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經營流求

公孫勝帶着他的弟子們將那些土着們忽悠住了。將那些土着們本身就棄之如敝屣的平原和盆地給佔了。還給了這些土着部落的酋長們一些精美的絲綢、陶瓷等製品。那些土着還以爲神要他們投靠的人很傻呢。所以對李俊的海軍也生不起什麼敵意。

有些生番土着尚處於食人部落階段。桀驁不馴。劫殺落單的義軍士兵。李俊知道這個情況後。抑制不住滿腹的忿恨。發動一個師的兵力。動用弩炮、神臂弓。將這個五千人的部落。流求島上最大的生番部落全數剿滅。不管男女老幼盡數坑殺。在用弩炮拋出炸藥包炸燬那生番部落聚居地和坑殺那些食人部落部衆時。李俊特意邀請其他土着部落的人前來參觀。通過澎湖人通譯轉告那些土着:“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從澎湖移居到嘉義的四五百漢人中。有一百多人都學會了土話。甚至有些人跟土人通婚。去了土着的女子。李俊便任命這一百多漢族男子做通譯。做爲義軍和土着的溝通橋樑。

土着們打獵或者捕魚得來的獵物就可以通過那些澎湖通譯做中間人和義軍做生意。從義軍手中得到那些精美的製品。當然還有一些茶葉和白酒。這些部落的酋長們都喜歡上了漢人的這些東西。他們本來想搶了漢人的東西。但經部落後。他們知道自己怎麼也打不過漢人。漢人的弩炮能一下子就將他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房子給炸燬。而且漢人不僅跟他們做生意。還給他們蓋房子。還教會他們怎麼耕田。還教他們地孩子認字。比起那些整日跟自己部落爭鬥地其他土着部落。漢人好太多了。公孫勝見流求的局勢慢慢穩定下來。就留下他的弟子們繼續傳教。他自己返回山東。展現神蹟和恫嚇後。再行傳教時。沒有那個部落不願跟從地。很順利地。玄教將土着部落征服了。當然流求這裡的玄教不同於中土的玄教。教義很簡單。拜盤古、伏羲、女媧三神。效忠漢人。即可上天堂。否則下地獄。

流求島上大大小小地土着部落有二百多個。大的部落有數千人。小的部落幾百人。合起來有近十萬人。這十萬人都歸順義軍後。便成了義軍建設流求的主力之一而不再是阻力。

盧俊義很不想在漢人攻取流求的時候發生西班牙人攻取美洲大陸時的悲劇。到如今較爲和平地接受流求。他很欣慰。他想起一件事情。不禁啞然失笑。要知道。這些土着。這就是後世臺灣原住民的祖先。張惠妹也是原住民。把這些土着看成是盧俊義很喜歡的一個歌手張惠妹的祖先。想象着這些土着們正在唱着綿地青山百里長呀。巍巍聳起像屏障呀喂。青青的山嶺穿雲霄呀。白雲片片天蒼蒼呀喂”。盧俊義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心情輕鬆了許多。

流求。講起這個名字。盧俊義就生氣。也不知道誰起的鬼名字。真繞口。又容易誤認爲是琉球。盧俊義下令給李俊和協助李俊經營流求的盧俊信。詔諭流求島和澎湖周邊的所有人。流求在李俊海軍到達嘉義時的那一天。正式更名爲“臺灣”。

李俊海軍在北宋政和六年。即公元一一一六年。這一年的七月初八到達嘉義。七月初八這一天。也定爲臺灣島的自由日。日後每一年的這一天台灣島上地所有居民全部放假。可以盡情狂歡。而且。至此開始。臺灣島上所有的地名。都依照主公盧俊義繪製的臺灣地圖。

