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九章:這是不地道吧

當然,很多事情是不需要程知節去親自操刀的。

但這種事情大家都是第一次,沒人有經驗。

而且現在也不是以前了,以前要查誰要抓誰,只需要皇帝一道命令,然後去的不是官府人員,而是軍隊,二話不說,進去就是硬幹,抓人,抄家,要多殘暴就有多殘暴。

但是現在抓人必須要有證據,要做到讓人心服口服,雖然兩者都沒什麼區別,但實際上的區別可就大了。

這也是之前程知節爲什麼會故意安排人進去給他們下套的原因,並且順着這個套,直接將稅務系統內的大半人給拿下了。

除了這些以外,其他的方面他們也沒有多少的經驗,所以,在辦案的同時,摸索,整理,也成了他們的另一個目標。

於是乎,在這個總督府內,還有兩個書記官。

他們並不是負責記錄案件的,而是記錄證件案件從開始到結束,包含了整個案件的辦理過程,以及高層的一些舉動命令等等。

就好比程知節讓人拿着手令去建康調稅務官這件事情,書記官就直接給記載了下來,並且明確的將其列爲以後辦案的必要流程之一。

甚至在參考了今日還需要那些被抓的稅務官繼續工作的情況之後,書記官更是將這件事情的優先等級給上調了一下。

直接將其列爲確定動手之前,備用人員必須到位,以防止影響正常的工作。

建康並不大,但是在歷史上,建康還是鼎鼎有名的,依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在各個朝代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之所以建康沒什麼人聽說過,並不是因爲現在的建康沒落了,完全是因爲政策因故。

自隋唐以來,北方的人羣對於建康似乎有着特別的抵抗,似乎是不願意看到這個地方發展起來,所以在政治待遇方面,建康也就比一個縣稍稍強一些,但建康的規格可不是縣,而是州。

隋書,地理志中明確記載,建康小人率多商販,君子資於官祿,市廛列肆,埒(等)於二京(長安、洛州)。

也就是說,在隋朝的時候,建康在經濟方面是跟長安,洛州齊名的隋朝三大城市。

即便是現在,沒有大量的政策傾斜這裡,甚至在大量的政策傾斜於四大城市,以及由海而興的海州以外,建康在經濟方面依舊是排名前列的,僅次於這四大城市加一個海州的第六位。

說建康的話,或許大家會有些陌生,但是提起他以前的名字,或者以後的名字,這個陌生感便會隨即消散。

建康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實際歷史要更早,這個只是有明確記載的歷史,這個時候建康叫棠邑,並設棠邑大夫。

春秋時期,楚威王在石頭城築金陵邑,這便是金陵的來由。

到了這裡也就不用再多說了,看到這兩個字,就算不知道歷史的人也知道了這個地方是哪裡。

可以說,在隋唐時期,建康完全就是靠着自身的地理位置發展起來的,跟朝廷的關係並不大。

但老實說,如果不是出了健康以外,其他地方沒有能力一口氣抽調這麼多的人員,程知節還是不想去建康調人的。

因爲他的下一站行程就是建康,別問他是怎麼知道的,盒子上標註的2已經寫得很清楚了,不用打開也能看到2下面的建康二字。

揚州的等級並不低,單從官職的配置上就能看出來,揚州跟洛州一樣,最高長官爲大都督,而且現在的大唐,跟以前也不一樣了。

以前大都督只是一個掛名的,實際上並不在治地,甚至很多人一輩子也沒去過自己的治地,而地方政權,實際上是在大都督長史手中的。

但是在李元吉登臺以後,於神元六年進行了改革,大都督要親赴各地處理政務。

“總督,揚州大都督來了!”程知節正想着其中的一些關鍵點,下面的人卻來彙報揚州大都督來了。

揚州大都督何許人也?李襲譽。

雖說宗室已經大量的退出了政壇,但是想要完全退出又哪有那麼容易?加上那麼多宗室,那麼多地方,不讓宗室去參政,這個後果又該如何?

所以,李元吉始終將宗室參政的人數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同時又對這些宗室人員嚴令要求。

而在李襲譽之前,揚州大都督是李靖,但是因爲這次的改革,李靖又不願意離開軍校,故而只能免去其揚州大都督職位,將揚州大都督長史李襲譽任命爲揚州大都督。

而對於李襲譽這個人,程知節還是比較欣賞的。

雖然有宗室的身份,但可不是每一個宗室都能獲得李元吉的認可的,更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被委以重任的。

而李襲譽在成爲揚州大都督之後,都幹了些什麼事?

揚州治下俗好商賈,不事農桑,李襲譽引雷坡水,又築勾城塘,灌田八百餘傾,百姓深得其利,民風稍變。

李襲譽性格嚴謹,所在以威肅稱,所獲俸祿,一部分散之宗親,餘以寫書。

所以,無論是民間還是朝廷,對於李襲譽的風評都還不錯。

而李襲譽目前也在籌備江南省的改建,不出意外,他就是第一任的江南省大都督,而一旦省設立,所有都督全部改任都督,大都督只有這些封疆大吏才能擔任。

“程總督這事做的不地道吧?”剛一進來,李襲譽便板着一副臉,滿臉不爽的問道。

好歹自己也是揚州大都督好不?馬上就是江南大都督,你雖然是總督,級別雖然比我高一些,還有內閣加成,但是來了這裡,總不能連個招呼也不打吧?

