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是小說的靈魂,也是讀者最有代入感的角色,在這裡可以稱之爲“我”。
“我”存活於小說中,必然有存在的道理,也必然有奮鬥的方向。
對這個世界來說,我的存在,或正或邪,或順或逆都可以。
桃園三結義,爲的是匡扶漢室,劉關張走的是正史欣賞的路子,天底下該有的美德他們都有了,而曹操是梟雄,寧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走的是“國賊”的路子,反正是叫的上缺德的事一件沒拉下。
就小說塑造的人物來說,有人喜歡劉備,也有人喜歡曹操。
但劉備和曹操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曹操才和劉備惺惺相惜: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到了晚年曹操最自得的事他自己說了出來:若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曹劉對歷史都是有貢獻的,上千年來寫劉備的小說很多,寫曹操的小說也很多,各有粉絲千萬。用酒徒的話來說,曹操就是黑暗中的光明,強盜中的公正。
那我們應該寫什麼樣的主角呢?或者換句話說:在小說裡“我”應該是什麼樣的人?
這取決於你心裡想映射出來/能映射出來的是什麼樣的特質。
初學寫作的人,更容易投射自身,自己就是主角,主角就是自己,所以爲什麼新人寫書一本就幾乎榨乾了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你只能重複自己一次。
而有經驗的作者,懂得了各種寫作技巧,不再用自身的完全投射,而是可以從大千世界裡汲取力量,從各種各樣的人身上剝離出特質,糅合在一起演繹成主角的整個世界。
所以魯迅說,阿Q的形象一出來,很多人就認爲寫的是自己。這是什麼?這是從千百萬甚至是上億人中提取的典型性格。
但是現在我們還遠遠不到魯迅的這種深刻洞察地步,所以實際一點的說,還是應該寫那些和自己性格比較近似的主角。
《家園》的主角是守護天下百姓的虯髯客,他承載的就是酒徒從塞北到大江南北的夢想。 “此身是鹿”的主角與堅忍善良的作者一樣,贏得了讀者的心。
在初寫者筆下,每一個主角都是他自身的映射;在讀者心中,都在尋找每一個主角與自己的契合之處。當讀者、作者通過主角結爲“情感共同體”(註釋1),產生情感的共鳴之後,代入感就油然而生。作者就是通過主角的喜怒哀樂,影響着讀者的情緒,從而獲得讀者的支持和喜愛。
所以對作者來說,主角最大的作用就是搭建自身與讀者之間的契合頻率。
註釋1:“情感共同體”是魯迅文學院王祥老師提出的觀點,深爲我所贊同。
2.5塗鴉作業:
1,如何選擇你的主角正邪之路?
2,你是一個什麼性格的人?
3,你和主角、主角與讀者之間是否有同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