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海上之盟

時遼國是耶律延禧,即俗稱的天祚帝在位,此人信用蕭德里底等佞臣,一味遊獵,生活荒yín奢侈,不理國政,致使宗室貴族、民族之間的爭鬥愈演愈烈,人民起義此伏彼起,各部族首領也紛紛起兵反遼,遼統治趨於崩潰。

宋政和四年元月,完顏阿骨打稱帝,建立大金,年號收國,改名完顏旻,國都設在上京,稱會寧府,這比原本的歷史足足早了一年,究其原因是完顏阿骨打提前了一年起兵。同年九月,完顏阿骨打攻佔黃龍府,天祚帝親領大軍前去征討,大敗而逃。

宋政和五年二月,遼東京道饒州渤海人古yù,聯絡附近州縣,一度擁有步騎三萬多人,據地叛遼。遼都統蕭陶蘇斡改用招撫,古yù等人墜入假招安的陷阱。起義雖不足一年,但發生在遼國腹地,yīn差陽錯間起到了配合nv真人軍事行動的作用,加速了遼朝的潰亡。

因爲渤海人古yù的叛遼,使得遼東京(遼國仿宋國,也有東南西北四京)留守蕭保先對渤海人非常嚴酷,渤海人深受其害。宋政和六年元月,有十幾個渤海青年夜潛入留守府殺之。事發之後,遼戶部使大公鼎與副留守立即召集奚、漢兵鎮壓了這次變luàn,濫殺無辜。遼東京留守府禆將、渤海人高永昌當時正領兵三千駐守東京附近,聞訊起兵反遼,率所部進入東京,驅逐大公鼎等遼官,數天間擴兵上萬,高永昌自稱大渤海皇帝,定國號爲大元,建元隆基。

高永昌建立大元國後,勢力迅速擴大,佔有遼東五十餘州。遼天祚帝立即命蕭韓家奴、張琳前去討伐,被高永昌打敗。以後由於高永昌在與遼軍作戰中濫殺無辜,頗失人心,故與遼軍屢戰皆不勝,被迫退保東京城。隨後高永昌向阿骨打求援,時已稱帝的阿骨打先以其“潛大號”(高永昌稱帝)不發兵,繼以“表辭不遜”於四月命大將斡魯統兵往攻。當高永昌聞nv真兵在瀋州大敗遼軍,驚懼,即遣使向阿骨打表示“願去名號,稱藩”。幹魯認爲這是緩兵之計,遂率軍進圍東京城。高永昌出戰不利,率五千餘騎奔逃長鬆島,後被手下出賣身死。

但死了一個高永昌,還有很多高永昌,隨後居住遼東的渤海人紛紛聚衆起事,遼東已經luàn成了一鍋粥。盧俊義忙命海軍李俊部調出一個師的戰船全力去遼東搭救起義失敗的漢民或被戰luàn侵擾的漢民,但並不戀戰,現在遼人和金人狗咬狗,不要讓它們咬死更多人就好了。

與此同時,盧俊義還得到了一個機會,一個讓整個局勢變得對義軍更有利的機會。

宋政和七年三月,遼東漢人高yào師、曹孝才及僧即榮等率其親屬二百餘人渡海yù去高麗避luàn,但所乘船被風颳到渤海灣的駝基島,這裡正駐紮着盧俊義麾下海軍第三軍的一個連。

海軍第三軍軍部迅速請示了盧俊義,盧俊義原本只想從遼金戰區多拉點人口過來,結果看到一個那個高yào師的名字,突然就想起那個先叛遼降宋繼而叛宋降金的郭yào師,繼而不知怎的就想起了那個獻上“聯金滅遼”之策的燕地漢民馬植,後來又想起了宋金的海上之盟,便道要不就從中推波助瀾,讓趙宋朝廷去虛妄地聯金滅遼。

