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七百九十三章 勞動人民

bookmark

第七百九十三章勞動人民

而大宋同樣經過了一百多年,糧價雖然各地不一,但是基本控制在七十五文一斗左右,再考慮到兩朝貨幣的購買力和人均收入,其實大宋的糧價,比大唐同等的立國階段,更加便宜。

當然這也只能說明宋朝的經濟比唐朝要強,更不能說成是統治者的功勞,這是歷史客觀規律和經濟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或者是人類不斷進步的結果。

要說功勞,功勞在千千萬萬願意過好日子的老百姓。

太陽下面沒有新鮮事,以古鑑今,很多事情就能清晰明瞭。

用“鬥米五文”來證明盛唐的強大,跟用解放初期醫療教育全包,幾毛錢能賣二十個雞蛋來證明它比開放後還要強大一樣,在明白人眼裡,就是一個笑話。

盛唐的強大,強大在它讓人人吃得飽飯,安居樂業,不畏外敵,誰不服就把誰揍到趴下!

宋朝的衰弱,衰弱在雖然經濟發達,但是貧富差距過大,財富集中在極少數人的手裡,國弱兵疲,外敵誰都可以欺負它一把!

而蘇油的任務,就是改變這樣的局面。

這娃已經打定主意,如果官方不同意將漕運改海運,那他就算是給四通又找到一條發財的門路,通過民間往河北倒騰兩浙路的糧食!

庚戌,韓絳罷相。

領導核心只能有一個,所以韓絳必須退。

而且韓絳和王安石關於用人的意見發生了重大分歧。

王安石上位後,鑑於手底下人才凋零的情況,受到小人蠱惑,任用了一批趙頊平時反感討厭的人。

這種人被皇權拋棄,只能依靠於相權,王安石可以以此鞏固自己的權力。

但韓絳對這樣的做法提出反對,兩人在一個叫劉佐的官員任命上,爆發了最後衝突。

劉法是一個犯官,“坐法免”,王安石“欲擦拭用之”,韓絳認爲這簡直觸犯了官場的基本倫理。

韓絳在趙頊面前力陳不可,未決,即再拜求去。

趙頊嚇了一跳:“小小一個劉佐,何必鬧這麼大?”

韓絳硬邦邦地回道:“小事尚不伸,況大事乎!”

趙頊爲此特意驅逐了劉佐。

可是韓絳還是稱疾求罷,最後以禮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許州。

王安石手下,又走了一員悍將。

乙未,彗出軫。

趙頊都傻了,這還有完沒完了,老規矩,避殿,求詔。

新法反對者們逮到機會,紛紛動筆。

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禮,新法的強烈反對者,應詔上疏:“人事失於下,變象見於上……謂忠者爲不忠,不賢者爲賢……用力殫於溝瘠,取利究於園夫,足以幹陰陽而召星變。”

呂公著應詔上疏曰:“使陛下有欲治之心而無致治之實,此任事之臣負陛下也……前日所舉以爲至賢,而後日逐之以爲至不肖……古之爲政,初亦有不信於民者,若子產治鄭,一年而人怨之,三年而人歌之。”

“陛下垂拱仰成,七年於此,然輿人之誦亦未有異於前日,陛下獨不察乎!”

張方平應詔上疏曰:“新法行已六年,事之利害,非一二可悉。”

“天地之變,人心實爲之,故和氣不應,災異薦作,顧其事必有未協於民者矣。”

“法既未協,事須必改;若又憚改,人將不堪,此臣所以爲陛下痛心疾首,一夕而九興也!”

御史中丞鄧綰趕緊上書引流量,將污水往呂惠卿身上潑:“凡民養生之具,日用而家有之,今欲盡令疏實,則家有告訐之憂,人懷隱匿之慮。”

“商賈通殖貨利,交易有無,或春有之而夏已蕩析,或秋貯之而冬即散亡。公家簿書,何由拘錄,其勢安得不犯!”

