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

當太陽緩緩升起的時候,大同府的城門出奇的洞開,蕭惠和劉六符兩人在前引路,身後是坐在一輛牛車上的張儉,此刻的他身穿白色喪服,牛車上豎着高高飄揚的白色紙錢,任誰都能看得出這是在爲耶律宗真披麻戴孝的樣子。

劉六符站在城門口看着張儉的樣子說道:“原來仲寶是如此打算,說不定還真的能讓大宋皇帝借道也說不定,畢竟漢家王朝最重仁義,我皇駕崩,雖是戰死沙場,宋皇亦是敬佩,現大遼皇帝血脈遭遇危難以漢室禮法當助之。”

蕭惠稍稍有些不理解,難道這樣便能讓大宋皇帝借道?這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畢竟宋遼兩國現在還在交戰,宋皇更是手刃陛下與陣前,宋遼兩國之間的仇恨當如深淵。

但既然張儉和劉六符如此篤定,那便試上一試又如何,畢竟如果借道成功,大軍便可在三日之內抵達中京道,七日便可到上京城,對皇長子登基之事大有裨益。

拱了拱手道:“仲寶此去關乎我大遼的江山社稷,還望萬萬珍重,也要提防宋人的手段纔是。”

張儉點了點頭道:“兩軍陣前不斬來使,何況我現在是身爲大遼的左丞相出使大宋,即便是宋人對我恨之入骨也不敢對我下手,否則他大宋的名聲便徹底壞了。此去只怕是狄青不放我入奉聖州參見大宋皇帝,只要能入奉聖州,大事可成也!”

蕭惠奇怪的問道:“此言何意?大同府與奉聖州相連,仲寶可避開狄青所部進入奉聖州……”

他的話還沒說完便被劉六符打斷:“伯仁此言差矣!仲寶之所以要通過狄青面見大宋皇帝,爲的便是拖住大宋兵甲的腳步,如此一來當爲大同府避免刀兵,一是讓大宋看到我大遼的誠意,而是減少我契丹勇士的損傷。”

劉六符的話如醍醐灌頂讓蕭惠恍然大悟,沒想到張儉此行還有這層深意在其中,自己真是萬萬沒想到,躬身對張儉行禮道:“如此便幸苦仲寶了,多多保重!”

“多多保重!”

張儉笑着對蕭惠劉六符二人揮手道:“此去一別乃有性命之憂,如若張儉不能如期而至,或是無法說通大宋皇帝,張儉一家老小還望諸公照顧!”

“仲寶安心!”

已經交代過後事的張儉便在一個趕車書童的伴隨下緩緩向白登山而去,送行的衆人看着他的背影無不感嘆的他的瀟灑,但這種瀟灑的代價也很巨大,否則張儉就不用交代他們照顧家人了。

日上中天,張儉便到了奉義城,距離白登山不過咫尺之遙,城中的守軍見是左丞相親自前來,吃驚的程度無以復加,人人都以爲張儉的到來是要死守這座大同府的衛城,誰知張儉對守城校尉的第一句話便是打開城門,並在城牆上豎起代表使者節鉞的旗幟。

難道是說要和宋人和談不成?所有人都覺得張儉瘋了,如今的宋人佔據了優勢,絕不可能與大遼何談的,並且大宋皇帝對燕雲那是一個志在必得,如若何談不就是前功盡棄了嗎?

即便是不理解張儉的所作所爲,但守城的將校也不敢忤逆他,只能老老實實的大開城門,並且在城牆上插起表示使者節鉞的旗幟,還好宋人的哨探並沒有引領大軍而來,而是飛快的向白登山方而去,怕是已經前往大宋軍中奏報了吧?

狄青自然是接到了斥候的奏報,大宋的斥候要遠比這個時代別國的探馬要來的精銳,全數都是由踏白軍中挑選出來的強悍之兵,並且接受嚴格訓練,分析和觀察問題的眼光都有獨到之處。

“這麼說遼人是打算與我大宋和談了?不應該啊!即便是遼皇戰死鴛鴦泊,蕭惠張儉等人也應該利用遼皇戰死的消息壯以軍威,固守大同府纔是,怎麼好端端的要和我大宋和談,難道其中有詐不成?”

雖是這麼說,但其他的將校卻不這麼認爲急急的開口道:“狄帥小心,遼人主力尚存,不戰而談,其中必定有詐!”

狄青笑道:“如果有詐那遼人也不會愚蠢到大開城門吧?上有使臣節鉞絕不會作假,怕是大遼皇帝戰死前來討要遺容的。這也是人之常情,傳告轅門守衛,若遼朝使節前來引他進來便是。”

左右抱拳得令,看來狄帥是打算接見遼朝的使節了,也對,如若遼朝使節妄圖議和,那便一定要穩住大軍纔是,狄帥是爲了避免和遼朝使臣多言才這麼做的吧……

張儉的牛車在奉義城守將膽戰心驚的眼神後晃晃悠悠的駛向白登山的宋人營地,軍陣的佈置很巧妙,山腳下的樹林灌木皆數被砍伐,只留下一片巨大的空地,如若有人想摸上山,必定會暴露無遺,張儉的牛車便是如此招搖過市的向山上而去。

白色的招魂幡在空中飛舞,劃出不斷的曲線和造型,彷彿一隻不斷向前抓握的手,也不知是在呼喚着誰,但大宋的將士們都知道,這是張儉在爲他大遼的皇帝招魂。

帝王之殤,理應得到尊重,即便是遼朝的皇帝也因如此,將士們默默不語的看着張儉架着孤零零的牛車前往轅門,早就在此等候的衛士把他引進狄青的帥帳。

狄青已經站在帥帳的中央迎接這位來自遼朝的使者,當他看見滿頭華髮的張儉時也是頗爲驚訝,看來這位遼朝的左丞相當真是一夜白頭了,可見他對遼皇的忠誠。

畢竟是遼朝的左丞相,應有的尊敬還是要給的,狄青長嘆着虛手一引的對張儉道:“左丞相許久不見,沒想到以生華髮,請入座。”

張儉微微施禮道:“狄帥客氣了!”

用過茶水之後,兩人的互相寒暄也結束,張儉直入正題的說道:“此次老夫前來爲的是請狄帥手下留情,宋遼兩國交戰以使得兩國百姓生靈塗炭,燕雲之地佈滿戰火,何其悲也!”

狄青搖頭道:“大宋北伐燕雲乃是取回華夏故地,情理之中也!左丞相此言差矣。”

張儉輕笑道:“宋遼兩國誰對誰錯暫且留予後人評說,你我爭辯也不過是一時之言罷了,老夫此次前來爲的是面見大宋官家,不知狄將軍可否放行?”

狄青點頭道:“情理之中,本帥自然不會阻撓,還會派遣精銳之士相隨,保全你面見官家!”

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
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