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軍將領討論着如何在庫爾斯克防禦時,德軍將領當然就在討論如何對庫爾斯克展開進攻。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爲德軍應該進攻庫爾斯克,其中德軍名將古德里安就堅決反對進攻庫爾斯克(曼施坦因先贊成後反對)。
“這將不是秘密!”古德里安說:“任何人都知道我們將要進攻庫爾斯克,就連傻子都看得出來!但也正因爲這樣,我們纔不能進攻庫爾斯克,除非我們馬上進攻!”
應該說古德里安這話是對的,因爲戰爭從來打的都是出其不意。
如果進攻目標從一開始就確定而且敵人也知道,那麼就只有兩種情況才能發起進攻:一是擁有絕對的實力可以輾壓對手,根本不擔心敵人有準備。二是馬上發起進攻使敵人來不及準備,於是知道與不知道就沒有區別。
德軍兩個條件都不具備。
對於前者,如果是戰爭剛爆發時德軍或許還有絕對的實力輾壓蘇軍,但仗打到現在……德軍在戰場上傷亡人數總和已達到了400百萬之巨,這使希特勒首次宣佈德國進入全面戰爭狀態。
所謂的“全面戰爭狀態”,指的就是全國工業、農業等都爲戰爭服務,比如將德國百姓的工作時長增加到每週80小時,再比如要求婦女替代適齡男人工作而讓男人端起槍走上戰場,另外希特勒還開始徵召50歲甚至年紀更大的人以彌補所缺的兵員。
然而,這樣的結果就是大量有着豐富作戰經驗、訓練充分且體力充沛的高素質兵員被老弱病殘及沒有戰鬥經驗的新兵取代。
所以,此時的德軍表面看起來強大其實戰鬥力已遠不如蘇德戰爭爆發時的狀態。
而蘇聯方面的戰鬥力卻因爲在戰鬥中磨練而有所增長。
古德里安很清楚這一點,所以認爲即便是庫爾斯克處於德軍的包圍中也不應該輕易進攻。
“蘇聯人一直都知道我們會發起進攻!”克盧格說:“但他們還是在我們的進攻下潰不成軍,同樣這一次也不例外!”
克盧格是進攻庫爾斯克的最堅定的支持者,他甚至認爲這是德軍打敗蘇聯的最後一次機會,如果放棄這次機會,德軍的優勢就將在將來的戰爭中逐漸失去……
克盧格會這麼想也有道理,因爲英、美一直都在援助蘇聯,它們源源不斷的朝蘇聯境內運去大量的武器和物資,相反德軍的裝備和物資則越來越緊張。
於是,從長遠來看,德軍要麼能阻止英、美運送物資給蘇聯,要麼就速戰速決,繼續拖下去對德國顯然不會有好處。
應該說兩種觀點都有道理,所以希特勒纔會在中間猶豫不決。
“現在的俄國人已經不是當初的俄國人了!”古德里安說。
“我知道!”克盧斯回答:“現在的我們也不是當初的我們了!”
“哦,你是說那些毫無戰鬥經驗的新兵嗎?”古德里安反對道:“你讓這些新兵卻面對敵人準備幾個月的防禦工事?”
“不,我說的是‘虎式’、‘豹式’,還有其它新型裝備!”克盧格針鋒相對:“敵人所有的工事都會在這些裝備面前不堪一擊,沒有任何工事能擋得住它們的進攻!”
“敵人不會閒着,他們知道我們會進攻庫爾斯克!”
“那又能怎麼樣?我們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敵人不知道我們的新裝備!”
……
其實德軍在這時期研發出的新裝備不僅僅只是“虎式”、“豹式”以及蘇軍指揮官猜到的那些東西,另外還有性能更先進得多的42型輕機槍,還有“黃蜂”突擊炮和“大黃蜂”榴彈炮,以及“斐迪南”坦克殲擊車等等。
這些新型裝備井噴式出現給了德軍進攻一派很大的信心。
希特勒沉默了好一會兒,良久才問了一句:“那麼,如果我們不進攻的話,又能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考慮進攻其它地方!”古德里安回答:“但不應該是庫爾斯克,因爲俄國人有整整一個冬天的時間做準備,他們會把庫爾斯克打造成一個完美的陷阱!”
“我們沒有足夠的兵力進攻其它地方,我的將軍!”希特勒回答:“但進攻庫爾斯克卻不存在問題,因爲它會讓我們節省下20個師!”
“這就是我想說的,元首閣下!”古德里安說:“我們選擇進攻,應該是出於戰略目的而不是能否省下兵力,如果爲了省下兵力而勉強進攻的話,結果很可能會讓我們失望……”
希特勒再次陷入了沉默。
他知道古德里安說的沒錯,戰爭應該更多的從戰略目標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因爲其它因素只有一個選項……因爲如果只有一個選項的話,就意味着會被敵人拿住七寸。
然而希特勒卻又十分無奈。
因爲進攻庫爾斯克的問題其實不僅牽涉到兵力問題,更重要的還有政治方面的因素:
因爲斯大林格勒的失敗,國內已經出現許多不滿的聲音。
另外意大利和羅馬尼亞已經出現動搖,情報顯示它們內部都出現推翻現政權逃離戰爭的呼聲。
因此,如果不打一場勝仗的話,一場可以鎮住所有人並扭轉蘇德形勢的勝仗的話,希特勒在政治上將會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甚至還有可能分崩離析。
想到這,希特勒就說道:“我們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放棄反攻,我的將軍!如果,你有更好的反攻計劃的話,我會認真考慮。但如果沒有,我們毫無疑問只能進攻庫爾斯克!”
“是,元首閣下!”古德里安無奈的回答。
這其實就已經決定了庫爾斯克的進攻,因爲古德里安不是神仙,他當然沒有辦法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找一個所謂的“妥善”的進攻計劃,如果有的話,他早就提出來了。
不過就算希特勒這麼說,但他心裡其實依舊沒拿定主意。
在這方面他與斯大林十分相似,都是先做好準備然後等到時看情況再決定是否要發起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