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三章:閒中訓子

“這些年來,父皇的戰略重心始終放在經濟建設方面,兒臣此次東行,對此也是頗有感受,鐵路爲大唐帶來的變化,不僅僅只是表面上的這些,鐵路最大的意義,在於戰略方面的。

之前兒臣去滎陽的時候還很疑惑,滎陽經濟並不發達,產業相對單一,父皇又爲何會選擇修建這條路線?

但是經過這一系列的時間,兒臣有些明白了。

雖說這些年來父皇的戰略重心在經濟方面,但實際上對於軍事方面的安排,依舊沒有任何的鬆懈。

長安至洛州的官道,可以提高正常的通行速度,同時也可以提高軍隊的行軍速度。

鐵路亦是同樣的道理,而火車裝載量大,僅僅一夜之間,便可將數萬將士送出去,只需一日的時間,他們便可抵達千里之外的戰場。

先人言之,兵貴神速,大唐將士的戰鬥力根本不是問題。”李承光並沒有被前天滎陽工地上的那一幕給嚇到。

而根據這兩日的表現來看,顯然也不太像是裝出來的。

這一點,倒是讓李元吉很驚訝,也很意外,那種場面,對於一個八歲的孩子,就算沒有嚇的嚎啕大哭,總之也該被嚇的不知所措了吧?

但是很顯然,這些症狀在李承光的身上並沒有出現。

相反,回到長安之後,李承光只是休息了一夜,使自己的疲憊散去。

然後便開始全力整理自己此行的思路,李承光說出的這些話,有些道行的人基本都可以說出來,並不足爲奇。

但讓李元吉驚奇的是,他只有八歲,如果沒有人告訴他這些話的話,那這就不是個簡單的問題了。

“如果朕讓你來做決定,你會怎麼辦?”李元吉若有所思的看着李承光。

聽着李元吉的問題,李承光微微的有些緊張,稍稍緩了口氣,迫使自己冷靜下來,開口道:“兒臣會讓工部統計數據,得出當下能用的鋼材還有多少,又能同時支撐多少鐵路開工建設,會讓戶部與錢莊聯合發行債券,然後全力修建鐵路。

兒臣曾經問過閻尚書,閻尚書說父皇的戰略是暫時修建一東一西,一南一北兩條十字交錯鐵路,但是兒臣覺得這還不夠,兒臣覺得,在北部與南部,至少應該在修建兩條東西向的鐵路,而在東部與西部,應該再修建兩條南北向的鐵路,如此,數個十字交錯鐵路,如同一張巨大的漁網一樣,無論何處發生火情,朝廷都可在短時間內照顧到,從而避免火勢的蔓延。

而鐵路亦可以加速商業的發展,推動人員的流動,這些對於經濟方面,都有較大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鐵路網線發達了,也就意味着物價下降了,這同樣是重中之重。”

李承光說的這幾點,讓李元吉聽的津津有味。

規劃的頭頭是道,有模有樣的,甚至,這就是後世在高鐵網絡開通之前,最基本的幾條鐵路線概況。

鐵路的作用大不大?

很大,大到無法想象,無論是對於經濟也好,軍事也罷,擁有完整鐵路線的國家,始終佔據着各種各樣的先機。

而如果有一條鐵路直接通往遼東,那麼楊廣三徵高句麗還會失敗嗎?怕是一次就能打下來吧?

鐵路不僅可以將源源不斷的物資運輸過去,同樣可以將源源不斷的兵員運輸過去。

打累了?打疲憊了?不要緊,再堅持幾天,幾天之後,我送你回家休息幾個月。

用這樣的方法去打,高句麗能抗住嗎?即便佔據地理優勢,他們也扛不住。

詳見對印反擊戰,打贏了爲何要撤軍?爲何要那麼快的撤軍?

