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

皇帝的宮殿從來都不歡迎男人的出現,即便是有也是宦官,若是不想變成宦官那就只能變成外戚,只有外戚出現在皇宮的宮殿裡纔不會遭到朝臣的彈劾。

作爲皇帝的妹婿,蔡伯俙就擁有這個殊榮,但若是可以,他寧願不要這個殊榮,或者說能掉頭就跑最好。

雖然來過皇帝的御書房不止一次,可眼下他卻有些發矇,不知爲何,此次的路線和御書房不太一樣,路上的宮人消失的一乾二淨,只有宮牆上的禁軍站的筆挺。

三才在前面帶路,他早就知道蔡伯俙會進宮,官家白天和他一起吃飯,晚上定然是要召他入宮的,否則兩人也不會吃的那麼多。

七拐八拐的進入和偏院,蔡伯俙便知道三才是故意帶着自己繞路,根本就不是去御書房,而是通過一處小門進入了崇文苑的後衙。

皇宮對別人來說就是一個大迷宮,即便是有地圖在高高的宮牆下也會迷路。只有三才這般的宮中老人才會把每條路都記得清清楚楚。

這個地方蔡伯俙熟悉,崇文苑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皇帝藏書的地方,但卻不知道這裡其實是大宋真正的機要之地。

許多決策都是在這最中間的小小建築中決定的。

崇文苑經過了改造,無數的繩索連接着中央的秘閣,所有需要的卷冊,書籍,史書,甚至是外朝的消息都在四周的公廨中存放。

無論需要什麼,只要上了秘閣把紙條放進籃子中通過繩索和滑輪遞到公廨中,很快便會有人把東西通過繩索遞過來。

而掌管公廨的不是官吏,而是宮中的老內侍,他們已經把皇宮當作自己的家,即便是年齡到了也不願出宮。

外面的世界對於他們來說太過陌生,他們不願走,也不想在宮中做個無用的人,雖然官家會養着他們,但這些老僕總打算做些事情。

於是忠心的僕從便有了在崇文苑服役的差事,皇宮中的宦官越來越少,這是趙禎的旨意,要那麼多的宦官幹什麼?

宮中除了需要排場之外根本沒必要有那麼多的宦官,這個社會講究孝悌,宦官在入宮之後便算不得正常人,剝奪了他們作爲人的自由和尊嚴。

宮女卻不同,只要年紀到了,從皇宮中離開的時候都帶着宮中的賞賜,這可是榮耀無兩的事情,神都城的百姓都是爭搶着要的。

誰都知道皇宮中的宮女大多由皇后親自調教,作爲母儀天下調教出來的女子自然是世間最好的!

一般的宦官人家的小娘子也不一定能比得上,而這些宮女出宮之後幾乎都會選擇良家出嫁,並不貪圖榮華富貴,也不貪圖權勢之家。

對於她們來說早已見慣了權勢和富貴,在皇后的精神影響下只希望嫁給一個良家尋常過日子罷了。

於是這些宮女的身份便愈發清貴起來,讀書人家只要能娶一個宮中出來的女子,便是榮耀無兩的事情。

秘閣之中燈火初上,寂靜的彷彿沒有一個人,但蔡伯俙卻知道四周都是人,無數雙眼睛正盯着自己身上的要害……

崇文苑乃是大宋最爲既要的所在,看似沒有人,但事實上卻是守備森嚴,黑手中唯一一支在大宋境內還尚存的武裝就駐在崇文苑,一同的還有皇城司。

倆個密衙職司共同宿衛,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院落中燈火通明,蔡伯俙和三才兩人的影子投射在前門,趙禎瞧見了便對門外道:“進來吧!正主還沒來,你這陪客倒是來了。”

隨着機括聲,秘閣的大門被推開,露出了蔡伯俙的胖臉:“官家,孔宗願還未來?”

趙禎擺了擺手:“沒有,說不定朕今晚要白等了。”

蔡伯俙想了想道:“不會的,他今夜必來,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官家已經把話說的那麼清楚了,臣甚至把腰牌遺落在孔府……”

三才冷笑道:“若是孔宗願不識擡舉,奴婢這就請他去皇城司!”

“哈!若是你去了,纔是正中人家下懷!人家又沒犯法,憑什麼去皇城司?還是你請去的?便是犯了法也該去大理寺纔對!”

蔡伯俙和三才兩人閒嘮嗑,趙禎坐在御座上品茶,這是一場秘密交易,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所以秘閣中的人都不在。

張從質不在,蘇軾也不在,自從蘇軾被從雲南路調回神都城後便每日在秘閣中點卯,只不過他雖然點卯出勤,但卻不參與秘閣事物。

不是趙禎不允許,而是他老子蘇洵不允許,趙禎單獨召見過蘇洵,老頭倔強的很,他把蘇軾的錯誤歸咎於自己,同時也向趙禎明說,蘇軾的性格不適合在秘閣中做事。

聰明人卻因爲性格不能爲自己所用,趙禎覺得這是不對的,於是便和蘇洵定下約定,什麼時候蘇軾能有殺伐果斷之心,什麼時候去秘閣做事。

這段時間蘇軾在神都城的殿前司負責北平府的典獄出勤,殿前司有負責神都城的押運行刑之責,無論是黥面,斬首,發配流放,都需要殿前司派人協助。

而這便是鍛鍊蘇軾的好地方,雖不是一筆決人生死,但其中的道理和智慧卻有很多。

蘇軾缺少殺伐果斷之心,如此便最適合鍛鍊他,正所謂缺什麼補什麼正是這個道理。

華燈初上,趙禎看着卷宗,蔡伯俙把玩着沙盤中的木偶,這些木頭人雕刻的栩栩如生,有的金髮碧眼,有的皮膚黝黑,有的臉頰通紅。

不用說也知道這些是什麼人,或是天竺人,或是塞爾柱人,或是大秦人,或是吐蕃人。

就在三才進開始入定的時候,門口的小鈴鐺傳來清脆的聲音,頓時一個機靈的醒了,蔡伯俙也放下手中的木偶望向三才,只有趙禎依舊在品茶。

今夜無論是孔宗願來或是不來都沒有影響,他只是在秘閣之中翻看一些有趣的資料,所有關於孔家的歷史資料。

這個大家族要想商議出一個結果需要一段時間,但趙禎沒想到這麼快孔宗願就來了,這還沒到後半夜呢!

神都城的繁華自不用說,華燈初上的時候纔是夜生活剛剛開始的時候,孔宗願選擇這個時候前來還真是出乎趙禎的意外。

怎麼也要選擇深夜前來纔是最穩妥的,但想想也就釋然了,深夜前來雖然人少些,但更會引人注目。

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
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