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大正太子

周遊藝氣的氣喘吁吁,坐在座上胸口劇烈起伏,

德王也氣的夠嗆,瞪着周遊藝恨不得把對方給吞了。

德王咬牙切齒的說:

“你們這羣臭讀書的,還真把自己當回事了?天天說着什麼聖人之道,到最後不還是在給皇上,給我幹活嗎?有什麼資格對我指手畫腳,說三道四的?我做的對不對爲什麼要交給你去評論?”

周遊藝說道:

“這是我等讀書人的職責!雖然我們這些讀書人是爲天子盡忠的,但卻不是天子圈養的,而是天子請來的!天子之所以爲天子,天命之所以未改,不是因爲別的,正是因爲有我們這些讀書人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的給天下百姓灌輸皇帝的權威與聰慧,要不然你以爲大正天下如此多的百姓靠什麼去認識皇上?爲什麼給皇上磕頭?”

吳幽思見到德王和周遊藝吵了起來,說道:

“周學究你這麼說傳出去不好吧,雖然說的是實話不假。“

周遊藝聽後嘆了口氣,靠回到椅子背上。

德王則起身喊道:

“吃個飯都不痛快,回府!”

王三李四立馬跟着起來,給德王開路,李四海順口問道:

“王爺不是還要去禮部嗎?”

德王怒道:

“還去什麼去?好心情全毀了!”

說罷拂袖而去。李四灰頭土臉的跟在後面。

德王先走,吳幽思、戚榮勳、蘭子義並沒有起身跟上,

蘭子義只是不願跟德王一起回府,

吳幽思則開口問道:

“事已至此再多說也沒法挽救,最重要的是怎麼處理這件事,周學究可有高見?“

周遊藝這時雖然呼吸平穩下來,但還是餘怒未消,聽到吳幽思的問題沒好氣的回答:

“有什麼高見?一天就把整個戶部給得罪了還有什麼高見。本來戶部右侍郎還有能拉攏一下,今天德王這樣估計他也要作壁上觀了。“

吳幽思說道:

“是那位郭大人?“

周遊藝喝了口酒,臉上回復些血氣,說道:

“就是他。他是嶺南人,又是嶽麓書院出身,和劉瞻他們不是一條路上的。“

吳幽思問道:

“我聽說沈侍郎就是江南人,難道他倆不和?“

周遊藝笑了笑,說道:

“大江橫貫我大正江山,將天下劈作兩半,南方大了去了,難道人人都認識?他倆也說不上是不和,只是出身不同而已。沈舒同是江東士子,科舉入仕靠的是朝中江東三道的老前輩提拔;郭萊從嶺南考到嶽麓書院,哪怕是中了進士後也辛苦熬了好幾年,纔在書院前輩師兄的舉薦下慢慢走上正軌。兩人就算性情相投就這樣的差距也是很難走到一塊的。“

吳幽思又問道:

“如果這麼說的話劉瞻也不是江東人而是北方人,也是嶽麓書院出身,爲何周教授要說他和沈舒同是一路人呢?“

周遊藝說道:

“書院學子不分籍貫的,只是我朝定都江右,江東士子近水樓天先得月,況且自古以來江東文人風騷就獨領天下,如今張鳴嶽爲首輔,更是大力扶植江東士子入仕,幾乎包攬了每年考中的進士,全國各地其他地方的讀書人想要中進士只能考中書院,經前輩老師兄長提攜纔有可能。天下書院最負盛名的莫過於嶽麓書院,每年的進士出了江東三道的就是嶽麓書院可以考中一些,而書院本身就成了外道士子對抗江東士子的基地,可哪怕如此還是會有許多江東士子考入書院。郭萊就是我師兄門下弟子,劉瞻也曾經在我門下。只是劉瞻精通財政,爲官初期是在江東主持鹽稅以及開阜貿易,期間多受張鳴嶽照顧提拔,一來二去的就成了張鳴嶽的左膀右臂,其實他已經是個江東士子了。“

蘭子義坐在一旁,聽到這些話感覺自己思緒混亂,原本如今之前以爲京城的官員們都是朝廷的頂樑柱,又是保讀聖人教化,一定是一些心繫天下,大公無私的高風亮節之士,聽到周遊藝這麼說才知道原來朝中大臣還在劃分派系,互相傾軋,想來真是讓自己失望。

吳幽思聽過周遊藝所說,問道:

“如果郭萊與劉瞻不在同一條路上,可爲何今天劉瞻和郭萊支持張鳴嶽新稅制改革,而沈舒同反對呢?按理來說劉瞻與沈舒同不應該是張鳴嶽的人嗎?”