答案當然是物資跟不上,沒有鐵路,只能依靠一條危險陡峭的公路去運輸,而印度卻佔據着地理優勢,不撤退的話,出去的人都會被留在那裡,勝利不代表物資不缺。

但是現在再去看看,硬抗?對峙?隨你的便,青藏鐵路能將成千上萬噸的物資運輸過去,哪怕天天打槍放炮,當鞭炮一樣玩也能抗的住。

同樣的道理。

李承光能夠想到這一點,李元吉的確很欣慰,但欣慰不代表着無腦的支持,更不代表着需要大力的去讚揚。

緩緩的,李元吉收起了臉上的笑容,換上了一副嚴謹的態度。

“你知道趙括嗎?”

“趙括?”李承光面色一愣,旋即想起一人,這些面色更加蒼白了些:“父皇指的是趙國的趙括?”

“恩!”李元吉點了點頭。

這下李承光算是徹底的傻臉了。

趙括是誰?大名鼎鼎!

紙上談兵,說的就是這位趙括。

如果只是說經驗不足也就罷了,問題在於,這位趙括老大爺,不僅僅只是經驗不足,而且還極其的裝逼與自信,爲此而直接付出的代價,就是四十萬趙軍,直接導致了趙國被滅。

現在李元吉在考教自己的時候,卻提出了趙括這個人,其意所指爲何?這還用猜嗎?

“趙括有才能嗎?有!是大才!他的才能,遠超過當代任何一位名將,但是趙括爲何落得如此下場?朕爲他總結了四個字,爲人過傲!”李元吉毫不客氣的評判着歷史人物。

以他現在的身份地位,完全有資格來做出這樣的一番評價。

當然,評判不是爲了打擊李承光的積極性,而是要讓他深刻的認識到其中的問題,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引以爲戒。

在確定立太子之前,李元吉從不會去考慮這些問題,但是現在不同了,他必須要考慮這些,必須要讓一個相對完美一些的太子上位,這樣對大唐是好的,對李家,對自己在這個世界的血脈也是有好處的。

“紙上談兵,也是一種實力的體現,趙括所釀下的過錯,根源並不完全在於他自身,長平之戰的失敗,趙國被坑殺四十萬主力軍隊,這個責任,趙孝成王與趙括應當各擔一半的責任,趙孝成王的錯在於不能慧眼識人,作爲一名君主,其他的才能都可以暫時的忽視掉,但必須要能識人,說的更通俗一些,就是物盡其用。

就像火車上的那些零部件,每一個部件,都有他的用處,如果換一個地方,雖然有可能也能用,但影響的終究是火車自身,將軍管軍事,文人管政治,這也是一種方法。

而趙括的錯在於爲人過於傲氣,總以爲自己懷有大才,就敢目空一切,忽視一切敵人,不將其當做真正的大敵來對待,而這種態度,這種想法,更是直接造成了連趙括自身都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一個看不到自己短板的人,一個根本不相信自己有短板的人,又怎麼可能會成功?”李元吉耐心的分解着,總之就是兩個意思。

身爲帝王,身爲君主,必須要慧眼識人,如果做不到,那就嚴格遵守制度,不要去胡搞亂搞,不要想着讓工部的官員去管戶部的賬目,不要讓刑部的官員去兵部管軍事。

一個蘿蔔一個坑,什麼樣的人才,就幹什麼樣的事情。

而另一個則是要告誡李承光,永遠不要覺得自己是最完美的,是沒有短板的,要時刻自省自己,要時刻看到自身的問題。

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自我學習,自我進步,自我完善。

教育只是一個目的,拿着別人的事例去比喻,形象歸形象,卻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李元吉繼續開口道:“前面你說的那些,從理論上來說,都很不錯,但實際上,朕可以很確定的告訴你,至少有一半以上是不能用的。”

