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

第五百一十九章河害

蘇油趕緊擺手:“言重了。要不請令郎進來,讓薇兒與他看看傷勢?十四五歲的少年郎,正是好強倔強的時候,跪在外邊進出人看到了,他面子怕是下不來。”

孫薛氏說道:“且讓他跪着。探花郎,縣君,未亡人有個不情之請……”

蘇油說道:“郡君但說無妨。”

孫薛氏說道:“我家小子經過這次事後,性子有些變了,只在屋內發呆,以往那些狐朋狗黨來喚,也只作沒聽見。”

“聽聞朝庭正收錄烈士子弟入禁軍,我就想着與其讓他在外闖禍,不如子承父業,吃他爹那碗飯。”

蘇油說道:“郡君可要想好,入了軍中,以後也會上戰場,刀劍無眼,那真是拿命在搏前程。”

孫薛氏說道:“我們本就是窮苦出身,是他爹一刀一槍一條命,換來的現在家中這份誥命。他下面尚有一幼弟,五位從弟,說句不怕丟人的話,朝廷的撫卹,拉扯麼多半大小子……”

石薇有些聽不下去了,眼巴巴地看着蘇油。

蘇油嘆氣:“令郎如今手上有傷,直接投軍那別人也不回收的,我看要不這樣,如今我也是朝中三品,出入少個陪伴,不如就收令郎在身邊,一是養傷,二是等候機會。跟在我身邊,也有朝廷一份俸祿的。”

“政事堂今日已經決定,讓我與司馬學士按察河務,明後日便即要啓程,要是郡君沒有意見,那就讓令郎趕緊回去準備,我們隨時出發。”

孫薛氏站起身來,又是一拜:“多謝探花郎,多謝縣君。”

蘇油連忙還禮:“不當此禮,都是看在節度留後的面上。”

孫薛氏說道:“那這便喚他進來,拜見探花郎。”

不一會兒,小子進來了,捧着手低着頭,一聲不吭。

孫薛氏罵道:“你這混賬,還不趕快拜見探花和縣君,從今後就老老實實跟在探花身邊,做個親隨。”

蘇油說道:“親隨說不上,算是同伴吧,看樣子你也十四五了,可有表字了?”

孫薛氏說道:“小兒今年十四,叫孫能,表字幹臣。”

蘇油點頭:“名字取得好,知道周處的故事嗎?”

小子擡頭,一臉的懵逼。

щшш¸ тт kan¸ ¢ o

蘇油說道:“周處乃西晉大臣,東吳鄱陽太守周魴之子。”

“少時兇強俠氣,橫行郡中,膂力過人,好縱馬,踐踏田稼,爲鄉里所患。”

“他家鄉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哀邅跡虎,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爲三橫,而以周處尤劇。”

“於是有人遊說周處殺虎斬蛟,其實是希望三橫唯餘其一。”

“周處先殺猛虎,再擊蛟龍。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

“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賀。”

“而周處卻到底沒死,竟殺蛟而出。聽見里人相慶,始知爲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於是他去了吳地,尋找當時的兩位賢士陸機和陸雲,不過哥哥陸機不在,只見到了弟弟陸雲。”

“周處具以情告,說道:‘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擔心終無所成。’”

“陸雲回答:‘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

“周處於是改勵,終爲忠臣孝子,功業勝過父親。”

孫能剛要說話,蘇油卻舉手製止:“故事很打動人是吧?所以容易令人一時激動,熱血上頭。”

“你父親血戰疆場,爲國盡忠,將他的才能,用到了應該用到的地方。滿朝文武,盡皆欽佩敬仰。”

“我不要你現在回答,回答了我也不聽不信。”

“你回去冷靜冷靜,然後自己好好思索一天——你,將來想要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爲了成爲那樣的人,從現在起,準備爲之做出那些努力?”

“想通了,想好了,心裡沒有任何疙瘩了,再來將答案告訴我。我看在你父親的面子上,不管你想要做什麼,都會盡力幫你。”

“現在讓縣君給你檢查傷勢,包紮完後,便隨你母親回去吧。”

當晚,蘇頌和陳昭明蘇小妹一起前來拜訪。

進門蘇頌就是一通埋怨:“明潤你怎麼能出這個頭?我調閱了近年來的河工記錄,黃河如今差不多兩年多便要來一次潰壩決口,這麼燙手的差事怎麼能主動請纓?”

蘇明潤躬身施禮,然後很冷靜地問蘇頌:“族兄,那你說,除我之外,朝中還有更適合考察河務的人選嗎?”

蘇頌嘆了口氣:“就知道你會那這個來堵我的嘴,也罷,爲國不惜此身,我蘇家也出了範文正那樣的人物,族兄也爲你驕傲。”

說是驕傲,語氣和神情,半分驕傲的意思都沒有。

幾人進室內坐下,蘇頌才說道:“明潤對黃河變遷熟悉嗎?”

