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賣到遼東

bookmark

武漢有個釀造廠,除了酒類之外,還涉及醬油、醋等調味品的釀造。基礎生產部門在江夏城東邊,臨江臨山,有弛道直通,還有專門的“醬料碼頭”,歸樊港管。

除此之外,廠內還有個“府內精釀廠”,帶有實驗室性質的小型單位,其中隨便一個老頭,都是釀酒的好手,精通巴蜀、荊楚、吳越各種老酒、濁酒、新型白酒的釀造。其中一款度數比較高的“明月酒”,就是由清河崔氏徐州房發賣,以崔珏的字號命名。

崔弘道眼下主持徐州家業,其中一個拳頭產品,就是代理“明月酒”。

徐州本地關撲“酒麴”,不過崔弘道卻並沒有真個就去釀酒,只是拿到了酒類生產銷售的官方許可證。

實際上有點偷天換日的意思,武漢這裡早先還有“獠寨”,隨時可以用“獠人”的名義在大批量生產烈酒。

萬一官府查,推個龍姓的獠人老婦出來,開口就是:我們這種人沒有文化的嘛……

完美。

朝廷也不可能說對待武漢“南蠻”還要如何狠辣,畢竟天下能跟他們一樣“乖順”的蠻族,實在是不多。

這可是典型。

自“甘蔗酒”這個事情提上議程,“府內精釀廠”就開始了“糖副產品”發酵蒸餾的改進,因爲路數都差不多,設備又相當的完備,初步釀造出來的新款“甘蔗酒”,首先給府內官吏當作福利發了下去,然後再內部做調查,看看要不要勾兌調製改善一向口感。

“三哥哥,內廠這酒還有沒?”

到三月底的時候,新酒作爲福利,在江漢觀察使府的官吏中間,流傳的有些熱鬧。好酒者居然覺得這個酒滋味還不錯,只是“府內精釀廠”畢竟是研發部分,不是真正的生產單位,所以短時間內,只會是“僧多粥少”的局面。

發福利這種事情,只能是看關係了。

因爲張利剛從文書調崗到主持“副產”,房玄齡給他安排了一個武昌縣丞的職位,江西省和武漢觀察使府,委任狀明確了職權範圍,也算是讓武昌縣令省得去疑神疑鬼。一把手和二把手互咬,對老張來說毫無必要。

再一個,張利是“家生子”,前途沒必要拼自身,張公謹、張德不倒臺,他將來前程似錦,說不定也能外放哪個州縣開枝散葉。自立門戶也不是沒這可能,反正張德不介意這些。

“內廠新酒不多啊。”

張利見是關係親近的同僚,琢磨了一下,回道,“正好明日我就要去武昌赴任,到時候去內廠幫你打探。可你也是知道的,這新酒,泰半不會產量太高,更何況口碑恁般好。它要是能高產,還不得賣到遼東去啊。”

“三哥哥說的是,唉……這老酒喝得沒甚滋味,府內新發的這酒,口感獨特,回味別緻。春日裡才了二斤多,這哪夠喝的。”

“新酒早晚都要發賣,等着就是了,明日去了武昌,我先去內廠看看,若是有多的,先捎些許回來。”

“噯!有勞三哥哥!”

“小事。”

這年頭的武昌還不是老張非法穿越前的武昌,在圍湖造田、圍圩造田、壘田修壩之前,也沒有什麼武昌魚可以吃。因爲陸機這位吳國老鐵吃的魚,跟老張非法穿越之前吃的,不是同一條……

魚是同一種魚,只是地理位置偏差有點大。如今的武昌城,更多的像鄂城。魚蝦雖多,卻是問長江水神討要的,湖裡面折騰的人,多是江夏鄉下的老哥。

因此如果武漢本地的官僚,有漢陽或者江夏的,要調崗去武昌,一般都會說“駕舟北上”“乘車東行”,而不是“騎馬南下”。實在是因爲這地界有一段長江是先向北,拐個彎再向南,然後再向北,再向南,最後再向南……

