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 諸子

“輔機有心事?”轅門處,韋園成看見長孫無忌望着長安方向,有些好奇的詢問道(隋末之亂臣賊子1070章)。有)?意)?思)?書)?院)他拍了拍身邊的小城門,這是用巨木搭建的城門,雖然不能和一般的城門相比較,但要比轅門要堅固的多。

“我是在擔心長安的事情。”長孫無忌也沒有欺瞞韋園成。

“長安,長安怎麼了?杜大人、李靖將軍可都是在長安的,固若金湯,有什麼事情發生?”韋園成好奇的詢問道。

“遼東的處置,還有那些亂匪的處置。韋大人,陛下傳旨讓諸皇子處置此事,實際上是看幾位皇子的表現,這是陛下對諸皇子的考驗之一,可能會決定太子的人選,或許還要繼續考察。”長孫無忌低聲說道。

韋園成面色一愣,這麼長時間,他都差點忘記了這件事情,他沉默了半響,說道:“輔機,或許你太過擔心,漢王身邊人才無事,肯定能想出這件事情的最佳解決辦法的,其餘的幾位皇子,身邊更是沒有多少人才,或者有些皇子還很小,基本上不會插足這太子之爭的(隋末之亂臣賊子1070章)。”

李信現在身邊成年的皇子不過漢王李承宗、陳王李承宗、西域王李承謙、魏王李承通、趙王李承煥、楚王李承孝,其中最不可能繼承皇位的就是西域王李承謙,最有可能就是漢王李承宗和陳王李承宗,其中漢王的勢力是最大的,更是被李信屬意爲太子人選。

“皇帝陛下選太子,不僅僅要看中他的才能,更是要看中他的德,這方面倒是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但是皇帝陛下的心思和其他人不一樣,誰也不知道皇帝陛下是怎麼想的。世家那麼多的子弟,加起來可是有萬人之多,這些人都殺了?”長孫無忌掃了周圍一眼,說道:“你也知道皇帝陛下最厭惡的就是世家,稱之爲毒瘤,在別人身上,殺萬人恐怕也要小心翼翼,但是皇帝陛下豈會在乎這一點,他若是殺了這些人,還真是有可能的,可諸位皇子卻不知道這一些,一旦走錯了一步,恐怕就和那個位子失去了機緣。”

韋園成聽了之後一陣默然,長孫無忌說的有道理,當今天子和其他人不一樣,其他的人面對世家都是小心翼翼,他卻是要殺就殺,要囚就囚,誰也不知道皇帝陛下對此事會做如何處置。

“你在這個地方怎麼想也沒有任何用處,哎!走吧!”韋園成搖搖頭說道:“陛下不久之後就要召見草原部落首領,事情比較多,我一個人可忙不過來,你可得幫幫我,哎,誰讓御營之中,人手太少呢!”

“行,行,走吧!”長孫無忌搖頭說道:“相信陛下的聖旨到了長安之後,克明那邊肯定會有反應的。漢王有他幫助,度過這一關不難。”

長孫無忌猜的不錯,李信的聖旨到了長安之後,長安官場頓時露出一絲異樣來,皇帝陛下這是在考察諸皇子,難道是對漢王已經不信任了,或者是另外有了新的人選。更或者是說對世家大族這件事情已經有另外的顧忌,要知道,這段那些世家大族都小心翼翼,進京尋求門路的人也不知道有多少。

“老師,父皇此舉所謂何意?”李承宗皺着眉頭望着手中的聖旨,遲疑了一陣說道。

“怎麼,殿下心中無底了?”杜如晦放下手中的奏本,看着李承宗一眼,笑道:“殿下以爲陛下這是在考察諸皇子,看看自己所選的太子殿下是不是真的符合他的心意?殿下若是這麼想那就錯了,他或許是在考察諸皇子,但是更重要的是試探天下世家的反應。這次設計造反的世家有三十三家,其中一品世家有三家,二品世家有十家,其餘多是地方豪強,但是天下的世家是何等之多,豈是這三十多歲家可以代表的,陛下這個時候下聖旨,就是要看看這些世家對此事的看法。” ωwш ▪ttk an ▪¢O

“原來如此。”李承宗放下手中的聖旨,說道:“若是按照這麼說,恐怕這些日子本王的府邸也不大太平了。學生聽說已經有許多世家都已經入京,正在尋求幫助。”

