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

寬大的景福宮中已經看不見一個宮人,只有君臣三人和一位忠僕。大殿中帶着一絲若有若無的寒意,彷彿連秋老虎都害怕這裡盤踞的兇獸。

寇準彷彿已經摸清楚了猛獸的脾氣,面對趙禎侃侃而談:“自漢以降,便有了天人感應,人在地上做事上天就會迴應,越是位高權重者做就事越發明顯,漢儒董仲舒說:災者天之譴也;異者,天之威也!譴之而不知,乃謂之以威。凡災害異數帝王皆要下罪己之詔以安民心。太子覺得這是爲何?”

趙禎看了看斜坐在牀上的老爹心中開始猶豫起來,他當然知道這是爲什麼,可實事求是的說出來又怕有悖與儒家思想。

“益兒想到什麼就說,此處無有外人。”趙恆一眼就看出兒子的小心思,既不想得罪寇準又想說出自己的想法。

“兒臣覺得這是士大夫對皇權的約束!”

寇準的眼睛爆發出精光,沒想到太子居然一語道破其中的小手段,士大夫們有意無意的宣揚皇權天授,爲的就是限制皇權的至高性,太子稚嫩的模樣讓他暗自感嘆,如果繼承大統不是聖天子就是無道昏君!

趙恆缺笑眯眯的道:“益兒接着說你自己的看法!”

此時的寇準緊張萬分,他怕太子說出無道之言,這將會影響整個大宋未來的走向,即使有時間改變怕也收效甚微。

趙禎看着期待的老爹和緊張的寇準微微一笑,自信的說道:“兒臣以爲,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匹夫之權在於勞作,責任便是養家餬口,開封府判官之權利是緝盜除惡,他的義務就是維持京畿之地的平安,寇相公作爲平章事,權傾朝野,他的義務是輔佐官家!

世上沒有絕對的權利也無絕對的義務,就連帝王也是如此,用的好便是水能載舟,用得不好水亦覆舟!”

一旁的寇準已經開始顫抖,兩眼無神的望着陳林,他被太子的權利說震驚了,這麼簡明扼要的幾句話就能解釋人活着的意義。

簡直是生而知之!這話已經近乎於道的存在,說是天理也不爲過!

趙恆現在很開心他甚至覺的即使現在去見太祖太宗也能交待了,自己先前犯下的錯誤兒子一定有能力彌補。

“太子所言一語道破天機,可怎樣讓人們各司其職各行其道呢?”寇準好奇的問到,連一旁的趙恆都看向他。

“無他,律法健全官府秉公!”

寇準失望的點了點頭:“也只能如此。”

在趙禎說出答案之前他就想到這個辦法,看來也只有這一個解決之法!

“太祖太宗皆雲與士大夫共天下,官家更是如此這又是爲何?”

寇準的話像一把小刀雖不要命卻讓趙禎有着鈍刀割肉般的痛楚!文官對武將無時無刻的壓制讓趙禎覺得噁心。

這是病得治!他實在是想不通爲什麼文官要這樣排擠武將,甚至連寇準這樣的名臣都不能免俗。

看着一旁似笑非笑的老爹,趙禎瞬間清醒過來,無他黃袍加身者太祖也!他本事後周禁軍的最高統帥殿前司都點檢。

太祖雖然結束了五代時期的亂世,可他自己也是靠兵變奪取的政權,當然對武將更加壓制,可大宋官家還要靠武將戍邊,只能把文官放在武將之上,再給將門封妻廕子的榮耀。

“寇相公是在逼我表態啊!”趙禎無奈的嘆了口氣看向老爹。

面對兒子的求助趙恆笑了笑:“你認爲寇相是在逼你,可朕卻要告訴你隋唐滅亡的原因,皆是因爲將門手掌過重的兵權所致,你想想隋唐的哪位皇帝是極爲昏庸無道的?”

“隋煬帝楊廣啊!”趙禎想都不想的回答。

寇準和趙恆齊齊的搖頭,顯然他們是不同意趙禎的說法。

“益兒還是史書讀的少了點,結合當時的情況來看,隋煬帝北征高句麗是明智之舉,他帶領擁護自己的軍隊殺向高句麗爲的是凱旋而歸,攜雷霆之勢一掃世家大族!那時的世家門閥已經嚴重影響隋朝的統治,土地兼併已經到了鄰人髮指的程度,而朝堂之中卻遍佈他們的子弟,這時只能用壯士斷腕的手法快刀斬亂麻!”

趙禎呆呆的看着老爹,沒想到他對歷史的瞭解居然到了細弱毫釐的程度,這讓他佩服的不行,擡手幫趙禎捏了捏肩膀。他這是真正的發自內心,佩服老爹的縝密。

但老爹接下來的話更是讓他震驚:“士大夫和武將,土地和商業兩者就如陰陽,互相轉換,士大夫強則武將弱,反之亦然,重農則抑商,重商則抑農兩者之間的關係就如陰陽一般陽盛則陰衰,盛極一時則轉陰,兩者循環最主要的是看你如何掌握!能臣不一定品行端正,君子也不一定有治國之才,益兒你記住聖君不怕奸臣,昏君才怕,你要用好能臣卻不能被他帶到歧路上!”

最後一句話他幾乎是聲嘶力竭的喊出來。

寇準則在一旁默默的點頭,他和趙恆是老搭檔,一起扶着大宋前進,上過戰場,享受過鹹平之治,見到趙恆的眼色後他便接口道:“隋煬帝的功績不可磨滅,京杭大運河爲我大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只可惜他未能攜雷霆之勢凱旋。

而大唐也未能消除門閥大族的威脅,唐太宗一代雄主都在滅不了他們,長孫家,尉遲家那個不是亂國之臣?看現在的大宋呢?你可曾看過一個世家門閥,即使有世家大族也只不過是山東的孔氏一族,即使三槐王家也不過只是一個書香門第而已,爲了宅邸都讓孫女出面,這算的上是門閥?“

趙禎已經麻木,老爹的辯證法,寇準的大局觀都站在自己不能企及的高度:”大宋沒有門閥是因爲收走了將門的兵權,而重商抑農則是爲了對付土地兼併?”

趙恆緩了緩精神虛弱的笑道:“嗯,不錯,益兒已經很接近了,勝者爲王敗者爲寇!爲何前朝史書由後朝編寫?隋煬帝是昏君嘛?不是,他只不過是個失敗者!”

趙禎點了點頭這一點是事實,雖然有本朝不修史的慣例,人們都說修史亡國,其實是修了也無用,取而代之的朝代爲了維護統治,必將抄沒重新撰寫!

這是勝利者的權利!也是享受榮耀的時刻,縱觀史書開國之君皆是雄主,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越往後則越昏庸無能,即使中興之主也是寥寥無幾,這就是史書,這就是歷史!

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五百八十三章遼人發兵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
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五百八十三章遼人發兵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