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非汝輩可議

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非汝輩可議

己酉,同修國史蔡卞上岳父王安石的《日錄》,並且在奏章裡寫到:“先帝盛德大業,卓然出千古之上,而《實錄》所紀,類多疑似不根,乞驗索審訂,重行刊定,使後世無所迷惑。”

《神宗實錄》當中,曾經有過不少對改革派不公平的記錄,之前王安石的門生陸佃,就曾經據理力爭過。

不過當時是司馬光主事,此君最擅長的就是往歷史書裡邊塞私貨。

這是大事,稍有不慎便會引發黨爭,蔡京才做了首相就拿到這麼個熾熱的炭丸,有些發懵。

他可不敢擅自做主,只好請旨。

請旨,就是自認能力不足,想要將鍋甩給皇帝背。

趙煦也年輕,沒有處理這種事情的經驗,就拉着漏勺,君臣二人在花園草地上一邊烤肉一邊琢磨該怎麼辦。

對於從熙寧到元祐這段時間的歷史,其實漏勺也研究過,研究來研究去就一個感覺——司馬公王公都不是啥好人,那麼些年裡,可真是把俺親愛的爹爹憋屈壞了。

如今蔡卞丟出這麼個題目,漏勺才真正深刻理解到自己爹當年的不容易。

這才僅僅是修史,還不是修正史,都讓人膽戰心驚,何況當年那些親歷者們,真是在暴風礁羣當中博浪都不足形容。

長嘆了一口氣,漏勺將烤肉醬遞給趙煦:“當年父親說過,每個人都有君子的一面,也有小人的一面,以君子小人區分朝堂衆臣,其實有些偏頗。”

“從私德來看,管仲奢侈僭越,絕不是什麼君子楷模,但從功業上看,他襄助齊桓公成就霸業,免了中原左衽之患,故而得到孔子褒揚。”

“父親說人是複雜的,不能用君子小人來簡單區別,比如兩個程二,就是個例子。”

趙煦看着趴在草地上拍手逗趙茂學走路的程嶽,又想到在洛陽的程頤,覺得司徒說的的確很有道理,一邊往肉串上刷醬一邊問道:“那司徒說該如何解決?”

漏勺說道:“父親說其實大家相互監督拉扯着朝前走纔是正經。還說監督拉扯是必須的,這樣走出來的方向,是雙方大概率都接受的方向,也是大概率正確的方向。”

“但是有一條,走路是前提,不能拉扯得走路都忘了。”

趙煦明白了:“所以重修先帝實錄其實不難,但是如何將爭議只限制在《實錄》之內,方難。”

將肉串遞給漏勺:“嚐嚐這次味道對了沒?”

趙煦前幾天給孟端儀烤肉被嫌棄了,跑來找漏勺想辦法,漏勺就想出了最簡單的辦法,把調料配好,分作碼味料和燒烤料,先拿碼味料碼味,再用燒烤醬燒烤,只要能夠烤熟,味道都還行。

果然,漏勺擼了一口串:“臣謝陛下賞,味道火候都可以的。”

君臣二人就在草地邊上吃了起來,漏勺說道:“臣想這樣行不行,《實錄》可以重修,不,應該叫參補。但是之前的編纂範祖禹、趙彥若、黃庭堅得在,陸佃、蔡卞和曾布也得在,讓他們先參訂好雙方都同意的部分,再列出雙方存在爭議的部分。”

“然後叫他們列舉事實,拿出支持自己觀點的資料依據,大家辯難。”

趙煦對自己的手藝表示很滿意,招呼程嶽過來品嚐,又問道:“要是雙方辯難之後,依舊爭執不下呢?”

漏勺說道:“那就將他們的證據,資料,相關當事人的言論,都記錄下來,說明這裡的存在爭議,事實未清。”

“本着對後世負責的態度,我們雖然不能確定哪一方是正確的,但是至少將爭議的來龍去脈記錄清楚了,至少給後世修訂我們今日的歷史,留下了重要的資料。”

“如此一來,陛下的態度就是公允的。”

“大宋從熙寧到元祐這段歷史,是將一個衰弊沉冗的國家,生生扭轉爲一個輝煌強盛的國家的歷史,這段歷史當中,如果沒有沉重的思索,痛苦的抉擇,艱辛的努力,是不是反而太不真實了?”