“世家大族之間或許有利益糾葛,但他們都是世家大族,脣亡齒寒的道理,他們還是懂的,陛下若是一口氣將這些世家盡數誅殺,那就說明陛下有生之年都會將這些世家一網打盡。他們就要仔細思考,這件事情自己應該如何對待了。”杜如晦嘆息道。

“老師以爲,父皇應該會如何對待這件事情?”李承宗話音一落,迎面卻發現杜如晦戲虐的眼神,頓時臉上露出一絲尷尬之色來,拱手說道:“老師,學生錯了。”

“記住了,此事不能詢問任何人,只有自己的主意纔是自己的,你們還年輕,就算是犯了錯誤,那也是情有可原的,陛下心懷天下,是不會在乎這件事情的,但若是殿下詢問了其他人的意見,並且採用了,最後還與陛下的不一樣,殿下在陛下那邊就要失分了。”杜如晦認真叮囑道。

李承宗聞言一愣,最後點點頭,杜如晦跟隨李信最久,也明白李信心中的一點想法,瞬間李承宗就將自己心中的一點想法拋之腦後。嘴角露出一絲苦澀來,遇見一個強勢的父皇,對李承宗來說,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情,他的壓力比較大。

“殿下,儘自己的本心去做,不要顧慮,有的時候時候顧慮太多,不見得是好事。”杜如晦看見李承宗患得患失的樣子,忍不住又叮囑道。

“學生明白了。”李承宗感激的說道。

“來人,將陛下聖旨傳與諸位皇子。”杜如晦這才點點頭,讓人將聖旨傳與諸位皇子,而李承宗卻是朝杜如晦行了一禮,出了武德殿。

“陛下這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真的想更換自己心中的人選,或者是在考察諸位皇子?”杜如晦望着李承宗離去的背影,露出一絲深思來,作爲李信的輔政大臣,第一件事情就要弄清楚李信每一次動作的主要含義是什麼。

?陳王府內,李承基一身錦袍,稚嫩的臉上有一絲與尋常年輕人不一樣的成熟,生在帝王家,就算是十幾歲的年輕人都變的成熟起來。尤其是李承基這個人對那個位置還有幾分期盼,在十二歲的時候,李信就讓諸位皇子在外開府,王府雖然比較小,但是五臟俱全,長史、都尉、洗馬等等都一一存在,是王府的一個小的朝廷,爲年幼的李承基充當幕僚的。

當然,相對於漢王李承宗,這個有可能成爲太子的人物,陳王府的幕僚就差了許多,但是也有一些厲害的人物,比如御史臺的許敬宗、長史權萬紀等等,在朝廷之中也算是很有名。

“殿下,您找我?”許敬宗穿着大紅袍走了進來,臉上堆滿了笑容,對於李承基和李承宗兩人,許敬宗與其他人想法不一樣,李承宗爲人敦厚正直,不喜歡阿諛奉承之人,李承基卻是海納百川,只要對他有好處的人,都能接受,這一點與李信很相似。

許敬宗認爲這樣的人當了皇帝,對大唐的江山社稷有幫助。所以,他寧願幫助李承基,當然,這與李承基下面的人手很多也有一定的關係。

“先生來了。”李承基從一邊取了一本文書遞給許敬宗,說道:“剛纔武德殿送來的文書,是父皇從前線傳來的聖旨,你也知道,前段時間,有那些世家大族陰謀造反,錦衣衛將這些傢伙盡數擒拿,仔細的算起來,有萬人之多,若是再牽連下去,肯定更多。連趙郡李氏都參與其中,父皇現在將此事交給我們處置。想必這個時候漢王、西域王、魏王他們都已經接到聖旨了。”

“殿下以爲如何?”許敬宗看着手中的文書,微微皺了皺眉頭,文書是後來武德殿書寫的,蓋上了大印,真正的聖旨肯定是封存起來了,薄薄的一張紙,在許敬宗看來,彷彿是像山一樣重。許敬宗心中吸了一口氣,這件事情他要認真的考慮一番。

“人數太多,殺之恐怕朝廷的聲望?”李承基遲疑了一陣,說道:“朝野上下恐怕對此事也會有所議論,若是那些臣子知道是孤建議殺了這些人,恐怕朝中更加沒有人支持孤王了。”