李承光正在消化着李元吉剛纔的分析,並且對比自身來自我反省。

當李元吉開始實例分析的時候,李承光瞬間收起了心思,靜靜的聽着。

這些教誨可都是極其難得的,這麼多年以來,李承光從未見過父皇對任何人說過這樣一番話,李承光自然知道珍惜。

“北部修建一條東西向的鐵路是可行的,因爲北部多爲平原,幷州以東,都可以,如果多做些功夫,在幷州也並非不能修建,但是難度太大。南部修建就可以直接放棄了。

以長(安)海(州)鐵路爲中心,南線修建在哪裡?長海鐵路是沿着大河修建的,南線難道是沿着長江修建?但你可曾考慮過,長江並非大河,大河泥沙多,不便於長久通航,但是長江卻極其適合通航,如果有一整條水運航線,相當於直接有了一條南部的東西運河,這樣的話,還修建鐵路做什麼?

東部倒是可以修建,甚至可以在距離沿海不遠處,人口規模大一些的州府修建,更加便於商品的流通。

但是西部,同樣是多山地區,而且還要考慮土壤的構成,有些是堅硬的地面,適合修建,有些則是鬆散的,還有高山河流,這又怎麼修建?

朕並非否定你的想法,而是這個想法在當下而言,是不現實的。你可以繼續對這個想法抱着希望,但在沒有絕對的技術支持之前,這個決定不能輕易的做下。

飯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凡事總要量力而爲,切記過之而不及。”

