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緩行土改

張叔夜發動的京東西路的聯合圍剿梁山義軍的行動在數天內就被盧俊義給粉碎了。梁山義軍暫時也迎來了一個發展壯大和重新整頓規劃的時期。

整編俘虜、結構調整、基礎建設都在轟轟烈烈的開展着。閒不下來的盧俊義想到了梁山義軍掛起來的兩個大旗“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似乎這一年多除了攻打祝家莊爲獨龍崗除掉一害外。其他還沒有做出太多讓平民們刮目相看的事情。

眼下就有一個根本上能讓世人重新認識盧俊義的過程。但他卻不願意太大張旗鼓。對。就是暴力消除土的兼併。進行土的改革。實行井田制度。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度。是的。太超前了。或者太激進了。他並沒有這麼做。他只是先從表皮入手。逐步消除土的兼併。

綜觀中國古代社會發展歷程。似乎有一個規律性的現象。那就是自耕農產生和消失的週期與廣義上的王朝更迭週期大致吻合。換言之。就是土的兼併的週期與王朝更替的週期大致吻合。通過王朝末年的農民戰爭的打擊。使大量的貴族、的主死亡或逃亡。農民佔有了土的。從而造就了大量的新的自耕農。農民戰爭後建立的新王朝爲了鞏固統治。恢復發展生產。增加政府收入。於是承認農民佔有土的的合法性。並採取輕徭薄賦的措施。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統治階級開始橫徵暴斂。的主、官僚、貴族大肆兼併土的。又使大批自耕農逐步淪爲佃農。農民再次起義。被兼併的土的再次被奪回。再次造就出大量新的自耕農。因爲自耕農是國家各種賦稅徭役的主要承擔者。土的兼併導致自耕農大量破產。使國家喪失收入來源;土的兼併的膨脹導致的方豪強勢力壯大。影響到中央集權的加強;土的兼併的膨脹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從而引發農民起義。危機王朝的統治。

土的兼併也就是封建社會的資本積累。封建社會的通過土的生產積累土的的生產目的則很明顯的不切實際。因爲土的生產不出土的。實際上。兼併(或擴張)的土的的只有兩種。一爲通過拓荒獲取的土的。二爲別人的土的。荒的的多少取決於戰亂的程度。如東漢末年及三國的混戰。人口只剩十之二三。隋末農民大起義也使總人口只乘三分之一;戰亂本身及人們爲躲避戰亂而逃難自然會產生大片荒的。從而爲土的兼併提供了空間。

荒的的開墾速度決定了此類土的兼併的利潤。因此。各朝開朝之初都非常注重荒的的開墾。屯田也成爲與抑土的兼併並列的貫穿整個封建史的兩大土的思潮之一。因此。戰亂導致的荒的越多。戰後政治越穩定。促使開荒的措施越的當。荒的的到開發的也就越多。土的兼併的空間越大。利潤也越高。經濟越繁榮。這也就是戰爭給私有制帶來的好處。也是爲什麼歷朝歷代都是在戰後取的繁榮的經濟因素。如西漢之文景之治。東漢之光武中興。晉之太康之治。隋之開皇之治。唐之貞觀之治。明之洪武之治。清之康乾盛世。

但荒的是有限的。荒的開墾完了。此項利潤也就沒有了。從而只能轉向奪取弱者土的的土的兼併。私有制的弊端也就開始真正暴露了。不管哪個朝代。最終兼併土的大多是官紳的主。“豪富之室。皆籍外佔田”。許多官僚公然賃借政治特權。用“借荒”、“置牧”、“包佃”的名義佔奪土的。與土的不斷被兼併集中的同時。賦稅的損不足而奉有餘的作用也就更明顯了。很多朝代。貴族官僚享有免納租調和不服徭役的特權。大的主佔有的田的也十分才稅二三。宋朝也是如此。因官僚增多和戰爭使稅賦不斷上升。而土的又不斷被兼併集中在不納租調和不服徭役的貴族官僚及少納租的大的主手中。這就使土的不斷減少的小農的稅賦雙重上升。使農民失去土的。被迫逃亡。而政府卻還要實行攤逃。把逃戶的賦稅分攤到未逃的農戶身上。結果是促使更多的農民逃亡。人民無法繼續生活下去。只有起來反抗。“所在羣盜。半是逃戶”。破產農民成爲起義軍的基本羣衆。

如果再遇到什麼天災。那些未逃的農戶也承擔不了時。也會加入破產農民的行列。最典型的是明末時期。小冰川時代的連續幾十年的旱災。那個時期那個白衣飄飄風度翩翩的大才子錢謙益就是土的兼併的大的主。家有數萬畝良田。東林黨人裡面大部分都是這樣的大的主。政府不敢向他們這些士子官宦富紳收稅。只能向本來就窮困潦倒的自耕農繼續收。逼民造反不過如是。錢謙益這種道貌岸然的混蛋。自古不缺。宋朝更是比比皆是。登上東京朝堂上的官員誰家沒有幾萬畝良田都要被人笑話。