“徒使嚚訟者趨賞報怨,畏怯者守死忍困而已。”

請求停議手實法。

什麼叫翻覆小人,鄧綰就是最佳樣板,一年前就你鼓吹得最起勁,當時你咋不說呢?!

趙頊見事態又要擴大,趕緊叫停。

幸好彗星也及時消失了,於是大赦天下,罷停手實之議,算是矇混過去。

蘇油的上書卻顯得相當古怪,簡直可以說是皮裡陽秋。

陛下,如今大宋剛割了幾百裡地給大遼,這地上的國家,誰大誰小如今都不好說了呢,所以天象到底應在哪個國家,同樣都還兩說了呢。

蜀中有句老話,“天塌下來有高個頂着。”所以咱就好好總結警惕就成,不必要過度驚惶嘛。

趙頊都氣笑了,明潤我們能不能不要鬧?

蘇油再次上表,那我們就好好論論。

如今各地已經進入秋收時節,兩浙路五年發展規劃已經進入第二年,從各地統計數據上看,居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

賦稅漲了五成;其中農稅兩成,商稅翻番。

可耕面積擴大了五萬頃,其中太湖周邊三萬頃,江寧府一萬頃,太平州,廣德軍,宣州三處合計一萬頃;

金,銀,銅產量翻番;

糧食今年鬥米降至五十文;總產量提高了三成;

錢塘江以北的十個大鹽場已經改造完畢,食鹽產量翻番;

杭州,明州兩處市舶司,組織了大量貨源海貿,第一批船隻已經返回,利益有一多半還丟在琉球,麻留甲未運回來,已經讓市舶司收入漲了兩成。

明年,兩浙路太湖流域將繼續開發三萬頃以上;

金屬貴金屬產量將繼續提高兩成以上;

錢塘江以南鹽場改造項目啓動;

道路交通建設將全面展開,以刺激經濟流通;

臣對與兩浙路繼續維持高度經濟增長,是非常有信心的。

所以,天變應對人事,不在一人,不在某些官員,也不在一兩項制度。

人事應對天變,同樣如此,應該讓全體大宋人共同努力起來。

眼看還有兩個月今年就過去了,各路預算造好了嗎?三司統計數據做好了嗎?明年發展綱要出臺了嗎?這些事情料理好了,相必天變也就能夠應對了吧?

趙頊一想對呀,憑什麼鍋就該老子一個人來背?這麼多事情都沒做你們還好意思說我?!

下詔,各路點計出入以聞;

中書,三司,樞密院計較明年各路大事以聞。

點檢軍用,工役預支數目,檢點一年來各路治政優劣以聞。

九月之後,棉花就下來了。

除了摘棉花是苦活外,如今宋人對棉紡加工也並不擅長,光脫棉籽就是一條攔路虎。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的是軋棉機。

軋棉機是非常簡單的機械,就是一個帶有鋸齒的滾筒,和一塊圓弧形帶有齒溝的槽板。

搖動滾筒,棉花被帶到兩者夾縫處,隨着棉纖維被滾筒的鋸齒勾走,棉花團會越變越小,最後只剩下一點點附着在種子上,通過滾筒和槽板之間的縫隙掉到底下的棉籽收集箱中。

而大量的棉纖維會被另一頭的一塊檔板擋住,從滾筒上被刮下來,由人定期收走。

這個機械通過手搖便可以完成,不難。

還有就是紡紗,將棉纖維製作成細緻的棉線,也需要進行機械改良。

不過現在有了水力繅絲機,織麻機,然後在它們的基礎上,大宋西北,已經發展出了處理羊毛纖維的毛紗機。

相較於前兩種機械,處理羊毛纖維的機械,只多了一個牽伸的過程。

這個過程,在棉紡上同樣需要,因此如今蘇油採用的棉紡機,其實就是紡毛機的改版,更加精細精密而已。

一個走錠紡紗機,一次能同時紡織三百根棉線。

紡毛用的原機型,那是商州胄案搞出來的,名義上的發明者,是大宋使相高士林。

高家因此成爲大宋毛紡業的大戶,高遵裕守着三十萬蕃戶不挪窩,根本原因就在這裡。

想到那個二不掛五對數理化一竅不通的高相爺,註定會成爲華夏科技發展史上輝耀千古的人物,成爲近代工業的奠基人,蘇油就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氣得肝兒疼。

