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

在高昌城中趙禎待的時間比較長,因爲要派遣使者先行一步去往塞爾柱通報,當然這是秘密的前往,雙方皇帝之間的行程都在使者的通報之下得以明瞭。

既然是會盟,雙方都必須付出相當大的誠意,否則這場結盟是無法進行的,地點也被從伊斯法罕設置到了鐵門關外的瀚海之中。

因爲這樣一來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會在瀚海中伏擊對方,埋伏等待的時間就能要了他們的性命,雖然環境惡劣了一點,但無論是趙禎還是圖格魯克都是同意的。

瀚海之中也不是沒有綠洲,相反還有城池的存在,阿姆河橫穿沙漠,而阿姆河邊上的阿母城便是從綠洲發展而來。

於是雙方之間把阿母城當作是簽訂盟約的最佳場所。

阿母城的存在本身就是較爲傳奇的事情,因爲這座城池在阿姆河的西岸,而大宋與塞爾柱之間的疆域劃分便是按照阿姆河來的。

雖然塞爾柱人退到了瀚海之後大宋沒有再追殺過去,但當年那一戰的勝利者是大宋,於是八百里瀚海便從阿姆河爲界,西岸爲塞爾柱的土地,東岸爲大宋的土地。

雙方之間並沒有疑議,但唯一的問題就在阿母城,這座城池在阿姆河的西岸本應屬於塞爾柱,但大宋這邊朝堂上下都不同意,因爲這座在河岸邊的城池乃是一處重鎮,同樣也可以作爲進攻大宋的跳板。

於是在塞爾柱使者把劃分好的輿圖呈現在大宋朝堂上的時候,大宋的朝臣以及當時還是皇帝的趙禎便出言反對。

作爲勝利者沒有讓塞爾柱賠款割地便已經不錯的了,奈何在這座城池上還要和大宋算的如此細緻,那就要好好掰扯掰扯!

大宋的朝臣們給出了倆個建議,一來是大宋派兵過去打下阿母城,而來則是塞爾柱出錢給大宋,大宋在阿姆河的東岸自己修建一座和阿母城一樣的城池。

這便讓使者難做了,他只有出使大宋的權利,而沒有替圖格魯克決定任何事的權利,所以他準備返回伊斯法罕向圖格魯克稟報之後再來。

於是趙禎便親自寫了一封書信,在書信中闡明大宋朝堂上的兩種觀點,同時再表達的自己的意思:把阿母城變成一座不輸與大宋同時也不屬於塞爾柱的特殊存在。

由當地人自己組建一個管理機構,大宋和塞爾柱同時派遣官員前往監督,雙方都會爲自己本國的利益而盡心盡責,同時也互相監督稅收問題。

因爲這是不屬於任何一方的城池,所以雙方各收取總收稅的百分之三十,剩下的百分之四十交由阿母城的衙門自己支配,但同樣要接受大宋以及塞爾柱官員的監督。

至於阿母城的城池防務,那便是無需擔心的事情,無論是塞爾柱還是大宋,都不得出出兵阿母城,即使兩國交戰也是如此。

畢竟有大宋和塞爾柱在身後,阿母城根本就沒有必要發展城防,哪個不開眼的敢襲擊阿母城,那便是同時得罪了大宋帝國和塞爾柱帝國。

於是這個提議被圖格魯克欣然接受,並且回信的同時還在其中添加了自己的看法和應當修繕的地方。

也是從阿母城這次通信開始,趙禎與圖格魯克之間的書信交流便開始了。

這次會盟同樣也是如此,塞爾柱從與大宋的合作中獲得了好處,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雖然因爲黑汗塞爾柱與大宋幹過一架,但雙方之間並沒有不死不休的仇恨,也沒有其他的矛盾。

在國家利益層面進行妥協,圖格魯克還是能夠做到的,於是雙方纔有今天的局面。

同時圖格魯克發現,只要不越線,宋帝國的強大隻會給塞爾柱帶來好處,大宋的貨物便給塞爾柱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收稅,這也使得圖格魯克不用爲錢財擔心。

雖然大宋賺的最多,但塞爾柱賺的也不少,大量購買宋人商賈的貨物,擡高價格之後再賣給西面的其他國家,這種買賣相當划算。

賺到的錢財還能購買自己所需的東西,雖然塞爾柱沒有工廠,但大宋不就是相當於塞爾柱的工廠一樣嗎?

唯一的遺憾就是這麼多年也沒能從大宋搞到一個完整的蒸汽機,同時那些被宋人稱之爲“格物官”的人才也沒有勸降過來。

否則塞爾柱自己便會有製造的能力,這麼長的時間已經足夠圖格魯克發現其中的問題。

宋人商賈不光賣出貨物,還會購買一些東西,比如礦石,寶石,之類的,量大的便會僱傭塞爾柱的貧民爲他們工作,把大量的貨物再運回到大宋去。

而此時的塞爾柱商人還在爲大宋的商人帶來的貨物多少而樂此不疲,根本就不會在意人家已經在兩頭賺錢。

由此,圖格魯克也開始懷疑,是不是宋人都如同他們的皇帝一樣聰明?

其實他並不知道,一個民族的智慧與否其實和皇帝有着最緊密的關係,當然在人類這個物種層次而言,智慧是稍有區別的,但區別並不大。

而在這個時代,皇帝的身份決定了一切,趙禎是大宋的皇帝,但同時也是華夏民族的大家長,這一點上無論是趙禎自己,還是大宋百姓都明白這一點。

於是這個大家長如何“教育孩子”,便是一個關鍵問題,所以漢家王朝纔會不斷的提出“教化”一說。

有的王朝,有的君王會把百姓“教化”的規規矩矩,永遠在一個圈子裡打轉,如此一來最聰明的人也只能在這個圈子裡聰明,但本質上還是在打轉,除非他能打破這個圈子,而要打破這個圈子,就要與圈子的制定者也就是皇帝抗衡,腦殼硬的人不是沒有,但最終硬不過鋼刀。

而有的王朝有的君王會把百姓“教化”成匪類,整個王朝化身爲一個龐大的戰爭機器,他們相信自己雙手和力量,用手持刀,用刀掠奪,當然這樣的王朝也不會長久,因爲前人早已預言過“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而趙禎算不上是給大宋制定了什麼規矩,也並未有過好戰之舉,他所發動的戰爭都是在國家利益的需要之下,在長久發展的思考之下所進行的,所以疆土雖大,但卻依然充滿可控性與理智。

趙禎所作的其實就是給大宋這個封建王朝“開蒙”而已,一旦開啓蒙智,接下來的事情就會變得不同了………………

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
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