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那一羣黑壓壓的人在突破了邊境之後,便如同風化皸裂的岩石一般,慢慢的只剩下骷髏之後,向着他們的方向衝出來時。
她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聽得身邊一聲厲喝,“快走!”
手腕被人緊緊抓住,向前狂奔而去。
而身後那些衝出來的人,在午後斜飛的陽光裡,逐漸變成了行走的骷髏。
場面猶如美國好萊塢大片一般。
三人行走一處高處,縱身一躍,便跳了上去,而底下那羣已不能稱之爲人的骷髏正張牙舞爪的向他們的方向攀爬着。
羅迦極是厭惡的看着那些臉上掛着一些橫飛的碎肉,空曠的眼底只剩下漆黑洞口的人,衣袖一揮,便將最前面的那些試圖攀爬的人給甩了下去。
隨即便一陣骨頭碎裂的聲音,咔嚓咔嚓的響個不停,像是多米骨的牌,成片的倒塌下去。
一陣疾風起,山頂之上的樹,被刮的沙沙作響,萬里的晴空被黑雲掩埋。
熟悉的驚雷之聲於頭頂之上響徹,閃電咔嚓一聲劈在三人之間。
長着青苔的石頭之上,被雷電劈的起了一層淡白色的煙氣。
碎裂的小石子,四處橫飛着,三人不得不別過頭去,只是那風極是怪異,幾乎是片刻之後,忽然一切安靜了下來。
鳳簫與羅迦相對而立,四周是漆黑的巖壁,而穹頂之中,以各種異域的花色所制的藻井,顯得極其突兀。
兩人再一回頭,方纔驚駭,雁丘不見了!
……
雁姑娘只覺得人生真他媽的精彩阿,纔不過一個轉頭的功夫,身邊兩人又不見,只剩下她自己一個人,站在一處看上去有點熟悉,細看又想不起來到底在哪裡見過的地方。
而此處極是寬闊,穹頂之上,吊着一塊碩大的水晶,被匠人精緻的手藝雕琢而無數的立面,不知是誰頭腦不錯,竟然在那水晶之中鑲嵌了鮫人珠,整一個簡化版的現代水晶大吊燈呢。
藻井的樣子,有點像清代故宮裡的花色,帶着一種關外異域的風情,只不過哪裡有一些不同。
她一時沒看出來。
目及之外,有像是一個寬闊的室內廣場,目測可以容納上千人,這樣看來,這裡更像是一種天然形成的大殿,只不過被人後期加以裝飾,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五人合抱的黑色檀木廊柱,上面雕刻着各種蓮花形態,仔細一瞧,在那蓮花心裡,竟然還藏着神像。
只不過用的這種材質的原因,看得不甚至真切。
倒是那黑色檀木看上去極是高雅,像是歷經千年眼睛,看着這國度滄海桑田的變化。
雁丘站在這空曠的大殿裡,並未移動半步。
因爲她並不確認自己到的這裡,是實境,還是幻境。
按陛下的推測,自己已歷經六道之中的畜生道,餓鬼道,天道,地獄道,人道,那麼,此地是否是最後一道,阿修羅道!
她對於婆羅門教所制定出來的這什麼六道不是很感冒,至於這阿修羅道又是個什麼樣的險境也不清楚,只知道這種六道輪迴大陣,是有時間限制的。
她老人家本來就懶,也懶得去應付那些魑魅魍魎,我就坐在這裡,反正時間一到,你會自動消失的。
她盤腿一坐,開始閉目養神。
“吾兒雁丘!”
誰的聲音自穿越千山萬水,從遙遠的記憶深處走來。
她的身顫了一下,到不是那因那句話,而是那聲音!
那句嚐嚐縈繞於夢裡的聲音,竟然與現實之中緩緩重合。
不錯,這次她真的沒有聽錯,清麗而婉約的聲音是真真實實的傳來的。
更讓她震驚的是,這聲音,她在前世,也是聽過的!
是什麼時候?好像自五歲前,又好像是五歲之後被收養之後。
在哪裡聽過?一時想不起來。
她只覺得一陣頭痛,像是要炸裂一般。
那些被塵封起來的東西,正緩緩的啓開了釘子,吹開蓋子上的飛灰,打開泛黃的卷宗,查找那些屬於歷史的真相。
雁丘只覺得自那聲音出現之後,她的腦子如同煮沸的水一樣,咕嚕咕嚕的沸騰起來,似乎要衝破腦殼飛向九霄雲外。
“吾兒!”
