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家預算

bookmark

第六百八十九章國家預算

中牟地處宋皇室西行鞏縣,拜祭皇陵時的必經之路,如今正在大造衛星城。

每當皇室途經中牟祭祀宋陵,都要以上公之禮,順路瞻拜漢代中牟縣令魯恭的祠廟。

據《後漢書·魯恭傳》講,建初七年,陳留郡其他地方,發生蟲害傷害莊稼,即使中牟的地和別縣的土地犬牙交錯,但蟲害並不傷害中牟縣的莊稼。

河南尹袁安覺得不可信,派人去調查。

魯恭親自陪同官員到地頭考察,走累坐在桑樹下休息。

有一隻野雞飛過,正好旁邊有個小孩,去調查的官員問小孩:“你怎麼不去抓野雞呢?”

小孩回答:“現在是野雞孵化、餵養小野雞的季節,不能抓。”

官員起身和魯恭告別:“我之所以來此,是想調查你怎麼當官的。聞蟲害不傷害你縣的莊稼,似乎禽獸、害蟲也受到‘教化’。”

“教化”禽獸和害蟲,當然是不可信的,蘇油覺得即便真發生這樣的現象,也大概率是保護良好生態的結果。

宋室借尊崇“魯恭之仁”,發揮一番,標榜皇帝盛德而已。

但是蘇油的“善政”,也的確啓發了不少的有識之士的思考,讓他們就像看到海洋館那般,眼前一亮。

春節期間的玉津園,日接待遊客上萬人,一個月下來,收入四萬貫。

趙頊親口一百文一人的觀賞費,明顯低估了汴京人民的消費能力,不過將大朝會的開銷賺了回來,趙頊爲自己的英明決策感到非常開心。

шшш •тt kǎn •¢O

但是趙頊賺得不是最多的。

蘇油在玉津園後門開設了小吃一條街,在這條街上,人均消費可不止一百文這個數。

賺到錢的,是車馬行,保甲戶,小商販……

道路修好了,車馬提速了,舒適了,來玉津園的人,除了汴京人,還有中牟,尉氏,東明,陳留……

開封府收取市場管理費,公屋租金,都不老少。

就連汴京城裡侍女們最感謝的公共廁所,上廁所收一筆,賣糞收一筆,都是不少的進賬。

說到這裡蘇油就忍不住腹誹,汴京城公屋的租金,給趙頊按照慣例,減免了三天,這筆錢可不小!

痛並快樂着,一個月下來大事沒有,但是也夠蘇油忙活的。

人多了事情就多,打架鬥毆的,喝醉趟大街上的,各種丟東西的,各種丟人的……

真的是丟人,丟媳婦的,丟老公的,丟爹媽小孩的……

鄭州的鞭炮越做越響,禮花越放越高,就連元夜觀燈,趙頊點名要蘇油陪同,都被蘇油堅決拒絕——臣要以身作則,在汴京城頭火鋪望樓上蹲點,防備火情。

整個汴京城,說白了就是一大堆架好的木頭,這特麼太嚇人了!

提心吊膽地過了十五,又該打春牛祭龍王驅旱魃乞水等一系列活動了。

本來蘇油想讓樑彥明代勞的,結果老百姓們不樂意了,蘇油又只好貼出大字報“闢謠”,說開封府從來沒有這種考慮,農事乃天下首重之務,蘇少保肯定會親力親爲。

正月二十,開封府前頭釋放的少年們,被父兄們押着重新回到了府衙。

一個不少,不用懷疑,這又將成爲一項傳說。

蘇油這次終於出面了,好生勸慰了少年們不要啃老,將他們分派到軍巡院當臨時工,平日裡巡行視察,維持治安衛生,打探消息,瞭解市民疾苦和迫切需求,能不能解決先不說,發現問題就必須彙報。

到此,蘇油將汴京城的消息網建設完備,這幫少年,就是用來監督市井胥吏,防止他們欺壓百姓的。

元月未盡,蘇油便開始上班了。

除了督促灌溉,還要準備鼓勵耕種棉花。

開封府年前調整了農業生產品種,讓擁有水澆地的百姓們種冬麥。

冬麥的播種期是十月,收穫期是四五月,如此可以接小麥茬或在小麥行中套種棉花,播種期爲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採摘期都在九月,可以保證不空地。

不過這樣弄就得施肥,而且第二年就得換種豆子油菜,或者直接休耕。

今年的旱情已經有了苗頭,故老相傳,開封府要在往年遇到今年的氣候,那就算完蛋了,起碼減產一半,常平倉都得開倉放糧。

可今年居然還好,新渠舊渠,被蘇油大力修整一直沒斷,靠水車之力,硬是給扛住了。有農戶竟然偷偷在家裡給蘇油立起了生祠。

天子腳下,嚴禁此類的封建迷信,蘇油發文給各縣衙門,組織教育,發現一起,嚴肅處理一起。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快老百姓們將蘇油的名字換成了龍王三太子,這下就是蘇油都沒有辦法了。

特麼百姓們祭祀的龍王三太子竟然是涇河龍王三太子,離汴京城上千裡!

民間傳說涇河龍王是小蘇少保的鐵哥們,天下水族是一家,所以涇河龍王給水族們打完招呼後,有小蘇少保的地方,就不會鬧水旱災。

所以拜誰都是一樣的。

蘇油接到下頭的奏報,也不由得哭笑不得,特麼這股聰明勁兒,用到努力發展生產上多好!

