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

大宋確實如同趙禎所說的那般已經改變了戰爭的模式,依靠後勤保障和強大的軍械增強勝利的可能性,這是最爲科學有效的辦法。

但這樣一來所需要的便是整個國家的力量來支持戰爭,而不是僅僅依靠軍隊的戰力。

趙禎已經把大宋軍隊的戰爭模式改變了,這意味着大宋的軍隊需要嚴明的軍紀,強大的自信心,訓練有素的單兵素質,已經完善的後勤保障。

華夏的歷代王朝不是沒有這一點,但大宋要做到特別好,大宋軍隊的軍紀一直是重中之重的存在,戰爭一旦開始,想要控制軍隊就需要號令統一。

每一個軍人都將成爲軍隊的戰鬥單元,他們身上攜帶的盔甲,武器,彈藥,乾糧,甚至是飲水,都成爲每一個士兵的保障,最大程度上的提升他們的存活率。

同時這樣也是在給他們以自信,戰場上的老兵都知道該如何利用自己身上的裝備提高自己的存活率,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相信自己,相信袍澤,相信大宋會贏,相信宋軍無往不勝,這纔是大宋軍隊在精神上的強大,而這些強大來自於他們手中的“利器”身上的甲冑,以及帶兵的統帥。

參謀兵事院的參謀使王韶親自指揮,這讓士兵們心中充滿了希望,他們知道自己一定能擊敗康巴人…………

全軍上下都以爲他們會和康巴人作戰,這是王韶刻意引到的,即便是三萬康巴人歸附大宋,宋軍上下還是這般的猜測。

沒有人去誤導他們,他們只是從種種跡象中看出要對康巴人用兵。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趙禎秘密抵達成都府,這段時間他他都在這美麗的天府之國中四處遊蕩。

趙禎之所以把四川路作爲攻擊吐蕃的主要力量,最要緊的便是四川路的地形。

他一直在尋找四川成爲天府之國的由來,在史書中他終於找到了答案,天府原本是先秦時代的官名,“古者尊祖爲“天”,“府”、“庫”相通,是謂天府。”

而把四川命名爲天府之土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臥龍先生”諸葛亮。

秦朝時蜀國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後,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水旱從人,不知饑饉”。

成都平原,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糧食供給基地和賦稅的主要來源,再加上盆地在冷兵器時代具有易守難攻的特殊戰略地位,因而避免了歷史上很多次戰爭的破壞,得到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

歷史上許多有眼光的戰略家,如張良、諸葛亮等都把四川當作可以立國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關中發生戰亂時,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選列四川成都避亂。

蜀中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地勢險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咽喉不止一處,只要控制蜀中大大小小的關隘,整個成都平原便是固若金湯。

而趙禎恰巧經營蜀中多年,這片天府之土的重要他比誰都清楚,蜀中易守難攻,當年太祖攻伐後蜀,這個廢柴小國不堪一擊,但宋軍卻犯下了一個致命錯誤,太祖爲了鼓舞士氣,下令攻滅後蜀可劫掠蜀中。

在短短的六十六天戰鬥之後蜀中便被宋軍拿下,但噩耗也隨之開始,宋軍開始劫掠蜀中,如同餓狼般的宋軍幾乎看到什麼就搶什麼,金錢、蜀錦、美女,只要一被發現就在劫難逃。

要命的是,無論是官宦之家,還是小門小戶,全都得到了無差別對待。如果有人稍不順從,往往就要人頭落地。

這樣的劫掠已經是滅族的存在,蜀中人當然不會善罷甘休,贏了便是贏了,但這樣大範圍的劫掠和屠殺已經犯了兵家大忌。

太祖已經許下的諾言無法收回,在宋軍的野蠻欺凌下,蜀人的憤怒終於如潮水般奔涌而出。

後蜀文州刺史全師雄帶頭揭竿而起,許多已降服於宋朝的州縣迅速響應,宋軍第一次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經過長達兩年時間的鎮壓,宋軍在付出慘重代價後,終於擊敗了全師雄和起義的蜀軍,徹底掌控了四川。

一場本來六十六天就已結束的戰鬥,卻因宋軍的貪婪和傲慢,導致瞭如此嚴重的後果,也讓大宋王朝開始重視起教化和民心。

當然對於蜀中這個易守難攻之地,宋王朝一直小心經營,不敢再有差池,對待蜀中的政策到了趙禎這裡已經相當的完善和妥帖。

尤其是商賈,大宋對待蜀中的商賈要比其他地方更加友好一些,因爲他們的路途遙遠,因爲他們的道路難行,趙禎特意下旨,蜀中商賈可免稅款的十分之二,這對於商賈來說是紅了眼的福氣。

而對待蜀中,趙禎也加強教育和衛生醫療建設,同時從三司調撥國庫經費修繕都江堰與大量的水利工程,再對道路進行加固和修繕,以確保蜀中的基礎設施完備。

如此蜀中百姓對趙禎這位官家的擁護是前所未有的,趙禎建設蜀中,加強四川路的防務,合併永康軍,懷安軍爲永安軍這些都是在打造一個強大的成都府。

從這裡進攻吐蕃,大宋掌握了一個易守難攻的大後方,源源不斷的物資會進入到前線保證大宋軍隊的所需,同時熟悉地形的康巴人會成爲宋軍最清楚的嚮導。

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知己知彼,趙禎相信大宋對吐蕃的征伐將會是歷史上從未出過的大勝。

大宋已經很多年沒有大捷了,這對於一個王朝來說不是一件壞事,但同樣也不是一件好事。

所有人都覺得戰爭彷彿在離大宋遠去,這是一個不正常的想法,只要是一個文明,只要是在不斷的發展,那戰爭就永遠不會離開。

無論是侵略別人,還是被別人侵略,亦或是各種各樣的摩擦所導致,戰爭永遠不會遠離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文明。

趙禎信奉後世的格言“軍人只有倆個狀態,戰爭,準備戰爭!”

其實國家也是這樣,誰也不知道下一場戰爭會發生在什麼時候,一個國家的發展不光是爲了國家繁榮昌盛百姓過上好日子,更是要擁有保護這一切的能力。

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
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一百二十七章真假玉璽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聖戰”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