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很容易理解。
“一號”坦克如果硬性要求要像坦克那樣擁有一個能旋轉的炮塔的話,那就只能裝兩挺機槍。
這在戰場上顯然只能對付敵人步兵,面對敵人坦克甚至是輕型坦克都只能等死。
但如果不要求旋轉炮塔,甚至不要求有封閉的防護空間,那麼就能裝上一門穿透力很強的反坦克炮。
這顯然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增強了反坦克炮的作戰能力。
反坦克炮通常需要汽車牽引,於是就會出現越野性不強、目標太大等問題。
更糟的還是它反應時間太長:如果碰到敵人,反坦克首先要做的就是停車,然後將反坦克調頭尋找合適的位置架設,接着準備炮彈等等。
這使反坦克炮通常只能用於防禦而無法用於進攻,也就是事先構築好反坦克炮陣地將反坦克炮隱藏起來,等敵人坦克經過或是進攻時向目標射擊。
這種作戰方式十分被動,但又無可奈何,因爲誰也不會用汽車牽引着反坦克炮朝敵人裝甲部隊進攻,這跟找死沒什麼區別。
自行反坦克就解決了這些問題。
它有很快的反應速度,因爲反坦克炮時刻炮口向前而且做好了發射準備。同時也不需要汽車牽引。
甚至從某方面說,它與坦克相比還有很多優勢,比如反坦克炮射程、穿深、視野和對外感知能力通常都比坦克好。
更重要的優點還是它便宜:只需要把坦克炮焊接在坦克底盤上就可以了,幾乎沒有技術難度。
事實證明曼施坦因的做法是正確的,第11集團軍僅僅只用了兩小時就突破了基輔防線。
舒爾卡同樣是從麥赫利斯那得到的相關消息。
自從知道德軍開始進攻基輔防線後,麥赫利斯的指揮部很快就忙了起來。
但千萬不要以爲他是在指揮戰鬥……勒熱夫距離基輔十萬八千里,中間甚至還有德第9集團軍阻隔,根本輪不到麥赫利斯指揮。
麥赫利斯是乘着這時候四處向人炫耀,當然是隱性的炫耀。
比如他向基爾波諾斯上將發電報,詢問:“你們做好準備了嗎?在我已準確的判斷出敵人的進攻意圖並及時提醒你們的情況下,你們應該做好準備並將敵人狠狠的打回去!”
另外他還向最高統帥部發了電報:“事情果然像我想的那樣,德國人進攻了!不過,因爲我們事先有所準備,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挫敗他們的進攻!”
另一邊接到電報的斯大林和一衆參謀不由愕然,因爲事情的確像麥赫利斯說的那樣,德國人把主攻方向轉向了基輔防線。
但形勢卻並不像麥赫利斯說的那麼樂觀,因爲蘇軍的兵力都集中在莫斯科一帶發起反攻,同時德軍又對通往南方甚至高加索地區的俄鐵路線展開了轟炸,使蘇軍無法快速馳援。
“這個麥赫利斯什麼時候學會分析敵情了?”斯大林自言自語的說着。
麥赫利斯在勒熱夫指揮部則興奮得手舞足蹈的,他時而叉着腰像一個指揮千軍萬馬的指揮官衝着部下們一陣訓話,時而又命令部下了解最新戰況,就像他能把握住戰場上的一切似的。
這使舒爾卡在第一時間就瞭解到了基輔防線的狀況。
“他們的空軍分成兩部份!”麥赫利斯指着地圖對舒爾卡說:“一部份用於轟炸格爾洛夫卡以南的鐵路線,這顯然是阻止我們增援克里木地區!”
格爾洛夫卡在蘇聯縱深在克里木鐵路網的交匯利,轟炸其南部鐵路當然是這方面的意圖。
“另一部份則用於進攻!”麥赫利斯指着基輔防線說:“它們用戰機摧毀我們的坦克,然後從防線突入縱深越過第聶伯河往縱深推進!”
“他們沒有進攻敖德薩?”舒爾卡有些意外。
“當然有!”麥赫利斯回答:“不過他們是用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包圍敖德薩,其主力部隊也就是第11集團軍和意大利遠征軍則只撲克裡木!”
曼施坦因這種大膽的作法讓舒爾卡大感意外。
因爲就像之前所說的,對於德軍這個計劃來說,敖德薩會是比基輔更重要的一個要地,因爲它背靠着黑海實際上無法包圍。
除非德國有海軍進入黑海,否則蘇軍在敖德薩就是進可攻退可守。
另一方面,德第11集團軍主力孤軍深入,一旦基輔與敖德薩之間再來一個像之前舒爾卡做的那樣穿插,德第11集團軍就會被分割包圍。
但舒爾卡卻知道曼施坦因不會這麼簡單,他會這麼做肯定有他的思考。
舒爾卡想的沒錯,曼施坦因的確考慮到這一點,甚至還遭到參謀的反對。
“將軍,我們至少攻下基輔或是敖德薩兩者之一!”參謀說:“否則我們的後方就暴露在敵人的兩面夾擊之下,我是說……雖然我們能突破他們的防線,但他們能再次把這道防線補上!”
“不,艾瑞克!”曼施坦因回答:“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
頓了下,曼施坦因就接着說道:“攻下基輔要多長時間?或是攻下敖德薩要多長時間?一週?一個月?那時即便我們做到了,而且持續對敵人鐵路實施轟炸,但俄國人依然能在克里木做好準備,到時我們連攻下克里木都困難,就別說進軍高加索劍指巴庫油田了!”
“但是現在……”參謀擔憂的看着地圖。
“這次進攻打的就是時間,明白嗎?”曼施坦因指着地圖說:“時間,只要我們短時間拿下克里木,那麼俄國人就無法從克里木向敖德薩提供補給,如果我們再快速進軍高加索並佔領那裡的港口……俄國人的黑海艦隊就會被我們越逼越遠,於是我們的危險也就不存在了!”
參謀聞言不由點了點頭,這就是“閃電戰”,也是兵行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