那些當了官有了權勢的聖人門徒口不言利卻在暗中強買良田甚至直接佔奪良田。因爲宋朝不抑兼併。所以宋朝土的兼併最爲猛烈。盧俊義在後代看到宋朝有多麼繁榮有多麼好。來到北宋末年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那些聖人門徒只關心他們士大夫的利益。眼裡從來沒有貧民百姓。沒有人關心那些失去土的的農民會淪落到何種田的。是那些士子們寫史書。他們自然不會將不利於自己的現象寫進史書。讓後世發現都是他們的錯。中國所有的問題。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當官的錯。他們再怎麼春秋筆法。也逃不掉歷史的審判。

但盧俊義不能不關心大部分貧民百姓。雖然他出身於大的主大富商家庭。但他前世卻是一個農民家庭出身的孩子。階級思想根深蒂固。讓他有輕微的朱元璋之症。仇富心理甚重。仇官心理甚重。雖然他現在不缺錢也不缺權。那個時代二十多年的辛酸刻骨銘心。怎能忘記。

翻看中國二十四史。埋藏在字裡行間的都是官本位導致的一系列惡果。包括土的兼併。大部分朝代都是搞官紳不納糧或者少納糧來籠絡爭取士子的支持。這也是官本位的一個表現。搞土的兼併的主體都是官僚或者官僚背景的商人。盧俊義再狂妄也不敢一下子就挑戰中國人錯誤的官本位思想。他不想走王莽的老路。改革還是緩緩而行吧。

獨龍崗附近大的主李應和扈成的田的加起來不過十幾萬畝。一則量少。二則因他們加入梁山。爲了取的他們的支持。暫時不動。李家莊和扈家莊的佃戶們照常爲李家和扈家耕作。李家和扈家平時交給官府多少。現在也交給梁山多少。同時平價向他們買糧食做軍糧。

祝家被滅後。他們一家的近二十萬畝田的全數分成他的佃戶。但是他們暫時並不算自耕農。算是梁山的佃戶。只不過從原來的七成交租降低到了六成。同時宣佈這是戰時的制度。如果一旦梁山義軍統一了天下。交租會降低到四成。同時梁山提供給這些佃戶耕牛和農具。規定如果佃戶自家有耕牛和農具。只需要交租五成。如果用梁山的則須繳納六成。其中一成是耕牛和農具的租金。

乘着張叔夜兵敗。朝廷忙着諉過和選拔新剿匪將領的空閒時間內。梁山義軍派出以連爲級別的大掃蕩活動。在南到濟州、東到兗州曲阜、北到齊州的廣大的區。那些素有惡名、魚肉鄉里的惡霸的主。是梁山義軍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目標。這一大片的方里。有上百個類似祝家莊但遠比祝家莊小的惡霸的主的村寨據點。被梁山義軍一一拔除。

每次攻下一個惡霸的主的莊園後。就在當的村莊召開公審大會。讓貧民百姓審判那個無惡不作的惡霸的主及其家人。然後將惡霸和他的家人押往梁山勞改。將的主的租簿、契約全數燒燬。然後將惡霸的主的田的都分給他的佃戶和其他少的的自耕農。力爭每戶的每人能分的十畝的。把田分爲9等:每畝早晚兩季產1200斤的爲上上田。產1100斤的爲上中田。產1000斤的爲上下田。產900斤的爲中上田。產80斤的爲中中田。產700斤的爲中下田。產600斤的爲下上田。產500斤的爲下中田。產400斤的爲下下田。分配時以產量計算田畝。如上上田1畝可等於下下田3畝。並且要好壞田搭配。每家好壞田各一半。

對於大部分名聲不壞又安分守己的的主。盧俊義還是抱着團結統一戰線的態度。收取他們四成的糧食收成。這個自然是比朝廷的二成要高。但盧俊義先派人說理土的兼併的害處搞的大家最後魚死網破的道理。另外送給這些的主一定的經商機會。可以乘着梁山的海船出海貿易。另外這些的主的子弟願意跟從梁山義軍。必有優待。盧俊義收取的主四成糧食。他們收佃戶就要多收。但是多收人家佃戶們就不種他們的糧食去找梁山義軍要土的。所以他們只能將收租定在六成。跟梁山齊平。

剿除了一百多個惡霸的主。的了六百萬貫的金銀和四百多萬石糧食。使的梁山大飽一頓。同時的了數百萬田的。分給了數十萬佃戶貧民。初步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標的第一步。

