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寫作技巧很多,其中的一條是先寫結尾。
在作者的心中,有一個完整的故事,他事先已經知道故事的結局了。但是作爲一個講故事的人,他不能着急,更不能先把結局告訴聽衆,而是循循善誘,用各種講故事的技巧將聽衆拉入其中。
說書人在一段故事結束的時候,總是說“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在每一回故事的結尾都留一個釦子,故事的結局是最大的一個釦子。
不止一個大神是先寫結局的,對於習慣先寫大綱的作者來說,不但結局是想到的,故事的主線起承轉合也是想了的,但對大多數新人作者來說,更喜歡“豕突狼奔”,奔到哪裡就倒在哪裡。
我在寫作《西遊神隱記》的時候,已經想好了結局,四猴混世,七聖伐天,想想還是挺激動的,但是我得忍住,不疾不徐的把故事鋪開,通過六十萬字的篇幅演繹,最後再把包袱一抖,讀者們會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當然,這要看我的筆力到不到,也可能是演砸了,讀者們會說:“早就猜到啦,沒什麼搞頭。”
結局是作者隨意設定的嗎?肯定不是。
小說的核心是人物,所以小說的結局就是主要人物的結局。每個人物成型的時候,因着他的性格、能力、做事方法、所屬陣營的不同,他的結局至少有七八成是固定了的。你設定的人物越完善,數量越多,關係越複雜,相互之間的互動越頻繁,就越不能隨心所欲的更改人物命運,因爲人物立起來以後就是他們在故事裡活了,作者作爲世界的創世神,也不能隨意的干涉。
在本書的前幾節裡交待了六耳獼猴是主角,那他的命運在《西遊記》裡其實已經註定。但《西遊神隱記》作爲一本新書,專程爲六耳獼猴樹的碑立的傳,前一世的失敗,在今世需要給他一個交待。這是小說的幻想性所致,也是讀者與作者的期待所致。所以,在人設上,六耳獼猴是一定會逆襲成功的,並且成就遠遠超過“鬥戰勝佛”,這才能讓我出口“惡氣”。
有能力的人不論出身,努力拼搏一定能成功,這就是我的寫作理念。最終這個理念會爲故事裡的大佬們所認可,並且讓仙界和人間都能奉行,形成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對我來說,我有非常明確的寫作理念,並且萬分的喜歡大團圓結局,所以不管是題材、人物、情節都會按照這一理念來寫。
這樣的結局是固定的,可預見的,月圓月缺,花開花落,但最終都是完美的人間。
這也是一部沒有明顯反派、傳統意義上“壞人”的小說,所以博弈的雙方,古神和天帝,他們在前臺的代理人,只是所處利益團體不同,並不是窮兇極惡之人。用時髦的話來講,這也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小說。
當然故事裡的矛盾最終需要得到解決,六耳獼猴作爲“破局者”也需要給故事裡的所有人一個交待,這是他作爲主角,作爲作者代言人的責任。
從結局開始,到結局結束,完成一個閉環。以始爲終,是爲初心。
3.7塗鴉作業:
1,嘗試構建你的一句話故事。
2,爲主角構想ta的一生。
3,你會爲自己的故事先寫結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