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醜話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醜話

最後曾鞏給出了美好的前景展望:臣就職的三班都是如此,其它部門可想而知,惟陛下試加考察,以類求之。

只要我們能每年節省三分之一,“使天下歲入億萬,而所省者什三,計三十年之通,當有十五年之蓄!”

“夫財用,天下之本也,使國家富盛如此,則何求而不得,何爲而不成!”

趙頊都高興壞了,認爲老曾說得非常有道理,召蘇油入宮,明潤你是經濟專家,老曾的章奏,你怎麼看?

蘇油看完不禁苦笑搖頭:“陛下,曾公所言的確切中時弊,但是解決弊端的辦法,卻不可取。”

趙頊有些不滿意:“爲何?虛耗爵祿之輩,難道不能即去?”

蘇油說道:“但是他們的爵祿是怎麼來的?難道不是陛下你給的?給的時候是爲了結恩固義,那去的時候呢?難不成恩斷義絕?”

“這些人已經提升了俸祿,現在沒有過錯就被剝奪,他們能沒有怨言?”

“三班院的問題很複雜,它是我朝三班武臣注擬,升移,籌賞之所。”

“這裡邊,有很多烈士子女,家屬;有很多宗室成員。”

“這件事情成爲弊端的原因,是因爲這些烈士子女,家屬,這些宗室,沒有擔任武臣的能力和素養,變成了朝廷空養的閒人,佔用了武臣珍貴的編制。”

大宋軍事系統就是一個超級大垃圾桶,不管官民宗室,反正國家的累贅就通通朝裡邊扔。

流民,盜匪,烈士子女家屬,閒散宗室,皇帝覺得稱心的內官,工匠……

這樣的軍隊體系要是還能戰力爆表,那才真是見了鬼了!

但是問題是問題,曾鞏那套解決問題的辦法絕對是不行的。

蘇油對趙頊說道:“陛下,所謂每年節省三成支出,計三十年之通,當有十五年之蓄這個說法,那是曾公太想當然了。”

“首先,這部分人不能一刀切,他們能夠食國家的俸祿,都是有原因的。”

“因此要解決這一部分冗員,就得給他們找好出路。”

“宗室就是例子,現在的很多宗室,都已經自食其力,加入到了各處工坊,產業之中,我看不如推行買斷之策。”

趙頊問道:“何謂買斷?”

蘇油說道:“有多條路子。其一,實行退休,以五十歲爲限,超過這個年齡的,納入養老體系,國家發給養老金,不過養老金肯定不會如在職豐厚,三分之二左右比較合適,另外職務全部取消,達到精簡機構的目的。”

“其二,低於五十歲,但是也願意放棄當前職務的,朝廷發給‘散班錢’,相當於政府一次性對其以往之貢獻支付一筆費用,尤其離職之後自主擇業,朝廷不再繼續發放俸祿。”

“其三,對於仍然願意留在三班系統內的人,那就從此一視同仁,施行考覈制度,舉行考試製度,務必合格,然後可以任職。任職期間不合制度章程,慢瀆懈怠者,以法繩之,至奪職追罪。”

“其四,考覈以兩年爲限,一共考覈四次,四次尚且不中式者,以無能論,予以罷免。”

“考覈內容,包括軍事素養,公文案卷,差遣實務,朝廷典章,中書擬定試題,之前發給參考材料,考試內容,就在參考材料當中選取。”

趙頊有些不太明白:“這樣不是毫無用處嗎?全都考上,不是一個人都裁不下去?”

蘇油拱手道:“裁人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讓那些人培養成爲合格的,適合其職任的人才,讓他們知道該怎麼做事。”

“要是他們能夠做好自己的差遣,那爲何要裁撤他們呢?”

“我接下來就要說到這一點,曾公所說的冗員,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實際所需要的。”

“管理五千人的一個縣,可能需要五十名胥吏,但是管理五萬人的一個縣,五十名胥吏可能就不夠了。”

“因此曾公所說的人口大量增長,而胥吏無需增加這一條,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

“國朝百年至今,人口繁衍了近倍,因此同樣的,官員吏員,也應該相應增加。”

“另外國朝百年至今,物價的自然增長,也導致了賞給沒有增加,郊費卻耗費不少的情況。”

“這個問題很複雜,任何朝代其實都是如此,立國之初物價便宜,之後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總會發生貨幣逐漸貶值的情況。”

接着蘇油將緩慢可控的通貨膨脹和經濟發展的關係給趙頊講解了兩個時辰,最後才說道:“因此上說,郊費看似增長了,其實並沒有,只是買東西的物價變得昂貴了而已。這些也是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再回到三班這個冗員大戶,除了上述的那些原因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戰爭的烈度和軍人的增加。”

“現在的軍隊人數和國初相比,同樣增加了三倍左右,因此相應的,武臣人數同樣增加了三倍左右。”

“這已經成爲了一個巨大的問題,曾公的終極目標是美好的,但是要達到那個目標,方法確是完全不可行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根源還是要減少軍隊數量,實行軍人轉業,優化軍制,然後才說得上裁撤武臣。”

“不過路子其實已經摸索出來了。”

“宗室新型教育,已經可以讓他們有技能擇業;”

“新軍成立,已經可以讓有志軍伍的人有了晉升通道;”