周遊藝笑道:

“張鳴嶽新稅制改革中江東稅率爲天下之首,其他各地沒有一處稅率能跟上江東的。這新稅改革一旦推行,劉瞻、郭萊老家交的稅比現在輕,能不支持嗎?”

吳幽思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問道:

“那依周學究之見,這件事情該怎麼處理呢?”

周遊藝長嘆一口氣,說道:

“這件事只能皇上處理,我們還能怎麼處理。說出那種話來皇上會怎麼想?德王是在盼着皇上早早龍御殯天,太子滾蛋,自己好當皇上?這可是要殺頭的呀。”

吳幽思說道:

“除非這話傳到皇上耳朵裡。”

在座各位聽到這話都把目光投向吳幽思,周遊藝問道:

“吳秀才這話怎麼說?”

吳幽思說道:

“皇上臥牀二十年,這許多年來都是隆公公貼身伺候,如今隆公公又執掌司禮監,依德王與隆公公的關係,趁現在還有時間趕緊去找隆公公還有希望挽回。”

周遊藝聽後先是怒火中燒,正要罵人時又想起了什麼,坐回座上,悠悠的說:

“自古宦官干政沒有不禍亂天下的,你要讓德王依靠宦官絕非上策,老朽已經一把年紀了,不會做這種事情的。吳秀才你願意辱沒讀書人的民生你就辱沒去吧,恕老夫不奉陪。”

吳幽思聽到後笑了笑,起身作揖,說道:

“那不打攪周學究了。”

說罷轉身出門去。

戚榮勳也行過禮跟着吳幽思出去。

蘭子義眼看再待下去沒有必要也行禮後出門去了。

等三人出了周府,吳幽思問道:

“事情緊急,小生要趕緊入宮去見隆公公,衛候、戚少將軍有何安排?”

戚榮勳說道:

“榮勳願與先生同往。”

吳幽思聽着點了點頭,又把目光轉向蘭子義,

蘭子義滿臉疲倦,出神的望着蔥河,說道:

“去見隆公公用不了那麼多人,只需要把事情告訴他就可以了。子義就不去了。”

吳幽思聽罷也點了點頭,與戚榮勳結果僕人牽來的馬後便騎着往宮城趕去。

蘭子義看着馬蹄濺起的塵土漸漸遠去,自己也接過僕人手中的繮繩,牽着馬走在路上。

哪怕今天春光明媚,哪怕今天暖風醉人,哪怕路旁楊柳依依,哪怕行人笑語紛飛,都無法讓蘭子義心中陰霾消散,

蘭子義入京不過三天,卻有這麼多不愉快的事情,尤其是昨天被人控告夜闖宮門的事情,蘭子義每次回想起來都感到自己心中又羞又怒,一想到那晚騎馬上橋的自己就恨不得衝過去抽自已一巴掌。心裡四處衝動的感情就像洪水一樣衝着自己漂向四面八方,幾乎要把自己的胸膛擠破一樣。

蘭子義使勁搖了幾下頭,努力集中精力,他在心裡警告自己不許在想這些東西,漸漸地內心好像平靜了下來,繼而又想起了在王府這幾天所受的屈辱,雖然蘭子義很想向德王盡忠職守,成爲德王的左膀右臂,輔佐德王打出一番天下,可是他也明白,從兩人見面第一眼開始就已經互相看不順眼了,雖然章中堂慷慨激昂,所說的爲臣之道正是正人君子所爲,蘭子義正想如此,哪怕殺身成仁,可事實上真正要做的時候就難得無法完成。

蘭子義嘆了口氣,停下腳步想要中止這混亂的思緒,他大聲的告誡自己不要再想了,只是這次叫出了聲音,這下引來了周圍熙熙攘攘的行人。

蘭子義發現別人都在看自已後滿臉通紅,趕緊上馬走開了。

事實上他也不知道自己想去哪,該去哪,難道是城外江南詩社?可詩社是需要有佳作被人承認纔可以的,那蘭子義是否需要寫一篇呢?但現在心中苦悶,可以寫出來嗎?古人云詩以言志,謝謝苦悶的心情似乎也未嘗不可。但想起張太尉所說,詩社其實只是接受京城世家子弟,那他蘭子義爲何不能被接受呢?是因爲自己邊軍的身份?不可能不可能,詩社都是青年才俊,唯纔是舉怎麼會有這種門第之觀?自己好好努力寫出能讓其他人服氣的佳作纔是要點。

