙禎被他的話氣笑了,這貨居然是爲了不被人笑話才熱情邀請自己的!

趙禎快步離去,他怕和這貨呆長了自己也變成被笑話的對象,但至少這個堂兄的人品不壞。

等趙禎走遠,趙允初才露出狡黠的笑容道:“這個太子堂弟還真有些意思呢!”

-------------------

今天是第一次監國劉娥起的很早,常朝照例是不去參加的,但垂拱殿的視朝卻必須要去,中書、樞密院、三司、開封府、審刑院、請對官的奏事都要在那裡進行。

皇后身穿一聲隆重的朝服前往垂拱殿,這時的大臣已經在殿中站好,只有趙禎從文德殿匆匆趕來,誰讓兩殿之間的距離很遠呢。

曹利用看着整理衣服擦汗的趙禎道:“太子殿下爲何匆匆而來?臣可是在待漏院看到您的。”

趙禎看着他頭上顫動的翅膀道:“因爲你們這些身系天下安危的大臣都不參加常朝纔會如此,都這你不一定比我快呢!”

這話噎的曹利用無言以對,在太祖太宗甚至官家早期,所有官員都是要參加常朝的,而且官家親自出席,但時間長了官家鬆懈,兩府大臣也都鬆懈了。

趙禎的話一點問題也沒有,甚至得到了寇準的讚揚:“殿下重視小節此舉大善,倒是我等日久懈怠了!”

曹利用還想說什麼但是被殿中御史的輕喝聲打斷:“聖人到,百官迎!”雖然只有幾十個人,但御史依然一絲不苟的宣喝,這大概是爲了體現對皇后的尊重吧。

趙禎站在文官的隊伍之首,他是國之儲君,按照排序應該排在宰相的前面,宋代之前大臣都是能坐着的,但是到了大宋就開始站班。

左文右武的唐時的規矩,大宋很好的繼承了這一點,皇后劉娥帶着侍女施施而行的走上御階,即使官家不在她也不能直坐在御座上,而是在一旁稍小的座位上坐下。

整個早朝趙禎都是一言不發的站着,他唯一與別人不同的是手中少了一塊象牙的笏板,笏板就是筆記本,把重要的事情寫在上面以防朝會的時候忘記。

趙禎不打算過問朝政,只看不說的他當然沒必要帶着笏板。

其實所謂的朝會很簡單,兩府大臣和三司使等把重要的事情彙報給皇后,皇后現場給出指示或是要求留身奏事,在遇到重大事情的時候甚至可以要求羣臣議事。

但如何在這些彙報中找到有價值的東西便成爲趙禎的主要功課,他是懷着惡意來看待問題的,在處理朝政上他覺得一切都應該做最壞的打算,這樣才能從中得到有價值的東西。

時間如流水,對於趙禎來說卻像是斷流的小溪蜿蜒乾涸得緩慢流過,大殿中是個乘涼的好地方通風有寬敞,在趙禎有些昏昏欲睡的時候朝會結束了,這時候他才覺得寇準的話是對的,肚子中早已是空空如也。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劉娥居然讓內侍傳話讓他一起去用早膳,在被人看來這是恩寵有嘉,但趙禎覺得宴無好宴……

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
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三百五十四鋒芒!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