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有跡可循

bookmark

返轉武漢之後,老張吃了一頓糉子,就去視察了“雙龍橋”工程。隨之而來的,還有武漢公共交通局衙門的落成。江南江北,分別建設了漢陽局和江夏局,江北有五條路線,江南有兩條路線。

公共交通主要是畜力軌道,雙馬牽引車廂,單次就能運送二十人以上,滿載可以達到四十人。對於人口越來越多的漢陽、江夏來說,通勤壓力顯然需要得到釋放。

武漢畢竟不是洛陽長安這樣的超級城市,權貴太少,不管是制度還是財力,都不足以支撐普通工薪階層去擁有一輛豪華馬車。

哪怕不豪華的馬車,保養起來也是相當的麻煩。

在城市中養一頭大牲口的成本極高,尤其是武漢對內還有額外的雜項稅費。比如因爲衛生管理條例,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區想要飼養大牲口和寵物,爲了防止疫病,牲口、寵物的飼養要求是相當苛刻的。

至於牲口棚更是有嚴格的規範,馬糞、牛糞的處理費用雖然單次不多,但一年下來也讓大多數市民階層吃不消。

幾年來武漢不斷培養物流運輸行業,加上相應的政策引導,其規劃化、正規化的成本並不高。

可以說只要做了兩年以上物流行當的大車行、物流行,收歸官營可以迅速適應,因爲本身在此之前的大部分業務,也跟工業生產活動息息相關。

江南江北的公共交通線路,本身也是主要從居民區前往工業區,至於就有的老城區,消費階層天差地別,架設畜力軌道的意義不大。

而即便線路總數不過七條,江漢觀察使府所轄武漢公共交通局還是通過各種融資,才把這七條線路建成運行。

武漢公共交通局有一部分資金,就是通過發放長中短三期債券。還有一部分資金,則是來此長安、洛陽、揚州、蘇州、杭州、廣州的中央和地方巨頭。

有江漢觀察使府背書,還有張德這個黃金打造的財神坐鎮,有眼光有實力跟張德還有交情的權貴巨頭,都是相當的看好公共交通這個事業。

哪怕暫時看來,也只有武漢公共交通可以在未來實現盈利,大部分城市,包括長安和洛陽,都是很難推行到全域的公共交通。

實際上看好武漢公共交通的帝國精英並不在少數,那些實力不夠,無法和張德直接對話的政商團體,在武漢公共交通局成立之後,立刻轉向和衙門對接。

手中揮舞着票子的政商團體白手套們就一個態度,只要拿一條線路出來抵押……錢不是問題!

因爲這些白手套的出現,市場遊資也很焦急,想要找到穩定且高效的投資渠道,於是他們也去找上了武漢公共交通局,打的主意不是眼下的七條線路,而是還沒有規劃的未來線路。

整個貞觀朝成立以來,都沒見過這麼舒服的衙門。

“七條線路是遠遠不夠的,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再者,舉凡能高產鋼鐵的地界,也只有武漢人口衆多,工坊密佈。可以說是天下間獨門的生意,將來興許會有揚州、蘇州、杭州、常州……但這當下,只能指着武漢。”

皮膚黝黑的李元祥在江夏的一處茶肆穿着短衫,盤着腿端着一隻套碗,碗裡是白裡帶青的米酒,旁邊擺放着幾隻糉子,正冒着熱氣,醬油色的糉子肉眼可見鹹蛋黃和板栗,很是讓人有食慾的模樣。

“依你之見,這將來大概有幾條線路?”