“吾兒,母親這一生無任何所求,唯願你能擁有一個飽滿鮮活的人生。
母親希望你這一生能被不公平對待,如此,你方纔知曉公正正義乃不是理所當然。
希望你遭遇背叛,如此方纔知曉忠誠的重要。
希望你偶爾遇到不幸,如此才能意識到運氣與機遇,本不是唾手可得,而失敗也不是應得的結果。
希望你能感受孤獨,如此方纔不會把別人的付出當作理然當然。
當你發現黑白不是那麼分明,世道不是那麼公平,那時你將有能力面對這一切,但我仍然希望你的眼睛和心依然純淨。
我需要爲我的母國尋一位君王,她能承受得了風雨侵蝕,更能經得住榮耀無上,她雖歷盡千辛萬苦,遍嘗人世風霜,卻扔能以純淨的雙眼看待一切……”
那個囑咐一遍遍的在腦中響起,逐漸與眼前的景象重合。
雁丘睜開猩紅的眼睛,那裡面倒映着漫天的血火,於那滔天的大火之中,一個嬰兒的身影,緩緩出現在視線裡。
她那麼小,那麼輕,像是一片羽毛,隨着滌盪而起的夜風,緩緩飄搖着。
桐城某郊區的一座廢棄多年的古塔失火了,那是一座年代久遠,久遠到無歷史可以追溯的,無證據可以考證的古塔。
因經費的欠缺,古塔的修葺一直擱置着,政府的財政資金不足,新上任的書記一心只想發展經濟,哪裡會顧得上這樣一個不無年代可考證的塔呢。
在某一年的一個元宵節裡,這裡處有古塔的地方成了一處燈會之地,也許是誰的方案提的不錯,竟然得到了採納,將古塔重新修葺一翻,於正月十五上元節之日,重新裝點一些。
其實所謂的裝點,不過是將塔身的那一週,圍了一層極廉價的彩色燈泡,而塔下面,則一條長街,密密麻麻的聚集了商販。
一些人掛起了國旗,還有的寫着慶祝香港迴歸,等字樣。 有些興奮,有些躁動。
一些年輕人,拿着焰火棒,嘰嘰喳喳的放着煙花,人來人往,賞着走馬燈,觀着飛龍燈,還有一些文藝女青年,站在那一片燈謎之下,巧笑倩兮。
一派祥和的徵兆。
無人發現,那古塔之下一處角落裡,已被人踩滅的煙火棒,最後一丁點的火星,在風起時,緩緩點燃。
將垂落於角落裡的那些廉價小彩燈的線點燃。
滋滋啦啦的燃燒之聲,被喧囂之聲所湮滅。
火,在一點點的燒起。
當有人反應過來時,古塔周身,已遍佈了火球,像是畫上一層火線一般,遠遠看上去甚至壯觀。
轟!
一聲巨響,塔頂那塊年代久遠的黑檀轟然倒塌,火星迅速的竄入人羣之中,人羣裡開始出現女人的尖叫,孩童的哭泣。
吵雜與慌亂的聲音,開始慢慢響了起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逃離,撤退。
消防車其實早已候在場外,這種地方的燈會,當地政府都會做一些應急措施。
有人高喊一聲,“大家有序撤退,不要慌亂!”
有消防員帶着水槍向着古塔奔去。
忽然有人聲高喊,“剛剛有個孩子爬上去了,快去救救那孩子!”
一時之間糟亂的現場安靜下來,大家屏息的看着古塔上的一切,爲那個生死不明的孩子擔憂着。
濃煙逐漸淡了下來,一名消防員抱着一個三四歲大的孩童,從塔上走了下來。
那孩子滿臉的黑灰,安靜的卻如同睡着一般。
次日桐城日報,千年古塔着火,五歲孩童險些喪命。
監護人不露面,五歲孩子該何去何從!