如果不是今天下面的人告訴他,稅務那邊有三分之二的人都遲到了,他還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奉命行事,沒什麼地道不地道的。”程知節硬生生的將其頂了回去。

不得不說,如果不是程知節在這裡坐着,面對李襲譽的質問,辦案組那些人還真扛不住。

但是程知節扛起來卻毫無壓力,大都督又怎麼了?我有聖旨在手,誰來都不行,誰的面子也不給,別人需要考慮一下,自己卻不用,用不着。

“老夫知道你是奉命行事,也不想去幹涉你的事情,但是動手之前,能不能先打聲招呼?”李襲譽極爲不滿道。

手底下有這麼多的老鼠,李襲譽也很憤怒,也很震驚。

但畢竟是自己手底下的人,就算是被抓了,起碼自己也應該有知情權吧?

現在程知節二話不說就把人給抓了,等到下面人問起的時候,自己竟然還不知道怎麼回事。

這是什麼行爲?這不擺明了是來拆臺的嗎?一個大都督竟然不知道自己的治下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臉上的面子該往哪裡掛?以後還怎麼治理地方?

“這個是老夫疏忽了……”程知節尷尬的撓了撓頭,特喵的自己也是第一次啊,連提前調人來應急都沒想到,還想指望自己想到這些?

如果不是李襲譽的風評不錯的話,程知節還真的就懶的去跟他說這些。

恩,這下規矩上又瞭解了一些,如果初步查明事件跟一地的最高長官無關的話,還是要提前打聲招呼的。

他這個巡查總督也沒有什麼具體的辦公地點,到了地方,總是要人配合的,這麼獨來獨往的,來了就狠狠揍人一頓,時間久了,到後面必然不好做。

李襲譽也顯然沒有想到程知節會直接認錯,這下就尷尬了,自己該怎麼辦?

“這是陛下直接吩咐的事情,老夫也知道干涉不了,看在大家同朝爲官的面子上,你給老夫透個底,在揚州,這事完沒完?”無奈,李襲譽只好打聽接下來的事情,多少也讓自己有個心理準備。

不過也在默默的祈禱着,別特喵的把揚州官場一網打盡,那樣老夫可就真的欲哭無淚了。

程知節略微思索了一下,覺得李襲譽還是能靠得住的,或者也該給李襲譽透個底,這才道:“辦完這件案子就走了,但是這件案子到底牽扯到多少人,這個老夫現在也說不準。”

聽到這裡,李襲譽算是鬆了口氣,雖然情況依舊不妙,但至少沒有往更壞的方向發展。

“不過,老夫懷疑這件案子沒那麼簡單。”

“恩?”李襲譽愣了下,剛放下的心不得不再次提了起來。

“昨夜的突審,基本上將整個涉及的人都查了出來,但是在抓捕的時候,有四個人提前跑了,老夫懷疑有更深的勢力隱藏在背後。”程知節如實的說道。

“這……”這下李襲譽真的是欲哭無淚了,跑你妹啊跑,能跑掉嗎?

到時候發個全國通緝令,看你往哪裡跑,根本就跑不掉的好不好?非要在這裡瞎折騰。

“目前老夫能跟你透漏的也就這麼些了,官風方面,還是要你們這些地方官員去下功夫的,畢竟朝廷涉及的方面比較廣,不可能長久的把目光放在一處。有些道理,老夫便是不說,你也應當清楚的。”程知節隱晦的提醒道。