蘇油搖頭:“我只知道河害來自水中的泥沙。黃河流經涇渭高原之後,因爲當地土質皆是黃土,因此當河到了長安洛陽一帶,河中已經一碗水三分泥。”

“因爲流速關係,這些泥沙不會淤積到河底,所以他的中游是相對安全的。”

“但是當它經過開封,到達河北後,由於地勢低平,因此流速緩慢下來,這意味着泥沙也沉積下來。”

“隨着河牀底的泥沙淤積越來越高,水位也不停的上漲。待到淤泥填平河牀,河道不復存在,海量的黃河水只能另尋出海口,於是,災難就降臨了。”

“治本之策,是在陝西廣植植被,保護泥土,讓其攜帶的泥沙減少。”

“涇河便是如此,當其初出六盤山,河水清澈,甚至可以直接用來烹茶。”

“可進入渭州,由於渭州兩岸農耕發達,植被殆盡,因此開始攜裹巨量泥沙。”

“等到進入渭河入口,已經半水半泥,造成‘涇渭分明’的奇景。”

“前秦的涇渠,就是這個原因被堵塞的,我到了渭州後,在涇河上游重開渠源,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說完又嘆息:“陝西如今是重兵防駐之地,地方人力,全力耕作供給大軍尚且不敷,柴薪營寨,各種器械,都需要大量樹木。現在說什麼植樹造林,是有些異想天開了。倒是大蘇,又在鳳翔搞了不少松林。”

蘇頌點頭:“有道理,不過河害問題不光是我朝突出,在歷代也是非常嚴重的。”

“秦之先,河工便是朝廷重要職務,共工,大禹、河伯、夸父,這些都是上古治水的大賢。”

“有周一代於今,黃河大堤屢潰屢修,屢修屢潰,基本上就是兩年一決口,百年一改道。”

“東漢初年,經過經年的戰亂動盪,沒有力量治河,導致黃河與汴河同時決口,整個北方化爲洪澤。”

“一直到三十六年後,國力上升,漢明帝才任命樂浪人王景修河。”

“王景把治河的重點放在了黃河下游重要的支流汴河上。利用汴河從滎陽,即今鄭縣西北,引黃河水,經過東京,南京,至徐州入泗水,再入淮河,到千乘海口入海。”

陳昭明說道:“這段工程,長千餘里,王景對汴渠進行了裁彎取直、疏浚淺灘、加固險段,整修好了下游河道。並在汴河與黃河交匯口,設立水閘,以控制黃河流入汴河的水量。”

蘇頌說道:“汴渠河口以下,每十里立一道水門,通過調控水門控制黃河流入汴河的水量,使汴河水量保持在平衡狀態,從而達到保護汴河的目的。而一旦遇到汛期,汴河就能夠分流大量的黃河水,從而保護黃河下游堤壩。”

蘇小妹補充道:“爲了這次治水,漢明帝動用了數十萬民夫和軍隊,耗費了上百億銅錢。其動用的物資不計其數,中原地區的樹木砍伐一空。”

第二百四十章 鱖魚肥(加更,求票,月票好少)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漕船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確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五章 春天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間反間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盛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確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廷議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三百零五章 熟蠻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小政委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曙生病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八百九十三章 螺旋槳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引領思路第九百九十一章 老父親第一千八百章 大賬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官場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老頭的幸福生活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優待第八百二十五章 黎太后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明潤救我第八百三十六章 章法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檢查第七百二十四章 少年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八百三十七章 理政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引領思路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產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視第三百四十一章 刺勇之議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爐和高爐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處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廣州第五十九章 河幫雛形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交涉第一千五百章 問卷調查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改線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九百七十三章 舊事第九百一十九章 訶黎之死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七百七十三章 出發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趙煦的聰明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西城第八百一十四章 小勝第二百七十四章 磨刀石第二百七十四章 磨刀石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八百五十四章 遼國中衰第四百二十九章 計相學宮第九百六十八章 竇仕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試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四百九十七章 水傀儡第四百六十五章 新君舉措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王爵酬之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旅遊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文曆法第八百一十八章 相互算計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八百七十八章 簽字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和親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冊府元龜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很大宋第七百二十二章 到任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檢查第二百三十三章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水師第五十六章 十字歌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河間府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四百二十一章 威猛的石薇第一百三十六章 考較第一千四百章 決議第四百三十九章 還鄉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貶第七百六十三章 花花繞第四百五十三章 銅礦第六百七十一章 烤串第六百七十六章 雞西兒巷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臘第九百五十一章 烏臺第五百七十章 蘇軾被彈劾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
第二百四十章 鱖魚肥(加更,求票,月票好少)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漕船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確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五章 春天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間反間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盛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確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廷議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三百零五章 熟蠻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小政委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曙生病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八百九十三章 螺旋槳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引領思路第九百九十一章 老父親第一千八百章 大賬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官場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老頭的幸福生活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優待第八百二十五章 黎太后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明潤救我第八百三十六章 章法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檢查第七百二十四章 少年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八百三十七章 理政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引領思路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產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視第三百四十一章 刺勇之議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爐和高爐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處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廣州第五十九章 河幫雛形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交涉第一千五百章 問卷調查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改線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九百七十三章 舊事第九百一十九章 訶黎之死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七百七十三章 出發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趙煦的聰明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西城第八百一十四章 小勝第二百七十四章 磨刀石第二百七十四章 磨刀石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八百五十四章 遼國中衰第四百二十九章 計相學宮第九百六十八章 竇仕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試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四百九十七章 水傀儡第四百六十五章 新君舉措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王爵酬之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旅遊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文曆法第八百一十八章 相互算計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八百七十八章 簽字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和親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冊府元龜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很大宋第七百二十二章 到任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檢查第二百三十三章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水師第五十六章 十字歌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河間府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四百二十一章 威猛的石薇第一百三十六章 考較第一千四百章 決議第四百三十九章 還鄉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貶第七百六十三章 花花繞第四百五十三章 銅礦第六百七十一章 烤串第六百七十六章 雞西兒巷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臘第九百五十一章 烏臺第五百七十章 蘇軾被彈劾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