蘭子義揚天嘆了口氣,自言自語道:

“京城雖大卻沒有塞外草原寬廣,我蘭子義是生不逢時啊!被困於此處。”

這時蘭子義又想起了桃家兄弟,不知爲何想到他們自己心中就會有一股無名火升起,明明他們沒有錯,明明自己與他們親如兄弟,爲何入京才三天就已經這麼疏遠他們兄弟。想到這裡蘭子義胸口發疼。

突然附近猛地響起敲鑼聲,蘭子義驚得一個激靈,才從自己的回想中回到現實。

這一下蘭子義被嚇到不要緊,他胯下的馬兒受了驚嚇纔要命,再加上蘭子義自己也嚇了一跳,馬兒更是嚇得夠嗆,直衝衝就朝前面飛奔而去。

蘭子義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已經走到天街上,街上已經沒了行人,而自己側前方敲鑼的正是一隊儀仗侍衛,打着肅靜迴避的虎牌,正在天街正中御道前進。

蘭子義已經來不及控馬,大喊:

“前面的人小心,馬受驚了!”

說着自己也努力試圖把馬控住,可還是衝向了隊伍。

幸好這隊侍衛訓練有素,兩個騎手從隊伍裡衝出來堪堪把馬攔住,馬下已經有好幾個人抓住了馬籠頭,再加上蘭子義馬上勒緊繮繩總算是把馬給攔了下來。

蘭子義看到這隊儀仗衣着華麗,騎士都身着鱗甲,金光閃閃,整個隊伍被這突然事件衝擊居然毫不慌亂,只是停下隊伍把中間的步輦圍在中間。

蘭子義心裡盤算這時撞了哪家達官貴人,這次恐怕又有口角,連忙報上姓名:

“在下衛亭候蘭子義,剛纔馬兒被鑼聲驚嚇,突然衝撞隊伍,實在抱歉!”

這時步輦裡傳出一個柔和的聲音:

“什麼?剛纔的鑼聲讓衛候的馬受驚了?真是在下的罪過啊。你們不用擔心,衛候父子有大功與天下,你們別傷到衛候。”

蘭子義問道:

“敢問車裡是哪位大人?”

攔住蘭子義的騎手衛士慢慢散開,只有一名衛士幫助衛候牽着馬兒。一名騎手道:

“衛候不知嗎?車裡做的乃是太子殿下。”

