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水東岸,一處高坡之上。
年輕的高句麗少帥淵蓋蘇文駐馬坡上,遠眺着對面。
天氣晴好,濡水兩岸又都是一馬平川,站在高坡之上,極目遠眺,甚至能望到百里之遠。
三萬五千唐軍已經渡河。
淵蓋蘇文沒急着去攔截,河上都是厚厚的冰面,又不是湍急的河水,因此守河攔截其實沒必要,他只要攔着通往平州的大路就行了。
手裡拿着一支千里鏡,讓淵蓋蘇文的視野更遠。
數十里外的唐軍,他都能看的較清。
僅看那個規模,確實有三四萬人。這些兵馬,卻分爲兩色,白色居多,紅色居少。
唐軍的軍服都是紅色,怎麼現在來這麼多白袍兵?
淵蓋蘇文有些意外,這個尉遲恭不會真的弄來了許多民夫充數吧。
“傳令,佈陣迎敵!”
雖然已經確認唐軍確實有三四萬之衆,可淵蓋蘇文那張大餅臉上卻沒有半點的慌亂。
他手下有五萬大軍,在平城下有兩萬,還有一萬在平州四處攻村破寨,收集糧食,擄奪金銀人口。
此時在這裡,依然有兩萬人馬。
兩萬人,一半靺鞨騎士,一半高句麗騎士。
兩萬對三萬餘,綽綽有餘了。
晴朗的陽光下。
兩支大軍在移動着,看似兩軍隔的近,不過望山跑死馬,兩軍相隔數十里,真要靠近了,卻也還得大半天的功夫。這還得是兩軍同時向前移動,要不然,一天可能還接陣不了。
唐軍順利渡過了濡河。
兩軍的輕騎哨探開始不斷的往來,探察對方軍情,相互越逼越近,兩邊也開始互派出小股騎兵,開始攔截對方的哨騎。
在雙方之間的數十里平原上,一隊隊的唐高騎兵開始交戰,這種小規模的斥候騎戰,更加考量斥候們的本事。
隨着這一隊隊的交鋒,越來越多的情報也傳到兩軍的主將手裡。
“高麗兵馬兩萬,已經出營列陣,向我方靠近!”
高句麗立國很早,早在西漢之時就已經立國,李記得是公元前三十七年,中原是西漢元帝時候。
如今唐貞觀二年,真正歷史上應當是武德八年,公元六二五年,這麼一年,高句麗建國已經有六百六十二年之久,也算是非常的了得了。
西漢元帝,夫餘人**在西漢的玄菟郡高句麗縣,就是後世遼寧新賓縣境內建國,故稱高句麗國。
高句麗的第一個國王**,其實是扶餘國的王子,因與其它王子不和,逃離扶余建立高句麗。
高句麗國在最早的時候,是由遼東土著濊貊人和部分遷移到這一地區的扶余人組成的。
濊貊人算不是一個特定的民族,而僅僅是指當時生活在東北那一片地區的許多古代土著的泛指。
扶餘國在高句麗之北,是遼東的一個土著王國,公元前二世紀立國,一直到五世紀末,也就是一百三十年前被高句麗滅亡,前後存在了近七百年時間。
扶餘國的具體位置就是在鬆嫩平原。
高句麗建國者是扶餘國王子,但立國後卻長期與扶余對抗。
扶餘國當時與中原關係極好,因爲高句麗是在漢朝的遼東四郡上立國,因此扶余聯合中原,一起協同打擊高句麗。
高句麗在早期,都是在往三韓半島上擴張,一直擴張到漢江流域,後來高句麗太祖王所高句麗五個部落,劃分爲五個省,實行集權化統治,很快兵強馬壯,不斷的對漢朝的遼東幾郡起攻勢。
漢滅後,高句麗又與曹魏聯合,一起攻打佔據院落割據的漢族豪強勢力。曹魏攻下遼東後,高句麗反目,襲擊遼東西部,引起曹軍反擊,摧毀高句麗的都城,高句麗王逃跑。
此後的幾百年裡,高句麗屢屢與中原王朝交戰,不過每當中原強盛之時,都要吃敗仗,最終稱臣。但等到中原內亂之時,他們便又開始蠶食擴張中原疆土。兼之,不斷的向周邊的小國進攻,征服了許多靺鞨、扶余、契丹等部族,實力大增。
南北朝之時,高句麗擴張更是達到鼎盛,勢力一直向西越過了遼河。
隋一統中原,高句麗卻不臣服,最終引得隋兵征討。三十餘年間,楊堅楊廣父子兩代,四徵高句麗。
雖然沒能征服高句麗,卻也把他們打的是元氣大傷。
但隋屢屢遼東折戟沉沙,也算是徹底的讓中原看清楚了高句麗人的威脅。
經歷過隋朝的東征,沒人會再小瞧高句麗人只是遼東蠻子。
兩萬高句麗兵,還都是騎兵,這讓李也很重視,但他依然沒有改變命令,繼續前進。
遼東的苦寒,造就了高句麗人的彪悍。同時半農耕半漁獵的方式,也讓這些人十分驍勇善戰。
濡河東岸。
淵蓋蘇文在彙集了一個又一個的最新情報之後,眉頭皺的更緊了。
他有些不明白了。
唐軍真的弄了兩萬民夫過來,嗯。
沒有鎧甲,連個頭盔都沒有,甚至連唐府軍最標誌性的百分百裝備弓箭這點也沒有,這些白袍兵,連一張弓都沒,他們甚至連軍袍都沒有。
只有一把長槍。
兩萬個長槍兵?