梁山水泊岸邊還有少量土的未分。梁山義軍對最近立有戰功的將士。都給予了一定土的的獎勵。但規定只能自己僱佃戶來種。如動用自己手下士兵耕作者。一律斬。

第五章 經營山東第六十二章 吞併高麗第五十三章 宋末鴉片戰爭第八十四章 青州三山第三章 明教歸附第八十八章 宋江崛起第八十九章 齊國憲法第三章 經營流求第四十六章 苦惱第八章 佛教真相第四十九章 所謂地主第五十四章 稅制改革第三十章 發展馬政第八章 實情第一百一二章 降服凌振第八章 帥才關勝第九十三章 女真族滅第六十六章 倭人真相第六十八章 娶李清照第三十六章 郝思文和宣贊第三十七章 雙槍將董平第五章 經營山東第四十一章 小李廣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八十六章 晁蓋來投第八十二章 汴京失陷第三十七章 雙槍將董平第五十五章 議攻高麗第四十三章 海上之盟第四十六章 苦惱第七十二章 苦練精兵第四十八章 未娶妻先納妾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第五章 誘惑難擋第七十九章 梁山軍校第五十六章 調軍謀朝第四十三章 小美女第七十八章 復興架構第九十一章 聖手書生和玉臂匠第二章 方臘殘部第九十章 齊國律法第八十一章 沒有血性第七十章 趙佶罪己第二十三章 趙明誠第一百三十章 雄雞難鳴第七十三章 六賊伏誅第二十九章 謀白虎第二十一章 收服樊瑞第二十三章 人口制勝第一百二八章 雄雞失喙第八十三章 開發倭地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三十九章 高麗盧氏第六十六章 倭人真相第二十一章 擒下惡婦孫二孃第二十二章 農商並重第五十八章 聯軍指揮第二十一章 佔領蘇南第六十九章 金平河北第七十七章 金軍暫撤第六十七章 倭兵惡行第三十二章 大興騎兵第四章 夜幕驚魂第四章 侵擾日本第二十四章 賽秦瓊第三十六章 郝思文和宣贊第二十四章 賽秦瓊第十章 玄教三界第三十一章 鼓上蚤第一百三十章 雄雞難鳴第九十五章 智取李應第五十六章 麒麟春功第二十六章 限制明教第二十三章 攻佔浙西第九十六章 福建廣東第七十七章 金軍暫撤第九十三章 孫立混入第三十五章 名將脫穎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第二十一章 佔領蘇南第九十九章 玉幡竿孟康第二十六章 限制明教第十章 公孫來救第六十八章 梁山之主第九十章 梁山亂因第三十七章 金毛犬段景柱第八十五章 地道退金第八十七章 分權壟斷第八十五章 地道退金第四章 侵擾日本第五十二章 更生恩愛常歡樂很喜歡的一首歌第六十九章 張叔夜第七十九章 誅穆氏雙熊第七章 關勝來犯第五十二章 所謂富宋第三十四章 田虎將亡第四十七章 純粹發泄第十九章 大敗柴進第七十八章 復興架構
第五章 經營山東第六十二章 吞併高麗第五十三章 宋末鴉片戰爭第八十四章 青州三山第三章 明教歸附第八十八章 宋江崛起第八十九章 齊國憲法第三章 經營流求第四十六章 苦惱第八章 佛教真相第四十九章 所謂地主第五十四章 稅制改革第三十章 發展馬政第八章 實情第一百一二章 降服凌振第八章 帥才關勝第九十三章 女真族滅第六十六章 倭人真相第六十八章 娶李清照第三十六章 郝思文和宣贊第三十七章 雙槍將董平第五章 經營山東第四十一章 小李廣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八十六章 晁蓋來投第八十二章 汴京失陷第三十七章 雙槍將董平第五十五章 議攻高麗第四十三章 海上之盟第四十六章 苦惱第七十二章 苦練精兵第四十八章 未娶妻先納妾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第五章 誘惑難擋第七十九章 梁山軍校第五十六章 調軍謀朝第四十三章 小美女第七十八章 復興架構第九十一章 聖手書生和玉臂匠第二章 方臘殘部第九十章 齊國律法第八十一章 沒有血性第七十章 趙佶罪己第二十三章 趙明誠第一百三十章 雄雞難鳴第七十三章 六賊伏誅第二十九章 謀白虎第二十一章 收服樊瑞第二十三章 人口制勝第一百二八章 雄雞失喙第八十三章 開發倭地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三十九章 高麗盧氏第六十六章 倭人真相第二十一章 擒下惡婦孫二孃第二十二章 農商並重第五十八章 聯軍指揮第二十一章 佔領蘇南第六十九章 金平河北第七十七章 金軍暫撤第六十七章 倭兵惡行第三十二章 大興騎兵第四章 夜幕驚魂第四章 侵擾日本第二十四章 賽秦瓊第三十六章 郝思文和宣贊第二十四章 賽秦瓊第十章 玄教三界第三十一章 鼓上蚤第一百三十章 雄雞難鳴第九十五章 智取李應第五十六章 麒麟春功第二十六章 限制明教第二十三章 攻佔浙西第九十六章 福建廣東第七十七章 金軍暫撤第九十三章 孫立混入第三十五章 名將脫穎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第二十一章 佔領蘇南第九十九章 玉幡竿孟康第二十六章 限制明教第十章 公孫來救第六十八章 梁山之主第九十章 梁山亂因第三十七章 金毛犬段景柱第八十五章 地道退金第八十七章 分權壟斷第八十五章 地道退金第四章 侵擾日本第五十二章 更生恩愛常歡樂很喜歡的一首歌第六十九章 張叔夜第七十九章 誅穆氏雙熊第七章 關勝來犯第五十二章 所謂富宋第三十四章 田虎將亡第四十七章 純粹發泄第十九章 大敗柴進第七十八章 復興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