“畜力板軌要說貴,那的確是貴。要說便宜,也確實可以往便宜了做。將來把機車做小了,那些個鐵軌就能直接用,路基本來就是照着機車能跑的樣子去修的。府內那些大工的野心,比府君還要大。”

李元祥喝了一口米酒,用筷子戳爛了糉子一塊一塊的吃,看得上官庭芝想要吐槽,卻還是忍住了。

“……將來武漢人口,三五百萬肯定要的。當然這長遠的事體,我們且不去說,只說當下,兩百萬人口,總線路沒有五十條,那是萬萬不能解決問題的。咱們五年一個計算,一個工人五年前可能一貧如洗,但是五年之後,可能就薄有積累,這前往城區消費的動力能力,就有了。所以這線路,不可能只是把住人的地方和上班的地方連起來。”

跟各種工人廝混得久了,李元祥也明白這些個蒼頭黔首泥腿子臭苦力,也是人,是有七情六慾,也是有攀比較量,只是他們不敢朝上嘶吼罷了。

當年的王爺看來,一個泥腿子,你怎麼敢想着給自己的婆娘扯一些絲綢做衣衫的?別說衣衫,就是頭巾,你怎麼敢想的?

可一個蒼頭黔首的老少爺們兒,又有幾個不敢想的?國朝的龜腚,只是說商賈賤業……

現在的李王爺怎麼可能還和以前一樣的天真愚蠢,是人就有追求美好的想法。別說蒼頭黔首,連出來賣的倭奴“螺娘”,也想着把自己收拾的漂漂亮亮,興許就能來個失心瘋的恩客把她帶回家去。

哪怕做妾也不得,只是個奴婢,也是好得很。

“這還只是運人,江南江北新闢良田,產量都不低。從地方農莊把貨物運到港口,倘使舊年,還要組織馬隊、車隊。現如今一條畜力軌道,比幾百匹挽馬還要強。多出來的牲口,正好可以用到山區,一舉多得。”

上官庭芝也是感慨,武漢的發展是很有特點並且有跡可循的。偏偏這種有跡可循,是別的州縣難以模仿的。

張德離開武漢的這段日子,整個武漢的體制居然運行的有條不紊。因爲即便張德不在,大多數衙門手頭的工作,都是要持續到未來數月甚至數年的。

“雙龍橋”如是,城市公共交通如是,新增市鎮亦如是。

讀書沒有讀傻的上官庭芝很清楚,當世之人,上至君王下至黎庶,所追求的“垂拱而治”,不外如是。

只是和人們所期盼的手段有點偏差,武漢不依靠道德。

“那……宣州那裡請你過去幫忙督建沿江工坊,你可有計較?”

上官庭芝忽地問了李元祥一句。

聽到問這個事情,李元祥也是有點糾結,他身份實在是特殊。他是王爺,而顏師古俺老傢伙並不知道,只以爲這是個武漢培養出來的,精於工業的青年才俊。

“其實去倒是想去,拿宣州一筆錢也是好的,反正擔的還是武漢差事。只是我怕去了宣州,就漏了身份。太子務農就已經夠麻煩的了。”

太子種地,親王打工……大唐皇族的臉還要不要了?

