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報

bookmark

第一百九十五章小報

本來程文應和史洞修認爲這是多此一舉,待到蘇油舉了幾個後世銀行業手工記賬時代作手腳的案例,程文應都嚇壞了:“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老史,小油是對的!好在賢侄是自己人,坦然告知,不然這些手段使將出來,就你我這兩把老骨頭,可經不住他這樣玩。”

史洞修一腦門子冷汗,抖得跟打擺子一樣,丟錢對他來說,不啻於丟命,哪怕只是一場虛驚。

“我覺得錢莊的制度已經非常周密了,被小油這樣一說,簡直跟篩子似的。我們的錢財,竟然能被如此輕易地弄走……不行不行,回去再組織人手琢磨一下,這總部的內控合規總監事,老夫當得還有些不稱職啊……”

蘇油拱手道:“只要不出大漏子,這些小地方,總能通過教訓慢慢補足。不過程三是姻伯手下的老掌櫃了,放他到那個位置上是對他的看重,不能成爲導致他萬劫不復的誘因,傷了這場情分。這些事情做在前面,其實是對他好。”

“嚴控是一方面,相對應的,高薪,就是另一方面了。一定要給予足夠的待遇才行,蜀都居,大不易啊。”

……

當天晚上,程三第一次來到土地廟,給蘇油行了大禮。

蘇油趕緊將他攔住:“程三叔,使不得。”

程三起身:“一大把年紀了,誰是真對我好,老朽還是分得清的。”

“東家把你對他說的那些話都轉告我了,小少爺面前我實話實說,那麼大的誘惑之下,老朽真不一定扛得住啊……”

“搞不好真就如小少爺所言,壞了東家大事,毀了自家名聲,子子孫孫,在川峽四路都擡不起頭來,再無前程。如此大恩,老朽怎能不來一謝。”

蘇油笑道:“三叔不怪罪蘇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好。”

程三說道:“唐玄宗登位之初,不一樣是明君之相?可漸漸就放鬆了規制,最後釀成大禍。小少爺所說的纔是正途,程三心裡,怕是比現下兩位老爺都還要明白一些。”

蘇油笑道:“看來三叔是真明白,姻伯這益州分號的監理,所託得人啊。”

……

玻璃江邊,天氣還沒有轉暖,但是已經非常忙碌了。

蘇油帶着阿囤元貞,在此送別石薇,程三,薛忠,阿囤彌一行。

兩路人馬,一路去益州,一路去嘉州。

與他們同行的,還有一件重要的測量設備——經緯儀。

底部是一個三角架,可以打開和收起。

三腳架上的面板,左側和後方有了玻璃氣泡管,可以通過底部的旋鈕輕易地矯正儀器基座錶盤的水平。

鏡筒前後設置了中心鋼絲十字,可以用來對準遠處的標準桿。

經緯儀整體由黃銅打造,具備水平面和垂直面兩個精確的角度刻度。

沒有準備讓他們繪圖,只給了兩支隊伍一個工作日誌本和一個測量記錄本。

商隊只負責測量和記錄,具體計算,等數據收集回眉山後,會成爲土地廟小學的數學作業。

遺憾的是玻璃鏡片還沒有研製出來,因此這儀器註定觀測不了太遠。

所以測量標杆做得老長,整整五米,就是爲了能從遠處看清頂部和底部。

還是那句老話,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談好不好的問題。

重點在於先把探測隊員們的工科狗屬性培養起來——一切憑數據說話。

送走兩支隊伍,蘇油的學習生活開始了。

雖然學宮三月纔開學,但是蘇油明顯不在此列。

宋代如今已經有了報紙,叫法還很多,有“邸報”、“朝報”、“邸抄”、“進奏院狀”,“狀報”等多種叫法,其中“邸報”最是通用。

因爲邸報上面刊載的都是當時朝廷的大政方針官員人事變動,因此它的發行一直受到中央的嚴格控制,都是手抄的。

然而州郡官員們,對這東西異常渴望,因此就給了邸吏掙錢的機會。

於是大宋官場和商場上,更多的流行着一種“小報”,消息比邸報還要快。

有官員因此上奏求禁:“小報者出於進奏院,蓋邸吏輩爲之。比年事有疑似,中外不知,邸吏必競以小紙書之,飛報遠近,謂之小報。……其說或然或不然。使其然焉,則事涉不密;其不密焉,則何以取信?此於害治,雖若甚微,其實不可不察。臣愚慾望陛下深如有司,嚴立罪賞,痛行禁止。”

然並卵,現在的龍山長和唐教諭,就拿着小報讀得津津有味。

最近朝廷發生了幾件事。

正月京城出了大疫,官家令太醫進方,從內中出了犀牛角二本,用於調藥。

太醫析而觀之,其一爲通天犀。內侍請留供官家服御,官家說:“吾豈貴異物而殘百姓哉!”立命碎之。

龍昌期就嘆氣:“官家仁德那是沒得說的,可總是着眼在這些小事情上,河北黃河決堤久議而不絕,生民離散,不才該是重中之重嗎?明潤,你怎麼看?”

蘇油說道:“朝中議論紛紛,主要還是到底該治理下游,還是該治理上游,其實依我看,事情非常簡單。”

唐淹說道:“哦?”

蘇油兩手一攤:“要依我說,那就上下游一起治啊,這又什麼好爭吵的!”

龍昌期氣得吹鬍子瞪眼,拍案斥道:“妄言!”