臺灣太大了。義軍的人力嚴重不夠。就是再加上那些自願依附幫忙的土着人。也不能一下子將臺灣全面開發。只能一點點地開始建設。先開發的是淡水平原和臺北盆地。這裡距離山東半島最近。盧俊義派盧俊信帶着盧家家人、夥計。領着一萬願意出海發展謀求更多田地和財產的山東、河北的流民。坐上密州船舶司的大船。從山東日照出海。經鬱州、舟山、洞頭。幾度補給。前往業已被李俊海軍佔領的淡水。暫設臺灣爲一個府。任命盧俊信爲知府。李俊兼任臺灣府地兵馬總管。盧俊信全面負責臺灣府尤其是臺北縣的屯田工作。

盧俊信在治臺之初。便清楚地意識到盧俊義交給他的任務已經不同於以往。他回信給盧俊義稱“爲治之道。在於足食。臺灣土厚泉甘。膏壤未闢。當用寓兵於農之法。庶可以足食。”

當時的臺灣。平原盆地上一片片荒草。渺無人煙。只有山上有一些土着部落。這些土着平素以漁獵爲生。不習耕種。將臺南平原爲主的大片沃野盡數荒廢。卻正便宜了對這些沃土垂涎三尺的梁山義軍。當盧俊信開始墾荒時。發現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他帶來的都是黃河流域山東、河北等地的農民。這些地方種植的多是小麥。幾乎從未種植過水稻。而臺灣溼熱多雨。不適合種植小麥。幸得那羣澎湖人說他們會種植水稻。他們從澎湖遷移到臺灣跟那些土人交易得來的土地都用做種植水稻。但是那些澎湖人只有數百人。面對諾大的臺灣島來說。人力嚴重不夠。就浪費了土地資源。

盧俊信犯愁了。他飛鴿傳說給盧俊義講述了人力不夠的難題。盧俊義在山東也有同樣的問題。屯田和開礦人力都不夠。後來盧俊義想到了後代某些野雞大學拉生源的手段。東和臺灣建設上的爭取勞動力。隨後盧俊義給盧俊信回信。詳細講述瞭如何爭取更多勞動力的方法。盧俊信豁然開朗。他讓所有澎湖人返回福建去爭取他們同鄉來臺灣。規定只要拉來一個人。就給那個拉人的人一百文。如果你有本事拉來了一百人。你就得到賞金一萬文。即十貫錢。當然這個價格是對壯年勞動力而言。如果兒童婦女的話。賞金減半。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些從福建越海來到澎湖的人。大部分就是失去土地的。他們知曉福建人多地少的情況越演越烈。拉人容易。還能白得賞錢。都自告奮勇乘坐義軍的大海船回到了福建。福建本地人大多數都苦於地窮地少。一聽那些衣錦還鄉的人物說東邊那個大島土地是如何的多如何的富饒。都異常踊躍地離鄉背井前往臺灣。一年之中。福建的三百多萬人中流失了三十多萬去了臺灣。有些貪圖義軍賞金的澎湖人看剩下的福建人死活不願離鄉背井。便前去江西、廣東、浙江等地遊說。將臺灣描述成遍地黃金的寶島。將這些外省人都拉到泉州、廈門、明州等港口。再通知附近島嶼上駐紮的李俊海軍。由他們的船隻護送這些移民前去臺灣。數年內。被澎湖人遊說前往臺灣的非福建籍移民足有二三十萬。

本來如果沒有天災**。活不下去了。沒有人願意離鄉背井。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窩。這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鄉土觀念。但偏偏有了**。就是兵災。方臘義軍席捲東南數省。方臘的摩尼教仇恨地主士子。每到一地必殺盡官僚士子。而摩尼教內部也沒有培養出治政人才。方臘義軍發展過快。很快他們的後勤就跟不上了。就只好劫掠地方。義軍很快變成了匪軍。兵災使得這些眷戀故土的鄉民們生活日益艱難。土窩窩已經變成了地獄。再聽到那些澎湖人的遊說。那邊又有一個天堂的召喚。他們便心甘情願地跟着澎湖人去了臺灣。