許敬宗聽了點了點頭,這萬餘人殺起來,就是渭河都會被染紅的,李承基若是建議殺了這些人,朝野之中對李承基印象肯定不好。

“陛下將此事拿出來讓諸皇子議論,殿下,這可是一件好事啊!”許敬宗雙眼一亮,忍不住說道:“陛下以前屬意的是漢王,每次出征之後監國的事情都是漢王,按照道理,漢王已經是既定的太子殿下了,可是這個時候陛下將這件事情拿出來,這說明陛下對漢王並不是特別滿意,不然不會有此事發生的。陛下這是在考察諸皇子。”

李承基聞言雙眼一亮,略加思索,點了點頭,說道:“先生所言甚是,以前都是老大得到好處,這次不一樣,父皇將此事都放了出來,這不僅僅是考察老大,也是在考察我們。這是機會啊!先生認爲這件事情若是放在父皇那裡,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陛下剛毅果斷,放在陛下那裡,就算是有十萬人,陛下也是能殺的乾乾淨淨。只是殿下卻不一樣,殿下若是主張殺人,還不是讓天下人都知道殿下的名聲了,這些世家大族牽連甚廣,也不知道有多少的親朋好友,殿下出了主意,殺了這些人,那些親朋好友是不會記恨陛下的,只是會記恨殿下的,殿下什麼機會都沒有了。”許敬宗低聲說道。

“不錯,這樣得罪人的計策絕對不能出。”李承基面色一變,忍不住拍手說道:“這樣的事情,說出來,也不知道會被多少人記恨。先生所言甚是。”

“奪取天下自然是有陛下出手,現在大唐八方臣服,陛下已經建立了大唐基業,到了殿下這一代,只需要文治就可以了,下官猜測陛下之所以將此事交給諸皇子,也是考察諸皇子的治國能力。一心喊打喊殺的人,只能是窮兵黷武之輩,絕對不能治理天下的。”許敬宗摸着鬍鬚,很有把握的說道。

李承基聽了之後連連點頭,說道:“還是先生厲害,相信這個時候老大肯定是想符合父皇,將這些人都給殺了,嘖嘖,卻不知道治理天下,不僅僅需要強大的武力,更需要知道妥協,那些世家大族的力量是何等的強大,就算是父皇,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也不敢找這些世家大族的麻煩。老大若是想這些人的麻煩,恐怕這得罪人得罪到海里去了。”

“殿下所言甚是。”許敬宗點頭附和道:“這世家大族雖然經過陛下的一番打擊之後,損失慘重,但是這麼多年來,世家大族不僅僅是有金錢和土地,更多的還是人脈。這纔是支撐世家大族的根基所在,陛下能殺了這些人,但是卻殺不了他們的人脈,只要給了他們時間,這些世家大族很快就能重新恢復實力。陛下真的能萬萬歲嗎?在很久以前,就有話說只有千年的世家,沒有千年的王朝。世家大族以血脈爲根本,以追逐利益爲前提,這樣才能活的更長。殿下,您若是登基稱帝,比之天子如何?”

“肯定不如。”李承基想也不想搖搖頭,說道:“父皇白手起家,擊敗羣雄,奪取天下,我如何能比得上父皇。”

“連皇上有的時候都要向世家妥協,更何況殿下呢!這一次,臣猜的不錯,也是雷聲大雨點小。皇上也只是會誅殺首惡,對於其他的從犯也頂多是流放、訓斥一頓而已。這些傢伙,在朝中哪個沒有三五個好友的。”許敬宗很有把握的說道。

“先生所言甚是,這上天有好生之德,爲政者還是少造殺戮爲好。”李承基點了點頭說道:“本王就用這個理由勸諫一下父皇。請父皇網開一面。”?(。)

