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

趙禎的旨意先一步抵達大同府,張玉騫在看到奏疏的那一刻便知曉了官家的用意,很顯然這是要吸納遼朝的百姓,可事實上並非易事。

一來遼人已經察覺,西京道的官員開始用強烈的手段鎮壓了,二來,大同府的百姓也不願犧牲自己的利益接納這些從遼朝逃來的人,生怕他們會搶了自己的飯碗。

還好官家派了韓琦以及物資前來,否則面對這些不斷涌入大同府的百姓,張玉騫還真不知道那什麼來安置,大同府雖然富有,可地方上的財政卻是寥寥無幾,所有賦稅都是要上繳朝廷之後,朝廷再度撥款下來。

但隨着張玉騫的不斷上疏,趙禎的新旨意再次下達,他也發現其中的問題,由中央不斷撥款還不如給大同府一定的自有,大同府可暫時挪用商稅安置百姓,年底的時候以挪用之稅抵充總稅額。

這是一個改革的最新舉措,大同府便是“試驗田”,若是成功,以後地方州府再遇天災人禍,也可依照此法,但趙禎不會把財權下放到地方,否則就會如同後世的明朝一樣,出現地方州府有錢供官吏貪沒,而朝廷無錢可用的尷尬。

韓琦以最快的速度抵達大同府,他的主要差遣便是安置遼朝歸義百姓,在這一點上他的立場和趙禎一般無二,必須讓這些人安定下來,甚至過上比遼朝更好的生活。

他已經有了辦法,不是把這些人安置在大同府,畢竟這裡的人口因爲通商的原因已經不少,想要給這些人找出路,最好的辦法就是遷徙,遷往蔡伯俙所在的北京道。

北京道地域廣闊州府衆多,完全可以暫時容納下這些人,還有一點也在韓琦的計劃之中,既然是遼朝的百姓難免會在恐慌之後返回遼朝,返回他們的故土西京道,只有迅速的把這些人遷走,才能把他們留下。

韓琦可不希望這數十萬百姓來了又走,既然來了大宋,無論你是契丹人還是漢人,都要成爲大宋的百姓,成爲大宋的一部分,爲此韓琦特意上疏趙禎,要求給予這些契丹人入籍大宋的可能,如同當年的党項人一樣,成爲大宋的契丹族。

奏疏抵達神都的時候,趙禎便以最快的速度做了御批,納遼朝歸義之百姓入大宋戶籍,地方州府不得刁難推諉,更不得欺凌侮辱。

誰都不知道,這份簡單的奏疏後成爲大宋吸納外族的開始,也成爲大宋移民政策不成文的規定。

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是什麼?領土!最缺少的是什麼?人口!

領土廣闊,人口衆多的國家便是這個時代地球上最強的霸主,尤其是在趙禎制定的政策下,大宋的每一寸土地都要發揮着強大的作用,財政賦稅,人才培養,糧食礦產等等這些都需要人土地和人口才能實現。

趙禎一直奉行土地爲先,百姓爲先的政策,有了土地纔會有人來開發利用,有了人才能給朝廷繳納賦稅和培養人才,有了人大宋纔會有士兵。

於是乎韓琦便和張玉騫兩人“搭班子”共同完成這項艱鉅的歷史任務,張玉騫以大同府的財稅作爲購買物資的基礎,加上三司撥款的十萬貫共計五十萬貫。

這五十萬貫不光要購買吃穿用度,還有成藥,馬車,勞役等等。

十萬人的歸義百姓平均算下來一個人要用掉大宋五貫錢的支出!但這五十萬貫在韓琦和張玉騫看來卻即爲划算,五十萬貫算什麼,不過是大同府一年商稅的百分之一,而十萬百姓,尤其是從遼朝歸義的十萬百姓卻是花錢也買不到的!

這對遼朝是一記重創,使得遼人在心理上對大宋的恐懼深入骨髓,也讓他們看到其實不用和大宋拼得你死我活還有另一條出路,這條出路便是歸附大宋。

無意之中,一個醉漢的酒後瘋話成爲一場心理戰的開始,趙禎不無感嘆命運的神奇,誰能想到居然是一個醉漢書寫的歷史?

趙禎派人仔細查過,那個醉漢和大宋沒有關係,和黑手皇城司更沒有關係,真的只是機緣巧合之下說的話而已,而他的這句話一下打破了遼人的心理防線,先是漢人,再接着是契丹人紛紛涌入大同府。

其實這些歸義百姓的到來並沒有給大同府多少的衝擊,反而使得大同府的經濟再度繁榮起來,這些人都是和要吃飯睡覺的吧?朝廷出錢安置他們,那這些錢最後還是要到商賈和百姓手中。

最後再通過大同府的稅官流回一部分到朝廷手中,其實這次大同府安置歸義百姓根本就沒有用掉五十萬貫,而是三十萬貫左右,但效果……驚人的好!

蔡伯俙在北京道積極的籌辦安置這些流民的措施,在他的眼中,只要是失去自己土地的人都算是流民,至於他們是不是歸義,那就要看在北京道是否老實了。

北京道的建設需要大量的人手,而這十萬百姓的歸附自然也是強大的生產力量,若是不好好利用實在可惜,蔡伯俙絕不會放棄這次機會,甚至情願貼錢也要把這些人安置在北京道。

十萬人看似很多,可在北京道幾十個州府之中便顯得並沒有多少,一個州府最多吸納五千人便算是頂天的了,而這五千人還包括老弱婦孺,但在整個北京道卻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蔡伯俙爲了堵住朝中袞袞諸公的嘴,正瘋狂的建設北京道,一來這是他第一次出任一方安撫使,沒有一定的政績肯定不行,二來若是做的不好趙禎也會失望,這是在給他一個機會,也是給外戚一個機會,不授高價文資,但卻可以得以不錯的差遣。

是個人都希望自己在社會中擁有存在感,文臣如此,武將如此,外戚也當然如此,蔡伯俙是淡薄名利的,但他外戚的身份卻是限制了他,自始自終他都知道,官家是要用自己給外戚樹一個樣,給外戚以希望。

何況蔡伯俙心中即便有一萬個不願意,但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孩子終究也是外戚的身份,不爲自己着想也要爲子孫後代着想,趙妙元的書信可一直沒斷過…………

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
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