有了這麼多勞動力。盧俊信建設臺灣的信心大大增強。

撥出二**開礦。一部分人去瑞芳、金瓜石地區一帶開採金、銀、銅等貴重金屬。這一帶的黃金儲量有近五六百萬噸。不亞於膠東;一部分人去大屯山一帶去開採天然硫磺。這是中國天然硫磺儲量最多的地方。然後擇地製造黑火藥;再派一部分人去花蓮的豐田與西林地區開採藍石、貓眼石、翠玉等玉石。這裡的玉石儲量六十萬噸。後世的臺灣玉舉世聞名。

再撥出一**去築城。先築造簡易民居。再築淡水、臺北、基隆等軍事要塞。然後陸續協助海軍建設各個港口。在港口險要處建造軍事要塞。再正式的民居。

剩下的七成移民和一部分願意跟移民學習耕作技術的土人。開始進行屯田。每一家每個人都可分得十畝田地。當然是良田、劣田參半。種子和耕作工具由義軍提供。最後的收成公私五五分成。大部分良田種植水稻。其他不適合種植水稻的則種植甘蔗、芝麻、綠豆、藥材。

剩下的山間劣田沒人要。便開闢做軍屯。盧俊信從移民中挑選出一萬人。組成臺灣防備軍陸戰師。再接收李俊海軍的第六整編師改成臺灣防備軍的陸軍海戰師。臺灣防備軍主要做臺灣島、澎湖羣島和臺灣附近的諸小島的防禦。盧俊義抽掉盧俊勇前去擔任臺灣防備軍的指揮官兼臺灣礦產總監。盧俊孝調任山東礦產總監。

盧俊義的元首府另外下達了一個調令。讓李俊和孫立做了調換。李俊調任海軍第二軍軍長。駐防濟州島。孫立調任海軍第一軍軍長。駐防颱灣。準備攻擊琉球羣島。另外從蓬萊的廟島羣島到金門島的所有駐紮海軍整編爲海軍第三軍。軍長由盧俊遊擔任。盧大海任常務副軍長。第三軍的職責一來防守山東到臺灣的航線。二來控制朝廷的泉州、杭州、明州等港口的航運。順便收取過路海船的保護費。三來在所在島上開始進行軍屯。(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陸(看小說到文學網http://