配的圖便是那個消防員懷抱着孩子的照片。
而這張報紙被一個姓雁的大學教授看到了,他們夫妻結婚多年,卻一直未曾有孕,而那下報紙的下方,寫着孩子已被送入了福利院。
於是這戶教授帶着夫人,奔去了桐城,辦了領養手續。
這位雁教授,是帝京a大歷史考古系的一位教授,書香門弟之家,往上四代,據說是曾跟在李鴻章身邊做事,但是否如此,只有人家自己家人知道。
這位教授與其妻子,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一項失落文明的研究,主要是的研究物便是桐城郊區外的那座古塔。
他們曾夫妻曾多次提議,要政府出面,對修葺和維護,奈何,並無人採納夫妻二人的建議,恰逢元宵節,竟然會因爲一場意外的火災,將那座古塔燃燒殆盡,夫妻二人扼腕嘆息。
其實這也是爲何他們會收養那個被困於古塔之上的孩子的原因吧。
這對夫妻在接來這孩子之後,非常喜歡,但一直沒能取好名字,雁姓,本來就是古姓,而兩人又是知識分子,對於孩子的名字,當然非常慎重。
有一次,夫妻二人,正拿着字典爲孩子找名字,忽然見到那孩子拿起桌子上擺的那首元曲,用手在那首元好問的雁丘詞上劃了一個圈。
夫妻二人靈光一閃,拍案而定,就叫雁丘吧,大氣。
斗轉星移,轉換二十年已過,那孩子已長大成人。
她專注認真懂得堅持,贏得了y國某高校的全額獎學金,二十六歲,便被評爲教授,如她的養父母一般,從事着考古行業。
養父母離世,終其一生研究着桐城郊區外的那座古塔,並告訴她若是有機會,一定要繼續研究下去。
奈何那孩子不按常理出牌子,並沒有去研究那些被燒的只剩下灰燼的古蹟,反而對着那些千年墓葬比較感興趣……
直到那一槍,墜入滇池。
自滇池底部,緩緩飄來的一句,吾兒今且歸!
……
雁丘霍然睜開眼睛,眼底的猩紅已退卻,那是她的前生,一直以爲自己是從孤兒院領養的,沒想到還有這一出。
那無歷史可考的古塔,因自己的出現被焚燒殆盡的古塔,是否就是自己眼前這處地方。
又是一陣轟鳴之聲。
像是平進而起的驚雷,又像是萬馬千鈞的戰場,擂擂重鼓,鐵蹄烽煙,腦中又是一痛。
千百年前的古城,像是西域樓蘭的場景,她站在那一片荒漠之頂,看着向自己朝拜的各族之人,那些駱駝與白馬,沿着沙丘,帶着駝鈴,從遠古的沙漠裡,緩緩而來。
文明初始,大風城初建,因其繁華與開放,很快成了吸引了一些外來的商客,城邦越來越大,越建越大。
在一次野狼羣起攻城之時,她立在那片狼羣裡,細長的手指,捏着那束紅色,將野狼擊退,並組織百姓,建立起了城牆,至此,家園得以保護。
後來陸續有人得了瘟疫,在她的指引之下,在沙漠的深處找到了藥材,至此,她被奉爲城主。
城主接任之時,她站在鏡子前,鏡子!爲何映的是自己的臉。
雁丘霍然驚醒,她是那城主!
眼前場景再次一遍,有傳教士自遙遠的異國而來,宣揚長生,與執念,傳教士治好了城內的多種疾病,城主極是感激,因爲她能力有限,並不能讓城中之人獲得長生。
而那些被傳教士所治好的人,竟然奇蹟般的活了下來,其中有一些垂暮之人,竟然出現了返老孩童的趨勢,斑白的頭髮逐漸轉黑,老人斑漸漸消退,臉上的皺紋逐漸消失。
於是城中起了一層漣漪,衆人不再相信城主,反而要推崇傳教士。
而當年爲城主所救的那批人,誓死護衛女城主,新興勢力,則是提議要傳教士所帶來的婆羅門教推廣開來。
女城主爲了平衡城中勢力,自創聖教,主張苦修今生,行善積德,一時之間城中分做兩派。
一派是尋求今世的長生。
在女城主的努力之下,城中的勢力逐漸平衡,各項的經濟發展開始逐步向前。
城邦也越建越大,周邊開始出現其他一些小城。
傳教士開始提議將其他城吞併,擴大大風城的規模。
這個建議得到了女城主的否決,她認爲穩定與延續纔是社會的發展前提,戰爭並不能帶動時代的進步。
自此,傳教士與城主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