第三二七章:處處是商機第六三七章:確定第三一六章:開疆擴土?第二七五章:大唐的好戰份子們第一六六章:隱忍、分化、瓦解第五四八章:儲君人選第四一三章:給你們個作業第三七八章:當頭一棒第四十七章:推銷水泥第三五一章:掉頭的罪過第三一九章:我哩個娘啊第四一七章:問題多多的蒸汽機第一七三章:大勝、齊國第五七四章:將計就計第三六八章:加強中央集權第二八零章:唐人要亡吾國啊第五九一章:線索沒了第三十七章:搶……搶劫啦!第三七五章:自取其辱第六四九章:拆分第五七八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五十四章:這個身份很好用嘛第七百章:四個光桿司令第三八六章:解圍、反擊第三三七章:只是述職?第一七三章:大勝、齊國第五六七章:找上門的線索第四六三章:讀出來的未來第五三八章:罪己詔第六四九章:拆分第四九九章:老祖宗已經給了答案第一一八章:有人來送錢第五二七章:風捲殘雲般的壓迫第一一四章:要不讓齊王背個鍋?(求首訂!)第四二三章:船廠第一三一章:非禮勿視(三更求訂閱!)第二五七章:這纔是皇帝過的日子第六三五章:以農爲本第八十五章:冤魂不散第四零六章:你也來唱反調?第二四五章:登基、開戰第六三五章:以農爲本第六三七章:確定第四五五章:青禾姑娘第三一五章:蛋糕自己切第二一一章:是誰走漏了風聲?第六三五章:以農爲本第四二一章:那是什麼東西?第三章:總有刁民想害孤第五二七章:風捲殘雲般的壓迫第一七五章:蕭皇后第二一五章:南下之前第七十章:此戰已經贏了第六零二章:皇帝家事第一五八章:三個月內,蕩平突厥!第三十七章:搶……搶劫啦!第五二七章:風捲殘雲般的壓迫第四三四章:你知道朕最後悔的事是什麼嗎?第六六七章:很好,很強大第二七三章:嚇尿了第一八零章:讓他先飛一會第三九五章:亂第一二六章:本王就喜歡嘴硬的第六九零章:一個存在又不存在的地方第六十章:後手第二零五章:李靖夜襲鎮北城第一零六章:你行你上,本王不幹了第三七六章:朕又不吃人第一四六章:發財之道第二九零章:長安一日遊第一百章:朝中隱局第四七零章:我拒絕第六七八章:操之過急了第二七零章:好日子要來了第八十二章:渭水之盟第一二五章: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第一七三章:大勝、齊國第六零二章:皇帝家事第一零八章:早朝就是用來睡覺的第二五八章:皇家太平坊第二六八章:歸來第一零八章:早朝就是用來睡覺的第七零二章:皇帝拍桌子第六九七章:去安南第八十七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五七零章:就是他們兩個第一九五章:飛來橫財第四零九章:臣不敢藏私第七零四章:拆分,重組第三六零章:兵進吐蕃第二七二章:來自異邦的囂張第六九三章:從裡爛到外第五六八章:狐狸尾巴第七十六章:你瞅本王作甚?第六九七章:去安南第一五一章:給他三天跑路第四八六章:令人頭疼的案件第三六七章:朕的外掛咋樣?第六三六章:李承光的提醒第二七三章:嚇尿了
第三二七章:處處是商機第六三七章:確定第三一六章:開疆擴土?第二七五章:大唐的好戰份子們第一六六章:隱忍、分化、瓦解第五四八章:儲君人選第四一三章:給你們個作業第三七八章:當頭一棒第四十七章:推銷水泥第三五一章:掉頭的罪過第三一九章:我哩個娘啊第四一七章:問題多多的蒸汽機第一七三章:大勝、齊國第五七四章:將計就計第三六八章:加強中央集權第二八零章:唐人要亡吾國啊第五九一章:線索沒了第三十七章:搶……搶劫啦!第三七五章:自取其辱第六四九章:拆分第五七八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五十四章:這個身份很好用嘛第七百章:四個光桿司令第三八六章:解圍、反擊第三三七章:只是述職?第一七三章:大勝、齊國第五六七章:找上門的線索第四六三章:讀出來的未來第五三八章:罪己詔第六四九章:拆分第四九九章:老祖宗已經給了答案第一一八章:有人來送錢第五二七章:風捲殘雲般的壓迫第一一四章:要不讓齊王背個鍋?(求首訂!)第四二三章:船廠第一三一章:非禮勿視(三更求訂閱!)第二五七章:這纔是皇帝過的日子第六三五章:以農爲本第八十五章:冤魂不散第四零六章:你也來唱反調?第二四五章:登基、開戰第六三五章:以農爲本第六三七章:確定第四五五章:青禾姑娘第三一五章:蛋糕自己切第二一一章:是誰走漏了風聲?第六三五章:以農爲本第四二一章:那是什麼東西?第三章:總有刁民想害孤第五二七章:風捲殘雲般的壓迫第一七五章:蕭皇后第二一五章:南下之前第七十章:此戰已經贏了第六零二章:皇帝家事第一五八章:三個月內,蕩平突厥!第三十七章:搶……搶劫啦!第五二七章:風捲殘雲般的壓迫第四三四章:你知道朕最後悔的事是什麼嗎?第六六七章:很好,很強大第二七三章:嚇尿了第一八零章:讓他先飛一會第三九五章:亂第一二六章:本王就喜歡嘴硬的第六九零章:一個存在又不存在的地方第六十章:後手第二零五章:李靖夜襲鎮北城第一零六章:你行你上,本王不幹了第三七六章:朕又不吃人第一四六章:發財之道第二九零章:長安一日遊第一百章:朝中隱局第四七零章:我拒絕第六七八章:操之過急了第二七零章:好日子要來了第八十二章:渭水之盟第一二五章: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第一七三章:大勝、齊國第六零二章:皇帝家事第一零八章:早朝就是用來睡覺的第二五八章:皇家太平坊第二六八章:歸來第一零八章:早朝就是用來睡覺的第七零二章:皇帝拍桌子第六九七章:去安南第八十七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五七零章:就是他們兩個第一九五章:飛來橫財第四零九章:臣不敢藏私第七零四章:拆分,重組第三六零章:兵進吐蕃第二七二章:來自異邦的囂張第六九三章:從裡爛到外第五六八章:狐狸尾巴第七十六章:你瞅本王作甚?第六九七章:去安南第一五一章:給他三天跑路第四八六章:令人頭疼的案件第三六七章:朕的外掛咋樣?第六三六章:李承光的提醒第二七三章:嚇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