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

原本的大宋是一個依照“祖宗之法”行事的國家,這裡的“祖宗之法”不是律法而是祖宗的一言一行,甚至包括一些軼事。

大宋的“祖宗之法”也叫“祖宗家法”、“祖宗法”、“祖宗之制”、“祖宗法度”、“祖宗典制”、“祖宗故事”等等,因爲開國之君的“英明神武”後世帝王對其開國祖宗,都持有祗畏敬奉的心態,也力圖總結並繼承他們的治道家法。

大宋開國不易,前車之鑑又太多,於是便吸收唐、五代弊政的歷史教訓,嚴密防範文臣、武將、女後、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種人專權獨裁,制定出一整套集中政權、兵權、財權、立法與司法權等的“祖宗家法”。

但這樣的“祖宗家法”制度在現如今的大宋早已不適用,趙禎制定憲法的初衷就是爲了打破大宋的“祖宗之法”,在趙禎看來,唯有制定縝密的律法和制度方能保證大宋前進的方向。

法律不一定是完美的,但人卻可以不斷的完善法律,因爲人的思想是在不斷進步的,世間萬物也是在不斷改變的。

恐怕太祖太宗以及真宗皇帝都不會想到,現如今的大宋已經免去了許多地方的農業稅,百姓們已經不需要在爲糧食發愁了。

最少購買糧食所佔據的收入比例要降低許多,人們有更爲富裕的錢財用來購買其他東西,以方便自己的生活。

大宋年歲大的人,長壽的人更是見證了這個過程,這樣的改變豈能不大?

趙禎和范仲淹等許多改革派的朝臣一起見證了大宋改革帶來的強大,即便是歷史上那位反對派的中堅力量,現任大理評事、國子直講的司馬光都在上疏改革之事,可想而知大宋的改革到了深入人心的地步。

律法的嚴明,治國用法,這是趙禎發現最好的傳承辦法,也是最符合當下乃至以後大宋的之國之法。

自己的前輩們曾經說“治大國如烹小鮮”,這是在提倡人治,提倡君王的權威至高無上的同時,以君王治國。

但趙禎卻在想辦法讓這個想法慢慢的淡去,慢慢的被人們所摒棄,以人治國,以天子治國,終究是會出現錯誤的,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但律法不同,有了律法之後,按照律法來治國,即便是有不穩妥的地方,也不會出現大亂子,而這時候帝王的作用便可體現出來,改變律法中不合理的地方,進行修法。

這纔是依法治國的精髓,當然,帝王也不可因此荒廢政務,大量的事情還需要帝王親自處理,治理災害,發展國家,選用臣子等等等等…………

治國離不開法,也離不開人,兩者之間應該是相輔相成,人定法,法束人,如此纔是上上之策。

趙禎自己還是給了帝王應有的特權,改變律法便是帝王的特權之一,這不光是爲了他自己考慮,也是爲了後世子孫考慮。

當趙禎招手的時候,陳彤便知道了該做什麼,官家有許多聖明的主意都是在這可大槐樹下想起來的。

轉頭對內侍吩咐道:“掌燈!擡案!”

景福宮的庭院中立刻鮮活了起來,內飾們搬來桌案和上面的文房四寶,陳彤在擺上滴水研磨,巨大的宮燭被點燃。

趙禎在紙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法”字,趙禎最擅長也是最喜歡的便是飛白,枯絲平行,轉折時筆畫突出,頗有力度,韻律感和節奏感極爲突出。

法無常法,招無定招,這是武學的道理,也是治國的道理,眼下趙禎對待東城豪門的手段便是招無定招。

只要是能夠打擊東城豪門的手段,儘管使出來便是,哪裡有什麼規矩?

律法同樣如此,隨着時間的改變,大宋的律法也是要跟着改變的,就如同眼下要實行的經濟之法一樣。

《貨殖律》三個字幾乎一氣呵成的寫下來,趙禎總算是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個時代還沒有商業一說,多以商賈之道或是貨殖之道來代替。

而經濟一詞往往代指:經世濟民,指治國的才幹,這詞往往和商業不沾邊。

貨殖一詞卻出自《論語·先進》:“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這裡的貨殖二字便已經作爲指代經商盈利的意思了。

大宋的商業需要規範,不光要規範還需要擁有執行的力度,《貨殖律》一旦頒佈,不光是京城朝堂上的官員需要了解,三司的官員需要查證,地方州府,乃至縣治之下的官員也需要熟讀和運用。

否則《貨殖律》便毫無意義可言,這是要和《皇宋憲法》以及《宋刑統》一起成爲管控地方,維持地方穩定的所在。

大宋的經濟活動之發達,即便是趙禎都爲止瞠目的,不少地方已經出現了先行的資本主義形勢,僱傭關係成爲主要的存在,律法需要保護這些人的權益。

原本的漢家王朝主要矛盾在農民身上,農民的權益受到了侵害,一時他們可以忍,若是讓他們一世都要受到侵害,子子孫孫都要受到侵害,那麼這些淳樸的農人就要造反。

農民起義在漢家王朝的歷史上不在少數,但終結一個王朝的並不一定是農民起義,這大多是一個引子,證明了王朝已經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

農民起義就是破了瘡的膿,當他流出來的時候便說明這個王朝已經完蛋了,它的上層結構已經崩潰,腐敗,瀆職,怠政,昏庸,奸佞當道,等等現象已經頻發,成爲不可挽回的局面。

而現在,大宋的農人已經沒有了造反的條件,土地兼併這個問題得到了趙禎最大程度上的改善,而糧食的價格也極爲穩定,每年朝廷都要從司農寺派出大量的官員到地方上傳授種植經驗和技巧,同時檢查各地的農業發展。

雖然是在進行資本主義改造,但農業依舊是大宋的重中之重,只有在農業繁榮的時候才能出現商業繁榮,輕工業繁榮。

《貨殖律》不光要保障工人的權益,同時也要保障市場的穩定運行,因爲趙禎知道,一旦爆發工人起義,那所造成的危害恐怕會比農民起義還要劇烈。

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兩千零五十九章凌駕於資本之上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
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兩千零五十九章凌駕於資本之上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