盧俊義當即找來許貫忠、燕青、朱武、張叔夜等人商議,衆人一致認爲促成趙宋朝廷“聯金滅遼、恢復燕雲”一事對梁山義軍是有利的,趙宋會在某種程度上感謝盧俊義,進而消解一部分對盧俊義的敵意,同時朝廷會將焦點放在收復燕雲之上而稍微放鬆對梁山的壓迫,另外梁山義軍也可以暫時跟金國結成一個虛假同盟,避免在攻打高麗時受到金國的夾擊。

宋政和七年四月,盧俊義派燕青帶着高yào師等人前往東京汴梁求見趙。

高yào師講到遼國內部**。到處起義不斷;遼國遇到nv真人屢戰屢敗。無力控制遼東。已退到遼河以西。金國已佔據遼東半島。勢如破繡。怕是再過幾年就會盡滅遼國。遼宋近幾年陸續有使節互訪。趙宋朝廷對遼國地情況多少有些瞭解。再聽高yào師如此一說。對應合理。

趙本不願翻看盧俊義地奏摺。如今卻貌似有些盡釋前嫌。爽快地打開盧俊義地奏摺。細細看了一遍。上面言道:“nv真人恨遼人切骨。自完顏阿骨打起兵以來。屢破遼軍。一年前擊潰遼國皇帝親率五十萬大軍。如無意外。當可在十年之內滅遼。

若聖上遷使自登萊涉海。結好nv真。與約攻遼。則可在滅遼之後與nv真共分遼國。如此一來。太祖太宗望而嘆息之燕雲十六州將盡歸大宋版圖。此百年難得一遇之機。望吾皇慎思之。萬勿錯過!”

趙是一個貪玩地皇帝。喜歡琴

、花石、妓nv、道士。同時又是一個好大喜功、不自\7歡跟祖先比較地皇帝。在他心血來cháo之時。也時常幻想平復列祖列宗無法完成地遺憾。收服燕雲十六州。不過鑑於軍事上地無能。也只能做做夢而已。

而現如今。趙從盧俊義地奏摺上看到地。從高yào師嘴裡聽到地。都是實實在在地事實。好似那燕雲十六州唾手可得。趙忍不住心頭狂涌地興奮。不禁手舞足蹈起來。

聽到樑師成、李彥、楊戩等人的咳嗽聲,趙方穩下心神,讓樑師成將盧俊義的奏摺向朝堂上的重臣們宣讀了一遍,因這次事關機密,只有三十多位重臣在場。

等下面朝臣嗡嗡的議論聲平息後,方問詢道:“各位愛卿現在對遼金局勢都已有所瞭解,樑國公盧俊義獻上的聯金滅遼之策如何?朕以爲可行。”

下面的羣臣都腹誹道,既然聖上你已經聖裁,又何須問我們意見,一時之間鴉雀無聲。忽然下面有人高聲喊道:“聖上,此事萬萬不可!”

趙感到滿腔熱血被人當頭潑了一盆冷水,心裡一股無名火就冒了上來,定睛一看,原來是自己近來很賞識的一個人,知制誥翰林學士趙明誠,便冷哼道:“有何不可?”

趙明誠在青州遭受奇恥大辱,遂痛下決心,放棄金石之學(其實就是考古學),將自己蒐羅來的所有金石古董都行賄給了父親的政敵蔡京老賊,曲意逢迎蔡京,使得蔡京對他越加信任,終於將他提拔爲知制誥翰林學士,替皇帝起草麻制、批答及宮廷內所用之詞,趙見趙明誠才學出衆,學識淵博,也越加重用,像這等軍國大事也讓趙明誠隨侍左右。

趙明誠一方面是憎恨盧俊義,凡他支持的我必反對,一方面是真覺得這個計策有問題,便道:“聖上,自大宋與遼澶淵之盟一來,兩國世代友好,百年來並無大戰,今我大宋爲圖私利,擅自背盟,如此背信棄義將如何取信於天下?且nv真人果如高yào師所講,微臣則有一比,遼人如狼,金人如虎,即使大宋能取燕雲十六州,亦不過前mén驅狼後mén引虎。到時候少了遼國做爲友盟,nv真人狼子野心,到時萬一想攻我大宋,脣亡齒寒,悔之已晚!且盧俊義乃一介水寇,屢犯州府,有不臣之心,他這番獻策豈知不是包藏禍心、用心險惡?”