唐淹趕緊安撫龍昌期,轉頭對蘇油說道:“明潤想當然了,誰不知道都治纔好?可朝廷財用不敷,每一筆歲入都有去處,朝堂諸公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龍昌期嘆氣道:“我就不該問這小子,這答案簡直是何不食肉糜的翻版!接着看報!”

第二條消息,都知王守忠爲武信留後,如今病重,求爲節度使,官家說好話也沒用,被宰相樑適拒絕,直到死後,才追贈太尉、昭德節度使。

這條消息很重要,龍昌期細細解讀,主要是說給蘇油聽的。

宋代官職疊牀架屋,內侍省是侍奉皇帝的太監機構,以左班都知、右班都知爲最高官職。

留後,則是一軍最高軍職——節度使有缺時,暫領該軍時的職務,是一個臨時調遣。

王守忠是潛邸老太監,所謂“東宮舊恩”,有擁立之功,深得官家信任,如今只求在臨死之前,想從代理變爲正式任命而已。

然而文官階層嚴防死守,堅決不給開這個先例。

樑適的話說得硬邦邦:“宦官連一州軍事長官的正式職務都別想,還想當真正的節度使?!”

官家的話說得軟綿綿:“哎呀我之前都已經答應守忠了嘛。”

樑適繼續硬邦邦:“我今天還是宰相,要是給了一內臣節度使的官職,我死都死得別想安心。”

最後官家退讓了。

這事情龍昌期當然是大力支持樑適,他本身對王守忠一點意見都沒有,不過文官階層對內官,有一種天生的不信任。認爲官家過仁了,此禁一開,就有了東漢黨錮之禍的根苗。

不過蘇油卻有自己的另一番解讀,宦官也是人,是人就有人才,是人才,那就可以任用。

這是從能力角度來說。

但是有個問題,宋代皇室,絕大多數皇帝,都在從文官階層手裡爭奪權力,一直在進行着嘗試,從來沒有停止過。

官家之前提拔狄青,如今想擡舉王守忠,目的不能說純潔。

文官階層的堅持,其目的,同樣不能說純潔。

這就是大宋的政治生態了,各自都揣着明白裝糊塗,在義理,道德等等形而上的東西上爭得你死我活,其實最後的目的都是一個——政治權力。

因此將內官的一切要求,都解讀爲皇帝對權力的慾望,對文官階層來說,大概率正確,一股腦兒懟回去就是了。

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三百一十章 戰鬥打響第七百七十四章 山寨第八十五章 返鄉關於官制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大勝第九百七十八章 軍事第五百六十三章 郭淮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二百五十七章 南行集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西部大開發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獻計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金融業務第三十章 縣令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日本第四百九十六章 密會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訪談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話第六百五十四章 調查報告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學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手長刀,一手寶鈔第八百八十六章 硨磲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非汝輩可議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偵查第五百二十七章 趙郡李家第七百九十七章 朝廷知聞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大調整第一百四十六章 君君臣臣(上架求定)第八十四章 能人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打題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絕計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賬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算計明白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新情況新問題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文武之別第五十三章 訛詐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兩封信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大蘇釀酒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延海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敢成大事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調整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隊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風氣和國格第九百九十一章 老父親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會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討論第九百七十三章 舊事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防遼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話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第二百零九章 北極院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宮中第四百七十二章 進京第九百五十三章 謝表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收關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舉措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積極防禦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問詢第一百六十三章 對策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五百一十六章 分析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自反而縮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好之樂之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亂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種樹第五百三十二章 連消帶打第二百五十九章 學區房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八百四十一章 改革第十九章 蘇家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下興亡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不宜語及第二百二十章 買房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一千零七十章 高滔滔哭了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蒸汽機車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李夔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反應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七章 嫁人的問題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延禧之死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八百三十六章 章法第一千零一章 有志者第六百八十七章 通天貼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河北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螄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下興亡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
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三百一十章 戰鬥打響第七百七十四章 山寨第八十五章 返鄉關於官制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大勝第九百七十八章 軍事第五百六十三章 郭淮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二百五十七章 南行集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西部大開發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獻計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金融業務第三十章 縣令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日本第四百九十六章 密會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訪談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話第六百五十四章 調查報告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學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手長刀,一手寶鈔第八百八十六章 硨磲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非汝輩可議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偵查第五百二十七章 趙郡李家第七百九十七章 朝廷知聞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大調整第一百四十六章 君君臣臣(上架求定)第八十四章 能人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打題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絕計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賬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算計明白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新情況新問題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文武之別第五十三章 訛詐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兩封信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大蘇釀酒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延海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敢成大事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調整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隊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風氣和國格第九百九十一章 老父親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會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討論第九百七十三章 舊事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防遼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話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第二百零九章 北極院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宮中第四百七十二章 進京第九百五十三章 謝表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收關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舉措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積極防禦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問詢第一百六十三章 對策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五百一十六章 分析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自反而縮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好之樂之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亂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種樹第五百三十二章 連消帶打第二百五十九章 學區房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八百四十一章 改革第十九章 蘇家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下興亡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不宜語及第二百二十章 買房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一千零七十章 高滔滔哭了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九百二十章 勸諫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蒸汽機車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李夔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反應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七章 嫁人的問題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延禧之死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八百三十六章 章法第一千零一章 有志者第六百八十七章 通天貼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河北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螄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下興亡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