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火槍

“阿真,這火槍就是你在前朝火銃的基礎上改良出來的東西?”在書房裡,寧志遠一邊問一邊愛不釋手地撫摸着手中的鐵疙瘩,臉上激動的神情還未完全散去。

此時寧志遠拿在手上的火槍,跟之前有些許的不同。在鈑機的外面,多了一塊鐵皮,把整個聯動裝置包了起來。

這是池非特意讓工匠加上去的,目的是保護整個點火聯動裝置,不讓它因爲受到碰撞而損壞,畢竟這部分機械太過脆弱了。

跟真正的燧發槍相比,這山寨火槍不僅槍管太粗,而且擊發裝置也裝在外面,實在簡陋得有些慘不忍睹。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首先槍管太粗這個問題基本無解。

因爲古代鍊鐵爐溫不夠,導致煉出來的鐵相應地會強度不足。

如果按現代的標準口徑去做薄鐵槍管,可能一開槍就會炸膛。

因此工匠們把槍管做得這麼粗也是不得已的做法。

池非是個學美術的,鬼知道怎麼鍊鋼。

這不是看看資料或視頻就能學得會的東西,其中的技術含量實在太高了,絲毫不比製作大塊的玻璃簡單。

因此池非已經放棄了讓工匠們把槍管改薄的想法,只求不炸膛就行。

其次是點火聯動裝置裝在外面這個情況,池非覺得雖然難看了一些,但卻也有個好處,那就維修起相對簡單。

只要拆開鐵製面板就可以進行維修。不像傳統的燧發槍那樣,維修的時候需要把整把槍拆開來。

池非是個實用主義者,在他看來,這第一批山寨火槍只要能在實戰當中真正能用就行,其餘外觀、重量什麼的全是小問題。

等火槍能夠實現量產後,再慢慢改良不遲。

爲了讓岳父親眼見識火槍的作戰能力,池非讓張武、蘇子航他們三人一直在秘密練習如何使用。

他雖然早就讓寧雅柏和寧雅楓他們知道此事,但爲了給岳父一個驚喜,池非還是等張武他們在練習了將近一個月後,才讓他們在岳父面前演示。

而寧雅柏和寧雅楓兄弟倆也對這火槍極有興趣,經常趁着張武他們練習之餘,自己也趁機試了好幾次。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練習後,張武他們已經可以做到僅用三十秒左右就完成整個裝填動作。

之所以能有這樣的速度,那是因爲池非使用了定量裝填的辦法。

所謂定量裝填其實方法很簡單,先用秤量好重量相同的火藥,然後把鉛彈跟火藥裝進整個紙袋裡。

紙袋前半部分放鉛彈,後半部分放火藥,中間用線紮好隔開鉛彈和火藥。

張武他們裝填的時候,首先用牙把裝有火藥的部分咬開,然後把一點點火藥倒進火門裡當引藥。

接着把剩下的火藥全部倒進槍管裡,再把整個包有鉛彈的紙袋塞進去。

最後用推杆把紙袋推到盡頭,整個裝填動作就算是完成了。

由於紙袋本身剛好塞住了槍管裡面,這樣槍兵就不必擔心鉛彈和火藥會不小心倒出來了。

當槍兵扣動鈑機後,燧石經過撞擊會產生火花,點燃火門上面的引藥,引藥隨即會點燃槍管裡的火藥,這樣就會產生爆炸氣壓把槍管裡面的鉛彈和紙袋都一起噴出來,形成一次完整的射擊。

這個做法並非是池非自己想出來的,而是他當年查資料和看視頻的時候看到的。

爲了減少裝填時間,以前使用燧發槍的軍隊大多是這樣做的,池非只是有樣學樣而已。

而張武等人在練習了這麼久以後,也基本掌握了一些瞄準的規律,使得準度有了明顯的提高。

現在他們基本可以做到三十步內有四成左右的命中率,也就是開十槍能中個四、五槍左右。

當然,這所謂的命中率並非每次都能打中要命,只要能打到目標就算打中了。

而他們所用的這三杆火槍,正是吳工匠當初製作出來的最初成品。

由於槍管的內徑是用手工打磨的,裡面凹凸不停,因此準度會比鑽孔機牀的要差很多。

池非相信,只要可以使用鑽孔機牀來打扎和研磨的話,有效射程應該能夠達到百步以內,跟普通的滑膛槍差不多。

如今只是爲了給岳父演示纔拿着這三杆半成品來練手而已。

在張武等人演示完打靶射擊後,章文軒老先生爲了避嫌,提前找了個理由離開了。

而阿芷知道父親肯定會問心上人有關火槍的事,於是也很乖巧地回自己房間去了。

此時書房內,只有寧志遠、寧雅柏、寧雅楓父子三人以及池非一共四個人。

聽到岳父的發問,池非回答道:“是的,岳父。這火槍的確是改良過的火銃,利用燧石撞擊生火的原理來替代原來的引火繩,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發射時間。