趙聞聽此言,臉sè大變,冷厲道:“那以愛卿之意,如何能取得了那燕雲十六州?”

趙明誠當此時失去了平素體察聖意的敏銳,他也不想想爲什麼蔡京、王等人不出言反對,便道:“微臣認爲,只須我大宋與遼國再締結盟約,言nv真人想與我大宋結盟,遼國如想我大宋支持他平滅nv真之luàn,須得退還燕雲十六州,我大宋方全力支持它。”

趙拍案大叫:“真乃書生之見,一廂情願,沒有兵力相架,遼人安能將十六州拱手相讓?樑國公已然歸順朝廷,同殿爲臣,明誠何須如此惡語相向。

朕聽聞樑國公並未奪你妻子,乃是你毆打妻子在先,你妻乃大家閨秀、曠世才nv,不願忍受,方跟你簽了一個什麼離婚協議書,此事須怪不得樑國公,你無須事事都要揪住樑國公不放。趙明誠,你且退下。燕青,朕想聽問你可帶來了樑國公的高見?”

燕青面sè如常,坦然道:“以遼國目下之孱弱,我大宋與nv真夾擊,取燕地易如反掌。到時得燕雲故地而守,與nv真劃長城而治,自有泰山之固,何必如今日一般,被一紙盟約所限,進退兩難?澶淵之盟歲幣雖少,但民間皆以爲恥,遼國孱弱,屢敗於金,此乃天yù棄遼。聯金滅遼乃順應天意,合乎民心。如若不然,坐看金國盡取遼土燕地,悔之晚矣。”

趙聽了這話,大笑道:“言之有理,朕意已決,樑國公全權代表朕,處理宋金同盟之事前期諸多事宜,若如前期談定,則王爲朕之特使,與金國締結最終盟約。”

就這樣,盧俊義派燕青通過海上,前往金國,表了宋國之意。完顏阿骨打聞言大喜,nv真人雖然屢戰屢勝,但終因人馬稀少,無法擴大戰果,如今有大宋締結同盟相約攻遼,真乃喜出望外,燕青隨後來往金國數次,便與金國商議定了。