“建設兵團成立,讓裁撤的軍士武臣有了最低保障;”

“財政收入增加,讓國家有財力發給遣散費;”

“軍力的增強,讓國家減少軍隊的數量成爲可能。”

“因此曾公的建議,其實可行,換一種做法,將時間拉長一些,其目標,我認爲是可以實現的。”

“陛下,軍事,要求簡潔高效,令行禁止。與文官改制涉及地方治理不同,軍事改制,沒有那麼多的雜務糾纏。”

“而之前我們已然做過一些探索,因此臣以爲,曾公建議的價值在於,在文官改制之前,我們可以結合新軍創建,軍事學院創建,軍機處創建,實施軍事改革,同時三班體制的改革也納入其中,全面地,系統化地,不顯山不露水地解決問題。”

趙頊心裡有些難受:“按照明潤你的思路,這財政就是立竿見影的節省不了?”

蘇油躬身道:“陛下,事情沒有做起來之前,最好先不要預期得過於美好。相比裁撤人員節省費用,我倒是認爲讓文武羣臣責權明確,職能相稱更加重要。”

“說一句難聽的話,現在這麼多人都做不好事情,怎麼就能確定人少了之後,事情反而能辦好呢?”

“因此臣的建議,是先教會他們做事,儘量減少反對的聲音。要裁員,那也要等到職權明確,而且確定其不能勝任之後。”

“到那個時候,也沒人再能夠用不教而誅,絕情寡義之類的理由來反對。”

趙頊一時間非常感動:“明潤這是在爲君上考慮,不願意輿情歸咎於我啊……”

蘇油都沒好意思說陛下你想多了,我只是不想讓改革失敗而已。拱手道:“陛下,百年積重,企望一朝反之,難度實在是太大。朝中大事,諸公往往以爲輕易,而每每出乎意料,還是宜緩不宜急。”

“好在大宋這幾年經濟向好,我們也不是消耗不起,先培育人才,在去蕪存菁,事情換一個順序,損失的也就是三班兩萬多人兩三年的俸祿而已。”

“我大宋的問題,不是官員太多,而是官員這麼多還不做事。因此我們應該先解決官員不做事的問題,再解決官員太多的問題。”

“引入獎勵機制,形成競爭機制,之後才談得到淘汰機制。”

“說一句醜話,八公說的,步子邁得大了,容易扯蛋。”

第五百八十二章 勝利第六百零一章 求情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經略六路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學習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舉措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捱打了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盤子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大使第七百零七章 多少是一點點第七百二十章 奸臣分析奸臣第三百六十章 綱領第一百九十六章 虛驚第三百九十三章 橄欖球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五百四十一章 軍器監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西征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師爺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自己的黑科技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關撲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六百章 吳逵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七百三十八章 誰剽竊誰第九百八十六章 證物第三百一十九章 九鬥碗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蔡京來訪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耶律南仙第五十一章 加油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四百一十四章 接戰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受連累的朋友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三百二十五章 夔州奏報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準備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烈祠第二百四十八章 至寶丹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貪官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析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產量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連機銃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想他們了第五百三十三章 看圖說話第二百零九章 北極院第一百零二章 告狀第三百九十二章 談判第六百三十四章 召回第七百一十九章 舉措第二百三十章 冠禮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第三十五章 產業佈局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蘇轍上書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第一百四十七章 共讀第九百零七章 各有勾當第九百章 縫紉機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一百六十三章 對策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名利兼收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遺囑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下一代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第七百六十五章 沒活明白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第一百六十章 大理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 亡遼第八百五十四章 遼國中衰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涼州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對策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瑞升號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與饒州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一百五十章 變化第一百一十三章 女婿上門第九百零五章 人民戰爭第三十九章 棄兒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總得講道理吧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來人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閱第三百六十章 綱領第六百七十四章 《免行法》
第五百八十二章 勝利第六百零一章 求情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經略六路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學習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舉措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捱打了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盤子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大使第七百零七章 多少是一點點第七百二十章 奸臣分析奸臣第三百六十章 綱領第一百九十六章 虛驚第三百九十三章 橄欖球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五百四十一章 軍器監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西征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師爺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自己的黑科技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關撲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六百章 吳逵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七百三十八章 誰剽竊誰第九百八十六章 證物第三百一十九章 九鬥碗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蔡京來訪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耶律南仙第五十一章 加油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四百一十四章 接戰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受連累的朋友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三百二十五章 夔州奏報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準備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烈祠第二百四十八章 至寶丹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貪官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析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產量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連機銃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想他們了第五百三十三章 看圖說話第二百零九章 北極院第一百零二章 告狀第三百九十二章 談判第六百三十四章 召回第七百一十九章 舉措第二百三十章 冠禮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第三十五章 產業佈局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蘇轍上書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第一百四十七章 共讀第九百零七章 各有勾當第九百章 縫紉機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一百六十三章 對策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名利兼收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遺囑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下一代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第七百六十五章 沒活明白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第一百六十章 大理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 亡遼第八百五十四章 遼國中衰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涼州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對策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瑞升號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與饒州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一百五十章 變化第一百一十三章 女婿上門第九百零五章 人民戰爭第三十九章 棄兒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總得講道理吧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來人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閱第三百六十章 綱領第六百七十四章 《免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