總之,這是一個駕舟也能玩飄移的刺激地方。

張三郎前往武昌之後,先是請客跟同僚們一起吃飯。武昌縣令其實也算是半個自己人,乃是長孫無忌堂兄弟的外甥,交情有點遠,但總歸算是有交情。而且縣令年紀也不大,論起來,還要叫韓瑗一聲姨夫,而韓瑗韓伯玉,跟張德那是十好幾年的交情。

當年老張還被長孫衝大表哥“橫挑眉毛豎挑眼”的時候,韓伯玉還是大表哥的跟班,可就是這樣的狀況,韓伯玉跟張操之,居然還成了朋友,可見人情關係,是很微妙的事情。

後來韓瑗去六部行走學習,地方上的人情,主要就是靠張德,中樞的人物,同輩裡面有能量的,也就是鴻臚寺馳騁的長孫衝。可萬萬沒想到大表哥馳騁起來沒個底線,居然在榻上也馳騁了好些年,這就沒辦法了。

於是韓瑗的姨侄來求姨夫幫個忙,韓伯玉就把這事情,扔給了老張。升遷路線簡直就是規劃好的一般,蹭蹭蹭就上去了,這年頭,能在武漢混到縣令位子,那必須是智力、能力、權力紛紛在線的狠角色。

所以,沒有借到長孫阿舅家的勢力,反而是靠了姨夫才風生水起,武昌縣令怎可能不珍惜跟老張的關係?

哪怕是上下級關係。

張利過來做二把手,他一點問題都沒有。

接風宴一過,張三郎就跑去“府內釀造廠”調研,他是主抓“副產”的,糧食生產增加,對縣令有加成,對他沒什麼卵用,而他要是能少侵佔糧食,那縣令更是要感謝他。

所以張利的調研很順利,還混了二十壇新酒,他並不是特別好酒,留了一半,剩下的全部讓人送到了江夏城,轉交給友朋。

“這酒……嘿。”

一日在後衙休息,小酌了兩杯,頭一次喝新酒的張三郎頓時一愣,“這酒滋味確實獨特,內廠的人說這酒用‘糖渣’蒸釀,若如此,豈不是省了不少糧食?”

正琢磨這新酒的好處,忽地外面門子傳來消息,說是府內有公文。

張三郎於是放下酒杯,跑去查閱公文,打開一看,張利嘴角一抽,只覺得渾身難受。

“還真賣去遼東啊。”