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花雪月第四百八十二章 要餉第六百九十三章 下馬威第八百六十八章 換將第一百六十章 遊虎穴第二百三十六章 風雨飄搖第五百三十章 埋寶室中(八)第四百八十一章 又見吳幽思第八十一章 斬牛出征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守江邊(中)第四百六十九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八百八十九章 生財進寶第三百零三章 胎死腹中第六百零四章 各抒己志(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生死抉擇第七百七十五章 禮數第七百四十三章 幫忙第三百一十九章 狂妄公子第四百二十四章 力挽狂瀾(中)第四百六十二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三百七十二章 忠臣第五白五十五章 刑部尚書(下)第一百八十章 夜襲第四十一章 枯木老朽第二十三章 初入京城第八百零四章 街景第七百四十一章 牆裡牆外第二百四十章 風捲殘雲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城第七百四十一章 牆裡牆外第一百九十五章 罪有應得第六百八十四章 事了第四百零七章 惡化第四百章 守東門(下)第九十三章 破軍殺敵第四白五十三章 無家可歸(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紛紛擾擾第六百一十三章 虎口救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二鼓氣衰第四十七章 大正太子第四百零五章 逃命第七百八十四章 閨房事第六百九十章 一枝獨秀第二百六十一章 僵持第六百三十二章 山抹微雲第四百九十四章 揭傷疤第四百五十章 戚將軍第五百七十五章 自討苦吃第七百八十章 恨鐵不成鋼第三百四十三章 硬石頭第五百五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三十六章 有來有往第四百九十四章 揭傷疤第二百八十一章 老薑辛辣第七百九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二百零八章 大戰之後第七十七章 京城九營第三百六十七章 小宅鉅商第三百七十六章 守營門第三百二十九章 插標賣首第六百八十四章 事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災荒第一百二十三章 悍勇南蠻第二百九十章 還魂夜(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臨江小酌第四百一十九章 乍暖還寒(下)第三百四十章 滅賊之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對手相逢第六百四十五章 過崗(下)第一百零七章 裕州之亂第五百四十八章 默契第五百七十七章 搬家第五百五十二章 餐盒第一百七十二章 戰城西第二十九章 臺城親軍第六百二十四章 再出京城(下)第七百零九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五百四十一章 換碼頭(下)第七百零四章 離府第九百零一章 巧合第二百一十八章 進退兩難(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故人第八百八十三章 曉之以情第七十八章 入宮面聖第八十四章 虛實之間第七百一十九章 鎮場第三百三十五章 決戰前夜(下)第六百二十二章 宮中一夜第五百五十四章 刑部尚書第五百九十三章 虛與委蛇(下)第二十七章 草堂小敘第八百九十五章 智士第八百六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二十八章 六角亭第二百七十三章 神機營第二百五十七章 夜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硬石頭第五百四十二章 交心之言第八百七十五章 位面之子第八百八十二章 知難而上
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花雪月第四百八十二章 要餉第六百九十三章 下馬威第八百六十八章 換將第一百六十章 遊虎穴第二百三十六章 風雨飄搖第五百三十章 埋寶室中(八)第四百八十一章 又見吳幽思第八十一章 斬牛出征第三百一十四章 固守江邊(中)第四百六十九章 杯酒釋兵權(下)第八百八十九章 生財進寶第三百零三章 胎死腹中第六百零四章 各抒己志(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生死抉擇第七百七十五章 禮數第七百四十三章 幫忙第三百一十九章 狂妄公子第四百二十四章 力挽狂瀾(中)第四百六十二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三百七十二章 忠臣第五白五十五章 刑部尚書(下)第一百八十章 夜襲第四十一章 枯木老朽第二十三章 初入京城第八百零四章 街景第七百四十一章 牆裡牆外第二百四十章 風捲殘雲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城第七百四十一章 牆裡牆外第一百九十五章 罪有應得第六百八十四章 事了第四百零七章 惡化第四百章 守東門(下)第九十三章 破軍殺敵第四白五十三章 無家可歸(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紛紛擾擾第六百一十三章 虎口救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二鼓氣衰第四十七章 大正太子第四百零五章 逃命第七百八十四章 閨房事第六百九十章 一枝獨秀第二百六十一章 僵持第六百三十二章 山抹微雲第四百九十四章 揭傷疤第四百五十章 戚將軍第五百七十五章 自討苦吃第七百八十章 恨鐵不成鋼第三百四十三章 硬石頭第五百五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三十六章 有來有往第四百九十四章 揭傷疤第二百八十一章 老薑辛辣第七百九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二百零八章 大戰之後第七十七章 京城九營第三百六十七章 小宅鉅商第三百七十六章 守營門第三百二十九章 插標賣首第六百八十四章 事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災荒第一百二十三章 悍勇南蠻第二百九十章 還魂夜(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臨江小酌第四百一十九章 乍暖還寒(下)第三百四十章 滅賊之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對手相逢第六百四十五章 過崗(下)第一百零七章 裕州之亂第五百四十八章 默契第五百七十七章 搬家第五百五十二章 餐盒第一百七十二章 戰城西第二十九章 臺城親軍第六百二十四章 再出京城(下)第七百零九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五百四十一章 換碼頭(下)第七百零四章 離府第九百零一章 巧合第二百一十八章 進退兩難(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故人第八百八十三章 曉之以情第七十八章 入宮面聖第八十四章 虛實之間第七百一十九章 鎮場第三百三十五章 決戰前夜(下)第六百二十二章 宮中一夜第五百五十四章 刑部尚書第五百九十三章 虛與委蛇(下)第二十七章 草堂小敘第八百九十五章 智士第八百六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二十八章 六角亭第二百七十三章 神機營第二百五十七章 夜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硬石頭第五百四十二章 交心之言第八百七十五章 位面之子第八百八十二章 知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