汴京扛得住,河北就有些危險,從去年秋天開始出蝗,然後從秋天到現在,沒有下過雨!春播已經迫不及待,墒情卻不行!

京中各路議論紛紛,蘇油嚴控司天監,不許胡亂言論。

熙寧五年那一回,司天監靈臺郎亢瑛言:“天久陰,星失度,宜罷免王安石。”趙頊害怕得不行,“以瑛狀付中書。”

王安石對付政敵的手段,一般就是外放,處理方法還不算激烈。

唯獨那一次,“遂謁告,詔刺配英州牢城。”

刺配!這不是一般的重罪,司天監衆人可得吸取教訓,不準瞎跳。

朝堂上,王安石的把控力達到了巔峰。

辛未,發常平米賑河陽饑民。癸未,詔三司歲會天下財用出入之數以聞。

國家統計預算工作,從老張當任三司使之前,就有名臣已經提出過,要求國家“量入爲出”。

當時也進行過幾次國家歲入的統計工作,但是因爲技術手段的限制,以及收入構成的複雜性,導致了無法每年施行。

隨着大宋歷任三司使——張方平,趙抃,唐介,薛向……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大宋基本建立起了相對完備的制度。

加上四通商號和皇宋銀行的實踐,大宋熙寧七年,年度國家預算制度的確立,終於提上了議事日程。

大宋的財政制度發展到如今,大體分爲三級,兩類。

三級就是中央計司,地方路轉運司,州縣。兩類則分爲“系省”和“不繫省”,即類似後世國稅和地稅。

但是與國策相適應,所謂“守內虛外”,大宋的財政制度,也就變成了“聚兵京師,外州無留財,天下之用悉出三司,諸州除計度經費外,凡金帛送闕下。”

這是一種統收統支的財政政策,所以地方上的“約度”,就非常考驗官員們的智慧了。

約度,就是地方上根據年度決算報表,做出預算報表,和中央商定一個大家都能夠接受的額度,之後每月向三司申報月帳,每月結算。

其色目,大的有金、銀、錢、帛、糧、草六類。

每月每一項收入之下,要註明收入時間,本州是否已經支用,中書按月統計成總賬冊,監督國家預算執行情況。

宋人已經考慮得非常周道了,比如諸色課例,也就是工商稅,這部分是歸國稅,地方無權支使。

地方佔用稅收,只能農稅,而且只能是農稅中的一部分。

其餘的剩餘財物,三司可以直接行文全部上收,也可以收取一部分,剩下的留給地方調配,彌補部分地方用度不足。

從理論上講,這套制度已經非常先進了,關鍵是執行起來有些難。

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經濟課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孝奕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氣跑了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三百六十五章 馬鹿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逼宮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九百五十九章 進取之時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五百二十四章 孫能的進步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捧殺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抗旱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改變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發準備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田遇第三百零九章 計謀被識破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種鄂的方略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見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家廟第一百零五章 龍腦第一百三十章 慘相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繼任者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謀主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三章 彩票漏洞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侄兒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磨合期第六百一十五章 提前佈局第九百八十六章 證物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兄弟遊園第四十六章 石家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窮處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程頤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地雞毛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九十四章 去勢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九百一十九章 訶黎之死第五百一十四章 護送第三百八十七章 叛逃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薦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點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八百六十七章 龍牙港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奸臣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沙子細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飽線第八十八章 娃娃親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視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和太后談判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禮物第六百七十三章 好消息不斷第二十四章 史洞修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奸臣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質良才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蔡卞(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九百五十七章 呂公著第九百一十七章 大敗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梅山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宋銀行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戎策第五百六十三章 郭淮第六百九十二章 覆軍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災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四十章 生計第七百四十二章 蟹粉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攻城第八百二十六章 決戰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五百三十八章 王安石的課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日心說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學習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都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獻計第一千零六十章 就是騙子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樂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勸和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
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經濟課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孝奕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氣跑了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三百六十五章 馬鹿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逼宮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九百五十九章 進取之時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五百二十四章 孫能的進步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捧殺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抗旱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改變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發準備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田遇第三百零九章 計謀被識破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種鄂的方略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見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家廟第一百零五章 龍腦第一百三十章 慘相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繼任者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謀主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三章 彩票漏洞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侄兒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磨合期第六百一十五章 提前佈局第九百八十六章 證物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兄弟遊園第四十六章 石家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窮處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程頤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地雞毛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九十四章 去勢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九百一十九章 訶黎之死第五百一十四章 護送第三百八十七章 叛逃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薦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點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八百六十七章 龍牙港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奸臣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沙子細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飽線第八十八章 娃娃親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視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和太后談判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禮物第六百七十三章 好消息不斷第二十四章 史洞修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奸臣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質良才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蔡卞(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九百五十七章 呂公著第九百一十七章 大敗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梅山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宋銀行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戎策第五百六十三章 郭淮第六百九十二章 覆軍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災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四十章 生計第七百四十二章 蟹粉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攻城第八百二十六章 決戰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五百三十八章 王安石的課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日心說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學習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都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獻計第一千零六十章 就是騙子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樂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勸和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