)。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

第八十二章 未來的海軍大將第三十六章 郝思文和宣贊第二十四章 統一道教第七十六章 趙桓議和第四章 編排明教第三十四章 征服金蓮第七十二章 苦練精兵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十四章 童貫進犯第十章 殺破狼第七十七章 金軍暫撤第一百章 宋江來犯第二十六章 限制明教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五十八章 聯軍指揮第五十四章 百花公主第七十八章 復興架構第十五章 童貫潰敗第三十七章 名將之瑕第七十一章 劣等民族第五十四章 百花公主第八十一章 倭國滅亡第二十章 攻打江南第二十九章 高俅慘敗第二章 到了水滸時空第五十六章 調軍謀朝第七十六章 攜美逃跑第三十三章 魔鬼訓練第一百二七章 海軍攻略第八十六章 弱化官僚第八章 景陽岡第六十章 思想劣根第九十二章 承繼宋統第一百零八章 發明鏡子第四十二章 花家槍法第一百二五章 橫掃山東第一百一三章 救下三娘第七十九章 太原被佔第九章 白眼狼第六十三章 廟島海戰第八十一章 抓獲趙構第七章 入雲龍歸順第七十九章 梁山軍校第三十六章 榮升父親第二十六章 岳飛拜師第一百二四章 清照煥發第十七章 矮腳虎王英第七十四章 愚蠢人道第二十章 討價還價第四十七章 約扈三娘第八章 實情第十五章 童貫潰敗第二十五章 武松拜師第五十章 結盟方臘第六十三章 快速轉移第八十四章 浪裡白條張順第七章 入雲龍歸順第七十九章 太原被佔第九十八章 統一宋境第三十章 處置高俅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六十九章 金平河北第一章 緩取流求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九十二章 承繼宋統第十二章 大敗關勝第一百二九章 雞失足尾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四章 編排明教第六十一章 逼金換民第七十四章 愚蠢人道第五十三章 林沖蒙冤第九十一章 誅殺劉豫第六十五章 金軍南下第二十八章 白虎幫第一百零五章 一夢麒麟第六十二章 確定根據地第八十三章 金軍變向第八十一章 混江龍李俊第六十六章 倭人真相第八十八章 宋江崛起第十五章 鄆哥第二十七章 敲詐趙宋第七章 佛教愚華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六章 奇山怪路第九十章 齊國律法第七十二章 宋失黃河第六十章 思想劣根第四十九章 洞房花燭夜第八十九章 阻擊金兵第九章 除心患第九十二章 戰扈三娘第五十章 結盟方臘第八十一章 沒有血性第八十二章 徹滅倭族第二十四章 高俅來犯第六十一章 忽悠許貫忠第一百零四章 緩行土改第六十六章 不能勤王
第八十二章 未來的海軍大將第三十六章 郝思文和宣贊第二十四章 統一道教第七十六章 趙桓議和第四章 編排明教第三十四章 征服金蓮第七十二章 苦練精兵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十四章 童貫進犯第十章 殺破狼第七十七章 金軍暫撤第一百章 宋江來犯第二十六章 限制明教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五十八章 聯軍指揮第五十四章 百花公主第七十八章 復興架構第十五章 童貫潰敗第三十七章 名將之瑕第七十一章 劣等民族第五十四章 百花公主第八十一章 倭國滅亡第二十章 攻打江南第二十九章 高俅慘敗第二章 到了水滸時空第五十六章 調軍謀朝第七十六章 攜美逃跑第三十三章 魔鬼訓練第一百二七章 海軍攻略第八十六章 弱化官僚第八章 景陽岡第六十章 思想劣根第九十二章 承繼宋統第一百零八章 發明鏡子第四十二章 花家槍法第一百二五章 橫掃山東第一百一三章 救下三娘第七十九章 太原被佔第九章 白眼狼第六十三章 廟島海戰第八十一章 抓獲趙構第七章 入雲龍歸順第七十九章 梁山軍校第三十六章 榮升父親第二十六章 岳飛拜師第一百二四章 清照煥發第十七章 矮腳虎王英第七十四章 愚蠢人道第二十章 討價還價第四十七章 約扈三娘第八章 實情第十五章 童貫潰敗第二十五章 武松拜師第五十章 結盟方臘第六十三章 快速轉移第八十四章 浪裡白條張順第七章 入雲龍歸順第七十九章 太原被佔第九十八章 統一宋境第三十章 處置高俅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六十九章 金平河北第一章 緩取流求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九十二章 承繼宋統第十二章 大敗關勝第一百二九章 雞失足尾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四章 編排明教第六十一章 逼金換民第七十四章 愚蠢人道第五十三章 林沖蒙冤第九十一章 誅殺劉豫第六十五章 金軍南下第二十八章 白虎幫第一百零五章 一夢麒麟第六十二章 確定根據地第八十三章 金軍變向第八十一章 混江龍李俊第六十六章 倭人真相第八十八章 宋江崛起第十五章 鄆哥第二十七章 敲詐趙宋第七章 佛教愚華第二十五章 一敗高俅第六章 奇山怪路第九十章 齊國律法第七十二章 宋失黃河第六十章 思想劣根第四十九章 洞房花燭夜第八十九章 阻擊金兵第九章 除心患第九十二章 戰扈三娘第五十章 結盟方臘第八十一章 沒有血性第八十二章 徹滅倭族第二十四章 高俅來犯第六十一章 忽悠許貫忠第一百零四章 緩行土改第六十六章 不能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