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

夏竦沒了辦法,現在去請官家定然是請不到的,要是能請到,官家也不會罷朝,自從登基即位以來,除了御駕親征率兵北伐,官家有兩件事一直堅持不墜,一是經筵日講,二便是每日上朝,今日連朝會都罷了,怕是動了肝火。

夏竦不覺得自己又能力請動官家,只能望向和丁謂學着的龐籍道:“現在何人能請動官家,龐相公倒是清閒起來了?”

龐籍微微一笑:“其實請動官家並不難,事在人爲,官家現在可是把如今的民憤當作是籌碼,咱們也可把朝臣的失職當成是官家的一次博弈,現在官家其實就是盼着咱們去請他,這樣便能提出自己的想法,並讓咱們贊同。”

“官家能有什麼事情需要咱們贊同或是支持他?”夏竦有些不解的問道,在他看來當今聖上可以說是乾坤獨斷,朝臣們好似並不能,也不會阻止官家的舉措。

龐籍和丁謂同時一笑:“那就要問問你嘍!你是北伐的監軍又是文臣之最,官家難道就沒向你透露一現消息?包拯可都是看出來的事情,你不會不知吧?”

夏竦心中咯噔一下,難道說官家是打算利用這次的罪己詔引起的民憤迫使朝臣讓步,同意遷都之事?想到這裡夏竦便把眼前的一切聯繫起來,是了!官家就是這麼打算的,這可陰謀陽謀同出,雙管齊下之策,自己險些還沒看出來!

回首望去,丁謂與龐籍兩人已經開始打瞌睡,顯然這倆個當朝相公早已知曉其中的貓膩,原來只有自己被矇在鼓裡啊!無奈的苦笑,兩位相公的態度也說明他們是支持遷都的,否則也不會坐在這裡什麼都不做了,有的時候什麼都不做,反倒是做了最大的事情。

夏竦也學着兩人的樣子緩緩坐下,端起茶壺給自己滿上一杯香茗,悠然的紅茶香味緩緩釋放着他原有的壓力,顯然這場民憤是在官家的控制之下的,官家有能力隨時終結這場有朝臣引發的鬧劇,那自己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只不過讓朝臣們最後妥協便是。

最後所有發生的事情都要歸咎於遷都之事上,夏竦緩緩開口道:“不知兩位相公對遷都之事如何看待?”

此時假寐的龐籍和丁謂兩人同時睜開眼睛,眼中僅剩的一點渾濁都被驅散的乾乾淨,這纔是倆個秉持帝國朝政多年的相公才擁有的眼神,連夏竦這樣的人瞧見了都要退避三舍。

龐籍首先開口道:“遷都之事老夫早已有所耳聞,只不過並未當作是什麼大事,咱們大宋疆域在不斷的變遷,越來越大越來越廣,收復燕雲之後,更是金甌完璧,此時官家有遷都之願並非空穴來風,如今京師大震,官家對東京城之狹小以有頗多微詞,數次提起析津府之大,如今看來遷都析津府乃是陛下早有之定計。”

龐籍說完便望向夏竦,老辣的他早已推測出夏竦是知情人,遷都這麼大的事情,官家豈能不找一兩個心腹述說?而在北伐之時,能找到的人也只有夏竦和蔡伯俙兩人了。

夏竦尷尬的打了個哈哈道:“龐相公真知灼見,夏竦佩服,佩服!”

丁謂笑道:“官家此計甚好,對於遷都老夫倒是沒有什麼顧及,可這東京城中的顧及之人可就頗多了,即便是朝中沒有臣子反對,東京城中的世家大族,甚至宗室,怕是都不會支持遷都之舉吧?其中的利益往來實在太多了些嘞!”

夏竦渾不在意,喝了一口茶道:“這次官家是鐵了心了,與南郊祭天一般,凡事跟不上的便會統統捨棄,宗室能不緊緊抱着天家?至於那些豪門大族,福商巨賈一旦脫離東京城便什麼都不是,要麼前往析津府東山再起,要麼隨着東京城沉沒下去!”

龐籍和丁謂微微點頭,看來官家是鐵了心的要遷都,連其中的利弊都考慮清楚了,遷都之事情不小,所涉及的問題也是多如牛毛,百姓怎麼辦,朝臣家眷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有待解決。

即便是朝臣們同意遷都,東京城的百姓怕是也不願,畢竟現在他們還是天子腳下之民,一旦遷都便不是那麼回事了。

但他們不知道,趙禎的遷都將會耗時三年,現在只不過是剛剛開始,主要是爲了讓朝臣們同意,先把朝廷官員和衙門遷往析津府,之後的事情便可緩緩來辦,東京城的百姓多達八十餘萬人,這些人都是要全數遷往析津府的,析津府城池浩大,宛若三四個東京城大小,容納這八十萬人不成問題。

爲了百姓趙禎不得已而爲之,八十萬人分四年時間以每年二十萬人的速度遷徙,這在華夏曆史上也是史無前例,規模浩大的。

但即便是萬難也要爲之,這是爲了華夏大地的安危,天子守國門,如此勇氣要世代傳承下去,即便大宋亡國,即便天子戰死亦爲社稷之死與國存亡,不辱天子之名,這是趙禎給後世子孫留下的最後尊嚴。

宣德門的局面已經白熱化,朝臣早已通過待漏院的小門瞧見外面的狀況,百姓還保持理性,但聲討之聲已經沸反盈天,怕是誰敢出去顏面頓失。

歐陽修與范仲淹的差遣都在宮門之外,在這裡乾耗着也不是個事,但此刻也出去不得,只能相視苦笑,自己又沒上疏,現在卻被攔下真是無妄之災。

歐陽修與范仲淹兩人品行端正待人熱情,在朝中的人員不錯,很快就有一羣人加入他們,寒暄過後便是聊起了今日的朝會,但衆人都避開了官家的罪己詔,此刻誰都不願提起,讓大家臉上無光。

就在兩人閒聊之間,一陣響徹天際的鼓聲突然傳來,一旁剛欲開口的包拯臉色一變,震驚的望向宣德門外的闕門。

這奇異的鼓聲非常厚重,帶着特有的穿透力聲震宮闕,直到此時衆人才恍然醒悟,齊齊的和包拯一般望向宮外,有人忍不住叫出:“登聞鼓!登聞鼓!是誰敲響的登聞鼓?!”

包拯微微皺眉道:“登聞鼓院有官員軍士把守,一旁是登聞鼓檢院,如此還能奏響登聞鼓這說明什麼?”

歐陽修面露凝重的說道:“怕是百姓之怒已然大盛,官員不敢相阻,軍士亦不敢攔!陛下的罪己詔讓陛下失去顏面也讓我等羞於面多”

第九十八章東宮第六章拜見父皇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女真人的完顏部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
第九十八章東宮第六章拜見父皇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女真人的完顏部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