《,》

第355章 京兆韋氏第488章 勞動光榮第265章 高昌之亂(五)第552章 江南第一美人第930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690章 神秘衙門第1021章 李靖的藏拙第139章 長孫無垢的消息第1100章 遷都之念第562章 河北終戰(一)第995章 大旱前第161章 援軍殺來第700章 克滎陽第856章 李世民之死(二)第397章 李淵敗退(二)第940章 竇長樂第969章 希望第904章 夜戰第122章 密旨第814章 興兵第553章 收入後宅第175章 來做個旅帥吧第112章 李淵恐懼了第586章 徐跑跑第662章 大封功臣第1005章 母女第962章 血戰落幕(四)第467章 鏖戰洛陽(二)第387章 攻陷常平倉第905章 再見修羅第562章 河北終戰(一)第660章 修羅 修羅第1010章 都在動作第505章 刺殺風波(三)第819章 突厥南下第52章 暴怒的李秀寧第91章 商業帝國雛形第769章 算計李世民第339章 滎陽亂(四)第265章 高昌之亂(五)第867章 崔氏慌了第72章 穿越者的野心第1041章 苗頭第812章 事後第323章 少林曇宗第401章 楊廣之死(三)第591章 席捲河南第425章 滅樑師都(三)第235章 李信治西域(一)第358章 全民皆兵第235章 李信治西域(一)第566章 意氣風發第12章 城門引蛇出洞第933章 圍魏救趙第447章 借刀第320章 力挽狂瀾第731章 宮闈醜聞第843章 人心思唐第132章 心狠手辣者李淵第827章 太原城下第909章 血戰賀蘭山第950章 擊敗突利第755章 兵臨城下第879章 新羅善德女王第669章 西突厥內亂第725章 聲東擊西第311章 再會李秀寧第918章 瓜分第433章 出其不意 攻其不備第165章 楊玄感之死(二)第327章 太子妃深夜駕臨第727章 瞞天過海第17章 夜戰(一)第51章 貪婪第173章 長孫爲質第706章 北海郡第221章 忽悠薛舉第153章 自掘墳墓第106章 準備射出的毒箭第702章 滅敵第256章 長街喋血(二)第721章 山東亂第191章 成親之前第384章 馬三寶之死第701章 所向披靡第618章 裴韋合謀第1026章 許敬宗獻策第45章 下巴掉了一地第499章 李淵奪權第409章 屈突通歸趙第85章 隨營軍校(二)第350章 李淵的綠帽子第385章 兵臨城下第629章 劉文靜之死第248章 奪權第172章 新任西域之主第70章 夜色朦朧(二)第7章 相遇第839章 撤軍第369章 李淵造反
第355章 京兆韋氏第488章 勞動光榮第265章 高昌之亂(五)第552章 江南第一美人第930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690章 神秘衙門第1021章 李靖的藏拙第139章 長孫無垢的消息第1100章 遷都之念第562章 河北終戰(一)第995章 大旱前第161章 援軍殺來第700章 克滎陽第856章 李世民之死(二)第397章 李淵敗退(二)第940章 竇長樂第969章 希望第904章 夜戰第122章 密旨第814章 興兵第553章 收入後宅第175章 來做個旅帥吧第112章 李淵恐懼了第586章 徐跑跑第662章 大封功臣第1005章 母女第962章 血戰落幕(四)第467章 鏖戰洛陽(二)第387章 攻陷常平倉第905章 再見修羅第562章 河北終戰(一)第660章 修羅 修羅第1010章 都在動作第505章 刺殺風波(三)第819章 突厥南下第52章 暴怒的李秀寧第91章 商業帝國雛形第769章 算計李世民第339章 滎陽亂(四)第265章 高昌之亂(五)第867章 崔氏慌了第72章 穿越者的野心第1041章 苗頭第812章 事後第323章 少林曇宗第401章 楊廣之死(三)第591章 席捲河南第425章 滅樑師都(三)第235章 李信治西域(一)第358章 全民皆兵第235章 李信治西域(一)第566章 意氣風發第12章 城門引蛇出洞第933章 圍魏救趙第447章 借刀第320章 力挽狂瀾第731章 宮闈醜聞第843章 人心思唐第132章 心狠手辣者李淵第827章 太原城下第909章 血戰賀蘭山第950章 擊敗突利第755章 兵臨城下第879章 新羅善德女王第669章 西突厥內亂第725章 聲東擊西第311章 再會李秀寧第918章 瓜分第433章 出其不意 攻其不備第165章 楊玄感之死(二)第327章 太子妃深夜駕臨第727章 瞞天過海第17章 夜戰(一)第51章 貪婪第173章 長孫爲質第706章 北海郡第221章 忽悠薛舉第153章 自掘墳墓第106章 準備射出的毒箭第702章 滅敵第256章 長街喋血(二)第721章 山東亂第191章 成親之前第384章 馬三寶之死第701章 所向披靡第618章 裴韋合謀第1026章 許敬宗獻策第45章 下巴掉了一地第499章 李淵奪權第409章 屈突通歸趙第85章 隨營軍校(二)第350章 李淵的綠帽子第385章 兵臨城下第629章 劉文靜之死第248章 奪權第172章 新任西域之主第70章 夜色朦朧(二)第7章 相遇第839章 撤軍第369章 李淵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