與普通弓箭和弓弩相比,火槍有三大優點。

一是使用簡單,普通士兵只要經過一到兩個月的訓練就可基本上手,半年以上就可以成爲熟悉槍兵。

二是隻要彈藥充足、遂石及時補充的話,可以連續不斷地射擊,而弓箭手只要射個十來箭基本上就已經累得拉不動弓弦了。

三是穿透能力強。岳父您剛剛也看到了,在三十步距離內,這火槍所射出的鉛彈可以輕易擊穿鎧甲,這也是普通弓弩無法做到的。

實際上它的射程遠遠不止三十步,就算在百步內也可以擊穿鎧甲,只不過準度會隨着距離越遠而變得越差而已。

不過凡事有利必有弊,說完優點,接下來我就要說說這火槍的缺點了。

一是無法在雨中使用。別說是下雨,就算是在比較潮溼的環境下也會極大影響火槍的使用。

原因很簡單,水汽會令到火藥受潮而無法點燃。

這是火槍的先天缺點,基本無解。因此在下雨天的時候,這火槍就是一根毫無用處的燒火棍。

二是裝填彈藥的時間較長,不像弓箭那樣快捷。

岳父您剛剛也看到了,每次發射完一發鉛彈,張武他們就需要三十息左右的時間來重新裝填才能發射第二發。這還是在利用燧石撞擊來替代引火繩之後纔有這樣的速度,否則會更慢。

爲了解決裝填速度較慢這個問題,我才特意讓張武他們三個人排成一列。

當第一個人射擊後,就馬上把前面的位置讓給第二個人,然後自己繞到隊伍最後抓緊時間裝填彈藥。

緊接着第二個人射擊後,就重複這樣的操作回到後面繼續裝填。

在這種輪流發射、輪流裝填的步驟下,三人一組的熟練士兵基本上可以做到每隔十息就發射一次,將原本的發射頻率瞬間提高三倍。

三是火槍製作不僅費錢,而且耗時太長。

您手上的這三杆火槍是包括吳工匠在內,幾十個工匠耗時大半年時間,在做廢了十幾杆槍管後纔好不容易才做成功這三支。

如果按這樣的速度,根本沒辦法大規模量產。這纔是火槍生產最大的問題。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正和吳工匠他們在想辦法制造一種可以更加快速生產槍管的機器,如果研發成功的話,應該可以大大縮短製造週期。

大概就是這樣,不知岳父您還有沒有其他問題想問?”

152 算娘子249 活路059 現象006 學帳021 新鮮事105 番外篇二211大婚389大戶048 小貓316 叩關358 宛州159 婚約188 書信260 山寨319 鬼雷247 死敵171 抗倭022 原來被罵也是好事254 回程252 編修278 書信371 反水151 連載382掏心334 恐婚092 春去秋來050 各有歡愁154 結果212九盞016 清白118 醫緣295 除名326 糧草005 教人160 回升302 投誠026 買一送一017 搬離313 死守333 打聽154 結果209 會試118 醫緣212九盞031 新稿222 糧草293 官差051 自制011 大綱393大勢174 疫症265 清廉292 筆記218 驚變343 仇人312 祭拜224 出逃187 接種213包圍344 被子353 奔送241 貢鹽023 新工003 謀生209 會試320 土製043 又撒謊了078 面具166 消息150 改稿023 新工289 變化120 計劃165 女主人377拒馬陣162 又一年273 選拔187 接種060 死戰030 戲班149 第三卷257 同行107 準備242 西南388勸說335 匆匆394下場226 軍需240 蘇元府280 分兵384入城257 同行386 國庫134 審結339 接管269 火槍099 臨江之上272 造勢277 碼頭031 新稿
152 算娘子249 活路059 現象006 學帳021 新鮮事105 番外篇二211大婚389大戶048 小貓316 叩關358 宛州159 婚約188 書信260 山寨319 鬼雷247 死敵171 抗倭022 原來被罵也是好事254 回程252 編修278 書信371 反水151 連載382掏心334 恐婚092 春去秋來050 各有歡愁154 結果212九盞016 清白118 醫緣295 除名326 糧草005 教人160 回升302 投誠026 買一送一017 搬離313 死守333 打聽154 結果209 會試118 醫緣212九盞031 新稿222 糧草293 官差051 自制011 大綱393大勢174 疫症265 清廉292 筆記218 驚變343 仇人312 祭拜224 出逃187 接種213包圍344 被子353 奔送241 貢鹽023 新工003 謀生209 會試320 土製043 又撒謊了078 面具166 消息150 改稿023 新工289 變化120 計劃165 女主人377拒馬陣162 又一年273 選拔187 接種060 死戰030 戲班149 第三卷257 同行107 準備242 西南388勸說335 匆匆394下場226 軍需240 蘇元府280 分兵384入城257 同行386 國庫134 審結339 接管269 火槍099 臨江之上272 造勢277 碼頭031 新稿