第三二六:蕭條與繁華第四二一章:那是什麼東西?第二五九章:王家的底線第六零六章:又要胡來?第三七九章:來人,拿下!第五八九章:你逃的掉嗎?第五九二章:內部瓦解第四六三章:讀出來的未來第三三七章:只是述職?第三十章:給本公子打第三十章:給本公子打第六六八章:亞歷山大第四四六章:吟的一手好詩第四七五章:皇帝的憤怒第四六七章:問題第二八二章:毫無挑戰的滅國第一三七章:自動擋,高配,帶暖氣第六五四:進擊的屈突仲翔第六九二章: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第一九三章:小鎮北第五零七章:怎麼都趴下了?第五五二章:風景線之大科學家第三二零章:一箭數雕之貨幣改革第三零六章:溫水煮大臣第四九零章:不幸中的幸事第三六一章:回不來了,打吧!第三百章:給老子炸!第五六八章:狐狸尾巴第二八九章:民心第五六一章:真真假假之軍事任務第五二零章:海島一號第二三零章:朕欲讓位於齊王第五八零章:假戲真做第一九四章:大和國使臣?第五七四章:將計就計第六二零章:簡陋到爆的機槍第一三一章:非禮勿視(三更求訂閱!)第一九七章:邊關急報第六章:此仇必報第三一四章:有一種命運叫人家的第二九八章:這裡是大唐的領土了第六二七章:皆大歡喜第五二九章:死了?第六二五章:突飛猛進第六三八章:輔政人選第一七二章:各懷鬼胎第四六零章:李元吉的大招第二二四章:你的車翻了第一九三章:小鎮北第二七二章:來自異邦的囂張第四零六章:你也來唱反調?第三六八章:加強中央集權第五五八章:刺殺?呵呵!第二三六章:程妖精,惹事精第五九五章:舉報信第四零二章:望山跑死馬,長途跑死人第二一二章:豐州是孤的了第一一五章:長孫無忌要造反第四五六章:我願意第二三八章:小狗,你要幫我啊第五四零章:當個好皇帝真難第二八九章:民心第十三章:給本王滾第六十五章:驚嚇過度的李世民第五二八章:舉國內附?第四六八章:沒文化的可怕第四二零章:小鬼子不老實了第九十六章:誰敢動齊王?第七十九章:慘勝第四零九章:臣不敢藏私第一百章:朝中隱局第一三二章:本王讀書比你少嗎?第五八五章:不按常理出牌第四三二章:可惜你明悟的太晚了第五三五章:變故第三九一章:來自地獄的惡魔第二三一章:太子監國第二三六章:程妖精,惹事精第二八九章:民心第十九章:本王要拆了御史臺第一八八章:笑死人不償命第三五九章:大戰,一觸即發第五六一章:真真假假之軍事任務第四九五章:治療第四二零章:小鬼子不老實了第二十三章:‘第一桶金’第四十二章:本王是來納稅的第十三章:給本王滾第六四九章:拆分第一六三章:奴婢會暖牀第五零八章:禁軍的攻擊方式第二九六章:駐軍焉耆?第五六八章:狐狸尾巴第三十四章:本王必滅高家第四五四章:你把皇帝給得罪了?第六五六:三年第四八二章:被嚇懵的大臣們第六五六:三年第三五二章: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四六七章:問題
第三二六:蕭條與繁華第四二一章:那是什麼東西?第二五九章:王家的底線第六零六章:又要胡來?第三七九章:來人,拿下!第五八九章:你逃的掉嗎?第五九二章:內部瓦解第四六三章:讀出來的未來第三三七章:只是述職?第三十章:給本公子打第三十章:給本公子打第六六八章:亞歷山大第四四六章:吟的一手好詩第四七五章:皇帝的憤怒第四六七章:問題第二八二章:毫無挑戰的滅國第一三七章:自動擋,高配,帶暖氣第六五四:進擊的屈突仲翔第六九二章: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第一九三章:小鎮北第五零七章:怎麼都趴下了?第五五二章:風景線之大科學家第三二零章:一箭數雕之貨幣改革第三零六章:溫水煮大臣第四九零章:不幸中的幸事第三六一章:回不來了,打吧!第三百章:給老子炸!第五六八章:狐狸尾巴第二八九章:民心第五六一章:真真假假之軍事任務第五二零章:海島一號第二三零章:朕欲讓位於齊王第五八零章:假戲真做第一九四章:大和國使臣?第五七四章:將計就計第六二零章:簡陋到爆的機槍第一三一章:非禮勿視(三更求訂閱!)第一九七章:邊關急報第六章:此仇必報第三一四章:有一種命運叫人家的第二九八章:這裡是大唐的領土了第六二七章:皆大歡喜第五二九章:死了?第六二五章:突飛猛進第六三八章:輔政人選第一七二章:各懷鬼胎第四六零章:李元吉的大招第二二四章:你的車翻了第一九三章:小鎮北第二七二章:來自異邦的囂張第四零六章:你也來唱反調?第三六八章:加強中央集權第五五八章:刺殺?呵呵!第二三六章:程妖精,惹事精第五九五章:舉報信第四零二章:望山跑死馬,長途跑死人第二一二章:豐州是孤的了第一一五章:長孫無忌要造反第四五六章:我願意第二三八章:小狗,你要幫我啊第五四零章:當個好皇帝真難第二八九章:民心第十三章:給本王滾第六十五章:驚嚇過度的李世民第五二八章:舉國內附?第四六八章:沒文化的可怕第四二零章:小鬼子不老實了第九十六章:誰敢動齊王?第七十九章:慘勝第四零九章:臣不敢藏私第一百章:朝中隱局第一三二章:本王讀書比你少嗎?第五八五章:不按常理出牌第四三二章:可惜你明悟的太晚了第五三五章:變故第三九一章:來自地獄的惡魔第二三一章:太子監國第二三六章:程妖精,惹事精第二八九章:民心第十九章:本王要拆了御史臺第一八八章:笑死人不償命第三五九章:大戰,一觸即發第五六一章:真真假假之軍事任務第四九五章:治療第四二零章:小鬼子不老實了第二十三章:‘第一桶金’第四十二章:本王是來納稅的第十三章:給本王滾第六四九章:拆分第一六三章:奴婢會暖牀第五零八章:禁軍的攻擊方式第二九六章:駐軍焉耆?第五六八章:狐狸尾巴第三十四章:本王必滅高家第四五四章:你把皇帝給得罪了?第六五六:三年第四八二章:被嚇懵的大臣們第六五六:三年第三五二章: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四六七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