公文內容不多,但卻是個聖旨,皇帝下詔,他要拿酒勞軍。

第十六章 南國雪第三十章 將死之言第三十五章 狼羊論第七十一章 蘇州行第九十八章 西域錢糧第六十五章 從未見過第八十一章 江陰之行第十章 進一步第五十九章 要求第二十二章 非主流殖民第六章 張郎第三十六章 王福疇之思第四十三章 進階版本第八十六章 新式林場(大年初二第二更!)第三十八章 最後指望第八十章 吳王要來第五章 遺留第四十一章 大唐(第二更求推薦票)第八十七章 勇猛精進第四十三章 內奸就是爽第五十一章 講義氣的寄生蟲第五十五章 黑臉老漢技術強第七十八章 取名第五十四章 不能接受第六十五章 我狂犬也第六十二章 鐵路第十章 這是祥瑞第二十六章 混人第三十六章 危機易轉第九十八章 垂涎第五十九章 凜冬將至第十一章 自己搬起來的石頭第八十三章 老馬識途第三十九章 真愛成本第六十六章 韓劇害人不淺第八十章 雞肋第九十六章 和想的不一樣第二十九章 舊時物業第九十章 宰第八十一章 江陰之行第九十七章 這節奏不對第八十六章 參差荇菜好吃嗎第六十六章 跟誰姓第七十一章 面善第四十一章 孰爲南都第十三章 還是個孩子第九十七章 自信第六章 生無可戀第九十七章 謀生第八章 會做事第五十三章 普通刺殺第二十五章 閒談第五十章 都不甘心第七十六章 發現第七十三章 時機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門生意第三十幾章 怪癖第九章 朝會第十七章 都不簡單第八十二章 正義的事業第二十章 吃蘋果第四十八章 滿庭芳第十章 瞬間第十二章 河北道增員第七十五章 風氣不同第四十五章 有利可圖第六十三章 人生大起大落的張叔叔第四十四章 等待第九十七章 方向問題第四十九章 跑路的原因第三十三章 賞功第二十七章 孔曰成仁(第三更)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門生意第六十七章 怎麼看第二十一章 西征萬象第五十一章 矛盾之下第三十九章 地方博弈第三十六章 稱宗道祖第七十七章 良心少年(二更)第三十八章 最後指望第七十章 京城風華第四十四章 好本事第五十五章 盧照鄰(求票)第四十八章 忠第九十二章 時勢易轉第十六章 裝完逼不跑第九十二章 分水嶺第七十四章 借來一用第八十一章 老一套第八十七章 巡狩遼東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十四章 盛情難卻第五章 地上魔都第八章 人地論第七十章 京城風華第二十五章 籌謀第二十九章 舊時物業第五十九章 冷靜第五章 人事流動第五十七章 需求導向
第十六章 南國雪第三十章 將死之言第三十五章 狼羊論第七十一章 蘇州行第九十八章 西域錢糧第六十五章 從未見過第八十一章 江陰之行第十章 進一步第五十九章 要求第二十二章 非主流殖民第六章 張郎第三十六章 王福疇之思第四十三章 進階版本第八十六章 新式林場(大年初二第二更!)第三十八章 最後指望第八十章 吳王要來第五章 遺留第四十一章 大唐(第二更求推薦票)第八十七章 勇猛精進第四十三章 內奸就是爽第五十一章 講義氣的寄生蟲第五十五章 黑臉老漢技術強第七十八章 取名第五十四章 不能接受第六十五章 我狂犬也第六十二章 鐵路第十章 這是祥瑞第二十六章 混人第三十六章 危機易轉第九十八章 垂涎第五十九章 凜冬將至第十一章 自己搬起來的石頭第八十三章 老馬識途第三十九章 真愛成本第六十六章 韓劇害人不淺第八十章 雞肋第九十六章 和想的不一樣第二十九章 舊時物業第九十章 宰第八十一章 江陰之行第九十七章 這節奏不對第八十六章 參差荇菜好吃嗎第六十六章 跟誰姓第七十一章 面善第四十一章 孰爲南都第十三章 還是個孩子第九十七章 自信第六章 生無可戀第九十七章 謀生第八章 會做事第五十三章 普通刺殺第二十五章 閒談第五十章 都不甘心第七十六章 發現第七十三章 時機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門生意第三十幾章 怪癖第九章 朝會第十七章 都不簡單第八十二章 正義的事業第二十章 吃蘋果第四十八章 滿庭芳第十章 瞬間第十二章 河北道增員第七十五章 風氣不同第四十五章 有利可圖第六十三章 人生大起大落的張叔叔第四十四章 等待第九十七章 方向問題第四十九章 跑路的原因第三十三章 賞功第二十七章 孔曰成仁(第三更)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門生意第六十七章 怎麼看第二十一章 西征萬象第五十一章 矛盾之下第三十九章 地方博弈第三十六章 稱宗道祖第七十七章 良心少年(二更)第三十八章 最後指望第七十章 京城風華第四十四章 好本事第五十五章 盧照鄰(求票)第四十八章 忠第九十二章 時勢易轉第十六章 裝完逼不跑第九十二章 分水嶺第七十四章 借來一用第八十一章 老一套第八十七章 巡狩遼東第七十九章 不歸兵部管第十四章 盛情難卻第五章 地上魔都第八章 人地論第七十章 京城風華第二十五章 籌謀第二十九章 舊時物業第五十九章 冷靜第五章 人事流動第五十七章 需求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