淵蓋蘇文雖然年輕,可也是久經戰陣,跟靺鞨部落人打,跟百濟軍隊打,跟新羅軍隊打,甚至跟百濟新羅的聯軍一起打,還跟什麼契丹等也打過,可是,他還真從沒有見過這樣的軍隊。
人手一把長槍,然後就這樣上來了?
這是來送死的吧?
難道唐軍準備搞個長槍大陣,用來剋制自己的騎兵?
可這也太搞笑了,光有長槍兵,就算結成再密集的槍陣,可這不就成了活靶子,他們的騎兵,不但騎術好,可還非常擅長射箭的。
再說了,只有長槍兵,那是頂不住騎兵的。騎兵不用硬衝,可以圍着射,一層層的削皮一樣,再密集的槍陣也會削沒。
“報!”
“稟報大人,探到唐軍統兵之人並非尉遲恭,對面的帥旗打的是李字。”
“李字?莫非是李績?可也不對啊,李績是前軍大都督,負責的是河東一塊。河北是右軍大都督尉遲恭統領,怎麼李績跑到河北來了?”
淵蓋蘇文有些疑惑。
“再探,一定要探明白這個唐軍新主帥究竟是何人。”
距離高句麗人還有大約二十里,眼看着已經天近黃昏。
李下令停止進攻,就地紮營。
這種一馬平川的平原上,對方又是騎兵,打野戰,還打夜戰,根本不可能,真打起來,唐軍也不會有半點勝算。
唐軍這邊一停,高句麗人那邊也停止了前進。
兩軍相隔二十里,各自紮營。
唐軍花了很大力氣,立起營壘,防衛森嚴。
淵蓋蘇文親自到騎馬過來觀看了許久後,沒有同意手下將領們提出的襲營計劃。
雖然他手下是騎兵,可唐營防禦森嚴,騎兵半夜衝營也沒有什麼便宜可佔。
“休息一夜,明日與唐軍決戰,將他們踏平。”
唐營。
李帶着諸將巡視了一遍營房之後,選派了值守將領,然後回營。
他剛坐下,尉遲恭就進來了。
進來後,尉遲恭一屁股坐在旁邊。
李見他不說話,也就繼續看自己的地圖,不理會他。
等了一會,還是尉遲恭沉不住氣。
“相國,我剛纔去高句麗大營外看了看,整整兩萬騎,十分彪悍,明天一戰,我們並沒有什麼勝算。”
“你是要勸我退兵嗎?”李問。
尉遲恭搖頭,兩軍相距二十里,又是在野外平原,唐軍就算想退也來不及了。他只是覺得勝數很少,不知道李一意要急着過河,究竟憑的是什麼。
“相國有什麼妙計明日可破敵?”
“沒有什麼妙計,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平州城危在旦夕,我們不得不救。”
“可如果爲了救平州城,卻把眼下僅有的這點兵搭進去了,那幽薊都難保了。”
“放心吧,這一仗,我們不會輸的。”
李那態度,讓尉遲恭很不滿,總說不會輸,口說無憑啊,總得拿出點真東西來才能讓人信服。
李笑了笑,把手裡正看着的一張長卷遞給尉遲恭。
“你看看這個。”
尉遲恭半信半疑的接過,打開長卷。
宣紙做的卷軸,上等的好紙,打開,上面繪的是圖。
細看,卻是軍陣。
尉遲恭打鐵的出身,當然沒什麼藝術細胞,欣賞不來什麼字畫。但對於軍陣,卻是相當熟悉的,一看到紙上畫的一個巨大的軍陣,裡面一個個的方陣,有步兵有騎兵的,他就不由的來了精神。
“你看看這個軍陣如何,明天我打算布此陣對敵。”
“這陣。”
尉遲恭看的第一眼,就感覺這個陣很厲害,純粹就是直覺。
排兵佈陣,都是非常講究的,軍陣軍陣,其實講究的就是兵種的搭配協同,好的軍陣,就能把這些兵種協同配後揮到極致,結果就能最大的揮出戰力。
李的這個軍陣圖上,有着無數個大小軍陣組合而成一個級大軍陣。
全陣圖最爲顯眼的就是四個巨大的方陣,呈一二一的陣形。然後在這排成三排的四個大陣前,又都有許多小陣。第一個是呈一一一二二一一一的橫排陣形。
第二個則是一一二二二二一一的陣形,第三個又是一一一二二一一一的陣勢。
在外圍兩翼和側後,又有多個騎兵陣。
而在這些大陣小陣的中間,還有許多個小陣,看圖就知道,這些小股方陣,應當就是刀牌手,此處在軍陣中應當是充當整個大陣的跳蕩兵。
四個巨大的步兵方陣,加上二十四個稍小點的步兵陣,還有多個騎兵陣和刀牌兵陣,組成了這個級軍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