一年後,宋重和元年四月,宋使王和金使完顏吳乞買(阿骨打之弟,金太宗)締結盟約。盟約稱:金取遼中京大定府,宋取遼南京析津府,遼亡後,宋將原給遼之歲幣轉納於金國,金同意將燕雲十六州之地歸宋朝。因雙方使臣由海往來洽談,故稱“海上之盟”。(未完待續,如yù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第九十四章 破祝家莊第十七章 破曾頭市第六十章 天機先生許貫忠第二十七章 破假招安第四十章 臺灣製糖第六十二章 水滸桃園三結義第三十一章 大興馬政第五十四章 衙內高強第二十八章 三敗高俅第六十章 思想劣根第一百零九章 娶李師師第一百二二章 又見清照第五十七章 後顧無憂第一百一八章 再造火槍第十一章 全民信仰第八十二章 徹滅倭族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五十八章 兩妹出嫁第八章 帥才關勝第五十四章 衙內高強第九十八章 統一宋境第八十三章 神行太保和黑旋風第七十二章 愚蠢同情第十三章 見到清明上河第十七章 破曾頭市第四十五章 現世蔣瑤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六十七章 韓世忠鬥史文恭第九十章 梁山亂因第八章 佛教真相第四十三章 中秋佳節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對盧俊義的一些考究(常歡樂)第四十六章 燕京往事第十八章 佔據淮西第一百零六章 再夢麒麟第九十三章 女真族滅第一百二二章 又見清照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六十六章 倭人真相第一章 方臘敗亡第五十三章 宋非良國第一百零三章 建獨龍堡第三十一章 紅幫第九十三章 女真族滅第一百二七章 海軍攻略第四十四章 遼國內亂第一百零六章 再夢麒麟第十四章 血染獅子樓第六十八章 梁山之主第六十一章 攻破開城第九十六章 軍情部第三十六章 楊家復興第四十章 山東羣雄第八十三章 神行太保和黑旋風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二十七章 破假招安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二十章 十字坡第五十五章 議攻高麗第四十八章 娶扈三娘第七十六章 神化崇拜第四十一章 田地私有第三十六章 郝思文和宣贊第七十八章 復興架構第三章 經營流求第三十八章 喬道清敗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五十四章 百花公主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三十六章 楊家復興第八十九章 阻擊金兵第一百二二章 又見清照第七十八章 可惡的地頭蛇第七十五章 必當復仇第五十四章 稅制改革第五十七章 水師動員第六十七章 韓世忠鬥史文恭第九十四章 破祝家莊第四十九章 洞房花燭夜第六十七章 火拼王倫第十七章 矮腳虎王英第三十三章 意亂神迷第一百一六章 呼延搬兵第一百一一章 輕取韓滔第十五章 鄆哥第五章 誘惑難擋第八章 景陽岡第八十一章 沒有血性第七十六章 趙桓議和第一百零四章 緩行土改第八十四章 整頓吏治第二章 拼命三郎石秀第四十四章 劉高之妻第三十九章 孫安大敗第二十三章 人口制勝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十一章 鬥敗高廉第十七章 矮腳虎王英第三十二章 遇梁紅玉
第九十四章 破祝家莊第十七章 破曾頭市第六十章 天機先生許貫忠第二十七章 破假招安第四十章 臺灣製糖第六十二章 水滸桃園三結義第三十一章 大興馬政第五十四章 衙內高強第二十八章 三敗高俅第六十章 思想劣根第一百零九章 娶李師師第一百二二章 又見清照第五十七章 後顧無憂第一百一八章 再造火槍第十一章 全民信仰第八十二章 徹滅倭族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五十八章 兩妹出嫁第八章 帥才關勝第五十四章 衙內高強第九十八章 統一宋境第八十三章 神行太保和黑旋風第七十二章 愚蠢同情第十三章 見到清明上河第十七章 破曾頭市第四十五章 現世蔣瑤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六十七章 韓世忠鬥史文恭第九十章 梁山亂因第八章 佛教真相第四十三章 中秋佳節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對盧俊義的一些考究(常歡樂)第四十六章 燕京往事第十八章 佔據淮西第一百零六章 再夢麒麟第九十三章 女真族滅第一百二二章 又見清照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六十六章 倭人真相第一章 方臘敗亡第五十三章 宋非良國第一百零三章 建獨龍堡第三十一章 紅幫第九十三章 女真族滅第一百二七章 海軍攻略第四十四章 遼國內亂第一百零六章 再夢麒麟第十四章 血染獅子樓第六十八章 梁山之主第六十一章 攻破開城第九十六章 軍情部第三十六章 楊家復興第四十章 山東羣雄第八十三章 神行太保和黑旋風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二十七章 破假招安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二十章 十字坡第五十五章 議攻高麗第四十八章 娶扈三娘第七十六章 神化崇拜第四十一章 田地私有第三十六章 郝思文和宣贊第七十八章 復興架構第三章 經營流求第三十八章 喬道清敗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五十四章 百花公主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三十六章 楊家復興第八十九章 阻擊金兵第一百二二章 又見清照第七十八章 可惡的地頭蛇第七十五章 必當復仇第五十四章 稅制改革第五十七章 水師動員第六十七章 韓世忠鬥史文恭第九十四章 破祝家莊第四十九章 洞房花燭夜第六十七章 火拼王倫第十七章 矮腳虎王英第三十三章 意亂神迷第一百一六章 呼延搬兵第一百一一章 輕取韓滔第十五章 鄆哥第五章 誘惑難擋第八章 景陽岡第八十一章 沒有血性第七十六章 趙桓議和第一百零四章 緩行土改第八十四章 整頓吏治第二章 拼命三郎石秀第四十四章 劉高之妻第三十九章 孫安大敗第二十三章 人口制勝第四十五章 北遼滅亡第十一章 鬥敗高廉第十七章 矮腳虎王英第三十二章 遇梁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