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和蘇小沐兩人盤腿對坐,不斷用神識交流着各自心得體會。
蘇小沐自小博覽羣書,又被她爺爺蘇蒙帶着遍訪名師大儒,去過許多名山大川,熟讀諸子百家,深受家學耳濡目染,自身又是極爲聰穎慧質,在道行感悟上自然比李響通透的多。
她像個悟出真諦的大師般跟李響詳述修行道義。
李響才明白所謂修真是分爲十一個階段的,之前的十級煉氣簡直連初級階段都算不上。進入築基纔算上了幼兒園,長期之後是旋照、融合、心動和靈寂四個重要階段,但是他好像沒什麼感覺就過來了。
蘇小沐解釋說:“前面四個階段不過是自身修出的一系列異象,幸好你沒有被這些表象所困惑,否則可能會誤入歧途,墜入魔道。因爲修行跟武術有所不同,所以開始是感覺不出來的,只有到了靈寂期之後纔會有所察覺。修行更注重靈休,而非是體修。所以以你初晉元嬰來對抗已經進入晚期的修體硬功實在是不夠明智。”
修體不同於傳統武術,也不是氣功,而是更側重於硬功威力的錘鍊。但是因爲這種硬功沒有章法,也沒有拳譜和招式,所以修起來也是千難萬難。
修體一般分爲三個階段:聚力、鍛體和神威。跟其它訓練一樣,如果能得到寶貝的加持晉級會快很多。
歷史上曾經有個叫李元霸的人就是修體的牛人,他十多歲年紀就可以殺死那麼多的義軍大將,一個人躍馬提着大錘就嚇破六十四路起義軍的膽子。
李響感嘆:也難怪修體的陛下威力會如此強大。
兩人面對面交流,忽然李響的胸口放射出灼灼的白光,開始時只隱隱從衣服裡透出光線,慢慢的光線越來越強烈,而他卻渾然不覺。
蘇小沐感覺他有些異樣,敏感地察覺到體內好似有一股蒼勁古樸的雄渾之氣勃然爆發出來,震的她倏忽縮回神識,睜開眼睛看見李響如同下凡的神人一般,自天輪到底輪有個十分明顯的發光體,發出璀璨炫目的光芒,讓人無法直視。
“你——怎麼回事?”
李響也睜開眼,赫然見自己身上發出萬道光芒,也嚇了一跳,慌忙撩起衣衫,只見胸腑中間幾個大字,好像電弧一般,隨着他體內的真氣運轉而時隱時現,那是幾個蟲形篆字,竟然是:“封漆令”三個大字。
“臥槽!完蛋了!”乍一看到這三個字,李響可嚇的半死,慌忙掩上衣服,但是那光芒不但沒隨着他掩蓋上衣服而減弱,反而更加明亮。
在鉛灰色的天空中,整個飛機都好像升起了一輪太陽。
蘇小沐知道他是真氣躁動不止所致,忙摸索着拉着他的手,強行切入真氣平復他躁動不停的心情,果然在蘇小沐的安撫之下,李響的心境慢慢平緩下來。
他身體上的白光也逐漸減弱,直至消失。
李響擦擦額頭上的冷汗,艱難地吞嚥了下唾沫,從冰箱裡拿出礦泉水狂飲一通,喘着粗氣說:“艾瑪,怎麼又出來了?”
自己還懵逼呢,就聽蘇小沐問:“你身上怎麼會有封漆令的,這個封漆令又是什麼鬼?”
李響又灌了幾口說:“之前封漆令顯現都會鬧出麻煩,我先看看天庭有沒有發現。”彈開腦屏微信圈,果然有人驚呼,神仙甲:“大神們,你們可發現下界有寶貝出現?”
神仙乙:“難道又是封漆令嗎?”
神仙丙:“天字蟲篆,不是封漆令又能是什麼?賣糕的,連天庭上都能顯現出幾個字,可見這寶貝比起孫大聖的金箍棒也不弱些。”
神仙丁:“不是說有人偷的嗎?現在正好查查到底是誰偷的,讓廣目天王看看。”
……
李響嚇的趕緊一縮脖子關了腦屏,心說完了,這都讓他們發現了,不用說肯定是無窮無盡的追殺。
蘇小沐見他臉色慘白,給他渡氣安撫道:“到底怎麼回事?”
李響便說起當初她送給他PLUS,有人已經用他的名字註冊了個天庭微信圈,不僅如此這個微信圈子裡還全是天庭時的神仙,在圈子裡搶過紅包玩的挺嗨。
後來又認識個叫紫清的道人,把他童子練的廢舊道符扔給他修煉,沒成想就此走上了修行的道路。有次搶紅包搶到這東西,可是他打開還沒看清楚,封漆令就消失了。
有好幾次水德星君還找過他,問有沒有看到過封漆令,他也不知道弄到哪去了,死不認賬。
這東西以前顯靈過一次,結果把天庭鬧的雞飛狗跳,沒想到東西居然在他身上,這要是被抓住肯定把他扔進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裡煉。他不是孫悟空,沒他那麼大的本事,給三味真火一燒肯定就成渣渣了。
這可怎麼辦?
蘇小沐問道:“你知道這東西的來歷嗎?”
李響回答道:“以前我拐彎抹角地問過一個神仙,他說這東西是大禹治水時的令牌,取自扶桑樹,是個不可多得的寶物。”
蘇小沐比他冷靜:“你是說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封漆令入體了,那你現在跟誰說了人家也不信啊,不如裝傻吧,反正你也控制不了這個神物,也許神仙來自然就取出來了。就是你怕死也沒用。”
李響一想也是,反正已經這樣了,放下緊張心情:“對啊,我一直糾結着呢,就怕被神仙們發現把我剝皮抽筋,弄到小火爐裡煉去。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愛咋地咋地,真要來抓我,我也逃不掉。”
“嗯,千萬不可鬱結於心,不然影響你的修煉,讓我給你做個檢查,看能不能找到這東西。”閉上眼睛傳送神識進入李響體內一一驗視。
但是奇妙的很,無論是五臟六腑七經八脈,上至天靈下至地腑,竟然沒找到封漆令的任何蹤跡。她還不死心,又用神照之術仔細檢查了一遍,仍然沒能找到,睜開眼睛說道:“好像這寶物已經完全與你的肉身融合爲一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