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

bookmark

狄青率領的上四軍是在楊懷玉從青海路對吐蕃發動進攻時,才接到趙禎留在參謀兵事院的密旨從神都城出發的。

數月的時間他率領捧日軍、天武軍、龍衛軍從神都城出發一路輾轉抵達四川路,前段時間剛剛抵達大金川,全軍駐紮在西岸卻不敢再度行軍。

參謀兵事院留給他的旨意很簡單,讓他在大金川待時而動,馳援瑪兒敢,這裡是四川路和吐蕃的交界之地。

即便是越過了大金川,土地依舊是屬於四川路雅州治下,所以大軍在這裡能夠得到充足的補給,同時也能通過行軍訓練大軍對高原的適應。

吐蕃人在面對大宋的進攻後便失去了對邊境的掌控能力,探馬找到大宋軍隊的無情絞殺,即便是知道大宋再刻意製造佯攻,吐蕃也無限顧及,因爲吐蕃已經變成了“聾子瞎子”。

但越靠近瑪兒敢,吐蕃的探馬便越多,狄青不敢輕易冒進暴露行蹤,但又不能離得太遠,一面支援不及時。

眼下大宋唯一知道趙禎所在的人不超過五個,除了楊懷疑和王韶這兩位將軍外,便只剩下蔡伯俙和三才了,另一個便是率軍馳援的狄青。

趙禎和狄青配合多年,君臣之間的信任自然是無以復加,趙禎相信狄青,而狄青知道趙禎誘敵深入的計劃。

而這個計劃成敗的關鍵就在於自己率兵馳援的速度和距離,爲了萬全起見,狄青在越過大金川之後並未固定的駐紮在某處,而是不斷的向前緩緩推進。

一來可以訓練將士適應高原上的氣候,而來便是縮短和瑪兒敢城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在增加從雅州前來的補給路線。

大金川和折曲河之間的土地原本屬於康巴人,但隨着康巴人的消失,這裡成爲了一片無人的區域,沒有多少可供補給的城池或是關隘。

吐蕃人的探馬輕易也不敢涉足這裡,畢竟在荒蕪的高原上很可能便是有去無回,只有攜帶糧草和輜重的大軍才能無懼這裡的荒蕪,向前不斷的推進。

大宋對軍隊的口糧已經做出了很大的改變,減少體積,增加攜帶數量,但對馬匹需要的草料卻是難以“壓縮”的。

唯一的好處便是能通過高原上的草場進行補充,這在最大程度上緩解了大軍的壓力。

有狄青這位“大宋戰神”一般的人物坐鎮軍中,上四軍的將士並不擔心,雖然少了神衛軍,但上四軍依舊是上四軍。

他們都是各軍中的精銳抽調組建,之前也經常到邊關之地換防,以磨鍊鬥志和戰力,相比之下他們裝備精良,補給充足,在戰場上可發揮扭轉乾坤個的作用。

只不過上四軍的將士們不明白,爲何不讓他們作爲西征吐蕃的主力,而是讓永安軍作爲南路的主力。

雖然神衛軍也在其側,但畢竟整個上四軍都是戰力最強的存在,若是龍上四軍攻伐吐蕃,興許已經拿下邏些城了…………

狄青對於軍中的言論也是知曉的,但他卻並未解釋,軍人便要服從調遣,哪有商討的餘地?

此次前來調集上四軍共計六萬三千人,相比之下只不過是三十六萬上四軍的六分之一罷了,但就是這六萬人已經足夠掩護瑪兒敢。

而眼下狄青一邊緩緩向前推進,一邊等待來自瑪兒敢的旨意,官家從來都不是一個孤注一擲的人,尤其是戰場上,小心謹慎已經成爲了官家的習慣。

未雨綢繆,事無鉅細,戰場上的一切都在官家的掌控之中,狄青每隔三日便能收到來自瑪兒敢的旨意,這說明瑪兒敢對外的通路還沒有被斷絕。

這在圍城之戰中是很難出現的情況,誰會給包圍的城池對外通信的可能?即便是吐蕃人再愚蠢也不會如此。

而瑪兒敢之所以能夠不斷的傳遞出消息,最重要的還是噶日噠措並沒有徹底圍死瑪兒敢城。

他手中的上網兵馬不足以徹底圍困瑪兒敢,又不敢靠的太近,一旦靠近,瑪兒敢城中的宋軍必定以威力巨大的臼炮招呼。

一次靠近便是血淋淋的教訓,吐蕃人甚至不敢隨意出兵佯攻瑪兒敢,更別說還擔心宋人殺出城外。

在噶日噠措看來瑪兒敢的宋軍很有可能隨時突圍,畢竟他們的皇帝就在城池之中,圍困之下宋軍瑪兒敢的數千宋軍還能支撐多久?

他雖然知道宋軍在不斷的派出快馬傳遞消息,但卻無能爲力,大軍圍堵瑪兒敢已經有些吃力了,再度派遣人手堵截這些快馬得不償失。

之前派出去的吐蕃騎兵不光沒有截停僅僅十餘人的宋軍騎兵,相反還折損十數人,這些裝備火器的宋軍太過強大。

在黑洞洞的槍口下,精銳的吐蕃勇士便如同紙糊的一般,輕易就被火槍帶走了性命,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這是火槍最致命特點。

百米距離吐蕃騎兵只需要幾個呼吸的時間便能衝殺過去,但宋人卻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射出兩輪火槍。

這是之前棘輪弩也比不上的速度,除非派出數百人的隊伍攔截宋軍的快馬,但如此一來得不償失。

就在噶日噠措無奈的時候,身在瑪兒敢的趙禎提筆在明黃色的綢緞上寫下了旨意,三才小心接過,放入鐵匣之中,用火漆封好交給了一名死騎。

邊上的蔡伯俙已經等待多時:“官家所有臼炮已經裝好,就等着吐蕃人進攻了,眼下吐蕃人卻遲遲未動,不知是何緣故。”

“噶日噠措在等待吐蕃的援軍一舉攻城,之所以圍城便是爲了防備朕走脫,死騎的將士可以衝殺出去,但幾乎每次都遭到了噶日噠措的攔截,你以爲他們是故意白送性命?他們是在探查這些突圍的死騎中是否有朕,眼下即便是瑪兒敢向外傳遞消息他們也無所謂,他們只需要等待,要麼等待角廝羅的援軍,要麼等待朕忍不住了喬裝成死騎突圍被他們一舉擒獲!”

蔡伯俙呆滯的望着趙禎,戰戰兢兢的開口道:“他們怎麼知道官家會混在死騎中突圍?”

三才瞪了一眼蔡伯俙:“每次死騎突圍成功都是因爲急於脫身而不是刻意保護誰,所以吐蕃人才沒有動用伏兵,一旦官家突圍,死騎拼死保衛,隱藏在暗處的吐蕃伏兵必會將殺出來!”

蔡伯俙打了個冷顫,他之前就是打算用這個法子把官家送出瑪兒敢的………………

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
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