“這個過程中百姓們遭受過痛苦,但是百姓們的痛苦大家都看到了,然而另一些人——官吏、朝臣、司馬相公、王相公、先帝與太皇太后,他們的痛苦,卻又有多少人看到?”

“父親經常給我們講那段時間裡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先帝、太皇太后、朝臣、宰執們,包括父親在內,要是沒有經歷過一點疑惑,痛苦,無力,虛弱,那我們今天的日子,是不是來得太輕易了些?”

“陛下,將這段歷史儘量全面的記錄下來,保持公正的史筆,正視其過程的艱難,忠實記錄中間的錯謬、爭議,決策,才能讓後世爲我們的父輩,感到更加的驕傲和自豪。”

“他們也承受了常人無法承受的困惑,痛苦,無力和虛弱,然而他們最終戰勝了所有困難,開創了一個華夏曆史上,最偉大的時代!”

趙煦不禁動容,那這部《實錄》,就是另一種修法了。

是啊,以往的史書裡,每當歷史關頭的重大抉擇,往往都是歷史偉人們一言而決,大手一揮,然後就撥開雲霧見青天。

似乎不如此不足以體現他們的偉光正一般。

然而記錄歷史的人,卻忽略了大人物們“一言而決”之前的痛苦與艱難。

還有他們有過的彎路。

司徒說過,朝庭事務,往往就是在幾個爛方案裡邊,挑選一個相對不那麼爛的來執行而已,哪怕聖人再世,也逃不開這種尷尬。

差別不過多與少。

把這種尷尬記錄下來,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反而會告訴天下人當時的現實。

會還天下人一個司徒口中,自己心中,那血肉豐滿的,感情真實的神宗皇帝。

趙煦對父親的敬仰,就來自於這樣的形象,將心比心,他覺得司徒起碼比現在的史官們,把父親塑造得要好。

於是果斷給漏勺點贊,附贈一條烤串:“舍人這是正經議論,當在朝堂上提出來……等等茂兒你怎麼哭了?”

漏勺接過肉串,謝恩,然後偷偷翻白眼。

我什麼時候不正經過?

還有郡公爲啥哭,多明白的事兒——

饞哭了唄!

……

丙戌,以之前的資料不夠全面,召蔡卞、曾布、範祖禹、趙彥若、黃庭堅,補參《神宗實錄》。

同時將修訂的意圖明確傳達羣臣,如果遇到有爭議之處,“盡採之,留示後人”。

不做選擇就沒有針對,皇帝依舊秉持公正,矛盾依舊在朝臣之間。

而且趙煦滿足了雙方喉舌表達的訴求,將“你死我活的鬥爭”轉化爲“並列展示任後人評說”,且要求論據必須充分詳實可證,誰都不能胡說亂說,更不能借故攀扯打擊,這些都是要記錄的。

反正《神宗實錄》的本質並不是修正史,而是要通過此次參補,賦予神宗更多的“人性”。

說得難聽一點就是——“賣慘”。

而且不是假裝出來的慘,因爲那一段前期歷史,大宋是真慘。

看看那段時間的慘,再對比如今的昌盛,更能襯托出以趙頊爲領袖的那代人的偉大,會更加珍惜現在的日子。

這個彎彎繞相當的精妙,更是改革派和保守派雙方都願意接受的結果。

而且與“和稀泥”還不一樣,因爲趙小童鞋有自己的明確立場,且是無可挑剔的,更加高明的立場。

除此之外,求同存異,大家還得繼續在妥協中拉扯着過。

但是這個口子既然打開,就得好好控制。

比如有御史就藉此機會,旁敲側擊地非議蘇頌和蘇油。

認爲兩人在高滔滔臨制期間,態度曖昧,從不提還政之議,是爲了貪圖太皇太后對蘇家的寵信,是不把小皇帝看在眼裡。

這種時候趙煦就要出手了:

“方年幼時,諸臣紛更,頌常曰:‘待君長成,誰任其咎邪?’