是挺糾結的。

上官庭芝換位思考了一下,覺得自己要是李元祥,那也真心累。

第六十五章 如火如荼第二十一章 不死心第九十一章 馬車問答(二更)第五十四章 真的不是聖經?(第二更)第十三章 奇葩本位制第五十九章 溫家堡的人(求票)第四十八章 見者有份(第二更)第七十一章 兩面性(三江票有麼?)第三十章 祭告第十八章 經驗和總結經驗第五十一章 皇恩浩蕩第五十章 吃他用他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九十四章 在川上第三十八章 前程出路第六十八章 不可告人第五十四章 文風頗盛務本坊(三更)第十五章 金狗腿第三十二章 誘惑力第十六章 這勾當第八十九章 巧取豪奪(二更)第八十章 倭地生計第五十六章 用人第八章 陸氏前程第九十一章 顧忌第三十九章 真愛成本第十一章 食肆見聞第五十三章 掏錢花錢第十六章 白氏來人第二十九章 默契第六十八章 開闊的思維(二更)第二十一章 會見第四十章 探底第四十六章 饕餮第五十六章 年輕活力第六十幾章 有遠見第七十七章 涼州行第九十三章 判斷第九十章 這是什麼力量第三十六章 雛形第十章 進一步第五十五章 天生孽障第二十四章 問道於盲第八十七章 巡狩遼東第三章 灑脫第九十四章 賣到遼東第六十章 超前的想法第五十七章 需求導向第三十一章 關係學第五十八章 最惡世代第八十七章 遼水之謀第三章 渣男第五十七章 江湖名聲第五章 大丈夫第五十六章 深意第二十六章 提攜第九十九章 聖裁第八十九章 巧取豪奪(二更)第二十五章 雞同鴨講第九十章 挑不出錯第一章 養羊是幹嘛的第六十四章 講道理第十二章 春天要騎馬(一更)第二章 賊第六十章 超前的想法第七十幾章 從無畏懼第五十八章 年獸第九十七章 我管他第四十章 爭第六十八章 安排第十六章 裝完逼不跑第四十三章 胃口都不小第六十一章 複雜的事情第八章 變動第十七章 簡單的事情第八十二章 至西域第九十八章 不能理解第五十一章 皇恩浩蕩第三十五章 朋友圈很重要第七十一章 未來第六十四章 差距第七十章 舊年緣分第六十一章 長孫的矛盾第八十一章 退路第六十五章 早秋有點熱第八十三章 甜第七十七章 一個願望第七十三章 變化無常第四十四章 等待第六十章 天命在漢第十八章 求援第十二章 不摻合第八十四章 不會這麼做第九十六章 出行第三十五章 給道士算命第二十三章 那軌跡第二十五章 義商仁心第八十章 幫閒第七章 謀事在人第五十七章 奇詭不正經
第六十五章 如火如荼第二十一章 不死心第九十一章 馬車問答(二更)第五十四章 真的不是聖經?(第二更)第十三章 奇葩本位制第五十九章 溫家堡的人(求票)第四十八章 見者有份(第二更)第七十一章 兩面性(三江票有麼?)第三十章 祭告第十八章 經驗和總結經驗第五十一章 皇恩浩蕩第五十章 吃他用他第三十九章 東海鄉賢太多第九十四章 在川上第三十八章 前程出路第六十八章 不可告人第五十四章 文風頗盛務本坊(三更)第十五章 金狗腿第三十二章 誘惑力第十六章 這勾當第八十九章 巧取豪奪(二更)第八十章 倭地生計第五十六章 用人第八章 陸氏前程第九十一章 顧忌第三十九章 真愛成本第十一章 食肆見聞第五十三章 掏錢花錢第十六章 白氏來人第二十九章 默契第六十八章 開闊的思維(二更)第二十一章 會見第四十章 探底第四十六章 饕餮第五十六章 年輕活力第六十幾章 有遠見第七十七章 涼州行第九十三章 判斷第九十章 這是什麼力量第三十六章 雛形第十章 進一步第五十五章 天生孽障第二十四章 問道於盲第八十七章 巡狩遼東第三章 灑脫第九十四章 賣到遼東第六十章 超前的想法第五十七章 需求導向第三十一章 關係學第五十八章 最惡世代第八十七章 遼水之謀第三章 渣男第五十七章 江湖名聲第五章 大丈夫第五十六章 深意第二十六章 提攜第九十九章 聖裁第八十九章 巧取豪奪(二更)第二十五章 雞同鴨講第九十章 挑不出錯第一章 養羊是幹嘛的第六十四章 講道理第十二章 春天要騎馬(一更)第二章 賊第六十章 超前的想法第七十幾章 從無畏懼第五十八章 年獸第九十七章 我管他第四十章 爭第六十八章 安排第十六章 裝完逼不跑第四十三章 胃口都不小第六十一章 複雜的事情第八章 變動第十七章 簡單的事情第八十二章 至西域第九十八章 不能理解第五十一章 皇恩浩蕩第三十五章 朋友圈很重要第七十一章 未來第六十四章 差距第七十章 舊年緣分第六十一章 長孫的矛盾第八十一章 退路第六十五章 早秋有點熱第八十三章 甜第七十七章 一個願望第七十三章 變化無常第四十四章 等待第六十章 天命在漢第十八章 求援第十二章 不摻合第八十四章 不會這麼做第九十六章 出行第三十五章 給道士算命第二十三章 那軌跡第二十五章 義商仁心第八十章 幫閒第七章 謀事在人第五十七章 奇詭不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