好氣喲,這才真的是欺世盜名!不行我得給他記在小本本上。

於是蘇油將毛紡機的發明過程特意寫到了《麈塵錄》裡,說明高相爺不懂數理化,他只有領導胄案之功,其實真正的功勞,應該屬於……

靠,屬於誰來着?底下的小工匠們的名字誰記得住?

回憶了半天都回憶不起來,蘇油只好放棄,在後邊鄭重地加上四個大字——“勞動人民”。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妖師叔祖第一千七百章 種五的朋友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還是知客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慘狀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兄第四百二十一章 威猛的石薇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軍器監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二百零九章 北極院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都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爐和高爐第二十五章 紙關於官制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頒獎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嘴仗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宋銀行第八百八十六章 硨磲第一百九十七章倒春寒第二百三十五章 打探第六百一十三章 扁罐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幫助遼國(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戰爭第三百九十九章 擡槓之旅第四百六十八章 意大利炮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囤赤尊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不足爲懼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第二百九十三章 遼人臨觀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權力的誘惑第三百二十三章 勸解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情第三百一十章 戰鬥打響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第六百一十七章 湘鄉第三百九十九章 擡槓之旅第五百二十二章 橫有橫的資本第八百一十四章 小勝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窮第六百二十三章 瑤族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鬱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書的下面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選擇第八百八十七章 鐵板釣魚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書生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地雞毛第一百零九章 幾本書不如二十字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戰第五百二十六章 察人之術第四百七十六章 誰也改變不了誰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大使第八章 肚裡有貨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折柳第六百三十四章 召回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盛事第九百三十五章 盛世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調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論政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五章 春天第四百七十四章 論政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大爆款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大勝第一百五十九章 玄香太守第五百六十六章 頒獎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蔡確的思量第七百六十章 各方反應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窮處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隊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大河之威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爲公闢路第六百九十五章 旱情苗頭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事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稅第四十六章 石家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目的第三百九十二章 談判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外交烏龍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關於官制第八十一章 珠串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舉措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第一百七十六章 陳希亮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六十章 仿宋體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妖師叔祖第一千七百章 種五的朋友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還是知客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慘狀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兄第四百二十一章 威猛的石薇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軍器監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二百零九章 北極院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都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爐和高爐第二十五章 紙關於官制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頒獎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嘴仗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宋銀行第八百八十六章 硨磲第一百九十七章倒春寒第二百三十五章 打探第六百一十三章 扁罐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幫助遼國(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戰爭第三百九十九章 擡槓之旅第四百六十八章 意大利炮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囤赤尊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不足爲懼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第二百九十三章 遼人臨觀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權力的誘惑第三百二十三章 勸解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情第三百一十章 戰鬥打響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第六百一十七章 湘鄉第三百九十九章 擡槓之旅第五百二十二章 橫有橫的資本第八百一十四章 小勝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窮第六百二十三章 瑤族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鬱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書的下面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選擇第八百八十七章 鐵板釣魚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書生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地雞毛第一百零九章 幾本書不如二十字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戰第五百二十六章 察人之術第四百七十六章 誰也改變不了誰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大使第八章 肚裡有貨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折柳第六百三十四章 召回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盛事第九百三十五章 盛世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調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論政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五章 春天第四百七十四章 論政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大爆款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大勝第一百五十九章 玄香太守第五百六十六章 頒獎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蔡確的思量第七百六十章 各方反應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窮處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隊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大河之威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爲公闢路第六百九十五章 旱情苗頭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事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稅第四十六章 石家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目的第三百九十二章 談判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外交烏龍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關於官制第八十一章 珠串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舉措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第一百七十六章 陳希亮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六十章 仿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