每大臣奏事,但取決於宣仁,朕有言,或無對者。

惟頌奏宣仁,必再稟朕,有宣諭,必告諸臣以聽朕語。

開陳排擊,盡出公議,朕皆記之。

司徒奉召如京,首見首語,即爲側坐之議。

章奏每以聖慈稱宣仁、以陛下稱朕。題頭並列,非指一人。

每以光獻事諫朕祖孫,在朝在外,常言兩宮一體,相愛共榮。

敦言厚誡,發粹感誠。

此皆有案實。

如二公者,深知君臣之義,非汝輩可輕議也。”

蔡京還不大相信,利用職務之便,偷偷翻閱了蘇油在高滔滔臨制之後的奏章。

果然,所有朝臣裡邊,只有蘇油的奏章,是將聖慈二字和陛下二字,並列擺放!

細節,決定成敗!

蔡京不禁捶胸頓足地懊惱——這麼簡單個事情,就能讓陛下念情一輩子!

可我老蔡當時,怎麼就偏偏想不到呢?!

第二百七十一章 船到了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教訓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質良才第五百八十三章 士德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幫助遼國第一百三十三章 銅鏡(求推薦票)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兄弟遊園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惠明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家預算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小政委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發展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檯球第四百八十五章 誅叛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九百零二章 建設兵團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國考試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四百零三章 朝堂的分析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對皇帝的要求第九百零三章 專業第一百零八章 無聊關於官制第五百零一章 沒有鹽第三百一十九章 九鬥碗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四章 好女孩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二百二十八章 對與錯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軟模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運改革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臨終對話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功罪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七患第三十五章 產業佈局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九百六十五章 竇四第五百六十六章 頒獎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後世之美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建言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三百九十一章 樑屹多埋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離第五十四章 學習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五百零六章 阿雲案第四百三十四章 請假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確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小政委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自反而縮第六百五十一章 罰銅第三百二十三章 勸解第七百九十四章 天變應在遼國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鐵路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挽救章惇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時第三百二十八章 重見第七百四十四章 曬鹽場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六十六章 取酒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算計明白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園林設計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確第五百三十四章 刮目相看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都艱難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幽雲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再見辛娘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賬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七十一章 文理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華東心臟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矛盾根本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收復第一千七百章 種五的朋友第六百五十四章 調查報告第四百一十三章 勸降第七十章 授課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二百四十七章 時疫第二百四十二章 永康軍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豐年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父子對話第七百三十五章 船塢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圖錄》第六十五章 理工
第二百七十一章 船到了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教訓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質良才第五百八十三章 士德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幫助遼國第一百三十三章 銅鏡(求推薦票)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兄弟遊園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惠明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家預算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小政委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發展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檯球第四百八十五章 誅叛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九百零二章 建設兵團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國考試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四百零三章 朝堂的分析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對皇帝的要求第九百零三章 專業第一百零八章 無聊關於官制第五百零一章 沒有鹽第三百一十九章 九鬥碗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四章 好女孩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二百二十八章 對與錯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軟模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運改革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臨終對話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功罪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七患第三十五章 產業佈局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九百六十五章 竇四第五百六十六章 頒獎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後世之美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建言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三百九十一章 樑屹多埋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離第五十四章 學習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五百零六章 阿雲案第四百三十四章 請假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確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小政委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自反而縮第六百五十一章 罰銅第三百二十三章 勸解第七百九十四章 天變應在遼國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鐵路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挽救章惇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時第三百二十八章 重見第七百四十四章 曬鹽場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六十六章 取酒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算計明白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園林設計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確第五百三十四章 刮目相看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都艱難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幽雲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再見辛娘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賬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七十一章 文理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華東心臟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矛盾根本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收復第一千七百章 種五的朋友第六百五十四章 調查報告第四百一十三章 勸降第七十章 授課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二百四十七章 時疫第二百四十二章 永康軍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豐年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父子對話第七百三十五章 船塢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圖錄》第六十五章 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